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簡報|高頻正弦電應力下氣-固絕緣沿面放電現象及特徵分析

2020-12-05 電氣新科技

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張開放、張黎、李宗蔚、趙彤、鄒亮,在2019年第15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指出,沿面放電是高頻變壓器中常見的一種故障類型。為研究氣-固絕緣在高頻正弦電應力下的沿面放電現象及特徵,搭建了針-板電極高頻沿面放電實驗平臺。採用恆壓法開展實驗,獲得了不同階段的放電發展形態、放電特徵參量、放電譜圖和表面損傷狀況。

研究結果表明:沿面放電錶現出很強的極性效應,正半周期放電次數和放電幅值均大於負半周期;高頻電應力下聚醯亞胺沿面放電發展經過電暈放電-流注放電-沿面閃絡,沒有火花放電現象,且沿面閃絡對薄膜的破壞遠大於工頻電應力;絕緣表面伴隨著凸起和「晶狀固體」生成,畸變電場結構,影響放電發展,導致在放電的不同階段,放電幅值、次數、相位譜圖均呈現出特定的變化規律。

高頻電力變壓器(High Frequency Power Transformer, HFPT)也稱固態變壓器,在電壓變換和能源傳遞方面優勢明顯,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為保證設備小型化和工作高效率,高頻變壓器絕緣結構多採用空氣-固體絕緣材料。HFPT工況複雜,體積小,使得HFPT電磁耦合度高,趨膚效應明顯,高頻絕緣易於過早失效。

由於沿面閃絡場強遠小於相同間隙的氣隙擊穿場強,導致HFPT尖端放電缺陷處更容易發生沿面放電,造成絕緣損壞和過早失效,因此有必要開展高頻電應力下氣-固絕緣沿面放電研究,對提高HFPT的運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

國內外學者對工頻、直流、交直流複合等電應力下絕緣介質分界面的沿面閃絡發展過程進行了大量研究。現有研究表明,放電特徵參數的變化可以反映材料的絕緣狀況。

有學者研究了工頻電壓下的沿面放電過程,發現工頻電壓出現沿面電樹枝現象,這是由於電暈導致的發光和二次電子崩以及紙板的脫水和碳化產生的。有學者研究了真空和大氣條件下,直流電壓作用時的環氧樹脂絕緣沿面閃絡特性及其閃絡電壓變化規律。有學者研究了交直流複合電場下油紙絕緣沿面放電現象,與純交流和純直流單獨作用時有明顯不同。有學者分別研究了變頻調速牽引電機使用的方波電壓和工頻電壓作用下,表面放電對聚醯亞胺薄膜和油紙絕緣材料的電氣損傷特性。有學者研究了納秒脈衝下的絕緣沿面閃絡特徵,表明重複脈衝的閃絡場強與單脈衝作用時有明顯區別。另外空間電荷積聚與耗散對沿面放電有顯著影響。以往對於沿面放電的研究多為工頻、交直流複合電壓和脈衝方波(10kHz以下)等電壓波形,針對的是油浸式變壓器或變頻調速牽引電機的絕緣沿面放電缺陷,鮮有針對高頻電力變壓器氣-固絕緣沿面放電問題的研究。高頻電力變壓器工作電壓波形具有頻率高(10kHz以上)、幅值大、上升時間短等特點,其沿面放電現象及特徵不同於工頻變壓器和變頻調速牽引電機。高頻正弦電應力下氣-固絕緣的沿面放電現象及特徵尚需深入研究。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設計了針-板電極高頻沿面放電實驗平臺,研究了高頻正弦電應力下氣-固絕緣(空氣-聚醯亞胺)的沿面放電現象及特徵,給出高頻沿面放電發展形態並與工頻電壓作對比,分析了不同損傷階段的放電次數、幅值和相位分布變化規律,對不同損傷階段的聚醯亞胺薄膜進行掃描電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與能譜(Energy Dispersive Spectrdmeter,EDS)測試,並結合絕緣表面形貌變化,闡釋了高頻電壓對絕緣沿面放電的影響機理,為高頻變壓器絕緣結構設計和絕緣狀態的在線監測提供理論依據和工程指導。

圖1 沿面放電實驗平臺示意圖
圖3 高頻沿面放電發展過程
圖14 高頻沿面放電發展

總結

本文研究了高頻電應力下氣-固絕緣沿面放電現象、沿面放電發展過程中放電特徵量的變化規律以及絕緣表面形貌的物化特性和微區成分變化,分析了空間電荷與表面形貌對沿面放電發展的影響,得出以下結論:

