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奧林匹克—獻給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2021-01-12 中國政府網

 

    8月2日,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第二次彩排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並進行焰火調試。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孫承斌、李亞傑、邱紅傑、崔軍強)北京——雅典。一對古城在這個盛夏再一次握手。

    東方——西方。兩個文明穿越千年共享一份光榮。

    2008年8月8日。一個萬眾矚目的日子,正身披祥雲、凌空而來……

    奧林匹亞的火種即將點亮北京的夜空,中華民族舉辦奧運會的夢想即將變成現實。五千年文明古國張開懷抱,用亮麗的笑臉迎接八方嘉賓。

    不變的百年期盼,永遠的奧林匹克。13億華夏兒女和世界人民一同唱響「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旋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踏上新的徵程——

    百年一夢,一夢百年——從赫拉神廟到萬裡長城,從奧林匹亞山到珠穆朗瑪峰,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史與中華民族百年現代史相疊印。中國人民參與奧運、申辦奧運、籌辦奧運的歷史再一次深刻揭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富強中國

    國家博物館門前,行人們輪流上前,同武警戰士劉志強合影。每一次,他都報以淺淺的微笑。在劉志強的身後,高大的倒計時牌清晰地顯示:距北京奧運會開幕還有3天。

 

    這是8月5日拍攝的國家體育場「鳥巢」外圍的隔離護欄。當晚20時,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最後一次彩排將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 攝

    就在這同一個地方,劉志強的戰友們還曾經守護香港回歸倒計時牌、澳門回歸倒計時牌。同樣的倒計時,同樣宣告一段屈辱的結束和一個夢想的實現,同樣記錄著一個民族前進與奮起的步伐。

    中國人邁向奧運會的倒計時,早在100多年前就開始了。

    1896年4月6日,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的聖火,在雅典衛城聖殿山下點燃。而同一時刻,在遙遠的東方,甲午海戰的硝煙尚未散盡。積澱著恥辱與傷痛的《馬關條約》,讓中華民族滑向更加深重、更加黑暗的泥淖。

    中國什麼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的運動員什麼時候能夠得到一枚金牌?中國什麼時候能夠舉辦奧運會?——1908年,第四屆奧運會閉幕後不久,有識之士在《天津青年》雜誌發表文章,一連3聲長嘆,一連3個期待。

    2008年7月17日,63歲的劉鴻圖接過奧林匹克火炬瀋陽傳遞的第一棒,他先深深地親吻火炬,然後將火炬緊貼胸口,再高高舉過頭頂。他說,這個動作是要表達「我們中國富強了,強大了,我感到很激動」,「同時也告慰我父親劉長春的在天之靈:您的心願,我替您完成了!」

    1932年7月,23歲的劉長春登上輪船前往美國洛杉磯,代表中國參加第10屆奧運會。因長途漂泊、旅途勞累,劉長春在100米、200米賽跑預賽中即被淘汰,400米的比賽也因體力不支而放棄。

    一個孤獨的中國人,就這樣結束了他的首次奧運之旅;四萬萬中國人,就這樣結束了第一次派人參與比賽的奧運會。

    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在奧林匹克史上,留下了一個個令人感喟的背影——

    1936年,為了參加第11屆奧運會,69名運動員組成的中國代表團只能在途經東南亞各國時「賣藝」掙取路費。撐杆跳高運動員符保盧因為買不起撐杆,不得不借用別國運動員的撐杆。

    1948年,第14屆奧運會上,因為交不起租金,中國代表團在奧運村只住了3天就被「請」了出去。中國派出的53人代表團,參加了5個項目比賽,結果「全軍覆沒」……

    「從某種意義上說,體育就是國力的象徵。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就不可能有發達的體育事業。」首都體育大學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茹秀英說。

    歷經曲折,卻愈挫愈勇;飽受磨難,而自強不息。經過一代代的艱苦求索和無數仁人志士的熱血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終於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1952年7月29日,中國體育代表團出現在芬蘭赫爾辛基的第十五屆奧運會賽場上。這是新中國體育代表團第一次在奧運會亮相,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奧林匹克會場升起。

    此時的東方,曙光照耀著百廢待興的中國,這個國家的體育事業正迎來發展的春天。

    1949年9月27日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明確規定:「提倡國民體育」。隨後幾年間,群眾體育活動廣泛開展,體育設施大批興建,到1956年1月,國家體委第一次正式公布102項全國紀錄時,新中國成立後創造的達到96項。

