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龜!這硬殼真是掠食者和科學家的共同噩夢

2020-11-21 騰訊網

在自然界中,龜無疑是進化得頗為成功的一類物種。

它們歷史悠久,個體長壽。只要成功苟到完全體狀態,就是把防禦力點滿的生存大師。而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要歸功於它們進化出了一副堅硬無比的龜殼

龜殼是無數掠食者共同的噩夢——明明一頓跑不掉飛不走的大餐就在眼前,但面對一隻縮頭烏龜卻始終無從下手。吃又吃不著,熬也熬不過,硬啃的話一不小心牙都能給你崩掉。

或許大家都聽說過老鷹吃龜的故事:鷹會抓起烏龜飛到高空,再鬆開爪子摔碎龜殼,從而吃到裡面的肉。但其實老鷹能吃到的大部分是幼龜,它們直接用尖銳的喙戳入幼龜甲的縫隙中,再將龜肉勾咬出來吃掉就完事了。

而面對一隻成年龜,鷹一般是不會輕易嘗試攻擊它的。發育完全的龜龜甲堅硬且光滑,再加上較大的表面積,捕獲控制有一定難度。說不定忙活半天啥都沒吃到還要被反嘬一口,不如去抓幾隻田鼠兔子吃吃。獵殺姿勢又帥還不會被人說欺負老人沒有武德

這隻鷹醬估計是盯上了人家的龜蛋或是剛出殼的幼龜 被老炮無情驅逐

在大自然中,鱷魚是少數能靠其驚人咬合力直接破壞「完全體」龜殼的生物。但同時也有很多鱷魚對堅硬的龜殼無可奈何的實際案例。

這裡就必須提到老生常談的一點了:不僅是不同種鱷魚之間的咬合力大相逕庭,龜和龜之間的體質也不能一概而論。

一般來說,大多數烏龜都有著略微拱起的圓頂形外殼,這種結構使得捕食者難以咬合壓碎它。但為了方便在水中活動,很多水龜都會發展出較為扁平的流線型外殼,同時它們的龜殼也相對輕盈,因此防禦力也就沒有陸龜那麼強。

所以,強悍如鱷魚平時沒事也不會找烏龜硬碰硬。畢竟一口下去,是有很大賭博成分的——誰也說不準幾秒後出來的,是龜血還是某惡霸的牙齦出血。

《三鱷戲龜圖》 「你猜我幹不幹你~」

網絡上還流傳著另外一種說法:美洲虎是除了鱷魚以外唯二能靠其巨大咬合力咬穿龜殼的恐怖生物。

但事實上,美洲虎獵殺的都是海龜。它們會瞅準晚上海龜上岸產卵的時機,靠近後直接咬喉致死。

之所以美洲虎可以這樣不緊不慢地輕鬆享用大餐,是因為海龜是無法將頭和四肢完全縮進其龜殼中的。由於常年在海中生活,海龜的體型變成跟魚類類似的梭形,這樣可以減少在水中的摩擦和阻力,讓它們遊動得更快更輕鬆。

但同時它們也失去了「龜縮」這項能力。在海裡它們靠頭與四肢上覆蓋的鱗片基本可以保護自己,但到了陸地上就完全是聽天由命了。

所以美洲虎捕殺海龜,靠的絕不是什麼「一口咬穿龜殼」,它們只是抓住了海龜為繁衍後代不得不鋌而走險露出的破綻。

綜上,可以說在自然界,沒有一種動物會試圖跟龜殼正面硬剛。掠食者對它們的攻擊,除了繞後趁其不備在它們縮進龜殼之前一擊得手,也就只有利用尖嘴或者利爪「戳」、「勾」、「掏」的嘗試了。

而在亞洲有一種龜,堪稱龜縮戰術的究極大師。它們是龜鱉目下的閉殼龜屬(Cuora),又稱亞洲箱龜屬(Asian box turtle)。

看出來了嗎?這種龜在啟動防禦模式的時候,它的背甲和腹甲會嚴絲合縫起來,形成一個幾乎無敵的「龜球」。

這種「全封閉」模式跟我們之前介紹過的巴西三帶犰狳很像,它們都是靠著堅硬的外殼立足於自然界的。犰狳的鱗甲甚至有過幾起反彈子彈「反殺」人類的案例。

巴西三帶犰狳

不過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來,龜殼跟犰狳的外殼是不盡相同的兩種模型。

犰狳的甲是由皮膚骨化形成的鈣質骨板,跟鱷魚背上的鱗甲類似。龜殼則由背甲和腹甲組合而成,甲殼又分為內外兩層,內層其實就是它的骨骼——包括了它的骨架和肋骨。外層則是由其表皮衍生而來的角質盾片或鞣製皮膚構成

