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臺村裡來了「大科學家」| 公益

2021-01-21 知識分子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高樓鎮中心學校二年級1班的孩子們聽「知識分子」音頻節目《科學隊長》時,好奇而興奮。《科技日報》記者華凌攝


撰文 | 華凌(《科技日報》記者)

責編 | 程莉


● ● ●





我想聽恐龍的故事,我要聽『瀕危動物』,我要聽鳥的王國……


當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高樓鎮中心學校二年級1班的孩子們,第一次聽到微信公眾號「知識分子」推出讓科學家為孩子講科學的音頻節目《科學隊長》時,一雙雙亮晶晶的眼睛裡迸發出迫不及待的渴望。聽著聽著,這些七八歲的孩子們從座位上站起,爭先恐後地把播放音頻的ipad團團圍住,好奇的小腦瓜一個頂著一個。



雨臺村的小女孩李建華曾向記者說過這樣一句心裡話:有時村裡組織的關愛留守兒童活動有時比較單調無趣,希望課外生活更有意思些。這個小姑娘的心聲在鄉村孩子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麼,有什麼辦法能讓這些孩子的童年生活豐富起來,縮短與城市孩子求知學習環境的差距呢?

 

「知識分子」2016年推出了國內首個面向3-9歲孩子的科普教育音頻節目《科學隊長》。當《科學隊長》相關負責人得知來自雨臺村孩子的需求時,立刻表示非常願意支持貧困山區孩子的科學普及教育,將捐贈相關在線課程給高樓鎮中心學校和雨臺村村委會的「童伴媽媽」課堂。

 

由於雨臺村裡沒有學校,因此村裡孩子們上學都集中到鎮上唯一的學校——高樓鎮中心學校上課,這所學校創辦於2002年8月,分為幼兒園、小學和中學三個部分,目前已擁有學生將近2000名。





網際網路科技的出現,讓很多事物乘上了高速發展的列車。而在相對落後的鄉村教育領域,網際網路科技將如何發揮作用呢?《科學隊長》對此做出了深入思考,其運營負責人丁靈平認為:網際網路技術和在線教育的普及,使發達地區的家庭和孩子,能夠以更為便捷的方式獲取更加優質豐富的教育資源,而欠發達地區則顯得越發落伍——橫亙在城鄉和階層之間的「知識鴻溝」越來越深,難以跨越。為此,《科學隊長》啟動「科學點亮鄉村計劃」,努力跨越數字鴻溝,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同樣享受最頂級的科學教育資源。


►6月8日,在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高樓鎮雨臺村駐村調研採訪一個月的《科技日報》主任記者華凌(左三),攜該縣共青團代表劉盛權(左一)、雨臺村「童伴媽媽」吳瑞華(左四)及高樓鎮中心學校留守兒童鍾海龍(左五)趕到《知識分子》&《科學隊長》辦公室探訪,對捐助給這個學校的《科學隊長》語音課表達感謝!


 《科學隊長》邀請一線科學家擔綱主講人,用最正確的科學知識,最具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填滿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學會和科學家一樣思考。目前已推出了包括生物學、海洋生物學、天文學、古生物學、昆蟲學及太空和汽車工程等領域的科學知識。

 

對此,高樓鎮鎮長袁黎表示:「非常感謝 『科學隊長』給我們四萬父老鄉親,特別是青少年帶來的最新、最全、最實的現代科技知識,從而激發青少年對科技的渴望欲和求知慾,開發他們的探索欲、創造欲。」

 

高樓鎮中心學校副校長徐大華說:「我們才開始對『知識分子』《科學隊長》這個欄目有了深入的認識,它用音頻的形式講述了科學知識,通俗易懂,激發了少年兒童學科學的濃厚興趣。這種形式值得提倡與推廣。我們將充分利用好這個資源,藉助網絡平臺,在科技課、少年宮活動等進行宣傳和學習,不斷提升我校科學課的教學質量,讓更多小朋友參與到《科學隊長》的活動中來。」