    1953年8月9日,吳傳玉在第四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體育比賽中奪得男子仰泳冠軍,這是新中國在國際比賽中獲得的第一枚金牌。

    1956年6月7日,陳鏡開在中蘇舉重友誼比賽上,打破美國運動員創造的最輕量級挺舉世界紀錄,這是新中國運動員打破的第一個世界紀錄。

    1957年11月17日,鄭鳳榮打破美國運動員保持的女子跳高世界紀錄,創造了中國田徑史上的第一個世界紀錄,也成為亞洲打破這項世界紀錄的第一人。

    1959年4月5日,從香港回到祖國內地、年僅21歲的容國團,奮力奪得第25屆世界桌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這是中國體育史上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1960年5月25日4時20分,中國登山運動員登上珠穆朗瑪峰,人類首次從珠峰北坡攀上地球之巔……

    國運盛,體育興——歷史反覆印證著這一真理。

    1979年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的第一年,也是實施改革開放的第一年。這年的10月25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在日本名古屋作出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奧委會中的合法席位。經過20多年的曲折和奮鬥,中國體育終於重返國際體育大家庭。

    改革開放的新時代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前進的中國人民,也迎來了體育事業大發展的新時代——

    1984年7月29日,射擊運動員許海峰蟾宮折桂,拿下第23屆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也實現中國奧運史上金牌「零的突破」。海內輿論讚嘆:「中國人奪得了本屆奧運會第一枚金牌!半個多世紀來背著奧運會『零』的包袱的中國人,從此可以揚眉吐氣了!」

    這是一個個堅實、有力的腳步——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中國獲得5枚金牌、11枚銀牌、12枚銅牌;

    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上,中國健兒取得16枚金牌、22枚銀牌、16枚銅牌的佳績;

    1996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再創輝煌,共獲16枚金牌、22枚銀牌、12枚銅牌;

    2000年雪梨奧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28枚金牌、16枚銀牌、15枚銅牌,位列金牌榜和獎牌榜第三;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獲得32枚金牌、17枚銀牌、14枚銅牌,3人5次創6項世界紀錄,1人1次平1項世界紀錄,13人21次創奧運會紀錄。在這屆奧運會上,中國隊收穫了自參加夏季奧運會以來的第100枚奧運會金牌,高居奧運會金牌榜第二位……

    改革開放以來至2007年底,中國運動員共獲得世界冠軍2137個,佔新中國成立以來總數的99%;創超世界紀錄1001次,佔新中國成立以來總數的85%。而與此相同步,我國經濟始終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扣除物價因素分別增長了6倍以上。

    1978年的中國,奏響了改革開放的時代強音。30年後,奧運聖火照耀中華大地。歷史的巧合再一次昭示一個深刻的結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富強中國。

    日益增長的綜合國力,使中國人民舉辦一屆奧運會的夢想有了實現的可能。

  1990年7月3日,86歲高齡的鄧小平來到北京新建的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和亞運村考察。他環視眼前宏偉的建築群,語氣沉穩而堅定地說:「中國辦奧運會的決心下了沒有?為什麼不敢幹這件事呢?」

    在成功舉辦亞運會之後,北京提出申辦2000年奧運會。雖然這次申辦沒有成功,但人們仍然高呼:「堅定不移地走向世界!」

    5年後的1998年11月,北京再次宣布申辦奧運會。

    這時的中國與第一次申辦時相比,已發生了新的巨大變化,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國力日益強盛,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當北京在與巴黎等發達國家城市的激烈競爭中最終勝出,全中國沸騰了!

    「7年前,我在莫斯科見證了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當時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中國香港奧委會主席霍震霆回憶說。從1974年開始,霍震霆就和父親霍英東為中國體育東奔西走,參與並見證了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全過程。

    雄偉的阿爾卑斯山下,瑞士洛桑國際奧委會總部的公園裡,佇立著一尊名為「走向世界」的雕塑。由中國奧委會贈送給國際奧委會的這尊雕塑,通過中國少女競走的瞬間,表現了中國人民對奧林匹克理想的百年追求,展現了現代中國走向世界的自信與成功。

