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運動會之旅」案例介紹
該研究活動是在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季奧運會召開之前進行的。冬奧會帶給人們激動的心情,同時也引起了學生好奇和參與的熱情。儘管舉辦地離伊利諾斯州很遙遠,但是他們依然有機會參與奧運會。他們要通過這次研究活動,去了解奧運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去探究奧運會影響下的社會和社會影響下的奧運會。
研究活動的組織
這個研究活動是基於一個已成形的奧林匹克運動會WebQuest網站(http://web54.sd54.k12.il.us/vrkit/supplements/sixth/olympics/default.htm )的,該網站由四個網頁組成。介紹頁:說明該項研究活動的背景和時間階段的安排;教師頁:提供了一些教學策略、評價形式和模板,以及一些學生在活動中可能用到的軟體(如inspiration、student handouts等)的連結地址,並對研究活動的過程進行了詳細說明;學生頁:是學生進行研究活動時的入口,該網頁內容包括對學生任務的明確提出、對學生如何進行研究的指導、對學生研究活動的評價方法的說明以及對學習結果的描述,網頁下方有「時間機」的連結地址,各小組成員將由此點擊進入「時間機」(圖1)(每一個圓圈都是一個超級連結,點擊可以看到相關的網址),開始探究不同階段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資源頁:列出了學生將可能使用到的大部分(或全部)有關奧林匹克運動會資料的網站網址,按照古代奧運會、現代奧運會和古埃及社會等進行了歸類,並對各個網站的內容作了簡要說明。這樣,學生就不用再花費時間去查尋資料了,從而可以有效地利用時間,將主要精力集中在資料的分析和研究上。
活動要求在三周內完成。第一周:教師要幫助學生創建不同的探究小組,安排小組活動的時間進程。學生登錄奧林匹克運動會WebQuest網站,進行有關信息的瀏覽,同時開始探索WebQuest上的連結網址中的資料和其他的相關資源。第二周:學生繼續探索網站內容和相關信息,不斷更新他們的旅遊日誌並評估本小組的研究進展。同時要和其他小組相互聯繫,比較搜集到的數據,以便互通有無。第三周:創建匯報稿,並進行全班匯報。主要是確定匯報的題目、類型和技術資源。最後全班交流,總結學習成果。
研究活動的分組及角色安排
參與探究活動的學生被分為三組:第一組學生主要是調查古代奧運會和古希臘文化,探究奧林匹克運動這一集運動、音樂和詩歌為一體的盛典。第二組學生將探究奧運會是如何從19世紀開始一直發展到現在的,並向大家展示奧運象徵、奧運傳統以及奧運精神。第三組學生負責搜集各屆奧運會的數據和計劃,並說明這些數據和計劃將如何影響未來奧運會的舉辦。
每個小組都由七位學生組成,並分配以下四種角色:
記錄員:負責記錄日誌。對所提供的網址上的數據和信息進行閱讀,並將最後匯總時要重新訪問的頁面用圖表的方式記錄下來。
交流官:負責小組成員之間的溝通,以及小組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並且要和其他小組的交流官保持聯繫,以分享和對比來自其他組的信息。當小組內獲得新的資料時,要確保新信息在組內成員之間的交流和傳播。當老師有建議提出時,要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
飛行員:小組成員要在一起瀏覽網上信息。飛行員負責「駕駛時間機」,操縱計算機的滑鼠。確保所有組員都能看到網站內容。必要時,飛行員要閱讀部分網頁內容,向組員指出重要信息。
導航員:時刻把握小組探究學習的方向,提醒各組員的研究活動應該和所承擔的任務保持一致。同時,導航員還要在日誌中作筆記,以便日後重新訪問網頁。
研究活動過程
1.制定異質組。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參與研究活動的學生分為三個小組,每組七位學生。
2.為各組指定具體可行的研究任務。每個探究小組將進入「時間機」,按照時間順序,了解奧運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探究各個時期的文化和政治,分析它們是如何影響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任務可以通過具體的問題來體現,如「第一屆奧運會是什麼時候舉辦的,它在希臘社會扮演什麼角色?古代希臘人是怎樣生活的,奧運會在他們的文化中是什麼角色?現代奧運是緣何發起的,會延續到未來嗎」等等。
3.學生認識該WebQuest網站,並開始瀏覽網頁信息。
4.學生根據自己小組的任務,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活動,並記錄在日誌上,以供分享和評價。日誌的內容包括探究者、記錄時間和日誌條目。日誌條目有(省略號部分是學生需要填寫的):
我們已經訪問了(包括網址和網站標題)……
我們發現……
我們在……方面做得不錯。
我們小組打算……
我們有些疑問……
我們將尋找答案……
下次班會時,我們將……
