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列文
《極盜車神》上映之後,貌似口碑分化成了兩個陣營,大部分的影迷和影評人都表達了以音樂元素貫穿整部犯罪片這種獨特手法的喜愛之情,而一些普通觀眾則對影片的飆車戲不夠刺激、槍戰戲不夠火爆表達了不滿。
那麼,毒舌君這篇「分析影評」,就來分析下存在於影迷和普通觀眾之間這種「喜歡」與「不喜歡」的原因何在,以及毒舌君自己對於本片的喜歡與不喜歡。
普通觀眾「不喜歡」《極盜車神》其實不難理解,因為大部分普通觀眾觀看好萊塢大片的心理習慣無非是兩點——火爆和刺激。《極盜車神》的槍戰戲基本就是警匪對著放幾槍的水準,甚至導演也不想多麼認真地去拍槍戰戲,根本沒有大規模的、持續時間長的槍戰場面,所以影片自然不會有多火爆。而本片的飆車戲也就是前兩場搶銀行的飆車戲比較有看頭,後面的飆車戲都不如前兩場好看,而且本片飆車戲主要是用來給男主角寶寶耍帥用的,不要說跟《速度與激情》比,就是跟其他一些飆車片比,火爆刺激感也大有不如,普通觀眾看了之後,會感覺飆車戲也沒有達到他們的心理預期。所以,既沒有火爆熱鬧的槍戰戲,又沒有足夠刺激的飆車戲,普通觀眾對於《極盜車神》的「不喜歡」顯然也不太令人意外,也許在他們眼中,本片跟其他一些成本不高的槍戰動作片也沒啥不同。至於影片一首接一首的外國歌曲,也可能因為「文化隔閡」的原因,讓普通觀眾完全無感。
但是,在一些影迷和影評人眼中,《極盜車神》卻是個性獨具、大有不同的。首先,不少人都會感慨埃德加·賴特果然不負「英倫鬼才導演」之名,居然想出用音樂元素來主導一部飆車犯罪片這樣的鬼點子,從而讓整部影片顯得活力四射、趣味十足,簡直不要玩得太嗨啊!即便許多影迷不是歌迷,對於影片中的大部分歌曲都不熟,但在觀影過程中也會被跟劇情完美結合的一首接一首不間斷的嗨歌點燃。
而且影片雖然叫「極盜車神」,但音樂元素在影片中的突出作用與個性呈現,是要遠遠大於「盜」和「車」這兩大元素的。影片對於「音樂元素」的運用格外新鮮、令人興奮,音樂不僅跟影片的敘事、情感、節奏感與飆車戲完美融於一體,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對於敘事和節奏感起到了主導作用,在音樂節奏的引領下整部影片給人從頭到尾一氣呵成之感,還時刻充滿趣味性,這對於許多影迷和影評人的觀影體驗來說,都是前所未見的。音樂的情緒也跟每場戲的氛圍、角色的情感保持一致。音樂元素甚至滲透到了影片的劇情細節層面。舉個細節方面的例子,搶劫團夥跟販槍團夥火拼,最終販槍團夥還有一個人沒有死絕,他抬起顫動的手指,跟男主角聽音樂換臺時的雜音融在一起,雜音的「不和諧」之感與抬起手指隱含的「危機感」完美契合,真讓人拍案叫絕!
除了對音樂元素的絕妙運用之外,《極盜車神》的引人之處還在於多種商業類型元素混搭,將犯罪片、飆車片、愛情片元素共冶一爐,飆車片的驚險刺激、犯罪片的個性角色、愛情片的甜蜜浪漫都在影片中有著不錯表現,男主角又嫩又萌的可愛模樣,以及女主角的顏值也很養眼,看點可謂足夠豐富。但筆者並不贊同有人說本片是一部「反類型」影片的觀點,稱為「反套路」更合適一些吧!尤其是在角色設計方面帶給觀眾不少出人意料的反轉驚喜,顯得影片相當不俗。
比方說傑米·福克斯扮演的匪徒巴茨,一開始帶給觀眾兇狠殘忍、瘋狂張揚的鮮明印象,而這樣的角色往往容易讓人認為他就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兇徒,但後來觀眾會發現他在察言觀色、揣摩人心方面其實相當精明,這種有頭腦又殘忍的反派角色,頓時對男主角形成強大壓力,讓觀眾為男主角的命運而憂心。
而凱文·史派西扮演的道格也容易讓人以為他就是那種「有利益無情義」的冷血老大,尤其是威逼利誘男主角回歸搶劫團夥似乎更是坐實了這一點,但結尾觀眾又會發現,大難臨頭之時,他作為老大其實是有情有義的,還能奮不顧身地掩護男主角逃跑,實在是出人意料。
以上也是毒舌君喜歡本片的地方,但毒舌君同樣對本片有著一些「不喜歡」。也許是為了保持節奏感以及營造反轉效果的需要,本片在劇情和角色方面也呈現出一些問題,缺乏一定的邏輯合理性。比如說剛剛說過的凱文·史派西扮演的道格的形象反轉吧,如此利益至上、言而無信的人,怎麼可能奮不顧身地保護男主角?
影片中道格一開電梯發現門口出現幾個販槍團夥的人,然後馬上向他們開槍,這個合理性是有的,因為販槍團夥並不知道搶劫團夥搶槍殺人並非是道格的授意而是私自行動,所以一定會找道格來算這筆帳,因而道格向他們開槍也是為了自保。但隨後道格明明能看出來喬·哈姆扮演巴迪是衝著男主角寶寶來的,他還主動上前替寶寶頂雷,開槍掩護男主角撤退,結果被車撞死,道格秒變「雷鋒」這種強行「洗白」的方式令人難以置信。
說到底,這還是因為人物的背景鋪墊還沒有夯實。如果影片安排一些道格對寶寶展現溫情的戲份,最後他捨命救寶寶就更容易讓人理解了。而不應該是影片此前道格對寶寶一直威逼利誘,最後突然捨命相救,這沒法讓人感覺不突兀。
在男女主角的愛情戲中,男主角寶寶對女主角產生情感的心理鋪墊是夠的,因為觀眾能夠通過寶寶的回憶看到,那個女服務員跟寶寶的媽媽有極大的相似性,都是來大城市尋夢的歌手,卻幹著底層的工作,寶寶母親因為寶寶父親給她的壓力最終造成不幸,而女服務員身邊也有個嚴厲的餐館老闆,種種相似性就讓寶寶對她產生了親近感和保護欲。但是,女主角為何也同樣如此迷戀男主角卻沒有足夠的鋪墊和交代,兩人的愛情戲也沒有特別深情的表達,所以後來女主角在突然得知男主角就是飛車搶匪,還被全城追鋪的情況下,依然毫不猶豫地願意放棄一切跟他亡命天涯,這就顯得不那麼容易讓人信服!
此外,乖寶寶一般的男主角突然用十分殘忍的方式殺死傑米·福克斯扮演的巴茨,雖然在影片中能夠給觀眾造成意外且驚人的效果,但寶寶也缺乏必須殺死此人的足夠的心理依據,也會讓人感覺十分突兀且難以置信。(文/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