    「中國人百年的奧運夢就是中國百年的強國夢,在強國夢實現的過程中,這個奧運夢實現了!」回首百年奧運夢,見證新中國體育發展歷程的何振梁不由得感慨萬千。

    風雨兼程,迎難而上——籌辦奧運會的過程,是中國人民不斷解放思想的過程,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是凝聚民族力量、錘鍊民族意志、升華民族精神的過程。今日的中國,以更加從容、更加自信、更加開放、更加堅強的形象迎來百年盛事

    北京京工紅旗廠廠區內,高懸著「放鬆一點失去機會,懶惰一點失去市場」的橫幅。作為北京奧運會唯一指定國(區)旗生產商,京工紅旗廠的任務就是生產3萬面奧運會比賽場館專用國(區)旗。

 

    圖為北京奧運會官方體育海報《活力北京 超越夢想》中的一幅。 新華社發

    「通過製作奧運旗,我們廠的不少工人比以前更注重細節了,也讓我們認清了什麼是國際標準。奧運會對我們這個有著50多年歷史的老廠來說,最大收穫就是使我們藉助奧運會的平臺創建企業品牌,今後向外走的路就會更寬更廣。」 總經理白志躍說。

    百年期盼,百年奮鬥。夢圓之際,回首中國人民參與、申辦、籌辦奧運會的歷史,人們無不贊同:北京奧運會既是中華民族一段歷史的結束,更是一次偉大出發的開始。

    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這是中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

    一字千鈞,一諾千金。

    新世紀伊始,北京申奧成功。此時的中國,已經順利實現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然而,我們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十分艱巨。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創新——這是發展中大國中國籌辦奧運會必須遵循始終的指針。

    一連串改革創新之舉,記錄著中國在改革開放道路上前進的足跡,貫穿於奧運會籌辦的7年曆程:

    ——一改過去體育場館一般由政府投資、主管部門經營、出現虧損由政府部門補貼的做法,國家體育場「鳥巢」等奧運場館的設計建設進行體制和機制創新,實行「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建設和運營模式。

    ——實踐「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理念。申奧期間,北京奧申委邀請20多個民間環保組織一起制定《奧運行動計劃》;申奧成功後,繼續聘任著名環保人士為環境顧問,為籌辦綠色奧運出謀劃策。

    ——北京奧運工程向全球招標。中外投資者在平等基礎上通過公開競標方式,參與北京奧運會場館設施的設計、建設和運營。氣勢恢弘的國家體育場「鳥巢」、新穎別致的「水立方」以及現代時尚、充滿力量感的五棵松籃球館等,無不是中外設計大師們聯手打造的精品。

    ——大力推進信息公開,為記者採訪提供便利。2007年1月1日頒布的《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外國記者在華採訪規定》明確規定,外國記者在華採訪,只需徵得被採訪單位和個人的同意……

    24年前,當中國女排在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得金牌,「鐵榔頭」郎平和隊友們一起登上領獎臺,雖然內心非常激動,姑娘們的臉上卻沒有笑容。她們不敢笑,她們「怕被別人說得意忘形」,怕被批評不懂「要夾著尾巴做人」。

    20年後,當21歲的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奪得男子110米欄冠軍,這位上海青年揮動雙臂在賽場奔跑、歡躍的場景,給全世界觀眾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頒獎儀式上,劉翔身披國旗跳上領獎臺的一幕,更成為中國人展現自我的經典一刻。

    參與奧運、籌辦奧運的歷史,就是當代中國發展、變化的歷史縮影。北京大學原校長吳樹青教授說:「最深刻的變化,就是人的思想觀念的變化。今天的中國人不再是那樣的封閉或者那樣計較別人怎麼說,而是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開放、自信和平和的心態面對世界!」

    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關鍵階段。面對國情、世情,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鮮明提出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

    歷時7年的北京奧運會籌辦過程,就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

    美輪美奐的「鳥巢」,如真似幻的「水立方」,典雅幽靜的奧運村……進入2008年,一大批高水準的體育場館、配套設施相繼建成。這些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建築群,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人民新的發展理念和新的發展思路。

    ——北京缺水,節水是每個奧運場館的共同追求。集成採用大量節水技術後,「鳥巢」成為一個典型的節水建築。「『鳥巢』70%的供水將使用中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雨水。」北京城建國家體育場工程總承包部總工程師李久林說,「這些再次回收利用的水不僅可以用於比賽跑道的衝洗,還可用於場館的室外綠化。」

