日本未來30年發生特大地震概率進一步上升

2020-12-04 界面新聞

編輯:高愷儀

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近日稱,日本南部海溝(又稱日本南海海槽)未來30年內發生大地震的概率升至80%,專家預警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2月9日發布評估稱,延伸於東海至九州海域的南海海槽沿線30年內發生芮氏8至9級大地震的概率較去年略有提升,截至今年1月1日達「70%至80%」。

該委員會每年1月1日都會推算日本周邊海底以及全國活斷層(指目前正在活動著的斷層)附近區域發生地震的概率,而這一超高概率也是首次出現。

據中新社報導,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還表示,如果時至30年地震還未發生,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該概率將會一直升高。南部海溝以及根室海域未來40年內大地震發生的概率為90%,50年內概率則為90%以上。

地震調查委員會委員長、東京大學教授平田直就此在記者會上呼籲:「認識到下一次地震正一步步接近很重要。希望各方切實防備。」該委員會提醒居民注意修繕房屋以提高抗震能力。

2012年,日本一個地震專家委員會公布的預測結果顯示,如南海海槽大地震發生,地震強度將是東日本大地震的1.8倍,引發的海嘯會直接襲擊日本東部海岸沿線大部分城市,死亡人數預計最多將達32.3萬人。

南海海槽是從靜岡縣駿河灣其至九州以東海面約700平方公裡、深約4000米的海槽。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接處,處於該海槽沿線的日本東南海地區為地震多發區,專家指出該地區可能會因持續的聯動性地震引發超強地震。

研究表明,在日本南海海槽區域,海溝邊緣的巖石板塊開始下沉至大陸板塊的下方。與此同時,大陸板塊受到下沉中的海洋巖石板塊的力的作用,會向西北方向擴伸而發生形變。等力聚集到一定程度無法承受時,就會發生地震。

基於過去大地震以怎樣的周期重複發生以及最後一次在幾年前發生,地震調查委員會每年都會重新計算發生概率。委員會目前假設在整個南海海槽以100至200年,在根室海域以65年左右為周期發生大地震。

《朝日新聞》此前曾報導,日本政府的地震調查研究推進本部曾於去年12月19日公布,北海道外海的千島海溝周邊地帶未來30年內「極有可能」發生芮氏8.8級以上的「超巨大地震」,發生概率為7%至40%,且「情況迫在眉睫」。

英國《每日郵報》援引相關調研小組的成果稱,在未來30年內,日本遭遇特大地震的強度將堪比2011年導致超過1.5萬人罹難的9.1級東日本大地震。

地震調查研究推進本部表示,預測將橫跨十勝外海、根室外海、擇捉島外海這些震源區域發生超巨大地震。該機構推測,過去平均每隔340年至380年左右會發生超巨大地震,最近一次是在約400年前的17世紀前期。值得警醒的是,這一時限已經逾期——400年已經超過了上述預測時間間隔的上限。

至於地震更有可能來臨的「時機」,東京大學科研小組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造成潮水漲落的月球引力作用較強時,容易發生像東日本大地震一樣的巨震。包括2004年蘇門答臘大地震和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在內,芮氏8.2級以上的12次巨大地震中有九次發生在15天周期中引力特別強的日子。

