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旗下TVB頻出經典 劇熱曲紅成一代人集體回憶

2021-01-14 人民網

原標題:劇熱曲紅 成一代人集體回憶

  劉德華和梁朝偉合作的《鹿鼎記》。

  《流氓與大亨》讓人記住了萬梓良和鄭裕玲。

  《新紮師兄》中的曾華倩和梁朝偉年輕稚嫩。

  《創世紀》成為港劇製作水平的標杆。

  黃元申、米雪主演的《大俠霍元甲》風靡一時。

  謝賢和汪明荃主演的《萬水千山總是情》令人記憶深刻。

  當黑白電視機剛剛出現在市民家庭中時,它的魅力可以傾倒一家男女老少。

  電視機一開,人群自然圍過來。

  幾十人圍觀一臺小小電視機成為時代一景。

  現代人看的都是牆掛式的平板電視機。

  香港電視劇影響巨大 由劇帶紅曲到曲帶紅劇

  邵氏

  傳奇 電視

  對於珠三角的觀眾而言,不少人對於香港出產的電視劇都有獨特的感情,不少70後、80後更是自稱「港劇兒童」表示自己對香港影視作品的喜愛。

  本報記者更是採訪了不少電視業業內人士從他們的視角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屬於香港電視的盛極而衰的時代。

  型劇林立

  邵逸夫接手TVB後

  港劇進入全新類型劇時代

  在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內地的電視劇產業遠沒有現在發達,而港劇幾乎每一個類型的劇集都可以在國內造成一次轟動。雖然由麗的電視臺打造的《大俠霍元甲》、《陳真》等劇集一度引領風騷,這些劇集的類型感不強,對於內地電視劇的影響比較小。自從邵逸夫接手TVB後,港劇進入了全新的類型劇時期。與邵氏電影一樣,邵逸夫能夠非常敏銳地把握住潮流,「短平快」地拍攝出觀眾喜歡的劇集。從此商戰劇、武俠劇、市井人物喜劇等多種類型林立。對於其後的內地電視劇以及亞洲其他地區的電視劇類型化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類型:江湖愛情

  代表劇集:《上海灘》

  《上海灘》是中國首部引起轟動的民國大戲。1980年這部劇集橫空出世,席捲全亞洲。在中國內地,劇中人許文強的白色圍巾和馮程程的麻花辮是那個純真年代的集體回憶。其主題曲也成為傳唱度、影響力最高的粵語歌曲之一,影響無數華人。直到今天《上海灘》仍然是經典傳奇。1990年,香港評選上世紀80年代的十大電視劇集,《上海灘》力克《射鵰英雄傳》、《流氓與大亨》等名劇榮登十大電視劇榜首;1999年,馬來西亞傳媒界評選20世紀華語電視劇集100強(前10名按照先後次序,後90名排名不分先後),《上海灘》位列第一。

  類型:家庭情感劇

  代表劇集:天地三部曲

  現在流行的大家族在一個大家族裡的感情故事、興衰歷史,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麗的電視臺的《大地恩情》系列就已初見雛形。但這些劇集雖然聚焦具有代表性的家族但在劇情編輯上偏向拖沓。很快TVB就推出改進版的家庭情感劇集。與麗的出品的家庭劇相比,TVB的家庭劇明顯更加傾向於貴族家庭和商戰。這完全是現在流行的偶像劇的前身。人物的設置、時代背景的帶入和劇集節奏等各種布局都是現在流行偶像劇的「教材」。由戚其義的「天地三部曲」系列,從《天地男兒》、《天地豪情》到《創世紀》,不僅捧出羅嘉良、陳松伶、古天樂這樣後來的收視保證,更是家族商戰劇成為現代劇集中的主流類型。

  類型:武俠劇

  代表劇集:《射鵰英雄傳》等

  現在金庸的名字早已響徹大地,但是在當年的《射鵰英雄傳》黃日華飾演的愣頭青郭靖與翁美玲飾演的俏黃蓉,成為了一代人心目中的經典,兩人也因此大紅大紫。此後金庸小說被頻繁地搬上螢屏,掀起了一陣武俠熱,直到今日依舊有不少導演熱衷於翻拍其作品。日後成名的「無線五虎」的苗僑偉、湯鎮業、黃日華、劉德華、梁朝偉均是從武俠劇中脫穎而出,撐起了港劇甚至是香港電影的一片天。