近期,科技日報副總編輯郭姜寧在《中國科技網》發表文章《精準扶貧就是科學扶貧》,指出:「我國幾十年的扶貧經驗教訓早就得出,給錢給物,不如教會技術,更新觀念,最終靠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武裝貧困戶的頭腦,使他們掌握一門或多門實用技術,以達到治貧治愚」。

 

對於《科學隊長》為貧困鄉村的孩子普及科學,郭姜寧表示由衷的讚賞和堅定的支持。他說:「我是一個從西部欠發達地區走出來的老科技新聞工作者,深深理解知識、技術對脫貧致富的重要性,深知科技扶貧、精準脫貧從孩子做起的重要。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廣大的欠發達地區的孩子,最知道父母的不易,最能體會脫貧致富的迫切,最會感恩,最愛學習。一旦你們掌握了知識和文化,就會發揮巨大的作用,造福國家和社會。」



高樓鎮貧困群眾的致貧大致分為兩類:一是因病因殘缺乏勞動力,二是因缺乏科學技術在農耕作業方面效益低。從整體來看,該鎮的種養殖業生產力較發達地區相當低下,基本還是原始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產模式。熟悉科技、掌握科技、運用科技的佔比相當小。這就必然會導致貧困。


在高樓鎮鎮長袁黎看來,要脫貧致富,實現中國夢的「終極手段」必須是依靠科技。比如:如果擁有了淺丘地區的機械化作業,那麼因病因殘缺乏勞動力的問題將不復存在,原始生產模式效率低下的問題將迎刃而解。當前,我們科技扶貧大多是採取派駐農業科技人員指導的方式,在機械運用方面還是個短板。我想,在下一步科技扶貧的中心應該放在讓全民了解科技、認知科技、掌握科技、運用科技、創造科技上。

 

聽完課後,一直坐在後面旁聽的雨臺村小姑娘李建華,悄聲告訴記者,她很喜歡科學家講的故事,最想聽的是「瀕危動物」,想知道那些動物究竟愛吃啥、晚上睡在哪裡……


►雨臺村小姑娘李建華悄聲告訴記者,她最想聽科學家講「瀕危動物」的故事。


註:本文原載於《科技日報》公眾號,原標題為《砥礪奮進的五年·精準扶貧駐村調研 | 讓科技之光點亮鄉村未來 (附專訪視頻)》,知識分子獲授權轉發,略作編輯。


製版編輯:呂浩然丨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大學擴招錯了嗎|創作性非虛構|HHMI青年學者|上帝手術刀

青蒿素|可燃冰|西湖|農場|學術辯|日本獎

屠呦呦|王曉東|張啟發|崔維成|張鋒|楊振寧|李佩

盧煜明|王小凡|吳文俊|袁鈞瑛|張純如|數學教皇



授權: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科學隊長!