相關焦點

  • 未來日本可能會發生大地震嗎?日地震調查局:概率很高!
    日本自2011年3月11日的311大地震後,還經歷過小笠原群島近海地震、2016年熊本地震和2018年北海道地震三次地震,當然規模無法還311地震相比,對於日本國民來說地震已是家常便飯,但大家依然非常擔心,像311這種大地震未來什麼時候會發生
  • 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 日本30年內或發生7-8級地震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近日發布預測稱,今後30年日本發生芮氏7~8級地震的可能性高,提醒人們不能放鬆警惕。根據預測,東北到關東地區的日本海溝附近海域今後30年內發生芮氏7~8級地震的可能性高,其中部分地區發生地震的概率在90%以上。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委員長 平田直:居住在東北地區太平洋沿岸的民眾,千萬不要以為地震不會來了。要充分認識到,可能會再次發生強震和大海嘯。希望大家做好準備,避免遭受重大損失。
  • 美科學家:日本與厄瓜多地震或預示未來有「特大地震」
    日本、厄瓜多等地上周均發生大地震。
  • 日本專家:30年內東京正下方大概率發生大地震
    據日本NHK新聞報導,日本專家近日表示,日本首都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也就是說,地殼運動導致地殼變形,在東京正下方發生地震的隱患也在不斷加大。 「首都直下型地震」中,情況最糟的是可能造成2萬人死亡的「都心南部直下芮氏7.3級」地震。從類型上來看,該地震就是在菲律賓板塊內部發生的。 西村副教授表示:「雖說『首都直下地震』在未來30年內發生概率是70%,但這不意味著30年後才會發生,明天起床就發生地震也不足為奇。所以要重視生命安全和家庭防災準備,盡己所能,將防災準備付諸行動。」
  • 日本未來30年發生6級以上地震概率:千葉85%橫濱82%
    人民網東京6月26日電 據《讀賣新聞》網站報導,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26日發布了2018版《全國地震預測地圖》,顯示了未來30年內發生震度為6弱以上地震的概率分布情況。 該預測地圖是根據南海海溝等板塊邊界與主要活斷層、板塊內發生的地震歷史製作出的。
  • 日本研究顯示三大都市圈發生大地震概率較高
    【環球網報導 駐日本特約記者 郭桂玲】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2月23日消息,近日,日本政府地震委員會發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未來30年以內發生烈度為6弱以上的區域範圍擴大。從關東到四國以太平洋沿岸為中心的區域發生概率增大。此次結果也反映了該委員會對南海海溝特大地震的最新研究結果。日本3大都市圈發生烈度為6弱以上的地震概率較高。
  • 日本危險了?專家稱30年內東京正下方大概率發生大地震
    圖源/NHK電視臺海外網12月3日電 據日本NHK新聞報導,日本專家近日表示,日本首都東京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機率會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也就是說,地殼運動導致地殼變形,在東京正下方發生地震的隱患也在不斷加大。
  • 日本這個地方發生大地震的概率高達90%以上
    央視網消息: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近日發布預測稱,今後30年日本發生芮氏7~8級地震的可能性高,提醒人們不能放鬆警惕。根據預測,東北到關東地區的日本海溝附近海域今後30年內發生芮氏7~8級地震的可能性高,其中部分地區發生地震的概率在90%以上。具體到各個地區,青森縣東部近海、巖手縣北部近海,以及宮城縣發生芮氏7~7.5級地震的概率為90%以上,茨城縣近海為80%,福島縣近海為50%,巖手縣南部近海則為30%。
  • 報告稱30年內日本東北地區發生大地震概率高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東京2月28日電(記者 華義)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日前公布了日本太平洋沿岸地震風險長期評估報告,指出30年內日本東北部分地區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概率高達90%,不過發生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那樣
  • 日本2019年地震上千次,未來30年7級以上地震概率90%,9級沒有?
    而每次發生地震之後,科學家們進行研究或說明,也是以板塊運動或者斷層帶滑動講解為主,也就是說明地球引發地震的一個基本情況,這樣我們就可以明白地看出,地震的發生情況或產生的影響有多大。 2020年已經到了,世界各國也可以看到在前一年整體的地震情況,而最近,日本就發布了一個全年的地震數據,我們來看下。
  • 日本預測:其太平洋沿岸今後可能發生特大地震和海嘯
