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到2015年50佳電影,華語電影僅有3部

2020-12-01 8分電影

即將步入2020年代,北美多家知名媒體發布了各自的2010年代電影榜單。

講真,只用10部電影真的很難代表10年的時間段。但是把各家媒體的意見組合起來,然後再結合各大獎項,電影網站評分,那就有所不同了。

2010年代百大電影,或許能描摹出一個時代的痕跡。

2010年:10部

2009年末上映的《阿凡達》宣告了3D時代的來臨,科技對電影的影響越發濃烈。

第83屆奧斯卡, 一批極具革命性的電影試圖衝擊「學院派」電影的地位。但奧斯卡仍然把最佳影片頒給了《國王的演講》。這部工整的「藝術品」,從布景、表演、攝影、配樂、剪輯等環節,都堪稱電影製作的教科書。即使創新性不足,也仍然具有代表性。

《社交網絡》《盜夢空間》是不可忘卻的。

前者在MetaCritic的「2010年代50佳電影」榜單中排名第九位。大衛·芬奇不僅製造了史上第一部用4K數字攝影機拍攝的電影,而且還帶來了許多革命性的表現手法,精益求精的精神放到任何時代都是珍貴且必備的。

後者缺席各類媒體的2010年代電影榜單,不過這樣的一部全球範圍的現象級作品,評分又如此之高,這場夢境也註定是難以遺忘了。

來自奧斯卡的推薦還有《黑天鵝》,娜塔莉·波特曼憑藉此片加冕影后,達倫·阿倫諾夫斯基玩出了當年《夢之安魂曲》般的驚悚式精神迷藥。

不可遺忘的高分經典還有來自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禁閉島》,穩守在豆瓣和IMDbTop250榜單的作品,多年以後值得再拿出來細細品味。

《神偷奶爸》的出世為流行IP再添一員大將,7年間的3部作品令到小黃人成為了電影周邊的熱銷產品。

另外一位「神偷」則讓人看到了港片鼎盛時期的餘溫。很難相信,細膩市井的《歲月神偷》是2010年的香港電影。

同樣來自豆瓣Top250榜單的經典還有《告白》《讓子彈飛》

前者系第30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影片,也很可能是2010年代最優質的日本真人電影。

後者是國產電影難得一見的商業藝術俱佳之作,無論是表演還是導演功底,都是代表著中國電影的一流水準。

在著名電影雜誌「電影手冊」和多倫多電影節的2010年代十佳電影榜單中,歐洲電影《安吉裡卡奇遇》均在其中。

這部電影是第63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的入圍作品,如果有什麼冷門電影是不容錯過的話,那應該就是它了。

2011年:10部

同時入圍權威媒體的2010年代榜單的冷門電影還有第24屆歐洲電影獎的最佳影片《憂鬱症》

《蜘蛛俠》三部曲走出來的克斯汀·鄧斯特憑藉此番表演摘得坎城影后,啊,這明明在歐洲電影界是一部超級熱門。

2011年的歐洲電影異常備受矚目。

《藝術家》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誰能想像一部「默片」也可以在新時代中佔有一席之地。

豆瓣9.2分的《觸不可及》,令到很多觀眾第一次毫無睡意地看完了一部歐洲電影。

亞洲電影也貢獻了一部9分之作。

《熔爐》,被譽為「改變國家的電影」,東方的觀眾難以忘記。

同年韓國還有一部《陽光姐妹淘》口碑出色,成為了日後翻拍電影的目標對象。

西亞這邊則有奪得柏林金熊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兩個重量級獎項的《一次別離》。阿斯哈·法哈蒂從此奠定了自己世界級導演的地位。

