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指引:
1、建議預留10分鐘不被打擾的時間,本文需要一些思考,閱讀起來可能並不輕鬆。
2、本文為「奶酪哲學觀」Philosophy專題中的P02篇,內容系統連貫,建議從第一篇文章開始閱讀。
3、第一時間獲取更新,歡迎關注「奔跑中的奶酪」。
導讀
量子力學,可以算得上近年來最熱門的科學概念。
不管是什麼內容都,都會嘗試和量子掛上勾,比如前段時間的「量子波動速讀」鬧劇,當年的「納米保健品」現在也似乎都改名叫「量子保健品」了。
在量子力學的科普內容上,也存在同樣的情況。理工向的科普內容,常常會有諸多公式和概念,大多數人都難以理解。
而文學向的科普內容,又會存在「戲說變胡說」的問題,比如他們喜歡談「薛丁格的貓」、「上帝不擲骰子」這些網紅概念,然而卻給讀者帶來了錯誤的理解。
本文將嘗試用你能聽懂的語言來談談量子力學,為你在理解量子力學避免踩坑上提供一份參考。
01
量子力學的誕生
19世紀的最後一天,歐洲著名的科學家歡聚一堂。
會上,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發表了新年祝詞。他在回顧物理學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時說:「物理大廈已經落成,未來的物理學家只需要做些修修補補的工作就行了」。
但在展望 20 世紀的物理學前景時,他卻若有所思地講道:「物理學美麗而晴朗的天空被兩朵烏雲籠罩著」。
然而恰恰就是這兩朵烏雲,預言了近代科學的兩大發現: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的確,17世紀由牛頓等人創立起的經典力學,經過兩個世紀的發展,已經相當完美,一切現象都可以從相應的理論中得到解答,人類似乎掌握了上帝造物的奧秘。
牛頓建立起來的絕對時空觀,是當時所有事物運行的總原則。
絕對空間就像是一個「容器」。它均勻、靜止、無限延伸,與時間無關,也與物體無關,那怕這個容器空無一物,它也是一樣存在。
絕對時間就像是一條「河流」。它與空間無關,不管河裡有沒有水,它都會逝者如斯,不舍晝夜。
同時也與佔據空間的物體無關,情人相會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一旦分別又嫌過得太慢,其實時間是不管你的心情的,它永遠都是過得不快不慢,以同樣的速度流逝。
後來,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修正了時間和空間的絕對性(具體參考上一期《宇宙觀》),時間和空間不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而且依賴於觀察者所在的參考系。
與此同時,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的另外一個性質——連續性,也被物理學家普朗克所創立的量子力學所否定。
經典物理學的大廈被徹底地動搖了。
什麼叫時空的連續性呢?
比如速度是距離除以時間(V=S/T),一輛車1小時走了80公裡,這叫時速。
那我們還可以繼續追問半小時走了多少?10分鐘走多少?10秒鐘走多少?1秒鐘走多少?0.1秒走多少?一直可以追問到足夠短的時間(趨於0但不等於0)走了多少距離。
但它的前提是,距離(空間)和時間都是可以無限分割的。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也有相同的觀點,他的「阿基裡斯追龜」悖論和「飛矢不動」悖論,就是認為時間和空間可以無限分割。
所以有了「阿基裡斯永遠追不上烏龜」,「射出去的箭是不動」的這樣的反直覺觀點。
1900年,普朗克在尋找燈泡顏色和溫度之間的關係時,進行了一項「黑體輻射」的實驗,一次偶然拼湊出來的公式,完美地契合了實驗結果。
然而對於這個完美的公式,普朗克卻給不出理論解釋,隨後普朗克發現:
只有假設能量在傳播的過程中,不是連續不斷的,不存在無限小的單位,而是必須被分成一段、一段的,能量傳播必須有一個最小單位,只有這樣,這個完美的公式能解釋得通。
可一旦這個假設成立,那就意味著時間、空間、能量都不是連續的,它們不能被無限分割。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就好比溫度計要從28度上升到29度,必須要經過28.5度,如果不能被無限分割,就意味著溫度計中不存在28.5度這個刻度,1度就是溫度計的最小單位,溫度只能從28度跳躍到29度,再跳躍到30度。
普朗克常數表明「世界是不連續的,不能被無限分割,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
於是普朗克提出,能量的最小單位是能量子,後來更名為量子,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提出量子概念,1900 年也被稱為「量子元年」。
02
量子力學的詭異之處
而在此之前,物理學家赫茲意外地發現了「光電效應」,就是金屬板被紫外線照射時會產生電流,也就是光生電,可惜赫茲沒能解釋其原因。
時間到了1905年,愛因斯坦發現光能否產生電,取決於光的頻率,而與光照的強度無關。
而要解釋這種現象,愛因斯坦認為:「我們必須忘記光是一種波的想法,而認為它是一股微小的粒子流」。
為了描述它,愛因斯坦用了普朗克之前用過的量子概念,把光粒子稱之為光量子,也叫光子,所以光即是波,又是粒子。
對於光是什麼,這一持續近300年的爭論,終於以一個神奇概念的產生而宣告終結——「波粒二象性」。
科學家開始獲得了新的思路,原來一種物質可以同時具有兩種截然不同性質,波粒二象性就像一把鑰匙,微觀世界的大門也被打開了。
1924年,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假說,認為和光一樣,所有微觀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後來也得到了證明,因為在「雙縫實驗」中得到的「幹涉條紋」正是波的特有性質。
(水的雙縫幹涉實驗)
文章寫到這裡,似乎一切都還是能夠理解的,沒有超出宏觀世界的物理規律,量子力學看上去也沒有多少神奇之處。
可接下來,詭異的事情就出現了!