    ——能源寶貴,節能降耗成為奧運場館一大特色。「水立方」採用空腔內透光的照明方式,比螢光燈節能60%以上;採用腔通風、自然通風等措施,比國家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整體節能9%左右。7個奧運場館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年發電量達58萬千瓦時,相當於北京市近萬人口一年的生活用電量。

    ——以人為本,體現在一個個細微之處:「鳥巢」實行觀眾與車輛分流,設置多個導視路標,無障礙設施十分完備;「水立方」的更衣室、衛生間、池岸區等區域,鋪設防滑保溫的人造石地磚;北京射擊館採用生態型呼吸式遮陽幕牆,觀眾走進館裡,立刻會感到絲絲涼意……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副所長汪前進認為,北京奧運會的籌辦過程,是一次典型的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示範。曾參與設計「鳥巢」和「水立方」的英國奧雅納工程諮詢公司駐京負責人羅裡·麥高恩則認為,中國在尋求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而北京奧運會將起到示範作用。

    今天的中國,奧運籌辦中的一些舉措,正在對公眾的生活習慣乃至政府決策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汙染嚴重的工廠陸續遷出市區,更加綠色環保的消費品進入家庭,機動車排放和燃油標準不斷提高,公共場所禁止吸菸和禁用超薄塑膠袋等舉措陸續出臺……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公眾文明的重要內容,以更快的速度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7年籌辦,7年風雨。7年來,我們直面非典疫情等一個個嚴峻挑戰,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北京奧運會籌辦工作始終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2008年,奧運籌辦的決戰決勝之年。接二連三的磨難,又一次次考驗中國人民的意志。

    短短5個月裡,先有南方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後有拉薩打砸搶燒暴力事件,繼而出現奧運火炬境外傳遞屢受幹擾,然後又發生震驚中外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縱觀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百餘年歷史,還很少有奧運會的東道主像中國這樣,在盛會開幕前的短短幾個月中,面臨如此眾多、如此複雜、如此嚴峻的困難和挑戰。在一次次考驗、挑戰面前,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容鎮定,高瞻遠矚,團結帶領全國人民迎難而上,奧運會各項籌備工作緊張而有序地順利進行。

    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省區市和中央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會議,要求更加發奮努力、更加深入細緻地做好各項籌辦工作,確保辦成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

 

    7月29日,一名外國媒體工作者在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報刊亭內瀏覽。奧運會期間,為滿足參加奧運會人員閱讀境外報刊的需求,保證境外出版物在奧運期間的發行數量和時效性,北京奧組委與有關方面就北京奧運會期間境外報刊在中國大陸發行等有關問題進行了協調,由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負責提供這項服務。目前,已有100多種原版境外報刊在奧運場館亮相,凡進入奧運場所的觀眾均可購買。新華社記者 鄒崢 攝

    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迅速轉化為籌辦奧運的實際行動——

    「好運北京」測試賽圓滿成功,奧運場館全部竣工並投入使用,賽事籌備全部就緒,城市運行進入「奧運時間」,安保進入賽時狀態 ,10萬名賽會志願者、40萬名城市志願者、超過100萬人的社會志願者陸續上崗,新增加的3條地鐵線路全面投入運行……8月的北京自豪地宣布:我們,準備好了!

    8月2日,離北京奧運會開幕還有6天。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會議結束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對東道主「完美無瑕」的組織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讚揚。他說:「國際奧委會絕不後悔將奧運會主辦權交給北京。當8月8日那天到來時,奧運會的巨大魔力和完美無瑕的組織工作將取代一切爭論。」

    火,是人類文明的象徵。

    8月3日至5日,採自奧林匹亞的奧運聖火,在地震災區四川傳遞。無數雙手,託舉起寄託人類希望與夢想的聖火,在巴山蜀水間蜿蜒閃爍,匯聚成一條躍動不息的光的長河。

    這是災區人民自強不息的生命之火,是中華兒女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8月6日上午,燃遍全球、燃遍神州的奧運聖火,開始在北京傳遞。兩天後,當聖火在國家體育場"鳥巢"熊熊燃燒,映亮的將是歷經風雨的中國動人的笑容……      

    來吧,朋友!來吧,世界!——中國人民以獨具特色的中華文明,為奧運精神注入和諧、開放、包容的新元素。北京奧運會成為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人民交流、互融的平臺,是中國人民為人類和平、發展、進步事業,為促進和諧世界建設作出的新努力