好萊塢方面,《生命之樹》勇奪坎城金棕櫚獎,一部各類年度榜單幾乎是必有的電影,勢必也不能缺席十年盤點的百大榜單。

2011年其實還是「勞模姐」傑西卡·查斯坦的爆發之年,這一年她有著7部電影上映,其中除了《生命之樹》成為頒獎季熱門,《相助》也是一部值得被銘記的高分之作。

作為MMA電影的天花板,《勇士》把俗套的劇情拍得魅力非凡,能進入IMDb的Top250榜單,一年下來真的沒有幾部能夠做到。

這一年最值得重提的商業大片,無疑是《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

一代人的「魔法青春」就此終結,但我們都知道,魔法世界將會一直存在下去。

2012年:8部

詹姆斯·卡梅隆負責電影技術上的革新,克里斯多福·諾蘭負責電影內容上的革新,漫威負責電影製作模式的革新。

《復仇者聯盟》躍居至全球票房排行榜第三位的時候,好萊塢製片廠開始意識到系列電影並非只能靠續集和重啟來維持,於是各大電影宇宙開始盛行。

《復仇者聯盟》是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精良的品質也讓後世的「大雜燴電影」難以超越。

此時特效製作已經不再是商業大片的專利,奧斯卡熱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證明了這一點,第二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李安從此轉職成為了「技術狂人」。

同樣再度喜提小金人的大導演還有昆汀·塔倫蒂諾,只不過他拿的是還是最佳原創劇本的獎項。

《被解救的姜戈》,一部西部暴力美學的復興之作,昆汀證明了他不用非線性敘事,也是一個能拍出佳作的優秀導演。

當年的最佳影片給到了本·阿弗萊克自導自演的《逃離德黑蘭》,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總是能輕易地在影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記。

《無敵破壞王》本來是毫無懸念的最佳動畫長片得主,沒想到最後卻爆冷敗給了《勇敢傳說》。可能評委對皮克斯的主觀印象更好,但似乎前者才是綜合口碑更好,更受觀眾歡迎,更具獨特創意的一部別出心裁之作。

在MetaCritic的2010年代50佳電影榜單中,《獵殺賓·拉登》意外地排在第11位。本片的觀眾並不高,但專業意見卻很看得起影史上首位奧斯卡最佳女導演凱薩琳·畢格羅的功力,大概是模仿新聞報導的新穎拍攝手法使得電影與眾不同。

奇幻片《神聖車行》入選了「電影手冊」和多倫多電影節評選的2010年代十佳電影。法國「後新浪潮」導演通過無窮的想像力和超凡的鏡頭語言,大膽地將各種類型片風格拼貼在這一部電影之中,每一個部分自然過渡,毫無違和感,也難怪有媒體仍然對此念念不忘。

斬獲威尼斯最佳女演員的《桃姐》,和《歲月神偷》一樣是2010年代不可多得的走心港片。

只要許鞍華還能在時代更替的大環境中做擅長的事,她就能用佳作回饋電影文化。00年代有《天水圍的日與夜》,10年代有《桃姐》,但願20年代她還能夠拍出香港文藝片的高水準作品。

2013年:12部

第86屆奧斯卡是瘋狂的,很多能夠極其優秀的作品和演員都在激烈的競爭錯失獎項。

《為奴十二年》粉碎了科幻迷們的希望,但這部在MetaCritic2010年代50佳電影榜單排名第五位的電影確實更符合學院評委們的口味,無可否認是一部足以震撼心靈的作品。

《地心引力》只能就此錯失科幻電影的首個最佳影片,阿方索·卡隆的最佳導演和一堆技術獎項也只能算是安慰獎。

拿下最佳原創劇本的《她》,則證明了在特效泛濫的時代,軟科幻電影還是沒有過時。

很多人都認為《華爾街之狼》裡的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理應能拿到影帝,也有人覺得那是他演戲用力過猛的典型案例,無論如何,馬丁·斯科塞斯也都再度交出了一部IMDbTop250作品,觀眾也在他的慢鏡頭下見識到了華爾街的瘋狂到底是有多瘋狂。

包攬影帝和最佳男配的《達拉斯買家俱樂部》是讓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痛哭流涕的「罪魁禍首」,沒辦法,馬修·麥康納和傑瑞德·萊託的自虐式表演實在是典範中的典範,這片子能讓新時代的特效和替身技術無所適從。

