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0M
東京新青年
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日本
2020年對日本來說,真是太不平靜的一年。
先是東京奧運會延期、新型肺炎疫情加重,現在又多了一個新的隱患——特大地震。
4月21日,日本內閤府在會議上發布了北海道及巖手縣附近即將發生特大地震,並且可能由此引發30m級「超級海嘯」的預測。
消息一經發布,立刻引發了海內外的強烈關注。
按理說,日本位於地震頻發地帶,大大小小的地震對於日本國民而言,早已見怪不怪了。
之所以引發轟動,主要是由於此次預測的地震震級,高達9.3級!
一旦發生,將超過2011年9.0級東日本大地震,成為日本地震觀測史上的最強地震。
哎,還讓不讓人活了?
消息一出,很多小夥伴都來問,日本真的會發生大地震嗎?
從長遠來說,大概率可能發生。
根據研究表明,此次預測是對日本・千島海溝地區6000年間海嘯堆積物分析得出的結論。據推算,該地每隔350~400年就會發生一次特大地震。
海溝型地震運動作用示意圖
上一次發生同等規模的大地震是在17世紀,距今已有400年,已經進入再次發生特大地震的關鍵時期。從長遠來看,特大地震的發生是必然的。
但這場地震將何時發生?很難說。
事實上,幾乎每一年,日本專家都會發布特大地震預警。
自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後,日本成立了地震研究調查委,研究如何預測地震的發生,並以此制定防災策略。
雖然預測技術不斷提高,但目前為止準確度依然不太高,最典型的例子是,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沒有被很準確預測到。
那麼,專家所謂的「近期發生地震的可能性高」,又是什麼概念呢?
根據最新官方數據顯示,「日本·千島海溝地區30年間發生8.8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大約為7%~40%」。
總的來講,地震發生時間雖然一天天在靠近,但可能是明天、下個月,也有可能是一年、十年後,大家沒有必要盲目地恐慌。
很多人可能想問,如果地震真的發生了,日本將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對北海道地區附近來說,最可怕的其實是地震引發的海嘯。
根據預測,地震有可能造成巖手縣宮古市高達29.7m的「超級海嘯」,其他一些地區的海嘯高度也會達到10~20米。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時遭受海嘯侵襲的宮本市
其中,4個縣的33個自治區將被海水浸入,東京首都圈的千葉縣和茨城縣的海嘯高度也將達到5米。
屆時可能有21000棟房屋被毀壞,2700人受難,損失可能達到1兆3千億円。
值得注意的是,東日本大地震雖然不及此次預測的地震嚴重,但實際死亡人數卻達到2萬人,損毀房屋超過40萬棟,因此有人質疑這個預測數據是否準確。
對其他地區包括東京都來說,雖然不會有太大傷亡,但根據東日本大地震的經驗,東京有可能出現交通停運、生活物資緊張等狀況。
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另一個大家關心的問題,地震會對福島核電站造成影響嗎?
據悉,此次地震可能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所在的雙葉町、大熊町大約14米的海嘯。而東京電力公司從去年秋天起,已經開始修建高11米、全長600米的防潮堤。
目前由於預測的浸水數據沒有對外公布,可能造成的影響尚不明朗。
這次北海道地區地震的預測,讓很多人不禁回想起了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時至今日,日本仍然沒有從那場災難中完全恢復。
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東北地區經濟遭受重創,福島縣人口減少了5.7%、巖手縣減少3.8%,當地恢復到震前銷售額的企業也不到50%。
日本國民當然也沒有忘記。
地震時隔8年後,2019年3月1日,東京最熱鬧的商區之一涉谷,街上大樓出現了一幅大型廣告,上面畫著一條紅線,並寫著:
「如果到了澀谷的話,恰好是這個高度。...即使平成時代將要結束、即使時代將要往前邁進,不要忘記那天發生的事情。」
這條紅線的高度,正是「東日本大地震」在巖手縣引發的海嘯高度——16.7米。
也是以東日本大地震為轉折,日本政府加強了對特大地震的預測研究,做了各種應急預案,並把最壞的可能及時告知民眾。
其實除北海道地區的地震外,南海海溝地震,
首都下方地震,也是日本地震專家關注的重點。
颱風、地震、火山多發...正是這樣日本的國內環境,讓日本人面對災難時顯得異乎尋常的平靜。
日本中央防災會議在今年3月底還公布了
富士山近期噴發的災害設想
如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斷加重,雖然做電車上班的人的確比以往少了很多。
但留心觀察會發現,大家該遛狗的遛狗,該散步的散步,居酒屋裡也依舊零零星星地坐著客人。
自肅兩周後的街頭景象
為日本疫情捏把汗之餘,青年君希望這場地震不要太早到來,否則對現在的日本來說,真是雪上加霜。
希望渡過這場疫情危機後,明年春暖花開時,大家仍然能坐在櫻花樹下喝酒賞花,享受片刻但平靜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