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記憶】 我們在外灘愛情牆憧憬未來時,浦東在醞釀城市的未來

2020-12-06 上觀

居滬快40年,我喜歡去的地方是黃浦江邊,濱江大道開通後,我常去那裡漫步。不過,一直是在岸上眺望,許久沒有在遊艇上,看浦江兩岸。秋風蕭瑟,銀杏葉片紛紛飄落,撒落一片金黃。秋雨淅瀝,讓那片片不斷延伸的金黃淫浸而輝熠的季節,我參加市擁軍優屬基金會組織的老幹部看上海活動,遊覽浦江。船起錨開動,兩岸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的高樓大廈,像舞臺的背景緩緩地移動,我有些恍惚,思緒把我拉回往昔。

我與上海相識源起浦東。20世紀80年代初,我在粵東前線當兵,提幹後每年探親回合肥老家,要在上海轉車。當時,在滬舉目有「親」的便是我昔日同甘共苦的戰友,他們已退伍回滬,家住浦東濰坊路。那時的浦東有成片破舊簡陋的平瓦房,屬於棚戶區。夏天的晚上,到處悶熱,未見江風拂面,大街小巷大人小孩,搖著芭蕉扇納涼,甚至有赤裸半身者。或許是因外灘夏日的熱情和浪漫,從小在我心裡打上烙印太深的緣故,我沒心思扒上幾口晚飯,便按捺不住地讓戰友陪我去江邊。我們穿過昏暗路燈閃爍的陋巷,來到擺渡口過江。排隊候船,船靠岸,行人與騎車人分為兩個通道,人們步履匆忙,騎車者推著自行車沿斜下坡小跑。船票是6分錢買兩枚小小的圓形塑料牌,上船前,往一大塑料桶裡一丟,便可灑脫地來回。

張春海攝 資料圖

江水輕輕地拍打船體,我趕緊搶佔船邊,手扶鐵護欄,從江中眺望外灘璀璨的燈光,這算是當年第一次的浦江遊覽。我有些激動,也很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只是有些遺憾,時間短暫,還沒看上幾眼,船便在十六鋪碼頭靠岸。下船時,我才發現別人乘擺渡,只是把它當成正常的交通工具,而我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把它當成遊覽。

不久,我來滬讀軍校,畢業後留校,找到了上海媳婦。談對象那陣,常用愛情的腳步丈量著外灘。她家住提籃橋,我們去外灘,從東大名路,走上外白渡橋。東大名路上,沿黃浦江的一邊是長長的白色圍牆,圍牆間隔有些拒絕外人入內的大鐵門,我們與江面一牆之隔,仿佛它遠在天邊。在我的想像中,從來沒有東大名路是濱江之道的認知。如今再去提籃橋才發現,原來拆除圍牆,像是為臨江而居的人們打開了窗戶,站在提籃橋,便可眺望外灘。過去只有從三樓的老虎窗口,才能遙望江邊停泊的外國輪船,住底樓和路邊的行人,要說還有那麼一點感覺生活在江邊的話,那也只是常聞船的汽笛聲。

邵劍平攝 資料圖

在計劃經濟時代,滬上外灘是全國情侶眼中的「愛琴海」,結婚旅遊的首選是上海,來滬除了採購,為自己也為親朋好友帶回上海產品外,便是情侶們手拉手,漫步外灘,在「愛情牆」浪漫地相擁相吻留影。「愛情牆」其實就是磚頭水泥砌的半人高的矮牆,牆的頂部是緩坡的「人」字形。扶牆只是望江,享受江風拂面的感覺。觀景還得轉過身來,浦西萬國建築壯觀氣派,記錄了外灘往昔的歷史。

那時黃浦江上沒有過江大橋,江底沒有隧道,江面沒有觀光浦江遊覽遊船,浦東沒有沿江大道,少有高樓。有塊造型粗糙、設在水泥墩上的廣告牌,算是高高的,有些醒目。入夜,浦東靠江邊有些稀零飄落的燈光,再往遠點望去,整個浦東沉寂在一片黑咕隆咚之中,與浦西外灘耀眼璀璨的燈光形成巨大的反差。

江面的景致,最浪漫的要數海鷗。能看到它們逍遙自在舒展飛翔的身影,飛近時可聽到它們的鳴叫。常見的場景是常鳴汽笛的大型外國客貨船,以及大大小小、船頭連船尾,拖著很長的「咚咚咚」聲,冒著陣陣黑煙的運煤拉貨柴油船。江岸觀景不過癮,記得,有幾次晚上,我故伎重演,拖上不太情願的女友,從不同的擺渡口乘渡船,不停來回往返,相擁浪漫,在江面上看外灘燈光。