1)高頻沿面放電發展後期,放電從流注等離子體通道直接演變成直線型的沿面閃絡,並沒有出現工頻下的火花放電現象,並且高頻沿面閃絡對絕緣材料的破壞遠大於工頻電壓。2)高頻沿面放電在極性反轉處出現的放電次數最多,放電量大,對絕緣的破壞更嚴重。高頻沿面放電正半周期的放電次數和放電幅值都明顯大於負半周期。同時隨著損傷程度的加深,放電幅值和放電次數均呈現增大趨勢。3)高頻沿面放電絕緣材料在高能粒子轟擊和高溫作用下,表面會產生凸起、裂紋等物理缺陷;同時有機分子鏈內的化學鍵斷裂分解,聚合物基體活性增高,易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晶瑩狀的固體顆粒。這些物化缺陷,使表面可脫陷的電荷數量增多,導致放電次數增大。

相關焦點

  • 學術簡報︱高頻變壓器用匝間絕緣材料沿面放電特性的實驗研究
    採用雙參數Weibull統計法分析放電間距對沿面閃絡電壓的影響規律,基於二次電子發射雪崩(SEEA)模型分析起始放電電壓、閃絡電壓隨頻率的變化規律,並提出適用於絕緣材料沿面絕緣壽命估算的反冪函數模型,最後對以上四種匝間絕緣材料在高頻高壓下的沿面絕緣特性進行綜合性評估。高頻變壓器具有體積小、質量輕、轉換效率高、適用面廣等突出優勢,最近幾年逐漸成為國內外的研究熱點之一。
  • 「高壓沿面放電機理與提升關鍵技術」視頻研討會成功召開
    沿面放電現象受到高電壓與絕緣領域的長期關注,界面處材料介電特性不同導致沿面絕緣強度明顯低於絕緣材料本體,是制約高壓裝備絕緣支撐技術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國內外相關研究不斷湧現新原理、新方法、新技術,助力沿面絕緣性能的提升。
  • 學術簡報︱表面粗糙度對聚合物材料真空沿面閃絡特性的影響
    對打磨前後樣品表面參數的分析結果表明:表面粗糙度對樣品表面電位及陷阱參數的影響與粗糙度範圍及材料種類有關,同時,表面粗糙度對材料的二次電子發射係數也有一定的影響。在一定範圍內提高材料表面粗糙度能夠提高材料的真空沿面耐壓,真空耐壓的提高和材料表面的電荷衰減、陷阱能級及二次電子發射特性均直接相關。實驗結果可為分析材料表面狀態對沿面絕緣的影響及材料的改性提供一定的參考。
  • 電纜局部放電特徵優選的新方法,可有效提高故障診斷率
    國網漢中供電公司、上海電力大學、國網陝西省電力公司、國網陝西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李程、李強、張啟超、劉子瑞、李偉,在2020年第1期《電氣技術》雜誌上撰文(論文標題為「基於支持向量機遞歸特徵消除的電纜局部放電特徵尋優」),提出了一種基於支持向量機遞歸特徵消除且結合了K均值聚類算法的局部放電特徵優選新方法。
  • 開關櫃局部放電的原理是什麼?如何檢測預防?
    在開關櫃運行中,開關櫃各部位的電場強度存在差異,某個區域的電場強度一旦達到其擊穿強度時,該區域就會出現放電現象,不過施加電壓的兩個導體之間並未貫穿整個放電過程,即放電未擊穿絕緣系統,這種現象即為局部放電,開關櫃處於局部放電階段往往通過肉眼和人工觸摸無法識別,如果長期不處理,放電嚴重區域會達到其擊穿強度
  • 電暈放電的危害及特徵
    高壓電機生產過程中,如果絕緣結構本身有缺陷,或生產製造過程中線圈繞包、整形或端部固定等存在問題,很容易出現這類問題。高壓電機定子繞組端部出槽口部位及徑向通風道內槽口部位絕緣線圈表面電場強度高且分布不勻,當局部場強達到臨界場強時,氣體發生局部電離或電子碰撞游離,形成持續性連鎖反應的「電子崩」放電。
  • GIS超聲波局部放電檢測技術的應用分析
    提出根據GIS結構形式來確定局部放電測試時的試驗電壓和時間,延長交流耐壓時間,加強局部放電測試密度,以彌補交流耐壓試驗的不足;以懸浮屏蔽類缺陷為例,根據超聲波局放信號特徵進行放電源定位、數據分析及故障類型判斷分析,通過對GIS故障設備解體檢查驗證故障診斷的正確性。現場經驗為GIS設備超聲檢測技術的推廣和缺陷診斷提供了一定借鑑作用。
  • 學術簡報︱直流GIS/GIL盆式絕緣子表面電荷主導積聚方式的轉變機理