  類型:都市情感劇

  代表劇集:《鬥氣一族》、《真情》

  當今足以扛鼎華語喜劇電影的周星馳、吳君如,當年都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一部《鬥氣一族》中脫穎而出。同父異母的兩家人因為機緣巧合住在一起,因為遺產對簿公堂,因為親情又和好如初,兩家的子女也是一直鬥智鬥勇,笑料百出。而另一部《真情》則是以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為背景,發展出連串人與人之間執著、寬恕、互愛與犧牲的故事,連演1129集、跨越5年時間,成為感動粵語區千萬人的經典劇目。

  類型:行業劇

  代表劇集:《壹號皇庭》

  作為華語專業劇的開山之作,共分5部的《壹號皇庭》,聚焦在一班追求正義的律師身上,從庭上維護正義的唇槍舌劍,到法庭外生活中的種種感情考驗,讓一些原本遠離人們視線的族群開始受人關注。在此劇成功後,香港TVB陸續開拍了不同類型的專業劇,如《妙手仁心》、《鑑證實錄》、《烈火雄心》、《法證先鋒》等均獲得不錯收視成績,成為新一批的港劇經典。除了劇種新鮮外,這些專業劇也捧紅了當時長期在無線二、三線徘徊的歐陽震華、陶大宇、林保怡、蘇永康等人,使他們日後成為無線的一線小生、一線歌手,甚至是收視保證。

  類型:奇幻劇

  代表劇集:《先生貴性》、《衛斯理》

  在現代類型劇集被認為拍到極致之時,1996年亞視推出了由林正英、林文龍、文頌嫻、楊恭如主演的奇幻類題材劇集《等著你回來》,成為此類題材的開山之作。這些以鬼神為題材,卻講述人性與人情的劇集,另闢蹊徑地成為收視翹楚。而後羅嘉良的《先生貴性》、《衛斯理》系列更是成為此種類型劇集中的經典。

  一曲風行

  熱播劇主題曲

  成為外來工學粵語範本

  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影視劇的影響遍及珠三角,劇情牽動人心不僅能令播出時出現萬人空巷的盛況,每一出熱播劇都有一曲主題曲成為人人傳唱的「口水歌」。這些作品不光旋律動聽、歌詞貼近生活,而且有羅文、甄妮這些歌壇實力唱將演繹,難怪曲曲都能成為一個時代的集體回憶。

  上世紀80年代

  電視劇帶熱主題曲橫掃頒獎禮

  愛國情懷牽動人心:在30多年前的夜晚,每當香港歌手徐小明那一句「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的歌聲響起,真是比工廠上班的鈴聲、警察的哨子聲還要管用,整條馬路瞬時安靜下來了,有電視機的房子裡塞滿了人。因為香港電視劇《大俠霍元甲》的片頭曲開播啦!隨著電視劇的熱播,這首由黎小田作曲、盧國沾填詞的《萬裡長城永不倒》深入人心,它不僅旋律優美,而且唱出了中國人的共同心願:「萬裡長城永不倒,千裡黃河水滔滔,江山秀麗疊彩峰嶺……衝開血路,揮手上吧,要致力國家中興……個個負起使命,這睡獅已漸已醒!」此曲當年風靡一時,不光橫掃香港樂壇的各大頒獎禮,而且在內地樂壇也備受推崇。

  同樣成為一個時代金曲代表的還有黃霑和顧嘉輝合作打造的《上海灘》。這首曲子是當時由周潤發、呂良偉主演的同名電視劇的主題曲,劇紅曲也紅。此曲由當時香港樂壇的「巨肺」葉麗儀唱出,氣勢磅磅:「浪奔,浪流,萬裡滔滔江水永不休……是喜是愁,浪裡分不清歡笑悲憂……」曲調的大氣,歌詞的愛恨纏綿令作品一舉奪得當年香港樂壇的多個重要獎項,至今盛傳不衰。

