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8集韓劇將這份真實拍了出來,講述女性生產以及產後調理的日子——
《產後調理院》。
也就是我們的月子中心。
第一集就說出了各種女性生產中無法言喻的羞恥與疼痛。
主角吳賢珍,40歲,是集團最年輕的女常務。
懷孕十個月,到生產日,還要先完成籤約,再自己打電話叫120去醫院。
在醫院,她將自己所面對的第一階段,形容為「屈辱期」。
要抬著屁股被灌腸。
隨時被捅被拔被剃毛。
痛到覺得自己只是哭喊著救命的野獸。
打無痛針前,男醫生還搞起了實戰教學,讓新人先摸一摸到底開了幾指。
最後快生產時,進入「發瘋派對期」,好像是一萬頭野生動物在你的肚子上彈跳。
為了體現她的果敢,斯密達編劇用了誇張的手法。
生產時,這位高齡產婦一度暈了過去,最後在奈何橋上她一腳把黑無常踢下了船。
但拽過死神又如何?照樣擋不過接下來的一切。
好不容易生下孩子,嘴唇皸裂的她在床上喃喃求一口水喝,但大家的焦點和撫慰都在寶寶身上。
這點,《新生日記2》裡的王斯然估計深有體會。
只有老公Gai看了一眼孩子後,迅速回到王斯然身邊,說出了那句登上熱搜,閱讀量高達2.7億的名言:我的么兒是王斯然。
然而,這只是綜藝。
大多數男人能做到吳賢珍老公那樣,在婆婆面前幫她說句「我老婆挺辛苦的」就算謝天謝地了。
至於她虛不虛弱,想不想喝水,害不害怕,care的只有她老媽。
小時候看偶像劇、小甜劇,總覺得結婚生子是件特別美好的事情,男女主角歷盡坎坷和誤會,哭過笑過在一起,一生一世一雙人。
長大才知道,真正的歷劫才剛開始。
他們沒說女主懷孕後有多辛苦,生產後要面對什麼,最多也就給個幾秒生產時痛苦的嘶喊和扭曲的表情,外加旁邊的人送上愛的鼓勵和加加油。
事實上,就算忍過了生產的痛,後面還有漫長的哺乳期。
全世界的媽媽,產後都要自動升級為24小時不打烊的食堂。
國情不同,催奶套餐也不一樣。中國吃鯽魚喝豬蹄湯,思密達是海帶湯,不放任何調味料,吃的是營養健康。
至於女主吳賢珍心心念念的冰美式——
敢碰,你就是孩子的罪人。
所有人都告訴她,多喝湯才能多產奶。而母乳餵養的孩子才更聰明,更健康。
她腦海裡,出現的是廣告裡冒著聖光的溫馨場景。
現實是:奶水出不來,會疼;孩子喝不到,會哭。
能立刻順利奶孩子的媽媽,都是有經驗和天賦的幸運兒。
又疼又著急的苦惱,旁人無法感同身受。
打電話回家求安慰,老爸也只會邊剪腳趾甲邊說:那也得餵母乳啊,這樣孩子才能健康。
終於有了奶水,深夜也是睡不著的。
孩子一哭就要喂,三個小時一次,還要拍嗝,哄睡,好不容易閉會眼,又要進入下一個循環的吸奶,餵奶。
在調理院,仿佛所有的母愛都被濃縮成了三個字:奶水量。
誰能堅持餵兩年母乳,喝催乳茶、催乳湯,有充足的奶水,能用正確的姿勢和完美的乳頭讓孩子順利喝上奶的,誰就是好媽媽。
這莫名其妙的等級制度和鄙視鏈,把女主搞崩潰了,看得我也呼吸不暢。
除了哺乳,更可怕的是身體的變化,整個下體垮了。
打個噴嚏都要漏尿,能尿出來還算幸運,有的人甚至需要插導尿管。
有多難受,之前湯唯懷孕復出,接受採訪時被雷佳音吐槽了一句「經常上廁所影響他入戲」,就當場落淚崩潰。
更詳細的描述,ella在社交平臺也po過,她子宮和膀胱脫垂,「打噴嚏、原地跳躍、跑步等動作都會造成尿失禁」。
我們只看到那些產後幾天從醫院出來就身材苗條雙手叉腰的女星,真相卻可能是——變醜從現在開始。
妊娠糖尿病,孕期尋麻疹,孕期水腫,幾乎沒人能夠完全避開。
卸掉寶寶,也不等於肚子就回去了,依舊和懷孕七個月似的。
妊娠紋並不會馬上消失,甚至永不消失,妊娠痒疹只能幹熬。
母乳餵養結束後,胸部會下垂,乳頭跟肚臍擊掌,大概率還會產後脫髮。
但這些,從來沒人會去刻意強調、提醒,大家茶餘飯後會討論的,可能和前幾天的熱搜一樣:吉娜懷孕6個月腰圍不變。
接受採訪的郎朗指著吉娜的腰說:沒什麼變化。
吉娜也捂著肚子微笑,360度展現她的線條。
旁邊的男記者跟著附和問道:大家懷孕不是都胖很快嗎,你有什麼秘訣傳授給大家?
