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機器人總動員》
《機器人總動員》是2008年一部科幻動畫電影。故事講述了地球上的清掃型機器人瓦力偶遇並愛上了機器人伊娃後,追隨她進入太空歷險的一系列故事。影片的全球票房累計超過5.3億美元,曾獲得第8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中國評價:除了電影的愛情主題,影片普遍被認為諷刺了美國的生活方式,包括肥胖、環境破壞、消費主義、領導能力等問題。當故事進行到了離開地球,到達太空城的時候,一些社會問題也在這部科幻動畫電影中被以隱藏化的形式鄭重地提了出來。它更像是一個愛的儀式,雖然簡單但卻神聖而意義非凡。也許瓦力的故事就證明女神並不是那麼難以企及,只要足夠勇敢足夠真誠,技術宅男也可以擁有春天。
北美評價:這是一個美麗的電影,一個迷人且有趣的機器人的愛情故事,非常適合整個家庭一起觀影。影片的前40分鐘,幾乎沒有任何對白,沒有任何人類角色出現,卻已經成就了一首充滿了美和智慧的影像之詩,其中的深意更值得我們花時間用心體會。《機器人總動員》成功來自以下三大要素:它是一部激動人心的動畫片,一件令人拍案叫絕的視覺藝術品,還是一部嚴肅的科幻電影,影片展示了一次有趣和充滿幻想的未來。
第二部:《燦爛人生》(上、中、下)
《燦爛人生》講述了一個義大利家庭從1966年至2000年所經歷的社會、家庭變遷過程,中心人物是尼古拉和馬迪奧兩兄弟。少年時,住在羅馬的兄弟二人有著共同的夢想、喜好及人生目標,但自從在精神病醫院遇上精神病少女佐珍之後,兩人的人生觀開始逐步發生不同的變化。在經歷一系列事件後,崇尚自由思想的尼古拉決定做個精神科醫生;而頗具反叛精神的馬迪奧則決意放棄學業,做個除暴安良的警察。佛羅倫斯的一場洪水使尼古拉遇到頗具天賦的鋼琴家朱麗安,而馬迪奧則與樂觀的攝影師米雷拉相遇,他們四人的政治觀念和性格衝突也折射著世界這段混亂不安的歷史痕跡。本片片長6個小時,通過講述義大利一家人的悲歡離合,反映了義大利從1966年至2000年的社會巨變。
影片的票房成功,顛覆了以往所有的條條框框,電影的節奏是根據人物命運進行的,有張有弛,當你靜下心和影片中的人物一起往下走的時候,你會深深地陷入他們的快樂和痛苦之中,他們生活中邁出的每一步,你同樣會小心地衡量著。這是一部非常真實的義大利的文化和歷史影片,是一部史詩電影 [1](新浪娛樂)。
第三部:《盜夢空間》
《盜夢空間》影片劇情遊走於夢境與現實之間,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影片講述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扮演的造夢師,帶領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艾倫·佩吉扮演的特工團隊,進入他人夢境,從他人的潛意識中盜取機密,並重塑他人夢境的故事。多姆·柯布是一位經驗老道的竊賊,他在這一行中算得上是最厲害的,因為他能夠潛入人們精神最為脆弱的夢境中,竊取潛意識中有價值的秘密。柯布這一罕見的技能使他成為危險的企業間諜活動中最令人垂涎的對象,但這也讓他成為了一名國際逃犯,失去自己的所愛。柯布和他的團隊這一次的任務不是竊取思想,而是植入思想。如果他們成功,這就是一次完美犯罪。但是即使提前做好了細緻專業的安排,也無法預料到危險的敵人對他們的行動早已了如指掌,而只有柯布能夠預料到敵人的行蹤。
《盜夢空間》的故事絕對沒有之前謠傳的那麼晦澀難懂。雖然在劇作結構上相當複雜,但從觀眾體驗角度來看,這個電影的表層故事仍然是一個典型的好萊塢類型片;因為它精巧的故事結構和幾近完美的電影元素構成,《盜夢空間》還具有了多種解讀的可能性;這部影片就像是《黑客帝國》加上《紐約提喻法》,反物理學的探討、精彩的動作場面、具有衝擊力的情感、以及萊昂納多令人吃驚的表演,都讓人沉迷不已,這是諾蘭電影的一個全新領域;《盜夢空間》被譽為一個拐點,證明了吸引觀眾的始終還是充滿創意的思想內核,而不是技術泛濫的無腦大片。
第四部:《海豚灣》
