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
獲科技突出貢獻獎,
外籍科技專家周家足獲國際科技合作獎,
142項成果
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
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
來自重慶大學的周緒紅院士在鋼結構、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等領域研發成果國際領先,廣泛應用於卡達、科威特等30多個國家和廣東、重慶等國內省市的300餘項工程,近3年新增產值152.45億元,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帶領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科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9月22日,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重慶市科技突出貢獻獎獲獎者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發言。記者 蘇思 攝/視覺重慶
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卞修武院士在國際上開創了腫瘤血管免疫微環境研究新領域,創建了「國家新藥創製腫瘤幹細胞技術平臺」,建立「腫瘤幹細胞研究」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使我市腫瘤血管病理學研究躋身國際前列。
▲9月22日,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重慶市科技突出貢獻獎獲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發言。記者 蘇思 攝/視覺重慶
國際科技合作獎獲得者周家足教授是積分幾何領域的領軍人物,積極推動重慶與美國、加拿大、韓國等國家數學領域的交流合作,培養了一批青年專家,有力促進了我市積分幾何的快速發展。
據了解,科技突出貢獻獎和國際科技合作獎為每兩年評審一次,其中科技突出貢獻獎主要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科學技術發展卓有建樹或在產業技術創新中創造巨大效益的科技工作者。國際科技合作獎主要授予對我市科學技術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外國人或外國組織。
此次揭曉的科學技術獎有何特點?
一是基礎研究能力逐步增強。比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成果「高維稀疏大數據智能分析理論與方法」率先構建了針對高維稀疏大數據的低代價建模理論及高效率算法模型庫,在國際上引領了隱語義分析方向的研究,推動了大數據智能計算領域科研與應用相結合的開拓性發展,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工程價值。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成果「器官發育與再生中的細胞新功能與新機制」首次發現胚胎腦血管內皮細胞的造血新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提高了我國發育生物學研究的國際地位。
二是科技創新協同發展不斷拓展。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的獲獎成果中,有76項成果由不同性質的單位合作完成,佔比達到53.52%;49項成果由企業牽頭完成,佔比達到34.51%;60項成果由市內外單位合作完成,佔比達到42.3%,特別是與四川省合作完成19項成果,佔比31.67%,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更為緊密。
三是重點產業科技支撐能力凸顯。此次揭曉的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獲獎成果突出了技術創新和成果應用轉化,104項獲獎成果聚焦大數據智能化、裝備製造、材料工業、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佔比達到73.2%。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獎成果「高性能特種玻璃纖維及綠色製造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開發了全球品種最多的系列特種玻璃纖維,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30%,近3年直接經濟效益超65億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獎成果「高效安全海上風電機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研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5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其一體化設計、智能控制等關鍵技術國際領先,近3年銷售收入達13億元、銷售訂單達82億元,培育和完善了重慶的風電產業鏈。
獲獎名單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由市政府於1997年設立,主要包括科技突出貢獻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獎和國際科技合作獎6個類別。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情況如下:
<End>
責編:趙心茹
校對:朱林國
來源:重慶日報
版權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