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居民質疑新電錶有問題 3小時為何用了700多元電費

2020-12-03 紅網

3小時為何用了700多元電費

小區居民質疑新電錶有問題,供電局稱電費異常是系統升級,現已恢復

1月10日,長沙雨花區湘核佳苑小區,經過專業儀器測量後,業主的電錶計量結果不超過誤 差,電費計算並無故障。圖/實習生 張雲峰 記者 金林

近日,長沙市民羅先生在查詢家中電費時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中午12點查詢時,餘額805元;下午3點再看,只剩下80元。然而,到了第二天再次查詢時,電費又增至了400元。在此期間,自己並沒有充值過電費。

而奇怪的事不僅出現在羅先生家,同小區的其他業主也遇到了電費異常的情況。有的業主表示自家9天花了747元電費,還有的業主表示就算不在家,也有十幾度電量的消耗……

據他們反映,這些事情都是安裝了新電錶後出現的。那麼,電錶真的存在問題嗎?電費的異常變動又是怎麼回事呢?

紅網時刻1月11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馬慧)9天用掉700多元電費?1月8日,長沙雨花區湘核佳苑小區業主在微博貼出一則「嚇人」的爆料消息,稱自從更換電錶後,小區內多名業主家中電費異常上漲。9日上午,瀟湘晨報記者趕到小區了解到,業主安裝新電錶後,在網上查詢電費時,發現兩種情況,一是電費突增,「以前一個月只要幾十元電費,現在一下就漲到一百多。」他們質疑,新電錶不準,「轉得太快了。」還有業主反映,電費變動異常,「查餘額,一下扣了一百多元,一下又多了兩百多元,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他們懷疑系統異常,對莫名扣除和多出的電費抱有疑惑,希望有關部門能給出一個解釋。

10日,相關部門趕到現場檢測,發現電錶無異常,但因月初系統升級,多筆電費計算錯誤,現已恢復正常。如有業主對電費抱有質疑,可前往電力營業廳查詢。

1月9日,6棟3樓的業主羅先生介紹,1月7日,他在微信上查詢電費餘額,發現中午12點,電費餘額805元,而到了下午3點,就只剩下了80元。但到了第二日,再度查詢,發現餘額增至了400多元。而在此期間,自己並未繳費,不知道發生了何事。此外,還有業主在業主群裡貼出截圖消息稱,從2018年12月29日至2019年1月9日,每日查詢可用餘額都不一樣。其中最異常的是,1月4日,可用餘額為387元,1月5日,餘額增至829元,到了9日,餘額跌至148元。

在電費帳單異常的情況下,多名業主在掌上電力APP上查看電費帳單,發現1月份的電費猛增。其中4棟13樓的張先生說,根據掌上電力APP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他已經用了747元電費,他覺得9天就用掉了近一個月的電費,實在不可思議。

還有不少業主查看實時電費發現,「就算10多天不在家住,也有十幾度電的消耗」。1月8日,小區內的多名業主貼出自家情況,認為電費異常是自2018年12月18日,小區集體更換了新電錶後出現的,「新電錶用了20多天,電器沒加,但明顯感覺不一樣了。」居民們質疑,電錶走得不準,計費可能存在問題。

釋疑

為什麼電費大幅增長

10日上午,湖南省計量檢測研究院電能所和長沙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處的專業人員趕到現場,對業主質疑新電錶走不準等問題,進行現場核查。發現計量結果不超過誤差,電費計算並無故障。

對業主提出「新錶轉得太快」,導致電費增長的問題,長沙市質監局計量處副處長黃栩華解釋,「新表是智能電錶,靈敏度比較高,但都符合國家標準。」

另外,國網長沙供電公司表示,用戶在掌上電力APP上查到的1月份電費,實際為12月1日至12月31日的費用,並不是實時費用。住戶張先生所說的「9天用掉電費747元」,可能就是此種情況。

為什麼電費餘額異常

對於小區內多位用戶投訴電費餘額變動異常,國網長沙供電公司負責人告訴瀟湘晨報記者,這是因為系統升級,導致電費發行延期。在此期間,用戶的電費資金不會多計或多扣,產生的誤差會併入預購電費,衝抵下月電費。如果小區業主依然對家中電費有疑慮,可帶身份證至各供電營業廳申請校驗電錶,或撥打服務電話85915499進行查詢。