相關焦點

  • 村裡來了全科教師
    村裡來了全科教師 02:3611月18日,在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德亭鎮酒店小學,王予川帶學生做韻律操。
  • 國話原創扶貧話劇《村裡新來的年輕人》用小人物反映大時代
    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扶貧題材原創話劇《村裡新來的年輕人》於18日晚在京首演。該劇以小人物反映大時代,藝術化地呈現了青年扶貧幹部帶領群眾奮鬥拼搏的感人故事。《村裡新來的年輕人》首演劇照 杜洋 攝《村裡新來的年輕人》自10月建組以來,一直在緊張地排練中。期間邀請了多位文化和旅遊部定點扶貧縣掛職幹部、駐村第一書記與劇組主創人員及主演進行線上線下交流座談,請他們分享了許多工作中的親身經歷和內心感悟,並對劇本、表演提出修改建議。
  • 歌手洪澤亮相《新聖水湖畔》大型公益晚會
    近日,歌手洪澤可謂是好消息頻傳,在二十集新農村輕喜劇《新聖水湖畔》的大型公益晚會上,也出現了他的身影,他與總製片人石焱老師,表演藝術家雷恪生、方青卓等一同出席。電視劇《新聖水湖畔》主要講述了湖西村被縣裡定為了小康示範村。
  • 情暖天津康婷:公益援助體現「思利及人」
    為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要求,切實解決貧困群眾的實際問題,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助力精準扶貧工作,2019年12月5日天津市康婷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在潛江市市場監管局的號召下,走進潛江市老新鎮全福村,開展「情暖康婷•與愛同行」精準扶貧公益活動。
  • 村裡來了只野猴愛搗蛋 曾躲過動物園7次抓捕
    彭文斌介紹,猴子和村裡的三條土狗關係很「鐵」,經常會給土狗撓癢撿蝨子,「它一隻手扒開狗的毛髮,一隻手伸進去撿蝨子。撿完就直接丟嘴裡吃掉。」  「請神容易送神難」,動物園的人來了7次,但都沒辦法抓到它。「它不只屁股紅,臉皮也厚,純屬一無賴。」楊英蓮哭笑不得地說。
  •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公益專家邀請函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公益專家邀請函 2020-11-13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提起村裡入駐的文創項目,蘇姣如數家珍。   隨之而來的是村裡的生活也越來越豐富,不僅可以喝咖啡,去年入駐的民謠小院,基本上每周都會舉行民謠音樂會;從事植物扎染的染雲山房,常常有手作體驗、讀書分享等活動,還有各種繪畫展覽、非洲鼓體驗等。   「每天的感覺,都非常充實。」
  •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第四期開講了:來聽牟善軍教授講化工安全新進展
    侯德榜公益大講堂第四期開講了:來聽牟善軍教授講化工安全新進展 2020-12-25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磺村裡來了夥人搭臺唱戲!我爸媽被迷惑深信不疑,問我拿錢
    @A瞳孔裡的憂傷:這幾天村裡來了一伙人,搭臺跟唱戲似的,天天大喇叭廣播賣淨水機,還送這個那個,原價四五千的現在促銷半價
  • 享夢遊春暖瀟湘送客入村500人公益扶貧旅遊團走進瀏陽白沙古鎮
    為促進湖南文旅產業復甦,4月26日,享夢遊在湖南省旅行社協會、瀏陽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等單位支持下,舉辦「春暖瀟湘,送客入村」活動,帶領近500位公益扶貧旅遊團走進瀏陽白沙古鎮。旨在通過「網際網路+文旅消費」新模式,助力農村脫貧攻堅。
  • 高級職稱來了,鄉村教師一片歡騰,縣城教師百感交集,調到村裡?
    當初這些老師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想方設法調到了縣城,沒想到自己剛走,好政策卻來了。早知道這樣,還不如再堅持堅持。其實,這正是國家出臺這項政策的初衷,即為鄉村學校留住優秀教師。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項政策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方面,我高中同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同學高中畢業後,雖然沒有考上專業的師範學校,但通過本縣的職教中心師範班當上了一名老師。