新華社 資料圖

後來,有一段時間,我在學院院辦工作,因來滬參觀的人多,便常忙於接待兄弟院校和部隊的同志。來滬參觀有兩個項目是不可以少的,白天上東方明珠,俯瞰外灘和浦東,晚上坐遊船遊覽浦江。浦江遊覽路徑有長短之分,最長的是從海鷗飯店這邊上船,到楊浦大橋後返回。我們通常都坐短途的,也是展示精彩,在外灘這邊轉一圈。有一次,不湊巧,只有長途遊覽可選,只好陪客人上船,在他們驚嘆外灘燈光之後,「好景不長」,江邊兩岸,黑燈瞎火,漆黑一片,即便偶爾有微弱的燈光閃過,也如同螢火蟲一般,與適才外灘兩岸美景真可謂天壤之別。乘客們不再觀景,也無景可觀,回到船艙閒聊,打發時光,等著船行掉頭,再回外灘。

有人問我,那黑漆漆的江邊是什麼地方,我含糊其詞。我心裡知道,那裡是碼頭,有倉庫,有廠房,白天這裡卸煤炭,卸黃沙,還常見漁夫們從木船上挑著鮮魚,「吱吱呀呀」走上跳板。此刻寂寂無人,然而這夜幕中卻悄悄醞釀著城市騰飛的未來。

「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年後的今天,昔日荒寂無人的陸家嘴已是高樓林立,浦江兩岸盡顯風流。入夜的黃浦江,寧靜而安詳,色彩繽紛的燈光襯託著江岸的景致,與月輝交織……扶欄眺望,任秋風拂面,看浦江兩岸。