為什麼不在家也耗電

因為採用電子晶片的智能電錶起動電流小,家庭用電的細微變化都是可以計算進去。經過檢測,機頂盒在待機時的功率在15.2瓦左右,與工作時的用電情況幾乎一樣。

相關焦點

  • 每月電費200多元,大爺懷疑電錶有問題
    頭 條 故 事 01 每月電費200多元, 大爺懷疑電錶有問題 「我一個人住,家裡只有一臺電冰箱、一臺電視機和一臺熱水器耗電
  • 小區公攤電費咋就這麼高? 物業:公共照明、電線損耗產生電費
    住戶:公攤電費每月多繳33%  3月10日,記者走進青海省郵政管理局家屬院,由於院子裡住的多是退休老人,一提到「公攤電費」,老人們將記者圍住了。  趙老先生表示,公攤電費雖能理解,但每月多繳的電費實在讓他難以接受。獨居老人張女士說,她每天用電僅是做兩頓飯和普通照明,每個月仍繳納電費100多元錢。
  • 政府裝電錶居民出電費 老舊小區的樓道燈亮了
    然而,在不少老舊小區,樓道燈裝好後一直沒有通電亮燈,長期處於「休眠」狀態,樓道成為「瞎眼」樓道,不利於居民出入與治安安全。為此,廣瑞路街道政協工委積極尋找對策,探索出幾條行之有效的通行做法,解決了樓道亮燈問題,將為民辦實事項目徹底落實。廣瑞路街道所屬的廣瑞一村社區、廣瑞二村社區老舊住宅小區(涉及徵收的除外)於2016年進行了綜合改造,惠及314個樓道4300多戶近萬名居民。但此後兩年,樓道燈處於「黑燈」狀態。
  • 電費激增,懷疑電錶有問題?麗江花園部分電錶已抽檢,大石供電所這樣...
    日前,信息時報曾報導過居民家中換了電錶後電費暴增的問題。據麗江花園的業主報料,從今年7月開始,供電局分批給小區每家每戶都更換了智能電錶,但更換後業主們發現用電習慣不變的情況下,用電量整體增加,有業主懷疑是不是新電錶有問題。
  • 瀋陽市居民五年內免費更換智能電錶
    5年後,瀋陽市民將看不到抄表員到家抄電錶,也看不到樓下信箱張貼著「電費催繳單」,那時,市民將可能接到一個語音電話或別的更便捷方式,提前提醒市民家裡電錶數。如果市民交的電費用沒了,卻沒有續交費,那麼市民家將會直接斷電,這都是由於安裝了智能電錶的原因。
  • 小區用戶電錶一戶一表 小區商場電耗暗由業主分攤
    小區使用的電梯、供水(消防、住宅)加壓、消防系統、樓層通風抽風系統、公共走道、樓梯路燈等費用為全體業主或居住戶共同承擔。每個月除分攤實際電錶計量的電費外,還存在變壓器變損電費(商用)的分攤。現鑽石年代商住樓供水加壓系統及電梯系統共用一個電錶,消防系統、通風系統、路燈共用一個電錶,由於該商住樓所有公共用電設備沒有細分電錶,所以該公司在公攤公用電費時,採用了住戶平均分攤的辦法。
  • 老式小區多家共用一個電錶 算電費容易傷感情
    一直以來,蓮湖區63號院居民是兩三家或三五家共用一個電錶,電費大家平攤。最近小區更換了新的插卡式電錶,可新電錶是先交費後用電,居民們覺得這樣的預付費方式,容易產生鄰裡矛盾。老王家住蓮湖區63號院,小區是一棟老式小區,一梯兩大戶,每大戶又分成多個小戶型,有的是兩三家組成一大戶,有的是三五家組成一大戶。多年以來,小區一大戶共用一個老式電錶,為了精確區分出每戶居民家的用電量,居民家中都安裝了入戶分電錶。前幾天,國家電網工作人員給小區更換了新的插卡式電錶,新電錶剛安裝完畢,老王就對新電錶的先交費後用電的方式很不適應。
  • 供電公司偷拆居民電錶 稱居民偷電罰款兩萬
    耿家三口人是2005年11月入住金色港灣小區的,因為沒暖氣,3位老人冬天靠空調取暖。該單元住戶的電錶集中在一樓樓道內。   14日11時許,耿大爺從外回家,看到樓道裡有兩男一女正在拆電錶,他詢問咋回事,沒人搭理。耿大爺到了家發現沒電,連忙拐回頭再次詢問,「那三個人啥也不說,抱起電錶就跑,跑得可快,我趕緊追,可我追不上」。
  • 樓道聲控燈接進居民家電錶每月電費上漲百餘元
    本報訊26日,居住在哈市民升路的李暢向本報編輯部反映了她的鬧心事:自今年7月份以來,她突然發現自己家的電費從原來的每月四五十元一下子漲到了每月一百四五十元。直到10月24日她才發現,她家房子所在單元一樓至七樓的聲控燈都接在了她家的電錶上。26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李暢家位於民升路一號樓三單元的一樓。
  • 小區因臨時用電統計起糾紛 業主圍堵物業大門
    因小區內一直使用臨時電而非市政用電,業主們稱,從入住以來,三年間從未見過自家的電錶,更沒拿到過電卡。而物業工作人員和小區房產開發商代表則表示,小區正準備轉接市政用電,業主們如想拿到電卡,必須先交齊三年來的電費。
  • 店鋪沒開門卻產生上千元電費 商戶質疑亂收費 物業:只看電錶!