    鮮紅的帷幕掀起一角,露出國家體育場「鳥巢」的半個英姿。

 

    7月25日,媒體工作人員到達北京奧運會媒體村。當日,北京奧運會媒體村開村,開始迎接參加奧運會報導的媒體工作人員。 新華社記者 徐家軍 攝

    這幅簡約而又令人遐思的構圖,出現在北京奧運會中文官方會刊創刊號的封面上。這一天是7月25日,距第29屆奧運會開幕只剩兩周時間,人類文明的盛典正在北京整裝待發。

    盛夏的北京,奧運氣息撲面而來——

    「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奧運歌曲《北京歡迎你》在電臺反覆播放,許多民眾把它用作手機彩鈴。五環標誌和「中國印」相擁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膚色各異的人們操著不同的語言遊走於大街小巷。新式地鐵車廂裡,英語報站聲清晰純正;夜燈映射下,「鳥巢」和「水立方」晶瑩剔透,不遠處的奧運村不時傳出一陣陣歡聲笑語……

    從來沒有一個盛典能像奧運會一樣,將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習俗的人們召喚在一起,分享快樂,暢想未來。

    在北京城繁華的商務區,中國國際貿易中心3座摩天大廈前豎起的奧運海報上,一位京劇武生演員面呈笑意,做出左拳右掌的拱手動作,向過往人群傳遞著熱情。北京奧運會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以中英文印在海報右上方。兩位金髮碧眼的外國遊客,在海報前長時間駐足端詳。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這是中國人民對奧林匹克內涵的深刻理解,也是北京面向世界的真誠告白:奧運不僅屬於北京、屬於中國,更屬於全世界、全人類。

    北京長安街上的首都博物館內,樓上樓下兩個展廳,分別陳列著「中國記憶――5000年文明瑰寶展」和「公平的競爭――古希臘競技精神」兩個展覽。身材高大的秦兵俑威猛、健壯,它站立的樓層下面,對應著的是古希臘運動員投擲鐵餅的手臂雕塑。兩件同樣誕生於公元前的藝術傑作,在這個季節相會北京,雖然外形迥異,但對生命的謳歌跨越了文化的鴻溝,顯示出驚人的一致。

    參與奧運,籌辦奧運,在與奧運的零距離接觸中,中國更深地融入世界,為奧運精神注入新的元素——

    「在觀看藝術體操比賽時若遲到,該怎樣入場?」「在跳水、桌球比賽中,觀眾可以拍照嗎?」主持人提問的話音剛一落下,參賽選手的流利回答即贏得了臺下觀眾的陣陣熱烈掌聲。

    這是發生在「奧運禮儀知識大賽」中的一個生動場景。奧運籌辦過程中,類似的知識大賽不計其數,目的只有一個:引導更多的人學禮儀、踐行動、做好東道主,用文明行為為奧運增添光彩。

    「全世界都在注視著北京,每天走在街上,都會被市民們的情緒所感動。」北京服裝學院丁蕾老師說,「我發現北京市民更講文明了,更願幫助別人了,奧運會對大家來說不亞於一場靈魂深處的革命。」

    ——中國歷史上最廣泛的奧林匹克教育,在4億青少年中間展開。教育部和北京奧組委在全國範圍內命名556所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奧林匹克教育被納入學校常規教育教學工作……

    ——開展「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推行排隊日、讓座日,實施禮儀、環境、秩序、服務和賽場五大文明行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

    ——推廣志願者行動,北京奧運會、帕運會賽會志願者總需求約10萬人,然而報名總人數卻突破112萬,創下歷屆奧運會之最。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感慨:「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驚訝的數字!中國人民奉獻奧運會的熱情超乎想像。」……

    97歲的東方文化學家季羨林曾這樣概括「人文奧運」的內涵:「人文奧運就是兩句話,一句是宣傳中國優秀文化,一句是吸收外國優秀文化。」作家馮驥才寄語:「作為東方文明古國,中國要通過奧運會把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氣質留在奧運的歷史上。」

 

    7月28日,新華社報導團的記者匆匆走出設在奧運會主新聞中心(MPC)的前方發稿中心,準備採訪。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在即,參加報導的各國媒體註冊記者在北京積極投入奧運會的前期報導。新華社記者 姜恩宇 攝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奧運福娃」……從北京奧運會的會徽、口號到吉祥物,無不濃縮著鮮明的中國元素。在批准北京奧運會獎牌設計的確認函中,國際奧委會稱讚設計獨特的金、銀、銅牌「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的結合」。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北京奧運會是中華民族接觸、吸納其他民族文明的良機。北京奧運會成為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人民交流、互融的平臺——

