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俗語中有這麼一句話:「瞧這人,五脊六獸的。」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五脊六獸」原指的是漢族宮殿式建築上,有五條脊,四角各有獸頭六枚。五脊,指正脊和四條垂脊。正脊兩端有龍吻,又叫吞獸,俗稱吞脊獸。四條垂脊排列著五個蹲獸,分別是:狻猊、鬥牛、獬豸、鳳、狎魚,因此統稱"五脊六獸"。
我國古代建築,起脊的硬山式、起脊的懸山式和廡殿式建築都有五條脊,硬山式建築可為老百姓用,懸山式一般是商業使用,廡殿式建築為中國最至高無上的建築形式,只有皇家才能使用。而屋頂上用的瓦分為琉璃瓦和黑活瓦兩種,琉璃瓦多數為皇家使用,老百姓家只能用黑活瓦。在垂脊上常見的有四個小跑(小獸),小跑類型按瓦的形式定。琉璃瓦上的小跑第一個是仙人,後面依次是龍、鳳、獅子……黑活瓦的小跑從前往後依次是仙人、獅子、天馬、海馬。仙人在小跑中單算人的一類,而獸只有三個。但一共四條垂脊上都有,這樣就是12個。但是一般硬山式建築可以只有前面的兩條垂脊有獸,而後面的沒有。所以就是六個獸。
五脊六獸所說的建築形式是硬山式的起脊建築。但老百姓家所用的建築形式大多為卷棚式,不是起脊式的。一方面起脊的建築需要主人的身份和權利,二是造價高。所以一般老百姓家的建築只有兩條排山脊。所說的「五脊六獸式」的建築要麼是達官貴人用,要麼就是家財萬貫的人用。另外,屋脊上置放瓦質或陶質的獸形裝飾,無倫吞獸還是蹲獸,統稱為脊獸。這脊獸的安放不是隨便置放的,有嚴格的級別限制,一般情況下,除宮殿廟宇外民宅不得安獸。有功名的,由皇帝特批敕建,所以過去人們管安放了脊獸的屋脊叫作「儀脊」,以示殊榮。
「五脊六獸」本是俗語,舊時的童蒙讀物《四言雜字》收錄此句,就是明證。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俗語中多有不解或誤解。除舊小說《醒世姻緣傳》中誤成「五積六受」外,清代穆辰公的《北京》中,還寫成了:「查德幾百塊錢月費,燒的『五雞六獸』的」。到底「五脊六獸」要體現的是什麼狀態呢?忐忑?難受?還是高興?大概都可以吧!
先來說說忐忑:成語解釋給出的答案是:形容心煩意亂,忐忑不安!比喻一個人有非分之想,但又無法實現,從而心情雜亂,坐立不安!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就有這麼一句:「這些矛盾在他心中亂碰,使他一天到晚『五脊六獸』的不大好過。」
難受:民間把垂脊上的五個蹲獸俗化了,而且分別起了綽號叫作:走投無路、趕盡殺絕、跟腚幫搗、順風打旗、坐山觀火。從綽號就可以看出「獸頭」是面貌猙獰、神頭鬼臉。抓住了「五脊六獸」兇神惡煞、齜牙咧嘴的形象特徵,用來形容人難受的狀態和情貌。而且還不是一般的難受,是難受之極。
高興:早先確有這麼一說,因為之前咱們說了,「五脊六獸」的建築要麼是達官貴人用,要麼就是家財萬貫的人用。如果有人說你高興的「五脊六獸」的,那意思就是說你好像升官了、發財了,像達官顯貴一樣了,那還不高興嗎?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也很普遍:閒的!說一個人成天閒的「五脊六獸」的,就是一天到晚沒事兒幹,甭說正事兒,連閒事兒都不知道幹什麼好!想想也不無道理,這些脊獸,雖說是神獸,但是畢竟是燒出來的陶製或者瓦制的「死物兒」,又不是活的,長年累月的蹲在屋頂上,哪兒也不去,可不是成天「閒的沒事兒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