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蟑螂「小強」,很多人會皺起眉頭。這種有害的生物隱藏在家中潮溼、骯髒、陰暗的地方,並且喜好群居,深夜出沒,常常會爬過廚房、洗手池等位置,讓人頭疼不已。偶爾見到蟑螂就夠煩心的了,然而有人卻與它們朝夕相處,還近距離觀察它們。
曾曉芃28歲開始讀博士,主攻生物學,但他研究的是一個非常冷門的方向:蟑螂。
曾曉芃博士
很少有人願意接觸這種噁心的生物,所以他的工作一直不被理解,甚至因為他的工作,幾次相親都沒了下文。但他沉迷其中,不為所動。直到35歲之前,他的職業生涯都非常低迷,過著極其冷清的生活,寫了不少專業書籍,但無人問津,沒有銷路,他卻從不氣餒也不後悔。
因為蟑螂,曾曉芃曾經3年沒有吃過花生米。一次他去一家餐飲場所檢查,餐廳將炸好的花生米放在一個金屬方盤內。用餐鏟攪動才發現,幾乎是一半花生米一半蟑螂。
雖然曾曉芃平時見過無數的蟑螂,但這一次卻讓他起了一身雞皮疙瘩,以至於3年內不敢再吃花生米。每每見到花生米,這個畫面就會浮現在腦海中。但即便是這樣,他也沒有為自己的選擇後悔。
35歲那年,某市突然開始鬧蟑螂,嚴重的程度令人髮指,家家談蟑螂而色變。曾曉芃曾見過一處蟑螂非常多的房間:滿天花板全是密密麻麻的蟑螂,黑壓壓一片,清理時那些蟑螂往下掉,跟下雨似的。有些家庭小孩子晚上都不敢睡覺,蟑螂在床上來回跑,甚至發生過睡覺時蟑螂爬進耳朵的事情。
在居民們飽受蟑螂之苦時,突然有人在網上發現了他寫過的書,簡直對蟑螂剖析得入木三分,面面俱到。他一下子就成了救星,迅速火了起來,上電視、 寫專著,走到哪裡都吃香。
由於市場上的滅蟑藥物很多,不同地區的蟑螂還存在抗藥性,曾曉芃以及他的團隊因此將研究重點放在了滅蟑方案的組合,由此才有了後來被百姓津津樂道的「滅蟑套餐」。
這位以病媒生物為專業的博士,由於常年和蟑螂打交道,幫助居民滅蟑,又被人稱為「蟑螂博士」。所有人都開始尊重這樣一位原本非常不受待見的蟑螂學家。街坊鄰居、親朋師友再談起他,哪個不豎大拇指?
有這樣一對老夫婦,他們對「蟑螂博士」的感激之情已經無法用語言來訴說。兩位老人由於行動不便,家裡的環境並不整潔,大量蟑螂讓兩位老人甚是苦惱,幾乎處於一種「與蟑螂為伴」的生活狀態。
在了解了相關情況後,曾曉芃多次來到老人家中,幫助老人清理不必要的物品,投放滅蟑藥物,並告訴老人藥物更換的時間以及清理蟑螂屍體的辦法。沒過太長時間,兩位老人家中已經很難再見到蟑螂的身影了,老人感激地說,「要不是你,恐怕我們這後半輩子就要和這些小蟲子生活在一起了。」
■文/改編自《二十幾歲怎樣找機會》(蔡富強 著 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
■編輯/賈立芳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