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最近特忙,沒記錯的話三天沒更新了。上課、項目建設、比賽,事太多了。對不住大家了!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RIP協議的路由表的建立過程。
在講到網絡設備配置與管理課程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提到路由協議,協議有很多不一一列舉了,我們會經常學到RIP協議,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
RIP協議
上面圖片配的怪怪的,希望各位不要介意。
一、什麼是RIP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翻譯為路由信息協議,是基於距離矢量算法的路由協議,使用跳數作為計量標準。在帶寬、配置和管理方面要求較低,主要適用於較小規模的網絡中。
二、RIP版本及適用範圍
版本:RIPv1、 RIPv2和RIPng,RIPv1和 RIPv2適用於IPv4, RIPng適用於IPv6。
其中RIPv1為有類別路由協議,不支持VLSM和CIDR,以廣播的形式發送報文,不支持認證。RIPv2為無類別路由協議,支持VLSM,支持路由聚合與CIDR,支持以廣播或組播(224.0.0.9)方式發送報文,支持明文認證和MD5密文認證。
三、RIP工作原理
1、路由建立
路由器運行RIP後,會首先發送路由更新請求,收到請求的路由器會發送自己的RIP路由進行響應;網絡穩定後,路由器會周期性發送路由更新信息。
2、距離矢量的計算
RIP度量的單位是跳數,其單位是1,也就是規定每一條鏈路的成本為1,而不考慮鏈路的實際帶寬、時延等因素,RIP最多允許15跳。
RIP利用度量來表示它和所有已知目的地間的距離。
當一個RIP更新報文到達時,接收方路由器和自己的RIP路由表中的每一項進行比較,並按照距離矢量路由算法對自己的RIP路由表進行修正。
3、定時器
周期更新定時器:用來激發RIP路由器路由表的更新,每個RIP節點只有一個更新定時器,設為30s。每隔30s路由器會向其鄰居廣播自己的路由表信息。每個RIP路由器的定時器都獨立於網絡中其他路由器,因此它們同時廣播的可能性很小。
超時定時器:用來判定某條路由是否可用。每條路由有一個超時定時器,設為180s。當一條路由激活或更新時,該定時器初始化,如果在180s之內沒有收到關於那條路由的更新,則將該路由置為無效。
清除定時器:用來判定是否清除一條路由。每條路由有一個清除定時器,設為120s。當路由器認識到某條路由無效時,就初始化一個清除定時器,如果在120s內還沒收到這條路由的更新,就從路由表中將該路由刪除。
延遲定時器:為避免觸發更新引起廣播風暴而設置的一個隨機的延遲定時器,延遲時間為1~5s。
下面看使用RIP協議,路由表的建立過程。
使用RIP協議路由表的建立過程
4、環路
當網絡發生故障時,RIP網絡有可能產生路由環路。可以通過水平分割、毒性反轉、觸發更新、抑制時間等技術來避免環路的產生。
四、缺點
1、由於15跳為最大值,RIP只能應用於小規模網絡;
2、收斂速度慢;
3、根據跳數選擇的路由,不一定是最優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