    日本內閤府21日公布了有關日本太平洋沿岸發生特大地震的預測情況,認為今後可能發生最大9.3級地震和近30米高海嘯。延伸閱讀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今後30年內日本恐發生7-8級大地震日本共同社報導,去年,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發布報告稱,日本東北-關東地區的日本海溝附近海域在今後30年內,發生芮氏7-8級大地震的可能性非常高。
  • 日本北海道和千島群島恐發生最大9.3級地震引起最高30米高的海嘯
    預計受日本東北部海溝-千島海溝巨大地震影響海嘯波將襲擊北海道至千葉縣沿海太平洋沿岸,預計巖手縣-北海道沿岸將會出現最大30米左右的巨大海嘯波。此前日本研究人員研究認為日本本州島東北部海溝-千島海溝未來將可能發生巨大地震,震級規模最大可達到9.3級,預計地震發生後北海道東南將遭遇最高27.9米高的海嘯波,而北海道釧路市將遭遇20.7米高的海嘯波,北海道東部根室市將遭遇22米高的海嘯波,預計地震發生後最快10分鐘內海嘯就可以襲擊日本北海道;另外預計日本巖手縣宮古市將遭遇29.7米高的海嘯波,青森縣八戶市將遭遇
  • 日本預測其太平洋沿岸今後可能發生特大地震和海嘯
    新華社東京4月21日電  日本內閤府21日公布了有關日本太平洋沿岸發生特大地震的預測情況,認為今後可能發生最大9.3級地震和近30米高海嘯。  據《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報導,內閤府預測,位於日本太平洋沿岸的日本海溝附近今後可能發生最大9.1級地震,千島海溝附近可能發生最大9.3級地震;巖手縣和北海道可能分別遭受最高29.7米和27.9米的海嘯襲擊。此外,青森縣和福島縣附近海域也可能分別出現高達26.1米和19米海嘯,福島第一核電站所在地可能出現最高13.7米海嘯。
  • 外媒:日本東北地區30年內發生7級地震概率達90%
    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導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日前公布了日本太平洋沿岸地震風險長期評估報告,指出福島、宮城、巖手以及其周圍發生7級地震的風險仍高。據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4日報導稱,最新出臺的預測報告中引人關注的是,之前經歷9級大地震的東日本被列入地震高風險地帶,日本東北部分地區30年內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概率高達90%。
  • 超5級較強地震突襲日本,日專家擔憂:不排除更大地震風險
    當地時間9月27日中午,日本本州島不少地方的民眾突然感受到強烈的震動,這是地震了——據監測數據顯示,這次地震震級為5.6級的較強地震,震中位於日本本州島南部沿海,位於愛知縣和靜岡縣交界,日本關東的東京都等地也有震感,在長野,靜岡和愛知縣觀測到最大地震烈度4,屬於有比較強烈感覺的地震
  • 日本預測30年內其南海溝發生大地震概率為70%
    據日本媒體1月16日報導,據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15日公布的南海溝活斷層和海溝調查顯示,南海溝沿岸在30年裡發生芮氏8到9級地震的可能性上升至70%。比去年公布的數值有所上升。去年日本政府對南海溝沿岸發生地震的機率做出的推算為60%到70%之間。今年上升了10%。
  • 日本疫情未結束,北海道或發生9.3級地震,30米高的海嘯!
    先是東京奧運會延期、新型肺炎疫情加重,現在又多了一個新的隱患——特大地震。4月21日,日本內閤府在會議上發布了北海道及巖手縣附近即將發生特大地震,並且可能由此引發30m級「超級海嘯」的預測。消息一經發布,立刻引發了海內外的強烈關注。按理說,日本位於地震頻發地帶,大大小小的地震對於日本國民而言,早已見怪不怪了。
  • 疫情下的日本真的地震了,專家預測未來會出現9.1級大地震海嘯
    日本地震專家曾表示,在未來30年之內,日本很可能會發生一次9.1級的特大地震,死傷或許會超過32萬人。然而近日就有日本漁民在出海的時候發現了地震魚,這使得當地民眾都感到十分恐慌。畢竟在2011年的大地震發生之前,這些地震魚就出現在了周邊海域。
  • 日本海溝小地震頻繁,發生大地震概率小
    在科學中,全球地震的模式初步的從數據看來,地震的頻繁程度開始不斷的上升,不少的科學家認為,這與氣候,地質變化等因素都存在關係。現在科學對地震的描述也加進了不少的因素,全都是為了預測地震的準確性而做的。根據美國科學地震監測網顯示,日本的地震爆發率不斷的上升,平均的地震震級在4.7級左右。通過數據顯示,日本在一天的地震爆發達到了4次,最大震級為4.9級,最小為4.3級。深度最大達70.6公裡,最小10公裡。相對最近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高發地震區域來說,確實少了很多。但日本出現中有兩次是位於海溝,並且都是位於海溝的同一位置。
  • 日本接連兩場地震,專家預言大地震前兆,民眾淚奔:國家已無未來
    日本接連兩場地震,專家預言大地震前兆,民眾淚奔:國家已無未來眾所周知,日本作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地處太平洋地震帶上,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災難頻發的國家。地震、海嘯、颱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在日本已經是習以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