    鄭州某沿街商鋪的經營者集體向記者投訴,疫情期間,他們都拉閘限電了,為何會產生幾千元的水電費?這也太不合理了。一位商戶告訴記者,年前歇業之後就把水閘電閘都關了,春節期間趕上疫情,兩三個月沒有開門,這個月月初才開門營業,結果物業拿出這三個月的水電費單子。
  • 居民電錶改造 看不懂「單相費控智能電能表」怎麼破
    說到電錶改造,總的來講是件好事,因為可以方便業主繳納電費,通過手機就可以直接繳費,且按照城市用電標準,既不用再看物業的臉色,也不用在物業這多支出物業定的電價差(本小區物業定價電費0.65元/平.月),雖然物業還是會公布一個小區公共耗電公攤,但總是覺得改造後,用電自己更清楚了。
  • 太原太航小區4000餘戶居民告別「自發電」歷史
    太航小區居民黃晉兵望著家裡明亮的燈光興奮地說。清明節期間,太航生活區完成了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供電業務的分離移交改造工作,4016戶居民告別了近40年的自備電廠「企業電」,從此用上了安全、穩定、可靠的「國網電」。太航小區現有居民4016戶和多處酒店餐飲設施,供電部門工作人員介紹,隨著「三供一業」供電改造的完成,居民的用電體驗也會隨之提升。
  • 業主臨時電而不交電費,物業更換電錶,供電局:正式電
    因為現在大部分小區都是一戶家庭一個電錶,先用電再交費的那種形式,但是也有部分小區使用的是插卡式電錶,而插卡式電錶意味著用戶需要先繳費才能使用電,無論使用的是哪種表,都不能因為電力來源的原因而拒絕繳費吧?可是某個小區的業主們,都不願意交這個電費,還把記者找來了,曝光這個物業的行為。今日,某小區就因為小區使用的是臨時電而拒絕繳納電費,一系列事情的發生。
  • 電費的剝削者,智能電錶真的節能嗎?
    本報3月1日訊 家住長沙的劉先生今年1月份換裝了智能電錶,2月交電費時,他發現用電量竟達到900多度電。發現電費增多的市民還有不少,他們紛紛質疑是不是智能電錶在作怪。 2、智能電錶計量更準確。即使是家電待機狀態下,仍然能準確計量電量,使得用戶在沒有明顯用電感覺的情況下,計算了用電量。 3、計量比機械錶要準確,給用戶造成「多計量」的錯覺。 針對用戶感覺電錶「走得快」的質疑,官方表示,用戶可申請對電錶進行檢測。
  • 上千民眾拒絕交電費 闢謠
    理由是:一個月預存電費高達上億甚至幾億元,讓老百姓拿血汗錢預存電費,銀行利息可想而知,是多少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關於電力局更換新電錶後用戶電費幾乎翻一倍的問題己得到100%的用戶證實。有人本來一個月電費只有30~80元,用上智能電錶後電費竟然高達200多元!
  • 電費猛漲有人"動小腦筋" 網購"新科技電錶"多被騙
    東方網8月20日消息:高溫漸漸離去,但餘威依然讓人煩惱:家裡近期的電費比平時高出兩三倍!與此同時,一些市民的信箱裡接到小廣告:全新電錶改裝、新型科技有效省錢……記者走訪發現,所謂的全新省電電錶其實就是偷電。   改裝電錶可「做慢倒走」?
  • 5000人小區路燈斷電一夜
    金豐小區內數百盞路燈被斷電後,供電局表示,由於小區路燈電費數月無人交納,只得啟動欠費斷電程序。小區物業則表示,電費要從小區維修基金支出,但自2004年第一屆業委會到期後,小區遲遲沒成立新業委會,而維修基金只有業委會才有權動用。
  • 小區沒物業,公共電費誰承擔
    24日,洛陽晚報記者來到該小區。老王所居住的4號樓一共有4個單元,業主們說,幾個月前,樓道裡的燈就都不亮了。  4號樓的業主們不解,為啥旁邊的3號樓樓道晚上都亮堂堂的,唯獨4號樓黑黢黢的?  隨後,記者諮詢了市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對方到該小區核實後表示,該小區的公共照明設施均設有獨立電錶,因為拖欠電費,所以4號樓出現斷電現象。4號樓為何會拖欠電費?
  • 三明業主 小區公攤電費按面積算合理嗎?居民有話說
    比如100平方米的交10元,我交12到13元可以,但不能讓我交20多元。 …… 微信群中的業主,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家住這個小區的80後小鄭告訴記者,小區物業一個季度公示一次公共用電公攤費收支明細表。交房的時候,她一次性交了一年的費用,慢慢扣。現在公攤電費每年和物業費一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