  一曲親情愛情故土情:隨後,汪明荃一曲《萬水千山總是情》成為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興起的卡拉OK歌廳第一批「全民競唱金曲」之一。當時,同名電視劇熱播,劇中主演汪明荃所唱的主題曲是由顧嘉輝和鄧偉雄打造。「莫說青山多障礙,風也急風也勁,白雲過山峰也可傳情……」這首歌曲旋律朗朗上口不在話下,歌詞寫盡了神州大地的秀美風光,字裡行間流露出廣東人的故土情懷。它不僅助汪明荃一舉紅遍中國內地,而且令她成為一個時代集體回憶的標誌性人物。令人想不到的是,此曲也成為了眾多上世紀90年代初南下廣東打工的內地人學說粵語的範本歌曲。

  同樣,香港金庸劇的代表作《射鵰英雄傳之華山論劍》也以一首主題曲《世間始終你好》最先為內地非粵語人群熟知,而香港當紅歌手羅文和甄妮也因此順利進軍內地樂壇。據不少老音樂人回憶,當時此曲的旋律和配樂是絕對一流的,但引入內地時卻因歌詞起風波。填詞人黃霑生前曾在電視節目中介紹自己這首作品:「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但愛心找不到比你好,……真愛有如天高……它寫愛情寫得太直接了,和當時比較含蓄保守的社會風氣不太符合。在推出初期,大家都很擔心。」但事實證明,正是這種直抒胸臆的寫法符合當時內地年輕人追求幸福的強烈心聲,一經傳唱就大受歡迎。

  上世紀90年代

  主題曲唱盡時代風雲帶熱劇集

  上世紀80年末90年代初,香港電視劇的製作逐漸進入全盛時期,劇集內容精彩、後期製作優良也帶動影視主題曲成為不少樂壇巨星爭唱的作品。比如,反映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大都會的家族劇《流氓與大亨》的插曲《婚紗背後》就由徐小鳳一唱而紅,成為卡拉OK廳的熱點曲目。而作為當時炙手可熱的樂壇學生王子陳百強所演唱的《一生何求》悽婉動人,令人對劇中黃日華和劉嘉玲的愛情故事以悲劇落幕倍感唏噓。

  而鄭少秋主唱的電視劇《誓不低頭》的同名主題曲還推出了粵語、國語兩個版本。而當時作為樂壇新人的梁朝偉更加因為主唱了自己主演的電視劇《新紮師兄》的主題曲《伴我起航》而形象加分。那時候,梁朝偉用稚嫩的歌聲唱起的「哪吒不怕海龍王,幼獅不畏虎和狼……」也成為了校園裡勵志歌曲的經典。優秀的主題曲、插曲令劇集增色不少,間接推動收視率的上升。不少觀眾都表示,在精裝劇集層出不窮的日子,一首動聽的主題曲可能會幫助劇集增加知名度和收視率。

  到了上世紀末,TVB精心製作的100集熱播長劇《創世紀》已經擁有多首主題曲和插曲,例如由羅嘉良主唱的《天地有情》和《我心仍痛》之外,還有吳奇隆演唱的《你不息愛我》、陳慧珊主唱《未明白女人》、古天樂演唱的《其實我明白你暗示》。這開啟了電視劇後期製作的一個全新時期,精益求精的要求令影視劇的背景音樂也進入了更加細分的時期,令觀眾的觀劇感受進入了「視聽一體」的時代。

  行家如是說

  學港產劇工藝

  廣東拍出

  《公關小姐》

  據尼爾森統計,上世紀90年代初期,僅香港翡翠臺在廣州地區佔據收視份額已達五成,最高的時候,甚至有超過七成的廣州人同時在收看翡翠臺。廣東珠江頻道總監林建平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回憶說,1979年,香港電視和廣東電視合作了第一屆《羊城賀歲萬家歡》,「當時廣州城裡萬人空巷。」那個時候的電視人,一提到收視率,會把翡翠臺當作一座很難跨越的大山。

  借鑑《歡樂今宵》

  製作《萬紫千紅》

  廣東電視人坦然承認,藉助毗鄰香港之便,廣東電視也較早得到經驗借鑑,「當時廣東臺一位帶隊去香港學習的老領導後來撰文回憶說『……才發現,香港電視劇就是精神文化上的漢堡包,就是一種工業化、流水化的工藝。廣東電視人學習之後很受啟發,借鑑這種模式,推出了《公關小姐》、《情滿珠江》、《英雄無悔》等電視劇並大受歡迎』。」

