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救治:驚心動魄的47天

2021-01-10 瀟湘晨報

講述者:楊緒斌 時任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辦公室診療救治組副組長、省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處處長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省用1個月控制住疫情蔓延,用1個半月實現住院患者「清零」,用3個月取得決定性成果。這一重大戰略成果的取得,與爭分奪秒、全力以赴開展醫療救治是分不開的。

我省緊鄰湖北,皖鄂之間交流往來密切,人員流動大,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壓力巨大。疫情發生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堅決貫徹黨中央一系列決策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把救治患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廣大幹部職工把 「提兩率、降兩率」(提高收治率和治癒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為核心任務,堅持「兩並重一保障」(即重症輕症並重、西醫中醫並重,強化救治保障),堅守一線,日夜奮戰,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從1月22日首例病例確診到3月8日住院患者「清零」,共歷時47天。全省確診新冠肺炎990例,治癒984例,治癒率99.4%,創造了重大疫情醫療救治的優異成績。

在這47天中,可以說每一天都在進行著生命大營救,出現的幾個重要時間節點值得記住,即「兩峰值一叉」。第一個是確診病例峰值,出現在2月6日,這一天確診病例達到74例,距離1月22日首例確診僅過去15天,到2月22日,經過整整1個月,新增確診病例歸零。第二個是出院病例峰值,出現在2月20日,這一天出院病例達到76例,1月29日即首例確診後的第9天,我省2名確診患者治癒出院。還有一個重要的時間交叉,出現在2月13日,這一天,出院病例數首次超過確診數。這是一個重要的黃金交叉、趨勢拐點,預示著疫情防控轉折點已經到來。到3月8日,我省在病例較多的省份中率先實現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清零」,為復工復產、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還有一個重要的時間點是1月27日,大年初三,我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深夜奉命出徵,馳援武漢。這批醫療隊共187人,來自省及各市60家綜合醫院和傳染病專科醫院,都是精兵強將,其中領隊2人、醫生42人、護士143人,包括重症護理隊50名重症醫學護士。這批醫療隊最先出徵、最後撤離,在武漢連續奮戰2個多月,轉戰多家醫院,可謂戰功赫赫。我省累計派出8批1362名醫療衛生人員支援湖北武漢,管理床位2166張,救治患者3156人,調配血液292萬毫升,按要求調撥武漢市和湖北省其它地方急需的各類醫用防護物資,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貢獻了安徽力量。(記者 李躍波 整理)

人物感言

作為經歷過抗擊「非典」的傳染病防治老兵,面對集中而來的危重症患者,在與死神較量的關鍵時刻,我來不及猶豫,顧不上害怕,容不得退縮,帶頭進入隔離病房,精心治療每一位重症患者。作為一名醫生,在大災大疫時刻,我為能報答人民、為抗擊疫情、挽救患者生命作出自己貢獻而榮幸,為全國上下一盤棋聚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而自豪。

——安徽省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南區黨委書記、主任醫師 魯朝暉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社區工作者頂風冒雪,不分晝夜,值守在小區門崗,穿梭於樓宇街巷,與廣大居民共同築牢了一座座社區防疫的堅強堡壘。再苦再累,再險再難,我們的必勝之心、責任之心從未動搖;牽手社區,日夜值守,我們的奉獻之心、勤慎之心日久彌堅。我們有決心有信心,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省委、省政府科學部署下,疫情終將被戰勝,勝利必將屬於人民!

——合肥市蜀山區荷葉地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 趙明

回想在武漢戰鬥的一幕幕,不是不害怕,而是因為從事這份工作,害怕也不能退縮,我們身邊始終有一種力量,那就是:透過防護鏡看到的小夥伴們的堅定目光。在這場抗疫戰鬥中,我的收穫,其實遠遠多於奉獻。我更深刻理解了什麼是黨旗飄揚、黨徽閃亮,什麼是共產黨員的擔當作為,什麼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美德,什麼是「舍小家、顧大家」的大愛情懷,什麼是「救死扶傷、醫者仁心」的職業操守!