在排列上這兩層結構的縫線是交錯縱橫的,這又進一步加強了整個龜殼結構的穩固性。如果說犰狳、鱷魚的甲殼像是外表披了層鎖子甲,那麼龜殼就是「鎖甲加板甲」的加強版內外多層結構了。

龜殼甲縫結構 兩層骨甲中間還有一個纖維質中間層緩衝帶

由此我們可以開個腦洞,如果有由人逐漸龜化的硬核科幻設定可以是這樣子的:

一個痛風病人的基因發生突變,結晶體硬塊「痛風石」跟脊椎、肋骨等結合併在體內延伸連接,於是他的軀幹皮膚下形成了一套堅硬無比的「內甲」。與此同時他的外表皮又生出了一系列角質鱗片,最終變成一個防禦力極強的「龜人」……

科學家們當然沒有考慮過如此沙雕的設定,他們對於龜殼的興趣更多在於其結構的力學性能研究和仿生應用上。現在這種表面角質層、複合夾芯結構以及骨縫交錯結構帶來的強抗衝擊性能和能量吸收作用,已經開始被應用在運動保護、航天航空、交通運輸還有軍事工程等領域。

而另外一個科研人員十分關注的謎題,是龜甲的進化歷程。

在地球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龜這種生物是由什麼進化而來的?龜甲這麼複雜的結構又是在什麼因素的推動下,一步一步被增強到現在這種程度的?這是動物學家和考古學家們十分想了解的一個問題。

從巨大的象龜到小小的麝香龜,上億年的演化過程中龜鱉目產生了無數神奇的分支

這種問題當然得從化石入手來解決。

但一百多年來的考古發現,卻讓科學家對龜這種生物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困惑。因為幾次關於遠古時期龜化石的大發現,都是對前面研究結論徹底的「打臉否定」。

比如1887年德國發現了一塊2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這個被稱為「原顎龜(Proganochelys)」的遠古生物已經發育出了完備的背腹甲,所以科學家們判斷它就是龜類的祖先。

又由於它的頭骨有一個完整的顳區,由此龜類被歸入羊膜動物中的「無孔類」。

*在羊膜動物(四足脊椎動物)中,眶後骨、鱗骨、軛骨、頂骨四塊骨骼的排列是分類的主要依據。主要存在三種基本類型:如果這四塊骨骼是一個整體,中間沒有穿孔,是無孔型;如果在眶後骨、鱗骨、軛骨之間有個顳孔是下孔型;而存在兩個孔為雙孔型。現生龜的頭骨顳區是開放的,但是沒有顳弓,與典型的幾種類型都不一致,所以理論上我們只能通過它的先祖來分類。

原顎龜化石 右上角的就是它的頭骨頂視圖

但是在南非也出土過一塊被稱為正南蜥(Eunotosaurus,又稱正南龜)的化石,這塊2.6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顯示其體內的肢幹錐體和肋骨都在加長加寬中,顯然是正在演化過程中的龜。

然而它的頭骨中卻明顯同時存在上下顳孔,那麼正南蜥跟龜都應該被歸為雙孔類。但就我們目前掌握的生物科學知識來說,一種生物幾乎不可能同時是無孔類和雙孔類。

正南蜥頭骨(上)及其頭後骨骼(下)

此外關於龜的水生陸生問題也有很矛盾的發現。

目前我們根據龜的呼吸方式、運動方式以及腹甲結構,推斷出來的結果是龜是水生起源,後來才登陸發展出「陸生模式」的。但根據出土的三疊紀龜化石,科學家竟然發現它們全都在陸相地層中。

類似的難以解釋的考古發現和科研結論還有很多,這些相互矛盾的研究發現讓龜的起源成為一百多年間研究者們共同的迷惑和噩夢。也因此至今我們還在努力發掘著更多的化石、進行更先進的分析研究來期待得到一個合理的答案。

但再多的「打臉」跟對前人結論的全盤否定都澆滅不了科研人員的熱情。

畢竟無止境的探知欲望就是我們人類不斷加深對這個星球理解的根本。我們只希望讓科學家們發出「龜龜!」驚嘆的發現,來得越多越好。

樂文,龜鱉類的早期進化,化石,1988年03期

劉俊,龜的起源之謎,化石,2016年02期

靳宏博,張志強,宋亮,龜殼結構的力學性能研究現狀及展望,力學與實踐,2020年02期

劉海情,龜鱉類系統進化及蛇鱷龜養殖群體的遺傳多樣性研究,廣東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6月