    由於SF6氣體優異的絕緣性能,氣體絕緣組合電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 GIS)及氣體絕緣金屬封閉輸電線路(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GIL)等氣體絕緣設備在電力系統輸配電領域得到大力發展。GIS將高壓設備密閉組合,充以絕緣性能優異的SF6氣體,能夠顯著地減小設備尺寸並提高運行可靠性。
  • 局部放電檢測及局部放電測試方法
    三、局部放電檢測系統及數字局部放電檢測系統的檢測方法1. 電檢測法局部放電最直接的現象即引起電極間的電荷移,動每一次局部放電都伴有一定數量的電荷通過電。1.4 介質損耗分析法DLA 局部放電對絕緣材料的破壞作用是與局部放電,消耗的能量直接相關的因此對放電消耗功率的測量很早就引起人們的重視在大多數絕緣結構中,隨著電壓的升高絕緣中氣隙或氣泡的數目將增加此外局部放電的現象將導致介質的損壞從,而使得tgd大大增加因此可以通過測量tgd 的值來測量局部放電能量從而判斷絕緣材料和結構的性能情況
  • 開關櫃放電現象的現場處理
    作者根據親身處理的一個實例,對於KYN61-40.5開關櫃的存在的放電現象,提出了現場處理方案和對產品生產工藝的改進意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KYN61-40.5開關櫃屬鎧裝型移開式開關設備,是以空氣絕緣配合複合絕緣的產品,且複合絕緣所佔比重較大。
  • 氣體的放電現象
    二、 氣體放電 所謂氣體放電,就是當氣體原子或分子受到某種外界能量作用而形成荷電粒子(電子、正離子、負離子),氣體變成導體,當有電場存大時,帶電粒子便定向運動,產生了氣體放電現象。 1.
  • 放電之---電弧
    一、認識放電現象及電弧放電    電弧,是一种放電現象,常見的放電現象有哪些?
  • 介質阻擋等離子清洗機放電的原理是什麼?
    介質阻擋放電(DBD)等離子清洗機的電極無論是平板式,還是圓柱形,亦或是沿面放電型,放電初期都是由無數微小的放電絲組成,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分析絲狀放電的過程來了解介質阻擋放電(DBD)的規律。但是在介質阻擋放電過程中,由於介質層的存在限制了電流的自由增長,因此也阻止了金屬電極間火花或弧光放電的產生。2 介質阻擋尖端放電單個絲狀放電是在放電氣體間隙的某個位置發生,與此同時在其他位置也會發生絲狀放電。正是介質的絕緣性質,使這種絲狀放電能獨立發生在許多放電空間中。當絲狀放電的兩端電壓低於擊穿電壓時,電流就會截止。
  • 淺析局部放電造成的危害以及主要的放電形式
    而局部放電目前已經成為引發變壓器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對變壓器局部放電進行檢測至關重要。鑑於此,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分析了局部放電造成的危害以及主要的放電形式,提出了幾種常見的變壓器局部放電檢測方法,僅供借鑑參考。
  • 超聲波法在GIS局部放電檢測中的應用
    2 超聲波檢測法GIS發生局部放電時分子間劇烈碰撞並在宏觀上瞬間形成一種壓力,產生超聲波脈衝,信號波長較短,方向性較強,因此它的能量較為集中。將基於諧振原理的聲發射傳感器置於設備外殼上檢測這一脈衝信號,然後經過前置放大、濾波、放大、檢波等處理環節,進而通過信號分析以確定設備的絕緣狀況。
  • 局部放電的測量原理
    該數字局部放電檢測系統能感測出運轉設備故障、振動、洩漏及電氣局部放電所產生的高頻信號。數字局部放電測試儀使用獨特外差法將這些訊號轉換為音頻信號,讓操作者透過耳機來聽到這些聲音,並於指針上看到強度指示。
  • 高頻交流環節AC/AC變頻變換系統基準正弦電路研究
    該電路由輸入周波變換器、高頻變壓器或高頻儲能式變壓器、輸出周波變換器構成,能夠將一種頻率的交流電變換成另一種頻率的交流電,具有兩級功率變換(LFAC/HFAC/LFAC)、變換效率高、雙向功率流、高頻電氣隔離、無音頻噪音等優點,是實現新型變頻電源的關鍵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