  此外,受香港電視的新聞節目啟發,1986年珠江頻道開辦了早間新聞《早晨》,這是內地電視業最早的早間新聞;綜藝方面,借鑑《歡樂今宵》的形式,廣東有了內地首檔周播綜藝節目《萬紫千紅》,譚國治、鍾新寧、黃俊英、盧海潮都是節目常客。還有了省港杯歌唱大賽,培養了廖百威、李達成、張瑩等名噪一時的藝人。近年來,內地和香港電視在綜藝方面的合作並未停歇,兩臺合辦的春晚,也很受廣東觀眾歡迎。

  港劇製作專業認真

  成內地學習典範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廣東電視臺大型節目部副主任黃宏透露,他也曾是「TVB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的廣東觀眾都追著看港產電視劇。」 後來加入到電視人行列後,黃宏跟香港無線臺的電視製作人、主持人、攝像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接觸和合作,在他看來,香港電視人給人最大的感受是「專業」,「那時的香港電視人,給人的感覺都是有經驗的專業人士。現在的電視臺都強調電視人要年輕、有創意,但同時我們又部分丟失了專業和經驗的積累,而經驗和專業性對電視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的香港電視人相對內地電視人來說,還是專業的標杆嗎?黃宏認為:「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隨著內地市場不斷擴大,綜藝節目和電視劇製作空間的拓展,內地影視業慢慢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香港電視人才流失嚴重,加上觀眾對香港電視的新鮮感減弱,所以內地影視業的受關注度已經超過了香港電視。

  原廣州電視臺總編室主任、現任廣州飛揚影視公司(隸屬廣州電視臺)總經理王建忠直言,剛剛去世的邵逸夫先生不僅間接推動了廣東電視的大發展而且已經成為了一個奇蹟,「他永遠是電視人繞不過去的一個奇蹟。」(記者 莫斯其格、曾俊)

 