相關焦點

  • 明日方舟裡的龜龜是什麼龜?鯊鯊又是什麼鯊?
    原創 黑鱗雞冠蛇 物種日曆在明日方舟這款人氣手遊裡,或美型或可愛的幹員是最大的亮點。有些幹員的原型簡單直白,比如銀灰和初雪原型是雪豹,因陀羅、詩懷雅和槐琥的原型是虎,推進之王原型是獅,但也有一些幹員的原型比較難以捉摸。
  • 龜的養殖,龜的分類與種類,烏龜的養殖知識
    今天給大家說說烏龜養殖知識,龜的分類與種類,起源於共同的祖先龜是古老的、特化的一支爬行動物,早在兩億年前的晚三疊紀,它們就在地球上生息繁衍,且家族興旺,種群多樣。龜的分類與種類,烏龜既是一個特有的專有名稱,是龜類的一種,稱為狹義上的烏龜;同時它也是一種通稱,我們習慣將一些常見的龜都叫為烏龜,這是廣義上的烏龜,所以今天講述的是廣義上的烏龜。
  • 生活終於對小龜下手了,在海裡被虎鯨當球玩,真是龜生艱難
    生活終於對小龜下手了,在海裡被虎鯨當球玩,真是龜生艱難大自然沒有賦予烏龜靈活的軀幹,卻賦予了它特別長的壽命。雖然我們不知道一隻龜到底能不能活到千年萬年,但是一隻烏龜如果是不受外界的影響,它是能夠活到一百多歲的。
  • 烏龜養殖,西氏長頸龜與圓澳龜,你了解多少
    二.繁殖習性與成熟期長頸龜的成熟期一般是7年時間,在海南省,長頸龜到了10月份就會開始進行產卵工作了。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的2月份才會結束,每次產卵3~16枚,卵呈現白色,形狀為短橢圓形,卵外殼為硬殼。每個卵的平均重量在10克左右,長度為30毫米,寬度為24毫米。
  • 龜龜百科之稜皮龜
    稜皮龜屬 種 稜皮龜 分布區域 世界上的熱帶和亞熱帶溫暖水域。 棲息環境稜皮龜是一種生活在遠洋的動物,主要棲息於熱帶海域的中上層,偶爾也見於近海和港灣地帶。分布範圍稜皮龜主要分布於世界上的熱帶和亞熱帶溫暖水域,繁殖地基本位於北緯30°和南緯20°之間。索餌個體偶爾可以隨海流北上到北緯70°附近的冰島及南下到南緯35°的烏拉圭[2]  。
  • 龜與鱉何其相似,為什麼中國人吃甲魚卻不吃龜呢
    小時候,總是分不清龜和鱉有什麼區別,傻傻的將它們當作同樣的東西看待,想著最多一個是小名,另一個是大名而已,對於「千年王八萬年龜」這句話,費解了很多年。長大後終於知道了它倆的不一樣,學術上的論證我不懂,但我只記住一點,硬殼的是龜,軟殼的是鱉。此外,鱉肉鮮香美味,但龜肉似乎沒人會吃。
  • 龜友最怕什麼?怕愛龜得病,4種常見龜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前言】提起烏龜,大家就會想到「龜兔賽跑」的故事,覺得烏龜真是傻得可愛。烏龜除了有可愛的特質之外,還有一些美好的寓意。對老人來說烏龜寓意著吉祥長壽,而對愛人來說烏龜代表著長長久久,養龜作為養寵物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
  • 口袋妖怪:「忍者巖龜?」!八代的暴噬龜成為同類的速度代表!
    而在這次的八代寶可夢中,更是出現了「龜」類的新物種,它就是咬咬龜!但我們一談起龜這個話題,肯定會有很多小夥伴第一時間想到我們初代的水系大佬水箭龜! 水箭龜除了速度略慢外,防禦和輸出都是非常出眾的一位寶可夢,而且在Mega進化之後,爆發將會變得更高。
  • 龍、麒麟、龜的結合體是什麼樣的存在
    平胸龜又名鷹嘴龍尾龜,學名大頭平胸龜,俗稱鷹咀龜,又叫英龜,龍尾麒麟龜,是一個奇特的龜種。
  • 蛋龜——平背麝香龜
    1、平背麝香龜英文名:Flattened Musk Turtle,它們會和虎紋麝香龜發生雜交,與是有人將平背麝香龜認為是虎紋麝香龜的一個亞種。平背麝香龜需要4-8年的時間才能達到性成熟,通常在一年中只產1-2窩蛋,且每窩蛋有1-3個。
  • 小心龜龜看似溫柔的「親吻」哦!
    龜平時動作緩慢,一副與世無爭的神態,給你一種好平靜好安心的感覺。所以很多人一定會覺得它們十分的溫柔親近,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雖然和貓狗相比起來,龜沒有鋒利的牙齒,銳利的爪子,和靈活強健龐大的身軀,看起來危險程度自然就沒有那麼高啦。