    從開幕式創意構思,到奧運餐飲服務;從海外志願者團隊,到奧運歌曲徵集……北京奧運會籌辦過程中,始終閃現中外人士攜手並肩的情景。溝通、對話中,不同的文化相互交融;討論、碰撞中,相異的觀念產生思想的火花。「水立方」外方主設計師、澳大利亞皇家建築師協會特別終身會員約翰·貝爾蒙坦承,中外設計師關於場館設計的審美取向,存在含蓄、平靜與張揚、奔放兩種不同的思路,「要說服對方並不容易。這是一次次思想的交鋒,但更是團結協作、優勢互補的過程。」令世界驚豔的「水立方」,正是中外設計師130多天激烈碰撞與交融的結晶。

    同一屋簷下,同一餐桌上——用心獨到的「奧運人家」計劃,為東西文化的交融搭建了又一個平臺。在北京什剎海南官房胡同39號,一個開門迎客的「奧運人家」,大學剛畢業的趙東彥正用英語向外國遊客講解自家院落的歷史。他指著堂屋正中懸掛的「福」字對外國朋友說:「美國憲法規定人們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我們中國人掛這個字也是這個意思。雖然文化不同,我們追求的卻完全一樣!」

    「奧林匹克運動已成為各國文明與文化集萃、對話與交往的論壇,成為全球文化多樣性與差異性互補共存的平臺,尤其是成為東西方文明交融與互動的平臺。」長期致力於當代東西方文化研究的北京大學教授樂黛雲說。

    這是一幅人類文明和諧發展的人文畫卷——

    「亞洲之夜」「非洲之夜」「拉美之夜」「上合之夜」「阿拉伯之夜」……30多個國家的上千名藝術家齊聚北京,用精彩紛呈的歌舞,演繹不同文化「和諧歡聚」的主題。國家院團優秀劇(節)目展演、奧運主題劇目展演、中國交響樂之春、「京昆情韻」戲曲展演、「夢幻之旅」雜技展演、民族風情歌舞展演……約150臺中國優秀劇(節)目匯集北京舞臺,向世界展示當代中國藝術不斷創新的豐碩成果。

    「四十四隻石獅子……」7月29日上午,在剛開村不久的奧運村中文學習區,來自日本的柳谷直哉正跟著幾位中國志願者學習中文。

    這是奧運村為世界各地朋友提供的文化服務之一。在這裡,外國朋友除了可以學習常用漢語,還可以獲得一個中文名字,在中國志願者幫助下,用毛筆寫下來留作永久紀念。

    作為世界各地運動員、教練員的臨時住處,奧運村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村」。 由42棟公寓樓組成的奧運村特意設立了宗教服務中心,為「村民」開闢了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印度教的宗教活動場所,從中國各宗教團體精心挑選出的70名志願者將為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宗教信仰的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提供宗教服務,讓不同宗教背景的人在同一屋簷下和諧共處。

 

    北京奧運會奧運村位於北京城南北中軸線的北端、北五環和北四環之間,北接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鄰國家體育場「鳥巢」,佔地66公頃。全村分為居住區、國際區和運行區三個區。奧運村於2008年7月20日預開村,並將於7月27日正式開村,奧運會期間為來自世界各國和地區的16000名運動員及官員提供居住、生活、休閒和娛樂等服務。8月27日,奧運村將閉村。帕運會期間,奧運村轉換為帕運村,於8月30日正式開村,9月20日閉村。 這是奧運村居住區(7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藍天舞祥雲,五星耀五環。今夏的北京,用環環相扣的五彩圓環,把全世界人民緊緊連在一起。