《海豚灣》是一部拍攝於2009年的紀錄片,該片記錄了日本太地町當地的漁民每年捕殺海豚的經過。影片於 2009年7月31日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在著名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專家的帶領下,一群動物保護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突破重重阻礙走進了這一海灣,深入現場,記錄下大量海豚被日本人屠殺的血腥場面。理察·奧巴瑞大概還是世界頂級的海豚馴養專家,他說他用了十年的時間進行海豚的訓練事業和毅然決然的用了35年的時間去毀滅它。他讓更多的人喜歡上了海豚這種可愛聰明的生物,但龐大的利益卻也造就了更多對這種生物的屠殺。拍攝到的畫面讓攝影團隊徹底震驚了。屠殺開始後,藍綠的海水瞬間變成觸目的紅色,親眼看著孩子、父母被屠殺,海豚的哀叫從有到無,只剩下日本漁民的笑談,海豚的屍體在水中浮上浮。
這部紀錄片講述的是一個非常令人震驚的事實,奧巴瑞聯同電影人路易·皮斯霍斯,加入他們行列的還有一個由社會活動家、電影人和自由潛泳者所組成的強大的精英製作團隊,他們共同展開了一個在隱蔽的狀態下進行的偷拍任務,滲透進「太地町」這個位於日本、地形險要的海灣,將那裡人性最黑暗的秘密公諸於世。影片真實的紀錄了這個攝製組偷拍的全過程,影片中最後揭示了日本人明知海豚肉有毒,整個捕殺資源不斷下降仍要有意為之的原因。影片最後震撼人的是,當那個拍攝者掛著液晶屏在國際捕鯨協會大會上向全世界展示時,當日本的海洋副部長自己都汞中毒時,一種快意油然而生,作惡者自己受到了自然的報復。第五部:《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馬修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昂克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佩皮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馬修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莫昂克,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調皮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同時他也與皮埃爾的母親產生了一段微妙感情,但卻是一廂情願。最後因為失火事件被校長解僱,臨走前帶走了佩皮諾。
《放牛班的春天》這樣的劇情堪稱法國版的「麻辣教師」;把輕鬆逗趣、溫馨可愛推到極致,並體現了對教師的尊重以及對問題學生的關懷,喚起了人們心靈的共鳴;這是一部輕鬆愉悅,並給人帶來實實在在的藝術享受的電影。它一點也不壓抑沉悶,而是活潑輕快的,還略帶那麼一點詼諧幽默;片中共出現三首完整的插曲,都是抒情柔緩的優美之作,分別對應故事敘述的時間與節氣,從寒冬到初夏,也逐步反映音樂漸漸融化孩子們冰封的心靈,影片的整體情緒也隨之漸趨歡快明朗;影片在音樂之外的其他方面俱表現出色,尤其是對節奏和整體基調的把握非常純熟,一點也不像初次出手的作品。
第六部:《地球之鹽》
《地球之鹽》是一部紀錄片,於2014年10月15日在法國上映。該片展示了巴西紀實攝影師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用相機捕捉到的驚人攝影作品,以及他對自己作品的闡釋和解讀,帶領人們一起走進這位攝影師的傳奇人生。他行走苦難拉丁美洲、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點燃的油田大火、盧安達大屠殺、衣索比亞難民、波赫內戰,攝影師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這一眾衝突題材照片,在給他帶來巨大國際聲譽同時,也製造著難以治癒的心靈創傷。1997年,第三次的盧安達拍攝項目,讓他進入圖西族躲藏的剛果叢林,目睹了數萬難民被東趕西攆卻依然逃不脫死亡命運後,塞巴斯蒂昂終於在苦難面前受夠了。他回到從小長大的艾莫雷斯地區,以自己還算不錯的積蓄和影響力,試圖復原那個已被迅速起飛的經濟搞到面目全非的故鄉。樹木種下了,物種復甦了。與此同時,攝影師的興趣也開始轉向活絡著驚人生命力的地球不知名角落。32趟旅程,為這個曾在自己鏡頭下被千刀萬剮的世界,重又製造出一個美麗的「創世紀」神話。
