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吞噬恆星?你將看到整個過程
來源:環球科學微信公眾號得益於新的大視場巡天項目,天文學家現在可以完整地見證黑洞「進食」恆星的整個過程。當一顆不幸的恆星出現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附近時,強烈的潮汐力會將恆星撕成碎片。這類爆發被稱為潮汐瓦解事件(tidal disruption event,TDE),當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吞噬一顆不幸的恆星時就會發生。潮汐瓦解事件會持續幾個月而非幾千年,研究人員可以完整地見證從「進食」開始至結束的整個過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黑洞周圍足夠明亮,不管是發生在附近還是遙遠的星系中,我們都能夠觀測到。
-
《自然·通訊》:河外星系中發現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自然·通訊》:河外星系中發現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安徽師範大學:近日,安徽師範大學物電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
星系的中心是黑洞,黑洞不斷吞噬,最終會吃掉整個星系嗎?
銀河系的中心黑洞被命名為人馬座a*,它是一個誕生於宇宙之初的原生黑洞。銀河系的中心是一個物質密集的區域,在人馬座a*的主導下,數千億顆恆星以及各種天體有序的運轉起來,這裡極為明亮。由人馬座a*所帶動的天體組成了一個物質團,進而影響更外圍的物質運轉起來,從而帶動整個星系。
-
超大質量黑洞是通過吞噬氣體和整個恆星演變而來
今天的宇宙中的超大質量黑洞是通過消耗氣體和整個恆星而成長起來的。它們從何而來?那些讓天體物理學家和我們都感到困惑的令人迷惑的奇點。當然,我們了解恆星質量黑洞背後的過程,以及它們是如何在恆星的引力坍縮中形成的。
-
27億光年外觀測到超大質量黑洞吞噬紅巨星
根據天文學家的觀測發現,一個距地球27億光年的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吞噬了一顆恆星箭頭所指的就是這個星系。閃光的出現說明星系中央的黑洞吞噬了一顆恆星 北京時間5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觀測到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吞噬一顆紅巨星。這個超大質量黑洞潛伏在一個距地球27億光年的星系中央。由於距離黑洞過近,不幸的紅巨星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撕裂,最後走向死亡。這是科學家第一次觀測到紅巨星被黑洞吞噬。
-
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
據新華社合肥11月29日電 記者從安徽師範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 據介紹,黑洞潮汐撕裂恆星事件在每個星系中幾乎每10萬年才發生1次,概率為十萬分之一。
-
伽馬射線模式暗示星系可能擁有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據外媒報導,研究伽馬射線發射的天文學家發現,某些活躍的星系似乎在以有規律的模式發出爆炸。 研究小組指出,這可能是星系中心有兩個超大質量黑洞的跡象。 傳統觀點認為,潛伏在大多數星系中心的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
我科學家發現一對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
我科學家發現一對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 源 / 新財網 文 / 新財網 2020年12月03日 11時12分
-
舒新文教授團隊發現罕見天文現象: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
舒新文教授團隊發現罕見天文現象: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 新華網 | 2020-11-30 08:22:32 記者從安徽師範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
地球最終會被超大質量黑洞吞噬?黑洞的增長速度比銀河系還快
在星系的組成部分中,往往都存在著星團、多星系統和不同的星雲。而對於像銀河系這樣較大的星系而言,其中心通常都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是一種質量介於100萬到1000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類型,而黑洞的增長速度,通常情況下又和星系的大小成正比。那麼,隨著銀河系中心的黑洞變得越來越大,我們的地球是否難逃被超大質量黑洞吞噬的命運?
-
...科學家發現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我國科學家發現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12-03 11:46:58
-
超大黑洞突然消失於星系,很可能在宇宙中遊蕩,這是吃飽了撐的?
他們找到了物質朝黑洞墜落時產生的X射線放出的熱,但沒有發現黑洞。遙遠的星系內發生了什麼?「缺失」的黑洞本應位於Abell2261的中心。哈勃望遠鏡顯示Abell2261有一個大而扁的恆星核,同時Chanda X射線天文臺也已確認星系中心早已沒有X射線放出,即使在四個偏心的恆星簇中也沒有黑洞的身影。
-
NASA發現宇宙迄今最曜亮星系
原標題:NASA發現宇宙迄今最曜亮星系科技日報北京5月22日電(記者華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天文學家通過「廣角紅外測量探測器」(WISE)發現了迄今宇宙中最曜亮的星系,其亮度比太陽高出300萬億倍。研究人員認為,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明亮的星系。該星系屬於極亮紅外星系,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WISE J224607.57-052635.0。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微型黑洞
黑洞按形成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恆星質量黑洞,由大型恆星死亡並坍塌而形成;還有一種就是超大質量黑洞,與其寄主星系共同演化(黑洞處於該寄主星系中心)。後一種黑洞的質量往往是太陽的100,000倍以上。但這是人們首次在矮星系中發現這樣一個微型「熔爐」,而且其質量只有以上數字的一半。
-
黑洞大決戰!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會「失控」,吞噬地球
專家警告稱,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會「失控」,吞噬地球。 隨著黑洞的年齡超過數十億年,它們的質量隨著它們吞噬周圍的行星和恆星而增長。對於位於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射手座來說,情況也沒有什麼不同。黑洞如此之大,其質量是我們太陽的410萬倍。
-
超大質量黑洞:星系的締造者?
曾經沉睡的氣體雲現在則成為了一個星系。難道這就是一個星系的誕生?許多天體物理學家深信這一點。星系的存在會影響宇宙的演化,這就把超大質量黑洞置於了整個過程的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驅動著類星體,它們會產生以極高的速度運動的物質噴流,正是這些噴流觸發了星系的形成。如果這個想法是正確的,它就將會顛覆已有的星系形成理論。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陷入宇宙
這個結構大約是銀河系大小的300倍,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將附近的六個星系困在一個宇宙氣體的 "蜘蛛網"中。這為早期宇宙如何能如此迅速地成長提供了新的啟示。 在周四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一個由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組織詳細介紹了類星體 "SDSS J1030+0524"(簡稱J1030)周圍的環境。
-
美國華裔科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一些計算機模型解釋了此類特大質量黑洞如何在宇宙大爆炸後的前10億年中迅速形成——它們可能源於一些質量相當於幾千個太陽的超大型黑洞「種子」,或者形成於整個恆星團的碰撞。這顆被討論的類星體被稱為J0313-1806,它也是第一個有證據表明過熱氣體以五分之一的光速從黑洞周圍區域流出的類星體。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陷入宇宙 "蛛網"中
這為早期宇宙如何能如此迅速地成長提供了新的啟示。我們在觀測宇宙最早的時代時已經發現了許多巨大的黑洞,但天文學家還沒有完全能夠確定是什麼使它們能夠長到如此巨大的尺寸。在研究J1030時,Mignoli和他的團隊發現,圍繞著這個超大質量黑洞的一系列星系都被氣體絲錯綜複雜地連接起來。
-
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
記者從安徽師範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常規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該研究成果於11月18日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通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