  • 智果村裡「種」文化
    如何將村裡積澱多年的文化底蘊發揮出來,成為智果村黨支部的重要任務。後來,村黨支部提議在智果村成立鄉賢文化促進會,村裡15名德高望重的老人、老黨員當選為該促進會成員。他們的任務就是重塑村裡的鄉賢文化,通過弘揚好人好事,讓文明新風吹進村民心田。在鄉賢文化促進會的推動下,2016年,智果村舉行表彰大會,數十名村裡的孝老愛親、脫貧致富模範受到了表彰。
  • 「農民導演」韓克的公益故事:用鏡頭記錄真善美拍農民自己的電影
    提到藝術工作者,很難把這個詞與樸實的農民掛起鉤來,但是在鋼城區辛莊街道下陳村有一個人,他是農民導演,創作文藝作品數百件,網絡觀看量破億;他是非遺傳承人,以服務群眾文化為己任,每年下鄉演出100餘場——他就是韓克。
  • 「智慧研學」萬聖節公益活動
    2020年10月31日,在蘇州高新區科技城管委會的協助組織與大力支持下,歐陸分析蘇州實驗室舉辦了一場生動有趣的「智慧研學」萬聖節公益活動。共計25名6-12歲的小朋友參與了本次活動,在實驗室技術人員的陪同下,順利完成了這次科學「大冒險」,不僅增加了食品安全科學知識,更親身體驗了作為一名小小檢測員的樂趣,在Eurofins度過了一個特殊而充滿意義的萬聖節。
  • 通訊:空巢村裡「老弱婦孺」的孤獨守望(圖)
    中新網寧德10月12日電 題:空巢村裡「老弱婦孺」的孤獨守望  作者 李松 呂巧琴 葉茂    福建省福鼎市疊石鄉丹峰村,一個逐步陷入困境的「空巢村」。看病難、辦事難、出行難、慰藉難等,都困擾著獨守家園日夜翹首盼望親人歸來的人們。  丹峰,一個距福建省福鼎市區約30多公裡的偏遠村莊,地處閩浙邊界。
  • 呂家窪村裡的「小盧」和「大崗」
    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的名字從老人們口中的「小盧」,變成了村裡許多年輕人口中的「盧大崗」——這是廣靈方言裡的一種信任和親密無間:舉辦的呂家窪村「脫貧攻堅精準扶貧政策宣講暨首屆農民文化節」活動(脫貧政策答題環節)(右一:盧建偉)「盧大崗,能幫我娶個好媳婦」——當好「主心骨」已經30多歲的偉偉,是村裡比較活躍的年輕人。不種地,除了打點零工,再沒有更多的收入。
  • 地球村裡誰最重?
    要知道,很多動物雖然個體沒有人類大,但它們的數量卻堪比太空繁星數不勝數,甚至總重量都遠遠超過人類。且看最近科學家所做的地球動物總重量統計,便一目了然。科學家通過將從0歲到99歲的人分為若干組加以計算,最後得出人的平均體重約為55千克,故全人類的總重量為3.74億噸左右,排行全球第六。雖然不是第一名,但我們應該知足了,因為智慧生物在精不在多,且過於膨脹的人口無論對整個地球、還是對人類文明本身而言,都不是件好事。以上這幾位,便是地球村裡在數量上佔大頭的傢伙。
  • 樂元素攜手大自然保護協會助力520創新公益
    樂元素聯合國際自然保護公益組織——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發起#微笑不消失,「救」在消消樂#保護滇金絲猴的聯合公益展示,向在場參與活動的來賓、行業大咖及專家學者們展現了企業的公益正能量,在輕鬆有趣的互動活動中傳遞了「守護自然,尊愛生命」的理念,並為5月24日將在國民遊戲《開心消消樂》內上線的滇金絲猴保護公益活動提前預熱。
  • 睦和村的預備黨員轉正了 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上遊新聞記者從睦和村了解到,每月10日的主題黨日是雷打不動的,村裡很多事情都是通過這個活動來商議。2018年6月份的主題黨日,村黨支部就組織幾十名黨員專程到南川區大觀鎮去考察人居環境、鄉村旅遊發展,又結合果樹技術召開培訓會,黨建促產業發展。「就要讓黨員先成為技術員,才能更好地將技術傳到每個村民手裡。」
  • 羅平恩勒村「時光之林」公益圖書館開館閱讀讓鄉村書香味更濃本報...
    公益圖書館一角。近日,羅平縣九龍街道恩勒村「時光之林」公益圖書館開館。這是由深圳大學「時光益讀」公益團隊歷時9天打造的公益圖書館。公益圖書館給孩子們的課餘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恩勒村「時光之林」圖書館前身是村裡的一個廢棄小學校舍,經過深圳大學「時光益讀」公益團隊成員精心改造,將校舍建成「時光之林」公益圖書館。2020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時光益讀項目組通過招募志願者組成建館小隊,來到羅平縣九龍街道恩勒村建設「時光益讀」鄉村公益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