現象級的《冰雪奇緣》讓很多人忘記了《瘋狂原始人》的存在。

確實前者是一部商業成功的典範,是靠實力進的紐約時報的2010年代最具影響力電影榜單。

但後者是一部更有趣的動畫經典,在迪士尼和皮克斯制霸的動畫時代,品質上能與其匹敵的,夢工廠是其中之一。

「愛在系列」在2013年完成了三部曲,成為頒獎季影片的《愛在午夜降臨前》保持了系列的高質量,時代周刊的2010年代十佳電影榜單也把它列在了第七位,在MetaCritic的50佳榜單則排在第十三位。

在續集泛濫的時代,「愛在系列」絕對是為數不多不被看衰和擔憂的續集了。

在2015年奧斯卡擊敗《荒蠻故事》奪得最佳外語片的《修女艾達》,多倫多電影節和MetaCritic的榜單都沒有忘記這部波蘭黑白詩歌。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用考究的光線,風格化的構圖,傳達除了故事中主人公永久性的歷史傷0痛。

第66屆坎城金棕櫚獎得主《阿黛爾的生活》則是更受觀眾青睞的一部2013年歐洲電影,各種情趣元素使得3個小時的片長長而不悶,演員的演出大膽而驚人,稱得上是一部「過目不能忘」的作品。

另外還有兩部超高分的電影也應該是不可多得的電影精華。

豆瓣9.1《狩獵》,堅持看完的觀眾大多會有種「懷疑人生」的感覺,平直化的敘事令到故事更加殘酷,世間的惡意真的可以摧毀一個無辜的好人。

豆瓣9.2《辯護人》,典型的經典款韓國真實改編,宋康昊完成了角色從一個利己主義者到理想主義者的自然過渡,利用20世紀80年代韓國民主化鬥爭的大背景,電影也帶來了濃鬱的本土人文氣息。

2014年:10部

擁有強烈黑色風格的《荒蠻故事》雖然錯失奧斯卡最佳影片和坎城金棕櫚,但它所給觀眾帶來的「爽感」是難以複製的,世事的荒誕,人性的善惡,都被影片刻畫地入木三分。

第87屆奧斯卡帶來了許多風格化的優異作品。

像提名影片的,《布達佩斯大飯店》,韋斯·安德森繼續著自己每個鏡頭都是

桌面的高水準發揮;

《爆裂鼓手》,達米恩·查澤雷的首部電影長片一鳴驚人,J·K·西蒙斯的炸裂表演百看不厭;

《塞爾瑪》,入選時代周刊2010年代十佳, 擺脫了標準傳記片的套路,用短促有利的鏡頭重現黑人維權運動的艱難,馬丁·路德金若能看到,他應該會為此自豪。

MetaCritic2010年代50佳電影榜單以滿分排名首位的《少年時代》,沒有巨星級演員,「愛在系列」導演理察·林克萊特奉獻了一部低調謙虛的大師之作。

斬獲最佳影片的《鳥人》,光是寫意連貫的「超級長鏡頭」就足以載入影史。

《模仿遊戲》,並不風格化,但神仙般的劇本直接把電影送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一段不為人知的二戰史從此廣為流傳。

輕鬆拿下最佳動畫長片的《超能陸戰隊》,大白機器人徵服了無數影迷,漫威的超級英雄人性化策略放到動畫同樣管用。

這是超級英雄盛起的時代,不過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可能只是很少數。《X戰警:逆轉未來》是很少數之一,整個X戰警系列因此擁有了輝煌燦爛的一頁。

絕對無法忘懷的《星際穿越》,人性與科幻的結合,在傳奇的道路上,諾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人們常說「把握時間」其實恰恰相反是時間在把握著我們。時間是恆定的,就像它一直就是現在。——《少年時代》

