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號獨家內容。
看,那上面是什麼?就在那裡!在那遙遠的天上,一個閃亮的光點緩緩地划過黑幕般的夜空。它如此高不可攀令飛機只得興嘆,它如此四平八穩定不可能是流星。所以這到底是什麼呢?答案當然就是國際空間站了!
從地球上肉眼可見,國際空間站(ISS)就是一顆宜居的衛星,它同時也承擔著作為空間微重力實驗室的任務。其接近1500億美元的投資無疑使它成為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人造物。不僅如此,它還是人類在太空中建造的最龐大的建築結構。
當一組定期輪換的來自各國的太空人們登上空間站時,他們會進行多個學科的各種科學實驗,從天文學和生物學到地質學以及物理學應有盡有。空間站每天完成繞地公轉15.5次,所以太空人們每隔92分鐘就會迎來一次日出或日落。
為什麼空間站的公轉速度如此之快?在平均離地248英裡(約399公裡)的上空,空間站以每小時大約17,500英裡(約28164公裡)的高速運行著。也就是說其速率大概是每秒5英裡(8公裡)!在一天的時間裡,空間站運行的距離相當於在地月之間打了個來回。
除了極高的運行速度外,空間站是可以在地面被肉眼直接觀測的,前提是你要知道何時何地。這是因為空間站巨大無比。具體有多大呢?空間站由數個生活艙和實驗艙組成。它同時還擁有巨大的外部支撐桁架及超過一英畝(約4047平方米)的太陽能板供能。
總的來說,空間站比一個標準的橄欖球場要大一點。它有大約900,000磅重,其中包括兩個衛生間、一個健身房和一個6臥室房屋差不多大的生活區域。
所以這個龐然大物是怎麼到太空去的呢?依現在的科技是不足以發射如此大的物體上天的。這就是為什麼空間站只能被一點一點慢慢地建造,參與建設的有五個不同的航天局,它們各自代表了15個不同的國家。
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曙光號功能艙——於1998年發射升空。其他的艙體隨後分別由被火箭和太空梭送上了太空。太空人們再將各個艙體連接起來。自2000年起,空間站就長期駐有太空人了。
自此,超過200多個來自15個不同國家的太空人造訪過空間站。太空局希望繼續長期使用空間站。事實上,現在就有多個增加艙室的計劃。
通常情況下,太空人是指由航天計劃訓練,科目包括指揮、駕駛以及搭乘太空飛行器的專業人員。雖然其主要任務是職業的太空旅行,「太空人」這個詞同樣可以被用於任何進入太空的人,包括科學家、政客、記者和旅行者。
直到2002年,太空人還主要由政府部門的軍事或民用太空局資助和訓練。然而隨著私人太空項目太空飛船一號於2004年進行亞軌道飛行,一個新的類別的太空人產生了:商業太空人。
相關知識
空間站,也叫做軌道站或軌道空間站,是一種設計目的為長期滯留於低地軌道、可供其他太空飛行器對接的太空飛行器;它同時也具有維持乘員生活的能力。空間站與其他太空飛行器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缺少主要的推進系統或者是著陸系統。為此,其他的太空飛行器需要將太空人以及貨物送至或運離空間站。
在2018年,僅有一個空間站運行於地球軌道:國際空間站(正在運行且永久宜居)。在此之前的空間站包括金剛石計劃(Almaz)和禮炮(Salyut)系列、天空實驗室(Skylab)、和平號空間站(Mir)以及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中國、俄羅斯、美國及一些私人公司都在計劃於未來發射更多的空間站。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wonderopolis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