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政府和社會能為年輕人提供更廣闊、更富有包容精神的發展平臺,讓大學生們能抱著引領社會文化的心態踏上社會……」聊起對黨的十八大以及中國未來發展的心願,黨的十八大代表、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黨委副書記包涵如是說。
34歲的包涵稱得上是「年輕的老代表」。黨的十五大召開時,包涵還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十六大召開時,她剛入黨不久,當上了輔導員;十七大,她成為當時上海團最年輕的黨代表;十八大,她又一次當選。
「我希望我是當你們遇到困難時能幫助你們的人,當你們存有疑惑時可以給予解答的人,希望你們在這4年裡能收穫更多,也讓我收穫更多。」2001年9月16日,還是復旦大學化學系碩士新生的包涵,開始兼任本科新生輔導員。在為學生們寫下的第一篇周記裡,她如此寫道。如今的包涵,已是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黨委副書記,負責全系的學生工作。培養新黨員,也是她的「主業」,國慶節前夕,她剛剛帶領20名學生預備黨員舉行了一次宣誓儀式。
「我希望對學生黨員的培養、開展組織生活,能夠更結合實際,更追求質量而不是流於形式。」雖然將學生黨建工作做得紅紅火火,但包涵仍然在思考,在今天的社會大環境下,學校德育工作的實際效果在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如何保持長久。她在琢磨如何通過日常性的引導,將組織意識融入年輕黨員的血液中去。
包涵說,自己是代表高校青年教師、輔導員、大學生等年輕人群體去參加十八大的。以80後、90後為代表的年輕一代,視野、思路比前幾代人更開闊,也更注重個人體驗,他們不僅關心自己的成長,也用新的眼光和方式關注黨和國家的發展。她期待,普通高校輔導員隊伍能夠獲得更多鼓勵和扶助,推動他們將學生德育工作做得更好,讓大學回歸「引領社會文化」的定位。
「我是個樂觀主義者。不管今天有多少矛盾、問題,都不能掩蓋整個社會的巨大進步。只要我們大家都認真努力做好每一份工作,未來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