——安徽省第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護士柏玲

戰「疫」過程中,全院黨員和廣大醫務工作者不畏生死,不計報酬,衝鋒在前,日夜奮戰,與時間賽跑,與疫魔較量,全力以赴,科學救治,實現了「全收治、全治癒、無醫務人員院內感染」目標。能夠獲得省裡表彰,我們倍感振奮。我們將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崗位、恪守職責,珍惜榮譽、再立新功,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奮力奪取抗疫鬥爭的全面勝利,為全面建設健康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安徽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 (阜陽)、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韓明鋒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名駕駛員,我很高興能夠為抗疫出一份力。載著援鄂醫療隊員奔赴武漢,承擔接轉入境來皖人員任務,家裡人都為我擔心,我反覆告訴自己,嚴格做好個人防護,不讓家人擔心,不給政府添亂。感謝省裡給我這麼高的榮譽,今後,我會繼續幹好本職工作,把旅客舒適、安全地送到目的地。

——合肥新亞汽車客運有限公司駕駛員 王澤武

(記者 李躍波 整理)

【來源:中安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救治中國「方案」:7.4萬餘確診患者使用中藥 有效率達90%...
    「三藥三方」為代表的中醫藥治療方案,與西醫的有效結合,成為中國新冠肺炎救治特色,正在向全球輸出。數據顯示,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74187人使用了中醫藥,佔比91.5%,其中,湖北省確診患者,中藥使用率達90.6%。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我國中醫藥領域調集精銳力量、分類開展救治、篩選有效方藥等工作。
  • 煙臺最後1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
    3月11日下午,煙臺市最後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石某某在煙臺市奇山醫院治癒出院。至此,全市47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全部治癒出院,無死亡病例,無醫務人員感染,疫情防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石某某,男,40歲,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密切接觸史。因咳嗽3天,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於2月13日到奇山醫院就診。入院後,胸部CT檢查示右肺上葉後段胸膜下兩處小片狀磨玻璃影。結合患者流行病史,經疾控部門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經專家組確認該病例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
  • 國家新職業「呼吸治療師」 在新冠肺炎救治一線發揮重要作用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瞿文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今年一季度發布了16個新職業,其中,就包括奮戰在新冠肺炎救治一線的「呼吸治療師」。作為危重症救治團隊中的重要一員,呼吸治療師對危重病人整體治療和照護質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 新疆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這次疫情以無症狀感染者為主患者多為中青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健委今天(31日)通報,昨天(3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例,均為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5例,全部為疏附縣第二輪核酸檢測篩查檢出,均為接受隔離醫學觀察人員。
  • 新冠肺炎英文簡稱定了!「肺炎1號方」獲批用於廣東定點救治醫院……
    1號方」)用於全省30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臨床使用。這是深圳連續第6天有確診患者出院,累計達39人。&nbsp&nbsp&nbsp&nbsp另外,中山、揭陽、湛江、韶關等地也有確診患者治癒出院。
  • 在最後一道防線和「死神」對決——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驚心搶救記
    不可辜負的生命之託 救治嚴強,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16病區的醫護人員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驚心動魄。 2月9日,嚴強因為胸悶、氣喘明顯,呼吸困難入院,接診的科主任吳雄飛確診其為重型新冠肺炎伴I型呼吸衰竭。一級護理、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激素抗炎、抗病毒、抗感染、化痰……個體化的診療方案下,嚴強情況開始好轉。
  • 成都中醫藥助力新冠肺炎患者治療 輕症平均住院日僅8.17天
    封面新聞記者寧芝近日,湖北省定點救治醫院確診新冠肺炎患者逐漸增加了中醫藥的使用率。成都的情況如何?記者專訪了成都市公衛中心裏面的國家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成都)專家。1月底,一名47歲的甲先生有發燒、疲乏、口乾的症狀,在經過中藥治療後,症狀得到明顯好轉。國家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成都)專家葉慶說,甲先生心臟不好,今年1月他從武漢回成都後,因不明原因肺炎被送入成都市公衛中心治療。在徵求本人同意後,1月21日,中醫專家開始為他看診開藥,效果非常好。「一天喝三次湯藥,他喝了2天後就退燒,後來一直吃中藥直到出院。」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貢獻「合肥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組織力量迅速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科研攻關中,為我國乃至國際新冠肺炎防治作出了應有貢獻。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參建單位中國科技大學與附屬醫院聯合攻關,發現了新冠肺炎引發炎症風暴的作用機理,提出「託珠單抗+常規治療」方法,阻止患者向重症、危重症轉變,有效降低了病死率。
  • 瀋陽又有兩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
