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早餐一般在七八點鐘的時候,午餐在中午十二點左右,晚餐則在晚上六點鐘之後,隨著人們的日益忙碌,很多人的晚餐甚至可能要等到八九點才吃。
然而,在《紅樓夢》中最熱鬧的那個場景——元春省親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這位貴妃娘娘在下午一點多就吃晚飯了。
當時,賈府人正在等的不耐煩,有一位太監騎著馬來了,他告訴賈府中的人:「早多著呢,未初用過晚膳,未正二刻還到寶靈宮拜佛,酉初刻進大明宮領宴看燈方請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古代的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未時是今天的下午一點到三點,一個時辰又分兩部分,前半個時辰叫「初」,後半個時辰叫「正」,比如說未時分為未初和未正,未初相當於下午一點到兩點之間,未正相當於下午兩點到三點。
也就是說,賈元春在省親這一天,在下午一點到兩點,開始吃晚飯。不得不說,這晚飯,吃得也太早了。為什麼宮中會有這麼怪的規矩?難道在宮中,一直都是下午一兩點就吃晚飯?他們的午飯,又是什麼時候吃呢?
其實,仔細梳理一下《紅樓夢》中的內容,我們會有一個發現——在《紅樓夢》前八十回,根本就沒有午飯一說。換句話說,《紅樓夢》中的人,根本就不吃午飯。他們一天只有兩頓飯,就是早飯和晚飯。
金釧兒被攆之前,就非常清楚地提到了這一點,「誰知目今盛暑之時,又當早飯已過,各處主僕人等多半都是日常神倦之時。寶玉背著手,到一處,一處鴉雀無聞,從賈母這裡出來,往西過了穿堂,便是鳳姐的院落。到他們院門跟前,只見院門掩著,知道鳳姐素日的規矩,每到天熱,午間是要歇一個時辰的」。
早飯過後,各處主奴就都歇午覺了。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午飯這一說。司棋打發小丫頭蓮花兒去小廚房要一碗雞蛋羹的時候,柳家的也抱怨道:「……連姑娘帶姐兒,四五十人,一日也就光要兩隻雞,兩隻鴨子,十來斤肉,一吊錢的菜蔬,你們算算,夠做什麼的?連本項兩頓飯還支撐不住!」
那麼,《紅樓夢》中的一天兩頓飯,都是在什麼時候吃呢?難道真的都是像賈元春省親的時候,下午一兩點就吃晚飯?
劉姥姥第一次來到賈府的時候,正好趕上王熙鳳吃早飯。這時候是什麼時辰呢?劉姥姥躲在東邊的一間屋子裡,忽然看到了屋子裡有「一個匣子,底下又墜著一個秤砣般的一物,不住地亂晃……陡然又聽見『當』的一聲,若金鐘銅磬一般,不妨倒唬的一眨眼,接著又是一連八九下」。
劉姥姥不認得,這是王熙鳳屋裡的金自鳴鐘,但是我們都知道,這臺金自鳴鐘的報時方式,和今天我們的習慣是一樣的,因為這金自鳴鐘是從西洋傳過來的。一連打了十下,也就是上午十點鐘。此時的賈府,才吃早飯。
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的時候,也明明白白地告訴寧國府的奴僕,「卯正二刻我來點卯,巳正吃早飯」。巳時,也就是上午九點到十一點,巳正就是上午十點到十一點。
上午十點吃早飯,那麼賈府的晚飯是安排在什麼時候呢?當然了,肯定不會是像賈元春一樣,下午一點多就吃晚飯,這根據季節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安排。冬天可能會早一點,夏天可能會晚一點。
一天兩頓飯,中間間隔的時間又長,這些貴族女眷們,難免會在兩頓飯的中間,墊補一些點心。所以,賈寶玉生日的那一次,林之孝家的曾經建議:「……二則天長了,姑娘們玩一會子,還該墊補些小食兒……」探春便轉頭命人取點心來。
而賈元春省親這一次在下午一點多就吃晚飯,自然與當時一日兩餐的習俗有關。這倒也並非是因為宮中的規矩怪,而是賈元春回家心切,急不可待地要吃了晚飯,儘可能早一點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