相關焦點

  • 張衛健相隔22年回歸演TVB劇,金句成集體回憶《西遊記》最經典
    後來,張衛健往內地演《少年英雄方世玉》、《小寶與康熙》皆有不俗成績,並創作不少金句,現在一一成為大家集體回憶。《老友鬼鬼》 1991年張衛健演交通輔警尚天堂橫死,因他對女友黎金妹(梁佩玲飾)念念不忘返回人間。
  • 紅透大江南北的經典劇《霍元甲》幕後的故事,一代人滿滿的回憶
    這部劇不僅掀起了學習武術的熱潮,還成為當時愛國主義思想的「啟蒙師」。《霍元甲》的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一經響起,讓無數國人熱血沸騰。伴隨著"萬裡長城永不倒,千裡黃河水滔滔"的歌聲,人們也記住了一代武俠宗師霍元甲為國爭光,洗刷 「東亞病夫」恥辱的故事。
  • TVB史上豆瓣評分最高的十大經典電視劇,他一人佔兩部
    記得小時候,電視國民普及率十分低下,一般誰家有電視,到了tvb電視劇播放時間,所有人都湧向那家,把他家圍個水洩不通,然後每個人有滋有味的坐在那看著。想想那也是幼時難得的回憶。可惜的是現在的tvb風光不及當年,人才的大量流失;中,青演員的青黃不接;拍攝手法和製作費用的陳舊短缺再加上內地影視劇行業的篷勃發展,讓它失去競爭力迅速隕落。但是作為影響了80,90後的TVB電視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生產製作出了很多高質量,高口碑,超經典的劇集。
  • 香港tvb經典武俠電影前十名 林青霞關芝琳還有她們通通上榜
    香港tvb不僅電視劇被大家追捧,當年的經典武俠電影也被奉為經典,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香港tvb經典武俠電影!   香港tvb經典武俠電影盤點:   1.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導演 元奎   演員 李連杰 蕭芳芳 李嘉欣 陳松勇 朱江 趙文卓 陳龍 鄭少秋 胡慧中   劇情介紹:李連杰繼成功銓釋了武學宗師黃飛鴻這一經典銀幕形象後
  • 這部劇被稱為廣東人集體的回憶,如今長孫都結婚啦!
    而尼部劇雖然一直都有播但是體嘅人卻越來越少,唔系距唔好體,部劇沒錯我地亦都沒錯,或許是尼個時代發展得太快了吧,連同屋企人簡簡單單體個電視劇的時間都」沒有「了。但是雖然很多人都沒去看了,這部劇都是一直都有播出好多人都唔知入面嘅康家長孫康天庥已經要結婚啦!
  • 重溫經典,香港tvb版牛郎織女
    最近重溫了一部香港tvb經典古裝神話劇《牛郎織女》,雖然這部劇距離上映已經過去了17年,但看後也依然給人滿滿的感動。該劇是根據古代民間故事牛郎織女改編而成,講述了織女為尋「雲梭」下凡遇見牛郎後相愛的故事。該劇情節與黃梅戲版相比有較大變化,增加了一些喜劇色彩和人物。
  • TVB最冷門的十部武俠劇,武俠片的巔峰劇,你可能都沒看過
    2、《烏金血劍》:這劇的陰暗有,仇殺有,武俠也有,只是20集還是稍微倉促了些。如果能多加些真的起兵造反的時候應該會更精彩。後頭感覺王偉的朱王爺稍微有些雞肋。吳剛演得田仲謀太好玩了,這個演員準備多注意。當年劉錫明太靈了!他真的是那種很適合呈現於鏡頭前的人,任何微表情都很自然,有一種能召至別人嫉恨的氣質。
  • 港劇不是只有TVB,亞視92年這五部劇,放到現在還是經典
    《點解阿sir系只鬼》  這劇超級經典,校園喜劇加鬼片元素。男主角是黃飛鴻的徒弟林世榮,死後沒能獲得投胎轉世的機會,成為了流落陽間的孤魂野鬼。什麼鬼魂附體,什麼鬼魂大戰,什麼時光倒流,反正腦洞太大了,小時候看的時候覺得好奇幻好過癮。不過雖然有鬼,但一點也不恐怖,反而還特別搞笑,感覺就是劇版的《開心鬼》。盧海鵬不愧是老戲骨,一人分飾兩角,一忠一奸自由切換。
  • 新加坡劇曾經風靡大陸,後來為什麼衰落了?和港劇相比輸在哪裡?
    從最早期的講述華人至新加坡奮鬥歷程的《霧鎖南洋》、反映南洋華人在日本侵略者統治下的悲慘命運的電視連續劇《天涯同命鳥》、講述清朝末年康有為逃到南洋後的發生的一些故事的《怒海萍蹤》(該劇僅播了十多集停播),到《人在旅途》播出後,新加坡電視劇受到了大陸極大的關注。通過此劇,大陸觀眾認識了新加坡第一帥哥吳岱融,後吳岱融赴香港發展,拍攝了至今都被奉為經典的武俠劇《邊城浪子》。
  • 細數TVB倉底劇,有一部壓了20年才播
    張振朗去年憑藉《機場特警》《反黑路人甲》《使徒行者3》《踩過界2》已經熱播的《堅》劇,五劇連播成功霸屏,奠定一線小生位置,還被譽為是頒獎禮視帝大熱人選。而龔嘉欣今年也憑藉《大醬園》《殺手》及已經剛播畢的《香港愛情故事》大獲好評,特別是《港愛》一經播出後取得超高網絡口碑。TVB更是乘勝追擊宣布開拍續集,三部曲並行。不少傳媒都覺得龔嘉欣很大可能拿下視後一獎。