    兩千多年前,為了祭祀奧林匹亞眾神,古希臘人用石英石鋪設一道白線,作為跑步比賽的起跑線。奧林匹克運動從這裡,開始了最初的萌芽。

    兩千多年後,奧林匹克運動會已從諸神的慶典,還原為眾生的同歡。寄託著人類美好理想的這一體育盛會,歷史性地來到了東方古國的土地。

    奧林匹克攜手中國,即將翻開璀璨的一頁——

    來吧,朋友!來吧,世界!北京,已做好準備;中國,已敞開懷抱。

    來吧,奧林匹克!來吧,世界和諧的夢想!讓我們跳躍,讓我們奔跑,讓我們放歌,讓我們歡呼……

相關焦點

  • 永遠的奧林匹克--獻給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新華社記者郭大嶽攝    新華網北京8月6日電 題:永遠的奧林匹克――獻給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新華網記者孫承斌、李亞傑、邱紅傑、崔軍強   北京――雅典。一對古城在這個盛夏再一次握手。   東方――西方。兩個文明穿越千年共享一份光榮。   2008年8月8日。
  • 希臘人為什麼要開奧林匹克運動會?
    古希臘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這裡流傳著許多關於奧運會起源的傳說。第一種說法認為,奧運會的起源與古希臘神話中「眾神之王」宙斯的兒子赫拉克勒斯有關。伊利斯國王與赫拉克勒斯打賭,如果他能在一天內將養有3000頭牛的牛圈中的牛糞清理乾淨,就可得到圈中的牛群;結果赫拉克勒斯不到一天就把牛圈打掃得乾乾淨淨,可是伊利斯國王卻不願履行諾言,這激怒了赫拉克勒斯,他藉助父親宙斯的幫助,殺死了伊利斯國王;為了表示感激,赫拉克勒斯劃出一塊神聖園林獻給父親,並舉行盛大的祭祀和競技會來慶祝自己的勝利。古代奧運會由此起源。
  •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來歷,你知道嗎?
    2020年日本東京奧運會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一場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也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體育盛會。奧運會分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和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最早起源於古希臘,因舉辦地在奧林匹亞(希臘語:Ολυμπα)而得名。
  • 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隆重開幕
    百年奧運夢  今夜終成真    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隆重開幕    胡錦濤出席開幕式並宣布本屆奧運會開幕    江澤民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
  • 奧林匹克運動會:人類文明價值的超越性體現
    四年一屆的奧運會已成為數以十億計人的精神關懷,這種精神關懷超越了時間、空間、種族、宗教和國家,正像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口號昭示的那樣,「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它集中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實質和普遍價值觀,表達了全世界在奧林匹克精神感召下,追求人類美好未來的共同願望   《奧林匹克憲章》指出,奧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
  • 奧林匹克創始人顧拜旦,是如何創立奧林匹克運動會的
    那麼,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奧林匹克最早起源於古希臘。也就是公元前776年開始,只是那時的運動,還只是局限於賽馬、投標槍等等,多與生活技能有關。後來,因為戰爭和地震的因素,古希臘奧運停擺,再也沒有人提起。1863年,在巴黎烏迪諾大街20號一戶貴族家庭裡,出生了一個小男孩,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他的名字叫皮埃爾.弗雷迪.顧拜旦。
  •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過去和現在
    2008年夏季奧運會即將在中國北京舉行。可是,你知道第一屆奧運會是怎麼開始的嗎?  最早的奧運會是希臘的一個節日,用來祭祀他們的神。第一屆奧運會於公元前776年在希臘Elis州舉行。這屆奧運會很簡單,只有一個叫作Stade的賽跑項目。在以後的奧運會上,其他的比賽項目被加了進去,如擲標槍、扔鐵餅、跳遠、摔跤、拳擊、馬術等等。
  • 東方雨虹全員參與線上運動會,打call奧林匹克日
    來源:新浪證券6月23日為國際奧林匹克日,此前國際奧委會提出了「保持健康、保持強大、保持活躍」的倡議,以奧林匹克精神感召廣大群眾,號召更多人加入雲端健身。東方雨虹作為建築建材系統服務商,於6月8日-7月31日聯合高能環境舉辦「共同抗疫·健康跑」線上運動會,鼓勵全員在安全的環境中運動,增強身體素質的同時,打call奧林匹克日。據了解,奧林匹克日於1948年設立,為紀念1894年6月23日在巴黎索邦誕生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紀念日的宗旨是鼓勵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性別、年齡或體育技能的高低,都能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
  • 百年奧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你了解它的全部嗎?
    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簡稱「奧運會」,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一屆,會期不超過16天,分為夏季奧運會、夏季帕運會、冬季奧運會、冬季帕運會、夏季青年奧運會和冬季青年奧運會。
  • 奧林匹克(Olympic)運動會的起源、由來、發展
    奧林匹克(Olympic)運動會的起源、由來、發展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1日 16:58 來源:   奧林匹克(Olympic):  奧林匹克運動會最早起源於古希臘
  •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介紹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簡稱北京奧組委)成立於2001年12月13日,它承擔著北京奧運會和北京帕運會各項籌辦任務的組織工作。北京奧組委的執行機構為執委會,執委會由主席、第一副主席、執行主席、執行副主席和執委組成。