當科學家嘗試在雙縫實驗的架設一個觀察設備,用來觀察粒子的運動軌跡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幹涉條紋"消失了,這些被觀測了行為的粒子沒有了波的特性。
詭異的是,這些粒子就像是知道你要監視它,你不觀察它,它就呈現出波的特性,可一旦你想要觀察時,它就會失去波的特性。
03
量子力學的新紀元
為了描述粒子的波動行為,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就提出了「薛丁格波動方程」,方程的解被稱為「波函數」。
它可以用來描述粒子的運動,就像牛頓當年提出第二定律用來描述宏觀物體的運動一樣,薛丁格方程的提出,標誌著量子力學開始步入新的紀元。
但薛丁格當時未能就波函數的物理意義給出解釋,他嘗試用波函數來代表電荷的密度,但遭到失敗。
1926年,德國物理學家玻恩提出「概率幅」的概念,用概率詮釋了波函數的物理意義。
認為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都是以一定概率存在的,粒子到達屏幕各處的概率就是出現「幹涉條紋」原因。
那如此說來,粒子的落點分布就成了一種概率分布,我們無法預測落點究竟在哪裡,我們能知道的僅僅只是概率。
就好像你有一位朋友在北京,在你沒見到他之前,他可能在北京的任意一個角落,只有你真正見到他後,才會知道他在北京的具體那裡。
又比如我們以為原子核的電子運動是有軌道的,然而事實上,軌道並不存在。
電子在原子核附近的空間光速運動,它看上去更像是一團雲霧,然而這看上去密密麻麻的雲霧,其中的電子其實只有極少的幾個,甚至是1個。
如果使用「概率」來描述粒子行為,就會導致和經典觀念上不一樣的結果。
在經典物理中,物體的位置和速度都是可以同時精確測量的,使用概率去描述粒子的話,它的位置和動量就都會是一種概率。
這樣一來,要準確測量出一個粒子的位置時,它的動量將變得及其不穩定,你無法得到這個粒子的準確動量。而當你專心測量它的動量的時候,它的位置卻又會變得變幻無常。
你測量其中一個量越準確,另一個量就越不準確,對此,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提出了「測量幹擾」 的思想實驗,也就是人們常常說的「測不準原理」。
現在想像一下,
為了觀測電子的運動,我們就得用光去照射它,如果越是要求觀測得精確,那就得用波長越短的光去照射電子,但同時意味著光子的動量越大,在觀測時,光子就會與電子發生碰撞,電子會被撞飛,於是得到的動量偏差就越大。
而想要準確測量一個電子的速度時,需要光的波長越長越好,於是我們又沒辦法確定它的位置了。
這就好比用溫度計去測一盆熱水的溫度,把溫度計插進熱水中時,溫度計要吸收一點熱量,使得熱水中的總熱量少了一些,因而測得的實際溫度比溫度計插進去之前熱水的實際溫度低了一點。
但是因為溫度計本身所吸收的熱量相對於總熱量來講是很少的,可以忽略不計,從而可以把溫度計測得的溫度當作熱水的實際溫度。
而如果測量一支很小的玻璃試管裡的熱水溫度,溫度計本身所吸收的熱量可能佔總熱量的幾分之一,測量對被測系統的幹擾就不能忽略不計了。
正是因為微觀粒子所具有的波動性,粒子原本在任何一個時刻所具有的確定位置和動量,就會變得不確定起來。
不確定性是微觀粒子的內稟特性,它只是在測量中得以體現,而不是測量本身帶來的,所以「測不準原理」正確地說法叫「不確定性原理」。
丹麥物理學家波爾對此提出了「互補原理」。
認為微觀粒子的確有波粒二象性,但在同一個實驗中波動性和粒子性是互相排斥的,一個實驗可以展示出物質的粒子行為或波動行為,但不能同時展示出兩種行為。
雙縫幹涉實驗中,去觀測粒子了走哪一條縫,等於強調了粒子性,只有「粒子」 才具有確定位置,而波則彌散於整個空間。
根據互補性原理,波動性就會被排斥了,幹涉條紋也就消失了。
結尾
後來,以波恩的概率詮釋、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和波爾的互補原理為理論核心的物理學家,被稱為「哥本哈根學派」,他們對量子力學的理解被稱為「哥本哈根詮釋」,他們認為:
在量子力學裡,量子系統的量子態,可以用波函數來描述,波函數是一個數學函數,用來計算粒子在某個位置或處於某種運動狀態的概率,測量的動作造成了波函數坍縮。
哥本哈根學派將量子力學的研究,上升得了哲學高度,這對於當時物理界的絕對權威愛因斯坦來說,是斷然無法接受的,薛丁格也明確地反對「概率詮釋」的說法。
他們相信世界萬物,由是既定的因果關係決定的,世界怎麼可能處於一種隨機、概率的狀態呢?觀察者怎麼可能決定了客體的狀態呢?
於是,以波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和以愛因斯坦為首的反對派,開始了長久的論戰。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會認為愛因斯坦反對量子力學,這是一個巨大的誤解。
後面關於他們的論戰如何,還有量子力學近年來的發展,中國在量子力學上的成就,我們將在下一期《量子力學的哲學詮釋》中再談。
看完文章:
喜歡本文,或者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那麼:
1、點再看,幫助更多的人看到這篇文章。
2、寫留言,歡迎對文章進行評論,我會儘可能回復。
3、點關注,關注我並星標,第一時間獲取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