《地球之鹽》用近乎黑白影像PPT的格式,展現了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本人以及他的作品,無需任何語言,只要透過那一幅幅的黑白圖片就能直達人心。導演維姆·文德斯用鏡頭,在大銀幕上展出薩爾加多所有的經典作品,也記錄著這位大師本人的影像、生活與生命。片中薩爾加多經常出現頭像的特寫,以黑白色調浮現在銀幕上,用一種輕而淨淡的聲調,講述每幅照片背後的人世與時間。該片用攝影師薩爾加多本人的觀察、創作、生活,反過來來註解了他的人生。
第七部:《星際穿越》
《星際穿越》(Interstellar)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一部原創科幻冒險電影,由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傑西卡·查斯坦及麥可·凱恩主演,基於知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經過合理演化之後,加入人物和相關情節改編而成;影片由派拉蒙、華納和傳奇影業聯合製作,派拉蒙負責北美發行,華納負責海外發行,定於2014年11月7日在北美公映。《星際穿越》主要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在通過蟲洞的時候,他們發現飛船上的一個小時相當於地球上的七年時間,即使探險小組的任務能夠完成,他們的救贖對於對地球上仍然活著的人來說已經是太晚。飛行員庫珀(馬修·麥康納飾演)必須在與自己的兒女重逢以及拯救人類的未來之間做出抉擇;2015年3月,《星際穿越》在第41屆美國科幻恐怖電影獎土星獎獲得了最佳科幻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10項提名。
《星際穿越》提供了絢爛的奇景、量不夠足的戲劇性、以及鮮有閃現的幽默感。它想讓我們因為驚訝而臣服,想讓我們在一部如此偉大的「藝術品」面前自覺渺小,它的目的達到了;這部構思宏大的電影在探索人類之間親密感情的同時,也講述了對宇宙的思索,非常引人入勝;影片強大的實力派陣容為冰冷的太空之旅打下了有血有肉的堅實基礎。一部充滿情感充滿能量卻不冗長沉悶的電影,擁有令人吃驚的畫面同時不沉溺於情節邏輯;《星際穿越》結合了它的長處與不足,是一部吸引人的作品。
第八部:《忠犬八公的故事》
《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編自1925年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影片於2009年8月8日在故事的原型故鄉日本率先上映。大學教授帕克(理查·基爾飾)在小鎮在車站上偶遇一隻可憐的小秋田犬它孤苦無依的身影惹起他的憐憫,雖然妻子(瓊·艾倫飾)極力反對,並想盡辦法要把它送走,但看到丈夫和女兒對它無微不至的由衷喜愛,終於決定讓它成為家庭一員,帕克為它取名「八公」,就在那一天,帕克在大學上課時突然倒下,他因心肌梗塞突發而死亡,再也沒有回到車站,之後每天傍晚五點,八公都會來到火車站裡等候、凝視,第二天、第三天,從夏季到秋季,九年時間裡,八公依然風雨無改,直到它最後死去。
縱觀影片,導演用了些心思將開篇以倒敘的方式通過小孩講故事引出八公這個角色,描述了美國祖父與日本幼犬的異國之情,其中也穿插了帕克教授一家的幸福甜蜜,帕克教授與朋友之間的情誼,體現了大愛和友愛的主題,這種自然的情感也使觀眾為之動容。影片也將這種愛延續了下去,結尾小外孫和他的小八公將繼續著精彩的生活,有別於其他電影的不同,這部影片傳遞了一種希望,觀眾不再是處於一種絕望的悲痛懷念《忠犬八公的故事》雖然全好萊塢的製作班底,取景也在美國本土,卻拍出了日本電影獨有的溫馨與雋永,《忠犬八公的故事》則更具催淚效果。電影整體展現出溫馨但不濫情,避開許多灑狗血的橋段,沒有過於強調悲傷,而是單純呈現人與狗之間的情誼。反正呢,這部劇我已經看了不下五遍,每次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大家看過哪幾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