相關焦點

  • 2015年華語電影最佳,華語犯罪類型片最高水準
    華影「代言人」:電影收割者華語電影第三十趴:烈日灼心(2015)華語百強電影:雖然中國電影在國際影壇的位置並不如人所願,但在它漫長的一百多年歷史中,亦曾產生許多可以令我們國人自豪的電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那些曾經觸動心靈的電影,那些曾經讓人回味悠長的電影,那些曾經得到世界影壇讚譽的電影。(排名不分先後)電影收割者奉行:電影是場人生的旅行,願你的人生,一路風景。豆瓣評分:7.9經典指數:十分精彩!2015年華語電影最佳!。
  • 2015年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報告
    2、票房:直逼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2015年度國產電影總票房為44069億元,同比增長487%,為近5年來增幅最大的一年,僅次於市場化改革以來增長率達639%的2010年(見圖2)。2015年度,作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的北美票房為111億美元,同比增長7%。
  • BBC評出「21世紀最偉大百部電影」 五部華語電影入圍
    儘管21世紀剛剛過去了15年半,BBC就迫不及待地邀請到來自世界各地36個國家的177位影評人投票選出了「21世紀最偉大電影」。這份榜單沒有走「高冷」路線,而是兼顧了藝術與商業,榜上作品大多數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
  • 2021年最值得期待的十部華語電影,《唐探3》一枝獨秀
    2020年好像什麼也沒幹就過去了。時間真的過得太快了,恍惚間,一年就沒了。這一年,華語電影沒有多大的起色,可在2021年卻有許多值得期待的華語電影,為大家羅列10部僅供參考。
  • 2019豆瓣年度電影榜單出爐,評分最高10部華語、外語電影揭曉
    文/娛樂圈探長到了年末,各種各樣的榜單相繼揭曉。備受期待的2019豆瓣年度電影榜單也出爐了。豆瓣評分雖然近幾年來受到了不少爭議,但總的來說還是國內目前受眾最多、最為公正的評分系統之一。讓我們看看2019年有哪些電影在豆瓣上獲得了高分。
  • 2015中國電影"紀錄之年" 440億總票房背後的喜與憂
    □數說全年   全年票房首破400億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通報數據,2015年我國共創作生產故事影片686部、動畫影片51部,年度總票房440.69億元,較去年296.39億元增長48.7%,為2004年以來年票房增幅的第二位,僅次於2010年的63%。
  • 2015「十大華語電影」獎揭曉 合拍片佔據一半席位
    原標題:合拍片佔據一半席位   「十大華語電影」合拍片佔一半席位,《老炮兒》、《山河故人》、《刺客聶隱娘》三部影片獲得剛揭曉的年度「十大華語電影」前三名。記者採訪了解到,在23部入圍影片中,合拍片佔到了8部,這類合作和融合已成為當前中國電影發展的新趨勢。
  • 2015年全球動畫電影前瞻
    不過,這種情況絕不會在2015年裡重複上演,因為2015年註定是值得全球動畫迷熱血賁張的動畫大年。  這種火熱激情來自於我們又能見到討人喜歡的「小黃人」了,來自於「海綿寶寶」、「史奴比」、「小王子」等諸多經典品牌的動畫電影集體上映,更來自於史無前例的同一年問世兩部皮克斯影片的饕餮盛宴。
  • 未來這26部華語電影,告訴你什麼叫做「優秀」!_電影策劃_電影網...
    導演張猛雖然拍過《一切都好》《奔愛》這類口碑不佳的命題作文,但他的個人代表作《鋼的琴》一直是小電君非常喜歡的國產電影。值得關注的是,這部新作也是全膠片拍攝的。《陽臺上》的故事是關於男女之間的復仇和情慾,青春的殘酷物語很吸引人!
  • 我為什麼會懷念2015年的中國電影市場?
    說起2015年的國產電影市場,似乎很遙遠,回過頭來看,卻有太多值得說道的事情。那一年,暑期的《捉妖記》和年末的《尋龍訣》讓我們見識到了「中國式大片」的魅力,《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夏洛特煩惱》《心迷宮》等以小博大的影片,讓我們看到了「自來水」的力量。
  • 2021年,我們共同期待這21部國產電影