  • 特別策劃|大亨小事:邵逸夫的20段軼聞掌故
    作為一代大亨,邵逸夫給公眾留下來的「遺產」不僅僅是遍布中國各大院校的「逸夫樓」,還有一段段傳奇。在人人都在稱頌他的豐功偉績的時候,我們選擇了以下20個小掌故,也許看過這些之後,你才會感到真正結識了這位傳說中的人物。  No.1 名字的故事——其實,「逸夫」只是他的別號  邵逸夫原名叫「邵仁楞」。
  • 香港TVB收視率最高的十大經典電視劇!有看過五部以上的嗎?
    本劇是無線24周年臺慶劇,講述了一個大家族的恩怨情仇。由劉家豪監製,萬梓良、李美鳳、恬妞等領銜主演。第八名:《絕代雙驕》,1988年由香港TVB拍攝的《絕代雙驕》是最如實還原古龍原著的版本,它被部分觀眾推崇為與1983年版《射鵰英雄傳》並列的武俠劇「雙聖」之一,該劇在中國內地播出時也受到了廣泛好評!由伍潤泉執導,梁朝偉、吳岱融、黎美嫻、謝寧等主演。
  • TVB:邵逸夫追思會17日舉行 毋須哀悼送花圈花籃(圖)
    TVB發文截圖今天,TVB發布通知,邵逸夫先生的追思會將在本周五以下是TVB方通知原文:邵逸夫先生追思會邵逸夫先生追思會將於一月十七日(星期五)舉行,詳情如下:時間: 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地點: 邵氏影城九龍將軍澳環保大道201號
  • 歷年tvb殭屍電視劇大全 tvb為數不多的殭屍劇
    TVB也很多年沒拍過殭屍劇,不過說起來,TVB的殭屍劇並不多,而且遠沒有亞視《我和殭屍》出名(雖然亞視已經倒閉了,但這系列真心經典)。不過還是有那麼幾部的,下面就盤點一下歷年TVB的殭屍電視劇。》》亞視10部經典電視劇盤點 我和殭屍系列入榜》》香港關於靈異事件的電視劇盤點》》內地好看的靈異電視劇盤點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
  • 盤點王志文經典臺詞語錄:句句扎心,卻又讓人醍醐灌頂
    雖然他的長相,猛得一看不像帥哥,身上卻有一種無形的魅力,讓人忍不住被吸引。而王志文出演的《天道》,《黑冰》,《手機》等電視劇,更是讓人見證了他演技的成熟和對角色細緻的拿捏。不僅如此,王志文接演的劇,大都是現代都市劇,符合年輕人的喜好。
  • 香港tvb演員貢獻排名,香港tvb演員工資都是怎麼算的?
    香港tvb演員貢獻排名香港TVB有很多的演員,但總有幾個演員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名單都有誰吧:第一名,張國榮,《阿飛正傳第七,周潤發,《英雄本色》《賭神》永恆的經典。香港tvb演員工資都是怎麼算的?香港TVB的演員有兩種合約,一種是部頭約,這些通常都是大腕,一年只拍攝一兩部作品就可以了。
  • 香港亞視將停播還記得那些萬人空巷的經典回憶嗎?
    3月2日,亞視員工參與《再見亞視,合照回憶》活動。在上世紀90年代,亞視出品了一大批好看經典的影視劇,在那個精神文化相對匱乏的時期,亞視陪伴幾代人成長。它算是港劇中最早的一部長篇鄉土劇,而且也是第一部走出國門,到加拿大取景拍攝的影視劇。  這部劇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播出後便創造了亞視的收視高峰。當時,亞視正與TVB開展電視大戰,在被TVB主導的電視劇佔盡半壁江山的情況下,亞視推出了《大地恩情》。該劇一經播出,收視一路走高,甚至將TVB同時段播出的由當家小生鄭少秋主演的《輪流傳》碾成炮灰,最終《輪流傳》被迫腰斬。
  • 黃金一代齊聚經典越劇《家》——一個17年才圓的夢
    2021年開年伊始, 一個名為「越聚·黃金一代」的系列演出在上海大劇院拉開帷幕,1月4日上演了黃金一代演員主演的越劇《家》,徹底打開了觀眾的記憶閘門。看著這一張張劇照,讓人有種恍惚的感覺,似乎又回到了2003年的首演,那些年富力強的中生代演員們,懷揣著發展越劇的夢想,全心投入了這個巴金先生的作品當中。
  • 經典劇《霍東閣》一直沒人翻拍,何原因?
    特別是學生,早早就坐在電視機前等待了,現在想起來是滿滿的回憶。這些經典的電視劇後來基本上都有翻拍,並且是多次的翻拍,比如金庸小說拍成的電視劇包括早期香港和後來內地的,《射鵰英雄傳》至今已有6個版本、《神鵰俠侶》有9個版本、《天龍八部》有5個版本等等,不包括電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