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布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和人選名單,山東省共32個項目獲獎。作為我國最權威的政府科技獎勵,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頒發,每年都是科技界的盛事。五年來,山東在獲獎數量繼續保持高位的同時,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這些獲獎項目分布在哪些領域?解決了哪些難題?為百姓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海洋工程、軌道交通等領域保持技術優勢提起山東海洋工程,產業技術、高鐵運輸都是響噹噹的名片,裝備製造也是實力不凡。五年來獲獎的主持項目中,不少涉及這些優勢領域。2019年,在海洋科技領域,山東共有4項科技成果獲獎,反映出山東大力實施經略海洋戰略,多年的積累逐漸產生出可喜的成果。中國海洋大學主持完成的「近淺海新型構築物設計、施工與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創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近淺海新型構築物設計、施工與安全保障關鍵技術體系,成功應用於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國內外30餘項重要工程,對推進海洋強國與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與應用」,榮獲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位於青島的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作為「蛟龍號」的業務運行管理單位,成功組織完成載人潛水器試驗性應用下潛70餘次,獲取了豐富的高質量樣品和數據資料。深海基地先進的車間、試驗室、大型科考碼頭等硬體設施,為蛟龍號等深海運載器的維護保障提供了技術支撐。2015年,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和濟南鐵路局共同參與完成的「京滬高速鐵路工程」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在重大工程、環保領域攻克技術難關在國家的重大工程建設中,山東充分發揮創新力量。早在2018年,淄博泰光電力器材廠作為參與單位,參與完成的項目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技術獲得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該技術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送電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輸電技術,是解決我國能源與電力負荷逆向分布問題、實施國家「西電東送」戰略的核心技術。既要增加效益,又要保護環境,國家對工農業生產提出了新的要求。五年來山東主持完成的多項獲獎項目,就是這方面的佼佼者。2019年山東共有5項能源領域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以清潔化、高效化、低碳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徵的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為山東搶佔能源科技競爭制高點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中石油勝利油田分公司主持完成的「薄儲層超稠油高效開發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研發出了薄儲層超稠油高效開發關鍵技術,形成了七項企業技術標準和四項科技創新成果,為大幅提高石油資源利用率提供了優勢核心技術,技術應用9年來,新增動用薄儲層超稠油儲量1.88億噸,累積增產原油1846萬噸。為傳統產業提升插上科技翅膀近年來山東傳統產業不斷進行理論和技術創新,化工、農業、製造、國土資源等山東傳統優勢行業重大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獎項目數量達到23項,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優勢,科技支撐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升級作用顯著。在紡織製造方面,2019年,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完成的「紡織面料顏色數位化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實現了面料顏色數位化技術,其推廣應用對山東紡織行業轉型升級具有積極示範作用。視線轉向2018年,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一等獎12項)。作為裝備製造業的行業領軍,濰柴視核心技術為國之重器、企業命脈。近年來,無論經濟形勢如何起伏波動,濰柴始終保持研發大投入,近10年僅發動機板塊研發投入就超過150億元,建成了全球一流的發動機研發製造基地,擁有國內唯一的以可靠性為研究方向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樣來自汽車零部件領域,2016年,濰坊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8AT)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的傳動效率、換擋品質等關鍵技術指標均優於國際同類產品,打破了日本、德國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標誌著山東自動變速器研發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17年,山東農業大學牽頭完成的「抗廣適高產穩產小麥新品種山農20及其選育技術」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的6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高大上」的科技獎給百姓帶來啥實惠?五年來,科技創新為普通家庭和個人帶來的改變更加顯著和直觀,關鍵性技術的產業化讓科技創新不再是「高高在上」,已廣泛應用於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物醫藥方面,2019年山東羅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完成的「頭孢西酮鈉等系列頭孢類藥物共性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實現了頭孢類藥物技術創新和產業化,促進並推動了我國頭孢類藥物的產業化及科學技術進步,三年累計銷售收入達52億元。2015年,山東宏濟堂製藥集團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人工麝香研製及其產業化」項目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附:山東近五年獲獎情況一覽2019年32個項目獲獎,其中山東牽頭完成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獎13項,位居全國前列,成績再創歷史新高。特點:產業技術創新不斷突破,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作用顯著加強,越來越多的企業出現在國家科技獎舞臺;科技支撐「經略海洋戰略」取得新突破,彰顯山東海洋科技國際影響力;科技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取得新業績,農業科技創新質量穩步提升;科技創新驅動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助推山東從能源大省向能源強省轉變。2018年25個項目獲獎,作為第一完成人的有12項,較2017年增加了6項;獲獎數量佔全國總數的比例由2017年度的7%提高到11%,其中自然科學獎3項、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4項、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17項、國際科技合作獎1人。特點:授獎領域覆蓋更寬泛,授獎數量在全國位次再度提升;獲獎成果水平代表了山東科研水平;自然科學獎實現了量和質的新突破;新舊動能轉換催生先進技術,海洋領域創新成為新陣地;青年科技人才嶄露頭角。2017年18個項目獲獎。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有6項,均為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作為參與單位獲獎12項,其中包括淄博泰光電力器材廠作為參與單位的「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這也是時隔三年,山東單位再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特點:在國家的重大工程建設中,山東創新發揮力量。2016年31個項目獲獎,其中國家技術發明獎7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3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特點:自動變速器研發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軌道交通輕量化製造領域所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2015年33個項目獲獎,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6項。特點:製藥的技術路線獲得肯定;人工麝香的研製有突破。(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偉 王佳聲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