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又叫缺血性腦中風。由於發病急,且不易被人發現,也導致其致死率、致殘率極高,在很大程度上威脅人們的健康。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腦梗多是出現在中老年群體,其實不然,臨床數據顯示,這種病目前正逐漸趨於年輕化。
小李是一個健壯的小夥子,90年出生的他今年剛30歲,新婚後為了生活來到鄭州打拼。
那天晚上他像往常一樣從工地回去,剛到家裡休息一會就突然感到頭暈、頭痛。本以為沒什麼大礙,休息一下就好了,但症狀卻不斷加劇,急忙喊來工友,就在大家關心他到底怎麼了的時候,小李已經轉為昏迷狀態,同時伴噁心、嘔吐。
整個過程只用了5分鐘。病情發展之快,程度之重,讓工友們意識到了病情的嚴重性和緊迫性,他們立馬撥打了120急救電話。
經搶救後,小李脫離了危險。事後小李回憶,最近總是頭疼、乏力,可沒當回事,只覺得是中暑了,沒想到這麼嚴重。腦中風常使人猝不及防。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中風常有些先兆。
這些地方「不對勁」,或是腦梗的前兆
1、手腳冰涼
手腳屬於肢體的末端部位,一旦腦血管堵塞,會使供應手腳的血液更少,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
這一現象及時夜間蓋好棉被,做好保暖措施,也難以捂熱,要警惕。
2、頭痛、頭暈
晚上人體的活動減少,血液粘稠度更高,更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一旦腦血管堵塞,就會出現持續性的頭痛,這種頭痛可能導致難以入睡。
3、不自覺流口水
經常睡覺時不自覺的流口水,要警惕腦血管堵塞。
大腦缺血缺氧時,會使雙側的皮質腦幹束受到影響,導致舌下功能紊亂,出現單側流口水、嘴歪眼斜、眼角閉合不嚴等症。
當動脈硬化及腦缺血缺氧嚴重時,患者還會出現頻繁打哈欠的現象,要及時就醫。
4、面、舌、唇或肢體麻木
也有的表現眼前發蒙或一時看不清東西,耳鳴或聽力改變。這是由於腦血管供血不足而影響到腦的感覺功能的緣故。
腦梗年輕化,幾種壞習慣或是「元兇」
1、長期飲食不規律
暴飲暴食,濃油赤醬,高油、高鹽、高糖,葷多於素,都會導致營養物質攝入過多,多餘的脂質不僅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還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容易引發血栓。
因此,建議吃飯最好吃七分飽,平時飲食中少吃燒烤、醃製的加工類食品和油炸食品,應少肉多菜,避免脂肪攝入過多。
2、長期吸菸
長期吸菸會導致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香菸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氧自由基、多環芳香烴及丁二烯等 多種有害物質,它們通過肺泡與血液中的氣體進行交換,到達血管,幹擾血液中的脂肪代謝,破壞血管彈性,損害血管內皮,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以及血栓的形成。
3、缺乏運動
缺乏運動是血管堵塞的一大誘因。長期不運動,多餘的脂肪、膽固醇、糖分等囤積在血液中,使血液變得濃稠,最終堵塞血管。
4、長期熬夜
長期熬夜可能帶來心梗風險。長期熬夜者的血壓、心率調節會呈現為高負荷狀態,血管收縮和免疫調節功能也會出現異常。熬夜者可能會出現心臟一過性缺血,同時冠脈粥樣硬化以及斑塊不穩定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5、壓力大
壓力大,心情差,精神壓力也能引起血管收縮,加速血管老化, 使血管變硬。
養血管,防腦梗,記好4點
1、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戒菸少酒、控制血壓,飲食上低鹽低脂,多吃水果蔬菜,多運動,保持足夠睡眠等,健康規律的生活是預防腦卒的有效手段。
2、血管「清理師」:水
人體內65%~70%都是水,因此,正確喝水,可幫助改善血管。保護好血管,在喝水時,可以加入一些小植物,對養護心腦血管有益。
① 菊花:對血液粘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還能減弱血液淤堵發生;
② 決明子:清熱涼血,能加速血液中垃圾、毒素的排出,有助於平穩血壓;
③ 枸杞:對心腦血管亦有好處,使血管保持健康活力。
如果您覺得配比麻煩的,還可以點擊下方選擇配好的袋泡茶,開水衝泡就能喝。
3、學會釋放壓力
有壓力就要以各種方式儘快排散出去,聽歌,玩遊戲,打球,散步,大笑,找朋友傾訴等等,每天要讓自己的心情爽朗沒負擔,這樣不但血液不容易變黏稠,還可以預防亞健康。
4、不要吃得太多
飲食應當均衡,營養成分應當適當,講求雜食,再好的東西不能多。飲食量要掌握一個度,也不能太少,八九成飽就是度。飯前先喝湯也許是個控制食量的好辦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