  • 每天認識一種龜:日本石龜
    四肢和尾部的邊緣長有橙色或暗橙色的條紋。雌龜比雄龜來得大。而雄龜則有個長尾巴繁殖方式日本石龜需要經過3-5年才能性成熟,性成熟的龜在每年的5-10月為交配期,5-6月為產卵期,每次產卵5-8枚,卵呈白色,長橢圓形,孵化期為70天左右.雌龜將卵產在相對較為乾燥的巢穴中,一窩產4-10枚卵。而每季它們可以生產1-3窩。這些卵常被浣熊,鼬鼠和四紋蛇之類的掠食者吃掉。它們的孵化期為45天。
  • 地圖龜
    頭部的斑紋及凸出的背脊是本種的共同特徵。由於全身布滿黃色斑紋十分類似地圖而得名。地圖龜屬Graptemys共有十三個種類。地圖龜在它的背甲中央有一條很明顯的嵴突。在許多種類中,這條嵴突更像是伸向後上方的大型刺突或瘤節。這個特點使地圖龜又有了另一個俗名:鋸齒脊龜(Sawback turtle)。大多數地圖龜背甲後部的緣盾也向後突出,使背甲的後緣呈現為明顯的鋸齒狀。
  • 關於稜皮龜的二十三件事
    所以少爺實在沒有更多的心情把這篇文章寫得輕鬆一點,於是請允許少爺直接切入主題,和你聊聊稜皮龜。(Natator depressus)其中,稜皮龜是稜皮龜屬下的唯一一種物種,這自然更彰顯了它的珍貴性之所在。
  • 地球最兇猛鱷魚龜驚現大坪
    昨日,大坪渝州新都小區的工作人員正在用樹葉引誘鱷魚龜。記者 張曉 攝    這是什麼龜?大坪渝州新都小區的保安前日在巡邏時發現一隻面盆大小的烏龜,動物120專家楊星海昨日到現場查看後確定,這是地球上最兇猛的鱷魚龜,原產於美洲,估計是被市民遺棄或偷跑出來的寵物。     怪龜張口很兇猛     當渝州新都小區保安羅曼昌把這隻巨大的鱷魚龜端出來的時候,周圍響起了一片「好大!」「好漂亮!」
  • 最危險入侵物種:巴西龜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自然界的法則,只有最適合的物種才能永遠的生活下來,而那些被淘汰的物種都是不適合在這個自然界生存的,雖然聽起來是有點殘忍,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這就是生存的法則。而自然界也一直是有食物鏈這種系統存在的,因為有了食物鏈,所以自然界中的各種動植物的數量才會平衡下來。
  • 雞龜是什麼龜,你不想知道一下嗎?
    雞龜,在以前小編還雲裡霧裡的時候,也是覺得這是一種啥龜呀,沒見過。但其實雞龜並不是指的某一種龜,而是生物學上的「科」。界門綱目科屬種,雞龜是屬於「科」類級別的。也就是說雞龜科,會有很多的「屬」,分別還包含了很多龜種在裡面。
  • 巴西龜—我才是全球的網紅龜呢!
    ?」也是醉了..目前,全球各地,哪怕在長時間都處於低溫的北歐,都已經發現的了巴西龜的足跡。這種龜的侵略性和生存能力可見不是一般的強啊。要說的是,和鱷龜差不多,小時候的巴西龜其實也不強大,還是很脆弱的。而且巴西的白眼患病率會高一些,死亡率也相對草龜花龜來說高的多。所以,養過的朋友應該知道吧,其實巴西小龜飼養起來也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吧,還是會有很高的死亡率。但它為什麼可以「火」全球呢?
  • 烏龜如果沒了龜殼,還能存活嗎?科學家掰開龜殼後有了答案!
    烏龜如果沒了龜殼,還能存活嗎?科學家掰開龜殼後有了答案!烏龜非常長壽,而且當它生長到鎧甲不能夠容納它本身體積時就會脫殼,在脫殼時它會蛻掉舊的殼而露出裡面已經基本長好的新殼,所以烏龜幾乎時刻都會將身子藏在殼裡面,烏龜如果沒了龜殼,還能存活嗎?科學家殘忍掰開龜殼後有了答案!
  • 體長3米的龜中巨無霸--稜皮龜!(Leatherback Turtle)
    儘管稜皮龜有著出色的消化系統,但它們依然無法區分水母和海水中塑料垃圾漂浮物的區別。這是稜皮龜正面臨滅絕的最大擔憂,人類需要採取措施保護它們。為了維持維持一個穩定的、相對較高的體溫,稜皮龜需要依賴行為模式(控制在海面停留的時間)、生理學(代謝產熱與血流調節)與形態學(身體巨大)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