    整個電影業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意味著場外對於電影的熱錢投入也會相應減少……這些擔憂都有道理,但事實上,「黑天鵝」加速了行業的洗牌,留下來的項目更「精銳」了。根據第20屆全國院線國產新片推介會上發布的《2021年院線電影前瞻報告》,2021年將有262部新片登上大銀幕,其中國產片242部,合拍片20部;籌拍的68部,正在拍攝的112部,已經拍竣並定檔的68部。
  • 豆瓣2019年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TOP10,竟然有3部聽都沒聽過
    《哪吒之魔童降世》7月26日上映至今,影片口碑、票房雙豐收,成為國產動畫電影中「裡程碑」式的存在。到目前為止影片票房突破48億,穩居中國影史票房總榜Top2,並成為全球影史單市場單片最高票房動畫電影;單日綜合票房破千萬達41天,成功打破由《捉妖記》、《戰狼2》共同保持的破千萬天數最多紀錄。
  • 2018年豆瓣八分以上的華語電影:第三部「禁播」五年後終於上映
    爛片還是大行其道圈走不少票房,不過對於觀影經歷越來越豐富的中國觀眾,也開始正用自己的票錢去支持好電影,今天我們只聊「喜」,看一看豆瓣8分以上的國產華語電影。1、《我不是藥神》 豆瓣9.0分《我不是藥神》的票房成績是近30億票房,其實比起票房數字,電影對於現實的觀察和思考才是華語電影值得學習的地方。
  • 豆瓣高分電影推薦!2010-2019十年間,最該被載入影史的十部電影
    2019年即將過去,等到跨年那天倒計時3、2、1之後,我們所在的201X年就會成為歷史,再也不會出現在電腦時間欄裡。而回首這十年,我們每個人或許都看過幾十上百部國內外電影,那麼如果要在這些電影中評選十佳影片呢?這是我同為電影愛好者的朋友最近向我提出的一個問題。
  • 未來這26部華語電影,告訴你什麼叫做「優秀」!
    導演張猛雖然拍過《一切都好》《奔愛》這類口碑不佳的命題作文,但他的個人代表作《鋼的琴》一直是小電君非常喜歡的國產電影。值得關注的是,這部新作也是全膠片拍攝的。《陽臺上》的故事是關於男女之間的復仇和情慾,青春的殘酷物語很吸引人!
  • 2015年深入人心的的十部自然電影
    2015年是自然電影的豐收之年。令人欣慰的是,這一年,一批質量高、口碑佳的自然電影從眾多大片中脫穎而出,不知不覺地在許多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今天本報展示的10部電影佳作各有千秋、風格多樣。願這10部自然電影,在寒冷的冬季,溫暖愛自然的你。
  • 《我不是藥神》《盜夢空間》登頂 豆瓣10年代電影佳片榜出爐
    豆瓣近日公開了【2010年代電影佳片榜】,包括了【華語片20佳】、【外語片20佳】、【《電影手冊》10佳】、【《時代周刊》10佳】以及【MetaCritic 50佳】5個版塊,《我不是藥神》與《盜夢空間》分別在【華語片】和【外語片】兩個榜單中登頂,大家不妨看看你喜愛的影片是否出現在了榜單之上
  • 學術的主體性與話語權:華語電影爭論的觀察
    2015年6月在復旦大學參加一個中英雙語的中國文學和比較文學國際會議,筆者才聽說在中國大陸學界有關「華語電影」的爭論已經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繼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魯曉鵬和北京大學的李道新之後,北京和上海的學者陸續介入。
  • 盤點19年10大豆瓣高分熱門華語電影,《流浪地球》也排不了前三
    吐血整理推薦阿,請先點讚後收藏,再關注唄,感謝老闆~2020年都沒進過電影院了,很多電影只看到預告,像《唐人街探案3》都拍完宣傳過一大輪了,但也沒定上映日期,電影院真的難了,真懷念吃著爆米花,喝著82年雪碧,帶著暗戀中的她看懸疑片的感覺?所以這期盤點2019的華語高分電影,讓處於片荒中的影迷解解饞,你看了幾部呢?
  • 怒駁「中國電影倒退30年,好事一樁」
    經過幾部電影的磨礪,到了90年代初,兩人的技藝更加純熟,天時地利人和之下,華語電影的兩座高峰誕生了——《霸王別姬》和《活著》。就在《活著》閃耀坎城的1994年,曾和張藝謀合作過的演員姜文,也用一部《陽光燦爛的日子》在威尼斯電影節拿了個金獅獎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