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方艙醫院二樓的櫃檯後,寫有住院流程,負責接診的醫護人員在給病人登記信息。 南都特派記者 鍾銳鈞 攝
當湖北省衛健委公布2月12日的疫情數據時,一項數據的井噴引起了公眾關注: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4840例(含臨床診斷病例13332例)。而在前一日,這一數據還為1638例。
「臨床診斷病例」即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的患者。當日起,湖北地區凡是達到臨床診斷病例的患者均被視為確診病例對外通報。南都記者實地走訪發現,這一提法的出現,不僅標誌著疫情最嚴重的湖北地區因地制宜放寬了確診標準,也縮短了患者從發病到接受救治的時間,為挽救更多人生命創造了機會。
A
確診之難
排隊五天才能做核酸檢測
四口人都在發燒。
症狀最早降臨在妻子身上。1月22日,妻子開始發燒,第二天,謝毅帶著妻子去武昌醫院掛號。拍CT、查血象,醫生開了些藥,讓妻子在家隔離。妻子的體溫時好時壞,1月28號,症狀降臨在母親身上,38.4℃。按照武漢新出的分級就醫規定,謝毅打給了社區衛生院,被告知去藥店買些消炎藥,先觀察。
消炎藥沒起到效果,母親一直在低燒。1月30號,謝毅帶著妻子和母親去社區醫院檢測。醫生看了兩人的CT和血象,告訴謝毅這就是「疑似」的表現,給他們開了轉院證明。
下午4點左右,謝毅拿著這份證明,開車帶母親和妻子去了武漢市第七醫院。五個小時的漫長等待後,他們終於見到了醫生。隨後醫生安排他們去做核酸檢測。負責登記的醫生告訴他們,預計排隊五天才能做上檢測,而結果,也要在等2-3天才會出。取樣後,謝毅只得帶著藥、老媽和老婆繼續回家隔離,慢慢等待……不久後,父親也開始發燒。
在此前,像謝毅一家這樣的患者並不少。作為確診關鍵指標的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實踐中卻因為試劑精準度、檢測設備、檢測人員等的限制,屢屢成為武漢患者求醫的攔路虎。
收治無門的患者們奔波在各大醫院間,成為交叉感染源。對普通公眾而言,居家隔離很難達到醫學上的隔離標準。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此前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也坦言,大批患者沒能及時收治到醫院,造成更進一步的家庭和社區的感染,是加劇疫情的最重要因素。
將臨床診斷病例納入確診病例
面對核酸檢測的難題,此前就有一線醫生和專家呼籲將CT影像作為診斷新冠肺炎的方法。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就是其中之一,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由於CT診斷方便快捷直觀,在武漢等疫情嚴重地區,應當採取這種「不放過一個」的非常規手段。王辰也曾透露,核酸對於真實病例的檢測率不過30%至50%。他也建議,應在武漢這樣疫情嚴重地區,對有流行病學史和典型臨床症狀的患者,應當列為臨床確診病例。
一個變化出現在2月13日。這天公布的2月12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大漲至14840例(含臨床診斷病例13332例)。而在前一日,這一數據還為1638例。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疫情通報中首次出現「臨床診斷病例」的提法,而這也恰恰是確診數據大幅增長的關鍵。
國家衛健委等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在湖北省的病例診斷分類中增加了「臨床診斷病例」一項。依據診療方案,所謂臨床診斷病例,即在「疑似病例」的基礎上,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的病例。
中央指導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此前在接受央視採訪時曾給出更詳細的解釋。他表示,在診斷肺炎時,百分之七八十要靠臨床診斷。「從臨床思維和臨床醫生的臨床路徑角度來說,增加臨床病例的診斷,有益於臨床醫生對疾病多一個判斷。」童朝暉認為,不能強調核酸的重要性,也不能強調CT的重要性,臨床醫生要會分析核酸相關的化驗,對CT影像也要會分析、會看、會讀。
湖北衛健委稱,近期湖北省對既往的疑似病例開展了排查並對診斷結果進行訂正,對新就診患者按照新的診斷分類進行診斷,這樣就有了2月12日的確診患者數據大漲。而將臨床診斷病例納入確診病例後,患者能及早按照確診病例接受規範治療,進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
B
改建方艙
確保沒收治的患者人數清零
隨著大批疑似患者得到確診,如何實現「應收盡收」是當前需要考慮的問題。
武漢對此也有所準備。在此前,2月3日當晚,3所方艙醫院在武漢連夜開建,隨後又有多個體育館、學校等相繼被改建為方艙醫院,並開始接收確診的輕症患者。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湖北省委常委王賀勝在2月1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目前已經開放9個方艙醫院,有6960多張床位,在院患者5606名。
與此同時,一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在承擔隔離點或方艙醫院的職能。武漢洪山區的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很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徵用為方艙醫院或隔離點,其所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於2月9日上午也被通知徵用,暫時提供10個床位,但目前還沒開始收治病人。
武漢青山區某社區醫院的一名工作人員也告訴南都記者,該醫院會收治疑似和確診的患者,按照國家的診療方案進行治療。而重症患者,則會轉運到上級醫院就診。
此外,南都記者了解到,武漢目前仍在改造部分醫院的病房,以實現對確診患者收治。王賀勝也表示,下一步將繼續騰空醫院部分病房,徵用部分場館,改造為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確保已排查確診的患者和疑似患者都能夠得到集中收治,確保所有沒有收治的患者人數清零。
C
全國馳援
2.5萬多名醫務人員到湖北
隨著武漢確診患者的一步步增多,全國各地醫護人員對武漢的支持也在同步進行。
據王賀勝介紹,截至2月15日,全國已從各地抽調217支醫療隊、25000多名醫務人員支援湖北。醫療隊到達武漢之後,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接受屬地衛生健康部門和受援醫院的統一指揮、統一安排,來參加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管理工作。
「醫療隊通過與本地醫務人員合理編組,共同救治管理病人,有效減輕了當地醫務人員的壓力,能夠使醫務人員得到適當的休息和休整,有效保持戰鬥力。」王賀勝說。
對於重症患者的救治,也是當前的焦點。在此前,由於診斷流程較長,一些患者直到發展為重症才住院治療。在東西湖區一隔離點隔離治療的李女士告訴南都記者,她愛人因為病情相對嚴重,在被隔離的同時,在社區幫助下前往區人民醫院就診。治療時,主要以輸液的方式,用莫西沙星和血必淨同步治療。但她也告訴南都,這兩個藥物暫時無法控制愛人的病症,且前期就診時被耽誤了就診時間,目前病情惡化,已被送往醫院住院治療。
據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介紹,當前武漢的重症病例約佔所有確診病例和住院病例的18%,這一比例遠高於其他地區。當前對重症患者採取哪些治療措施?焦雅輝介紹,當前主要以「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為原則,對重症患者開展救治。值得一提的是,鍾南山、李蘭娟、王辰、喬傑等院士都在臨床一線指導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整建制接管重症收治的病區。「這裡面也包含了來自各個醫院的呼吸、感染、重症的專家,他們在這個團隊當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介紹,亦有國家級、省級、市級的專家團隊,在武漢市其他非重症定點醫院巡迴指導,評估住院病人篩查出重症病人,轉運到重症和危重症定點收治醫院。
「這次中西醫並重來調集最強的科研和救治力量應對疫情救治,我覺得是從疫情開始以來救治工作特別重要的一個特色和特點。」王賀勝補充道。(謝毅為化名)
採寫:南方報業特派武漢記者劉軍 馬輝 陳紅霞 南都記者 宋承翰 發自武漢、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