其他組分享給我們的信息是……
5.在各組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組間交流。各組的交流官每隔三到四個課時聚集一次,使用如圖2所示的格式(用inspiration軟體製作),進行所收集數據的對比,以確定彼此的相似和不同之處,然後,交流官返回各自小組,和小組成員共同分享交流的成果。
圖2
6.決定匯報的格式。每個組以時間軸的方式,提出9個事件。學生要對每個事件提出自己的想法、觀點和評論。時間軸格式如圖3所示:
7.匯總各組的研究成果,全班一起確定研究成果的題目,創建匯報稿,進行全班匯報。產生集體研究成果——「奧運會之旅」。
8.結論:在過去的幾百年裡,奧林匹克運動會在艱難中不斷地發展和延續,挺過戰爭、抵制以及恐怖襲擊。它是當時社會、政治和文化的縮影。通過觀察運動會的英雄、災難和改變,學生對歷史及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研究活動的評價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們採用兩種評價方式——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在活動進行過程中,採用形成性評價,分別有兩個評價依據。一個是各小組所記錄的日誌。教師經常觀察各小組的日誌,小組之間也相互共享日誌,從而可以確定各組的研究進展和研究深度。另一個是利用維恩表(Venn Diagrams),從教師評價、同伴評價和自我評價三個角度對小組價值和個人價值分別作出評價。小組價值的評價項目包括:是否是集體作出決策、是否有效地利用時間、分工是否均勻合理。個人價值評價項目包括:是否有效地利用時間、是否完成了個人的任務、是否一直跟隨研究的主題、是否尊重其他組員。
在活動結束時,採用總結性評價。從引用資源的數目和引用資源的正確性兩方面進行四等級評價,以比較各組在研究活動中的表現。
案例對我們的啟示
現在,很多學校都已連接了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可以說是一個知識的海洋,是學生獲取信息和資源的重要途徑。然而,目前學生利用網絡的現狀卻令人堪憂,大多數學生通過網絡聊天、玩遊戲或聽音樂、看電影,很少有人意識到網絡還是學習的工具。這種現象的發生主要是因為網上可供學生學習的資源比較凌亂,容易在網絡學習中迷航,學生缺乏網絡學習方法的指導。那麼,學生如何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奧林匹克運動會之旅」案例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
1.利用網絡,開展基於WebQuests的研究性學習。WebQuests的設計使學生不用花費時間去收集信息資源,而是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使用信息資源上,從而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學習時間,同時也避免了可能發生的網絡迷航。該案例中所使用的WebQuests設計結構合理,四個頁面簡單且清晰,可以成為我們進行WebQuests網站設計時的參考樣式。
2.任務分工明確、時間分配合理恰當。在該案例中,各學習小組學習任務明確、角色分工合理、學習時間安排恰當,這些都是此研究性學習案例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3.個人自評、組內自評和教師評價三結合的學習評價方式。學習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也是對學生在研究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的監控,是有效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該案例中,事先設計好的評價條目和模板不僅方便了後來的合作研究學習過程,使評價有章可依,而且也強化了學生參與研究活動的意識,激勵學生不斷學習發展,從而增強了每位學生朝著小組期望和教師期望的合作目標邁進的積極性。
4.「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策略。參與研究的學生在性別、學業成績、智力水平、個性特徵和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構建合理的學習小組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基礎。分組時,讓每組都含有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等不同素質的學生,使每個小組成為全班的縮影或截面,從而保證每個學生的特長都得以發揮,也為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開競爭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