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最後一個周末,去看了今年的第一場電影《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也是比較有紀念意義的了。
是在女兒的堅持下選的這部影片,想想誰的童年沒有一個想要擁有一個哆啦A夢的夢想呢,於是妥協了,放棄了另一個選擇。但意外地,卻被大雄圈粉了。
看完之後心裡暖暖的,這真的是一部極佳的家庭教育動畫片。看完影片與女兒侄女交流時,才發現我們每個人關注重點都不同,但卻都有同樣的收穫,如果用三個字來概括這個收穫,就是「正能量」。
責任感,讓那個幹啥啥不行的孩子成長了
大雄是一個學習不好還經常被同學嘲笑的孩子,日子過得迷糊敷衍,遇事就只會喊哆啦A夢。但當小眯和小咻破殼而出,面對兩個幼小的新生命時,大雄兩眼含光,內心柔軟,並且毫不含糊地擔當起照顧它們的責任,盡責地成為了它們的監護人「爸爸」,耐心細緻地照顧它們的起居飲食,小咻不吃東西,以及生病時緊張著急,想盡一切辦法,面對小咻的一點點進步都欣喜若狂,是不是像極了初為父母的我們?
監護人的責任感給了他力量與能力,讓他極速成長,滿滿的內驅力。
我們時常為如何讓孩子擁有內驅內而絞盡腦汁,不如,在他們能承受的範圍內,給他們布置一定的任務,讓他們承擔一定的責任,而不是以不放心為藉口,什麼事都包辦。
放手是更深的愛
當小眯和小咻慢慢長大時,現代人類的環境已經不適合它們,哆啦A夢提出送小眯和小咻回到屬於它們自已的世界,剛開始大雄情緒激動,堅決不同意,並以它們不會適應那樣的環境,守在身邊才是對它們最好的保護為理由拒絕。
但冷靜下來後,他知道哆啦A夢是對的,讓小眯和小咻在屬於自已的世界自由成長,才是對它們最好的,於是下定決心送它們回去。理由其實還是一樣:
既然將他們帶到這個世界上,就一定要對他們負責,給他們最合適的。
就如我們常說的,放手是為了更好的愛,父母的愛就是為了分離,在孩子幼小時陪伴,當孩子長大後目送他們遠離。
請多多關心照顧那個更弱,更不顯眼的孩子
有些孩子的差距,從一出生就有了。就如小眯生下來就健康調皮,生命力旺盛,還開朗聰敏,一回到恐龍世界,也馬上能與新夥伴打成一片,融入到集體生活中。
小咻,一出生就縮在殼中,體弱多病,學東西慢,發育也遲緩,該飛時飛不起來,還膽小自卑,面對外面的世界恐懼害怕,也不被新夥伴所接受。
幸運的是,它遇到了大雄,不僅沒有因此而忽視它,反而給了它更多關心與照顧。並且陪它一起努力,耐心等它慢慢成長。
其實我們常會將更多的關注與目光放在那個生來就耀眼的孩子身上,而相較之下遜色的那個常被忽視。
大雄,這個與小咻有著同樣遭遇的孩子,體會過那種無助,有一顆同理心,知道對那個更弱的,更不顯眼的孩子,關心與鼓勵意味著什麼。最終,小咻也正是在他的幫助與鼓勵之下,學會了飛翔,適應了新的環境。
奇蹟會出現,只是需要再多一點點的信心與耐心
時空巡邏隊的人剛出現時,都以為他們是反派,是來抓小恐龍的,後來,才知道他們只是來阻止人為改變歷史的。在緊要關頭,就因為有他們願意給出的那麼一絲絲信任,以及堅持多給的一點點時間,不阻礙大雄他們,終於成就了他人,見證了奇蹟。
在成人的世界,思維定式很多,對孩子的幹涉過多,不如設定一個原則底線,給予孩子多一點空間與時間,讓他們自由發揮努力,很多不可能也會變成可能。
看完之後覺得,與其說這是一部動畫片,不如說這是一部教育片,孩子從中學到了幫助,努力與堅持,而家長們則可以從中學到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助他們一臂之力,而不是成為他們的拌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