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黨積極分子不是政治面貌,而是在入黨過程中的一個身份標誌。高校入黨積極分子是大學生向黨組織提交申請書後的下一個身份,成為入黨積極分子,意味著向黨組織又靠近了一步,也是申請人系統學習黨的理論知識並接受組織深入全面考察的一個重要階段。很多青年大學生在向組織提交完入黨申請書之後,便開始憧憬下一個環節。輔導員告訴大家,在入黨申請同學之中脫穎而出,學習優秀非常重要,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點:提高思想政治水平。這句話看起來很籠統,但是一點也不「虛」。政治標準是組織考察各級幹部的首要標準,思想政治水平是入黨積極分子應具備的首要素質。熱愛黨、熱愛祖國這些話不應只是說出來,更應該通過日常言行體現出來。在這裡可以測試一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是什麼?黨的指導思想是什麼?優秀的大學生應該對這些應知應會知識爛熟於胸。政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讀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和學習黨的方針部署的自覺,需要長期積累方能化量變為質變,而政治素質的提升對於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點:處理好人際關係。黨員要代表最大多數群眾的利益,黨群關係反映到大學之中就是與同學之間的關係。我們常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學生的優缺點和綜合表現,身邊同學的口碑最能反映真實的情況。入黨積極分子產生的方式是團組織推優,民主推薦需要考驗個人在身邊同學中的認可度和推薦力度,如果日常能夠養成真誠熱情的性格,團結身邊的大多數同學,在這個環節會得到更多人的推薦。這裡需要強調,人際關係好不是傳統意義上狹隘的「人緣好」,甚至庸俗的採取「拉關係」等方式,那樣的話換不來真正的友誼和認可,還是要從自身素質提升出發,通過帶動引領作用團結好身邊的同學,讓大家心服口服。
第三點:主動承擔社會工作。社會工作是一個泛化的名詞,大的方面可以囊括社會實踐和青年志願等宏觀領域,小的方面來說就是班級和學院相關工作。大學生應該認可的一點是,在青年學生群體中,學生幹部更容易獲得大家的關注,也更容易在入黨過程中獲得組織的認可和同學的推薦,這是有原因的。學生幹部不是榮譽,是一份責任,在完成自身學習任務之餘能夠參與到公眾事務中去,是擔當作為的表現,在服務同學中不僅鍛鍊自己的能力,也讓大家看到了自己的付出和辛苦,將心比心,這種正能量值得身邊的同學讚許。但也要注意,學生幹部身份並非萬能鑰匙,只有真心對待工作和身邊同學的學生幹部才能夠脫穎而出,否則出於一己私利只會恰得其反。
第四點:多領域展示個人才華。常言道:小學是「線」,中學是「面」,大學是「體」,意思是大學更講究全面發展,不再以學習為衡量個人素質的唯一標準。在學業之餘,如果有自己的愛好和特長,並且能夠通過恰當時機展示給身邊的同學,會帶來心理學中的「暈輪效應」。黨組織對於優秀的大學生始終敞開大門,身邊的同學也會對有才華的同學「高看一眼」,作為大學生,在保持學習成績優秀的同時在科創、實踐、文藝、體育等課外領域有非常出色的表現,會給組織和同學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在為自己的榮譽加分同時會獲得大家的更深度認可。
第五點: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對於申請入黨的大學生來說,追求上進不能只表現在人前,慎微慎獨,於無人處的小事都是組織全方位的考驗範圍。生活中的小事容易被忽略,但小處不可隨便,小事做不好,失去的不只是人心,還有人格。特別是在半公共半私人的場合,例如宿舍衛生、食堂就餐、課堂紀律等方面,如果處理不好例如出現違反紀律、衛生被通報、言行不文明等現象,不僅會損害個人的總體形象,而且可能會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千裡之堤,毀於蟻穴」,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健康活力的源泉,也是避免這種前功盡棄行為的保障。
入黨積極分子從入黨申請人中產生,需要遵循嚴格的推優審核以及公示程序。入黨積極分子的「積極」包含很多含義,關鍵一點,追求上進的青年大學生要正確看待並認識組織的考察和選拔,立足自身,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以自己的全面表現來贏得認同,早日成為入黨積極分子。
大家對於入黨積極分子推優有什麼觀點?歡迎留言討論。
往期關於大學生活相關文章:
大學期間提交入黨申請書越早越好嗎?輔導員幫你解析關鍵問題
團員、入黨申請人、積極分子、發展對象……輔導員幫你解析大學入黨
大學班幹部、團幹部、社團幹部、學生會幹部的區別?輔導員告訴你
輔導員禁止在讀研究生發生性關係?大學男女之事,聽導員說三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