    需在康復病房繼續進行康復治療及醫學觀察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樊華)1月11日上午,遼寧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瀋陽中心暨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又傳來好消息,兩例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治癒出院。患者張某,男48歲,因發熱、新冠病毒呼吸道標本(咽拭子)核酸檢測陽性於2021年1月1日轉至瀋陽中心接受治療。患者入院後,肺CT提示雙肺多發感染灶,考慮病毒性肺炎可能,於當日診斷為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夏某某,男27歲,因新冠病毒呼吸道標本(咽拭子)核酸檢測陽性於2020年1月1日轉至瀋陽中心接受治療。入院後肺CT提示右肺上葉見斑片狀磨玻璃影,於當日診斷為新冠肺炎普通型。
  • 河北全力開展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白衣執甲 生命至上
    1月14日,河北石家莊市本輪疫情首批12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在河北省胸科醫院治癒出院。  1月2日晚,這家醫院收治本輪疫情當地首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隨後不到一周的時間裡,共收治100多名患者。300餘名醫務人員走上一線,緊急開設1個發熱門診、11個發熱病區。  專業精準,有效救治。石家莊市第五醫院內二科主任趙磊說,患者的病情隨時可能出現變化,需要時刻監護,「不能完全依賴機器」。  抗擊疫情需要科學的戰略和戰術。
  • 瀋陽一名新冠肺炎重型患者治癒出院
    中新網瀋陽1月9日電 (記者 宮旭)瀋陽市疫情防控工作第23場新聞發布會9日舉行,據瀋陽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二級巡視員毛印百通報,當日瀋陽有兩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其中一名是重型患者。
  • 專家:新冠肺炎重症救治難度比SARS高,它會攻擊多個器官
    新冠肺炎重症治療進展牽動人心。2月19日晚,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控科主任吳安華等三位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就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召開新聞發布會,他們一致認為:新冠病毒傳染性極強,救治難度比SARS大,但病亡率低於SARS。
  • 科學救治 生命至上——各地支援湖北醫療隊這樣交出救治答卷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 題:科學救治 生命至上——各地支援湖北醫療隊這樣交出救治答卷  新華社記者  一張疫情期間的「中國答卷」,這樣記錄下艱苦卓絕的努力——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國4.2萬餘名醫務工作者逆行出徵湖北和武漢,盡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 「齊」心「魯」力丨濟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醫藥參與治療率達95.74%
    新華社客戶端濟南2月25日電(王志、高詠梅、杜偉)從濟南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濟南市中醫藥管理局獲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濟南市積極發揮中醫藥防疫治病特色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中醫藥預防幹預措施,打出中西醫結合救治「組合拳」。
  • 內蒙古首位新冠肺炎康復捐獻者捐獻400cc血漿
    (抗擊新冠肺炎)內蒙古首位新冠肺炎康復捐獻者捐獻400cc血漿中新網呼和浩特3月1日電 (記者 張瑋)3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在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獻血屋內捐獻400cc血漿,用於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 中科大附一院教授赴義大利協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中國科大附一院教授赴義大利協助當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委派,3月25日中午,安徽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專家徐曉玲教授作為中國政府第三批赴義大利抗疫醫療專家組顧問,從福建福州飛赴義大利支援該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 新冠肺炎已成美國最主要致死因素 47名中國公民在烏幹達感染
    (抗擊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已成美國最主要致死因素 47名中國公民在烏幹達感染  中新社北京12月5日電 綜合消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4日18時09分(北京時間5日1時09分),全球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628592例,達到64603428例;死亡病例增加12161例,達到1500614例。
  • 湖北新冠肺炎確診數據井噴背後
    當湖北省衛健委公布2月12日的疫情數據時,一項數據的井噴引起了公眾關注: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4840例(含臨床診斷病例13332例)。而在前一日,這一數據還為1638例。  將臨床診斷病例納入確診病例面對核酸檢測的難題,此前就有一線醫生和專家呼籲將CT影像作為診斷新冠肺炎的方法。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就是其中之一,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由於CT診斷方便快捷直觀,在武漢等疫情嚴重地區,應當採取這種「不放過一個」的非常規手段。王辰也曾透露,核酸對於真實病例的檢測率不過30%至50%。
  • 7天! 洛陽市醫療應急救治中心是怎樣建成的
    火速開建  黨委政府果斷決策參建單位聞令而動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新春的祥和寧靜。  黨旗高揚  黨員同志帶頭攻堅克難  5日,一場突如其來的降雪,給正在24小時攻堅的工程建設帶來新挑戰。「既定任務不等人,黨員同志帶頭上!」黨組織一聲令下,100餘名參建黨員紛紛請戰,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不退縮,繼續在風雪中攻堅。
  • 石家莊29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全部治癒!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集中資源中西結合有效救治患者抗擊疫情,主戰場在醫院,重中之重是救治患者。我市全部治癒出院的29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中,集中在市五院、省胸科醫院等定點醫療機構。他們年齡最大的72歲,最小的僅有4歲;其中危重型患者3名,重型患者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