相關焦點

  • 可見的聲音,建築的潮汐……這團隊耗時一年半發現解碼外灘的鑰匙
    熊楚天表示,「看得見的聲音」是解碼外灘的第一條線路。「只要你行走在外灘的範圍之內,《東方紅》的聲音就一定會陪伴著你,它也是我們整個考現過程中最重要的背景音之一。」她提到了《東方紅》這一代表性的特色報刻樂曲,它有可能是在蘇州河漫步的時候聽到,或者是走在一些小的街道上,能隱隱約約聽到。
  • 有多少未來可以憧憬:《蘋果核戰記》
    在這個安全的未來城市中,迪娜被男友輕聲喚醒。但是普裡亞斯的記憶並不完整,實際上他已經不屬於完全的人類。普裡亞斯告訴迪娜自己發生的一切:由於在北非前線受了一次重傷,他存活的唯一希望便是依靠高超的手術,換掉所有被損毀的身體部分。也就是說,現在的普裡亞斯是一個被義體化的電子人,他身體的75%都由機械構成。
  • 藝術的「上海時間」|景觀設計師眼中的「城市即展場」
    當時把外灘33棟經典建築群的風貌留在城市裡,從城市肌理過度到濱江帶,也確保了未來濱江景觀帶貫通開放。近十年來,上海實現濱江兩岸貫通從規劃到落地,再到提升和優化,探討上海是如何不斷營造城市濱江綠色生態空間,並提升其城市公共服務功能,還江於民、還景於民,讓江河回歸。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⑦|景觀設計師眼中的「城市即展場」
    「情人傘」指向的是上世紀80年代外灘情人牆的記憶,如今城市的記憶與城市空間與日常生活一同生長。外灘「情人傘」上海濱江帶:回歸的江河,也是城市文脈的回歸澎湃新聞:浦江兩岸與上海的城市文化息息相關,但隨著城市的發展,原本以工業為主的濱江生態發生了變化,尤其是上海世博會開啟了濱江的改造,此後帶動起世博片區的復興,最初是如何定義和規劃黃浦江兩岸開發的,現在實施情況如何?
  • 未來城市:六邊形組成的海上漂浮城市
    BIG事務所發表海上城市概念圖:可抵擋颶風的漂浮城市   BIG unveils Oceanix City concept for floating villages that can withstand hurricanes
  • 浦東全域旅遊線路公布!10條線路等你去打卡
    >路線:外灘觀光隧道——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1192老上海風情街」簡介:從外灘觀光隧道來到小陸家嘴,看最美天際線,感受上海「四高」帶給你的心跳與心動,可以來到世紀匯廣場「1192老上海風情街」,那裡有舊式街區和裡弄深處,仿佛帶你「穿越」回上世紀30年代的十裡洋場,那些記憶中的老上海「米道」等著你來打卡。
  • 風從海上來 | 陽光城,在澎湃上海,再造生活想像
    陽光城上海大區上海城市公司始終與城市發展脈絡同步,深耕上海7載,從外環低密墅區,到內環標杆作品,每一個建築作品的落成,都曾引領城市人居所向。,承載百年上海記憶,前瞻濱江未來發展,以無微不至的生活細節,為當代高淨值人群打造夢幻居所。
  • 郭廣昌的外灘新故事
    這些交相輝映,讓BFC——這外灘的最後一塊門牌,成為了今日上海的潮流新地標,也成為了向未來講述今日中國故事的時代標本。 「這些都還不夠……我們還應該……」 也是他在推動生態,強化BD時的標準句式。
  • 習近平對浦東未來發展提出新要求!
    習近平對浦東未來發展提出新要求!黨中央對浦東開發開放高度重視、寄予厚望,強調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儘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要求浦東在擴大開放、自主創新等方面走在前列。進入新時代,黨中央繼續對浦東開發開放提出明確要求,把一系列國家戰略任務放在浦東,推動浦東開發開放不斷展現新氣象。
  • 未來「浦西第一高樓」,為什麼建在北外灘?
    「你會發現在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匯處,三個地方構成了上海發展的『黃金三角』,這三個地方就是外灘、陸家嘴和北外灘。北外灘沿線2.5公裡岸線非常珍貴。」習近平總書記交給上海三項新的重大任務,重構了上海發展的空間布局。未來的上海,東邊是「自貿試驗區新片區+浦東新區」、西邊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虹橋商務區」,形成了「東西聯動」兩翼齊飛的新態勢。
  • 未來我們將如何居住?原研哉和10位建築師在鳥巢下繪製了一張「未來...
    10年之後,在一個代表宏大時代背景的符號 —— 「鳥巢」之下,一群人想要將設計者的目光拉回關乎每一個最微小個體的生存課題 —— 在未來,我們將如何居住?因此,在設計時,李虎將實驗置於一種極限的情境下——當人類移居火星,居住在這顆遙遠而孤寂的紅色行星。當人們迫於外部環境而不得不將物質生活歸置極簡,最大限度實現資源的回收循環時,我們會做出怎樣的取捨?李虎看來,這種在極限環境下引發的思考,也許是對身處地球的我們最珍貴的生活啟示。
  • 海上生活越來越近了,浮動城市會是未來形態嗎?
    因為在那樣一座無限漂流的海上城市中,不僅隨時要承受 20 米高的巨浪衝擊,還有每日都可能出現的風暴吹襲,一半的人會整日暈船大吐,另一半人的生活只能隨著海浪大起大伏。▲ 圖片來自:camila castillo,Unsplash那麼隨著氣候問題持續加劇,再加上七大洲上的人口越來越擁擠,現實中的浮動城市,離我們的未來生活到底還有多遠?現在,技術上基本已經實現了在深海水域建立居住結構,海洋基礎設施也在進一步完善。
  • 海上漂浮城市:烏託邦式未來人類居所或7年後問世
    「海上城市」設計圖之「海中綠洲」「海上城市」設計圖之「破舊立新」據美國《Details》雜誌8月17日的報導,全世界首座海上城市也許在7年後就將問世了。美國非政府組織海洋家園協會(Seasteading Institute)正致力於在公海上建立一個城市國家,希望它既成為融合了最新科技的宜居家園,同時也是不受現存法律和道德約束的自由主義樂土。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該組織正在不斷地籌集捐款。國際貿易支付工具PayPal的創始人皮特•泰爾已經為這項藍圖捐贈了125萬美元。
  • 「中國10大未來人居 綠色未來金獎」揭幕,天空森林城市代言中國未來人居
    洋世達集團締造的「天空森林城市」,憑藉超凡的設計理念,摘得「中國10大未來人居 綠色未來金獎」。「中國10大未來人居 綠色未來金獎」也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足見這一獎項對於房企及地產行業的分量。建築大師博埃裡在點評時說:「該項目給予向世人展現全新的建築形態和社區生活形態。相比於傳統住宅的財富標榜,天空森林城市更多關注生命和生活的態度、品位與內涵。」
  • 從上海商圈的擴張中,我們能看到怎樣的城市空間未來?
    而在現代城市中,商業空間的功能與內涵得到了更大的延伸,對商業空間的界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只有在人們的城市活動與需求高度複合的區域,才有可能形成一個「商圈」。在2018年4月26日新一醬發布《2018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時,我們就對各個城市裡的商業空間展開了量化評估。
  • 扮靚城市窗口,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換「新顏」
    機場是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形象的主要展示窗口,是給旅客留下當地文化特色的最初直觀印象的地方。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作為華東區域第一大樞紐機場,如何通過機場來展現上海特色和城市形象?如何通過景觀設計提升機場環境氛圍?
  • 人生感悟:世間萬事都會過去,珍惜現在,憧憬未來
    其實不僅僅只是時間,世間的任何東西都會過去,都會變成記憶,現在只不過是暫時的停留,未來也還是一個未知數。所以人生在世,萬事都會過去,要學會珍惜未來,珍惜現在,憧憬未來。人這輩子,要正確的看待自己的老去。
  • 心中的未來城市 究竟是個什麼樣(組圖)
    ,不過他一直的心願,是打造一座海上城市。他把自己設計的一座浮動的海上城市取名叫做「City of Meriens」,meriens是他自己生造的詞,用以描繪那些天生就屬於海洋的人。  建築師在設計這座浮動的海上城市時,外形的設計靈感來自海洋中樣子奇特的魔鬼魚——蝠鱝。
  • ...城市究竟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在deviantART上搜集的未來城市...
    在美國科幻電影、遊戲中我們經常看到創意非凡、設計獨特的城市建築群,比如科林法瑞爾主演的電影《全面回憶》或者是《生化奇兵》中的水底城市Rapture和最近的《孤島危機3》中納米城紐約。未來的城市究竟會是什麼樣的呢?100年後或者是500年後,未來人類的居住地會是怎樣的改觀?
  • 治癒文案‖「願我們現在的生活都是曾經憧憬未來的日子」
    Every step you take counts 「願我們現在的生活都是曾經憧憬未來的日子」 "May our lives now be the days when we once looked forward to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