  • 【奧運百科】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
    1883年, 顧拜旦第一次提出舉辦類似古奧運會的比賽,它不是簡單的繼承,而是把過去只限於 希臘人參加的 運動會擴大到世界範圍去。儘管顧拜旦的主張遭到一些反對,但在他不懈努力下,1894年6月16日終於有20個國家派代表在 法國 巴黎大學召開了第一屆「重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國際會議」。會議作出決定,將於1896年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
  • 「奧林匹克運動會之旅」
    「奧林匹克運動會之旅」是美國伊利諾斯州的中學生開展的一項基於WebQuest的研究性學習。WebQuest是一種以探究為導向的學習活動,參與這種學習活動的學生可以從Web上獲得要用的大部分資料或全部資料。
  • 你知道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和歷史嗎?這篇文章為你解釋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奧運會,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綜合性體育賽事,由國際奧委會主辦;後來由於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又稱「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次(從1987),冬奧會和夏季奧運會分開,交替舉行每兩年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最早的起源是古希臘,因為地點是奧林匹亞!
  • 第三屆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
    當日,第三屆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瑞士洛桑閉幕。 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1月22日,吉祥物「約德裡」和少年兒童在閉幕式上表演。 當日,第三屆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瑞士洛桑閉幕。 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1月23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左)將奧運五環旗交給下一屆冬青奧會舉辦地韓國江原道的代表。 當日,第三屆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瑞士洛桑閉幕。
  • 奧林匹克日回顧奧運記憶,弘揚奧林匹克精神,讓運動與健康同行
    為了紀念這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經過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贊同,把這一日稱為「奧林匹克日」。01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世界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回顧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在歷時16天的比賽中,以51枚金牌數位列世界第一,是奧運歷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
  • 《第32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金銀珍藏(第一組)》開啟預定
    7月20日起,東京2020年奧運會特許商品東京2020年奧運會倒計時1周年紀念《第32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金銀珍藏(第一組)》將在中國大陸地區奧運授權渠道全面啟動預訂模式,正式接受預訂。   自宣布東京2020年奧運會將推遲1年舉辦之後,東京2020年奧運會即將進入倒計時1周年,正式進入等待奧運的歷史性「第5年」。
  • 現代奧林匹克126年——兩位教育家的體育強國之夢
    1894年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標誌著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誕生。1907年10月24日,天津第五屆學校運動會頒獎儀式上,第一次有人提出了「我國應立即成立一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隊」。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誕生到發展,中國從奧林匹克運動會新人成長為重要參與者,都源於兩位教育家的教育強國之夢。01奧林匹克起源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776年的古希臘城市奧林匹亞,誕生於希臘城邦連年的戰爭中,卻被寄予了對和平的期待。
  • 1896年 雅典 第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如果說,希臘是歐洲古代文明的搖籃,雅典則是這個搖籃的中心,聞名世界體壇的古奧運會發源地奧林匹克亞,也在離這裡約300公裡的地方,因此,首屆奧運會選在這個古城舉行是有其重要歷史意義的。在希臘舉行,這是顧拜旦復興奧林匹克運動,使奧運會國際化的奮鬥目標,而易地於匈牙利,則是與他的理想毫無關聯的活動。凱麥尼的建議是顧拜旦難於接受的。可是,堅持原議,在希臘舉行,錢又如何籌措呢?  特裡庫皮斯首相的態度,遭到了反對派的指責,也引起了雅典市民的不滿。當他得知顧拜旦來到雅典,立即來到了顧拜旦的下榻處,但是兩人的交談不歡而散。
  • 指南丨除了鳥巢 水立方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還有哪些看點
    經歷兩次申奧,國人和「盼盼」的奧運夢想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實現。從1990年到2008年,再到2022年,國人將見證中國邁向體育強國的奇蹟,也預示著中國正在走向偉大復興。02 和光瑞闕景名作者/王改正 照片作者/劉新海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唯一一個建「闕」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