吉娜:多餐很重要,不要一下吃太撐,想吃什麼吃什麼,開心就行。
然後營銷號就開始鼓吹:懷孕了腰還那麼瘦讓一個男人為之自豪。
難道說,懷孕胖了,就是產婦有罪?
孕期纖細這個風向,颳得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劉芸生完孩子後把自己裹得像個木乃伊纏了40天,每天只喝蔬菜水果汁。
再慘不過唐藝昕,勤勤懇懇地做產後健身。
發了一張美美的活動照片,宣布回歸。
左看,右看,沒什麼毛病吧。
但,還是有人能挑,還有上千的點讚數。
我是張若昀我也要生氣啊,生孩子又不是變魔術。
連唐藝昕這種身材都要挑刺,更別提那些懷孕變胖的了。
這兩年生產復出的幾位,哪個不被聚焦身材,嘲過走形?
就跟get到G點一樣,恨不得拍到人家發胖、變醜的照片,感嘆一句今非昔比。
孕後長胖被各大媒體發醜圖嘲笑的張歆藝就曾懇求過:對一個哺乳期的媽媽多一些寬容和尊重,為何取笑一個這樣的女性來博取流量。
《產後調理院》裡,住進來的女神韓孝琳也如此,懷孕後發福嚴重——
從身材走樣傳到離婚,媒體和大眾就跟等著她不幸一樣。
產婦們問韓孝琳:
「你為什麼必須看起來苗條呢?」
「生孩子這才過去多久,修身養性的孕媽,變苗條才更奇怪吧?」
韓孝琳:因為大家生完孩子,不都顯露出幸福的模樣嗎,但以這種肥胖、猶豫的樣子出去,會罵我的,說一個媽媽怎麼是這個樣子。
媽媽應該是什麼樣子?
安妮·海瑟薇產後發福,媒體取的標題——
產後大腿肉炸出,網友崩潰:貓女再也回不去了。
由於水腫,她穿不上以前的褲子,
於是她剪掉牛仔褲,告訴粉絲:不要因為懷孕期間長胖而羞恥,不要因為產後很久減不下肥而羞恥。
舉這個例子,並非想抨擊那些產後就秀出完美身材的女星們,做媽媽難,做一個當媽媽的女明星,也難。
只是這部劇再次提醒我們,生孩子要面對的很多問題,大部分時候都被忽視了。
從決定當媽媽,準備當媽媽,到成為媽媽,再到練習成為好媽媽,每一項,她們都在他人懷疑和自我懷疑中猶豫躊躇,搖擺不定。
懷孕、生育這些人們嚷嚷著美好開心的過程,真正走一遭,才明白——
懷孕很疲憊,恢復很難堪。
一不小心還可能在無人關心的角落裡產後抑鬱。
為了孕育新生命,咬著一口牙,吊著一口氣,逼著自己灌下泛滿油脂的十全大補湯,忍受著漲奶的腫痛一次又一次在注視下露出皸裂的乳頭,即使被埋怨、被誤解、被逼迫,仍然全盤接受,為孩子做出一切的,這就是媽媽。
我身邊很多姑娘看完劇,說更加恐婚恐育了。
也不是要你向孩子頷首揮淚。
只是旁觀者不要再覺得女性生產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還要以愛護孩子的名義行道德綁架之實,「都是這麼過來的,怎麼就你不行」、「有什麼好叫的,忍忍吧」、「當媽就是這樣啊」......
對女性而言,有權利在了解生育風險之後再決定生不生,怎麼生#我知道很不容易,特別在不發達地區#,不要因為背負著「該生了」、「能生得生」的念頭去決定孕育一個生命,更別因為旁人的眼光和錯誤的輿論引導,以那些扭曲的審美標準要求自己。
如果你下定決心當媽媽,那就儘可能選擇一種自己能力所及的舒服的方式來面對生產和養育。
每一個母親,為新生命誕生所做的忍耐和付出,都值得讚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