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室內現代化,室外髒亂差;汙水靠蒸發,垃圾靠風颳。」這說的是少數農村集鎮垃圾原始化處理的真實寫照。曾經的泥瓦磚房早已被鋼筋水泥 的2層小樓取代,各式各樣的家用電器也早日走入農村千家萬戶。
然而,和家庭設施日漸現代化格格不入的的,卻是原始落後的垃圾處理方式。城市裡垃圾可以運往周邊的農村、可以填埋、焚燒,然而農村的垃圾如何處理呢?在貴州省貴陽市,周邊地區一些農村的垃圾堆積甚至影響到了水電站發電。
農村垃圾堆積河道影響水電站發電
每天早上,貴陽市烏當區東風鎮大塘河水電站的工作人員打撈垃圾已經成為了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常年打撈出來的垃圾就堆積在河道的兩邊。
工作人員甲:你看嘛,這個垃圾什麼都有。
工作人員乙:漂浮物,沉沙,渣子太多。
大塘河水電站位於南明河的最尾端,每天大塘河水電站都要停止電站的機器約一小時打撈垃圾,每次都能打撈出垃圾300多斤,然後才能順利的進行發電。
工作人員韋先生:一年要損失百把萬,如果汛期來的時候,杆子攔不住,它就會翻過來,把機子全部堵死。
垃圾發出陣陣惡臭 影響村民生活
不但是大塘河水電站的發電受到垃圾的影響,生活在附近的村民也深受垃圾的困擾。村民王開銀家的地就緊挨著南明河,為了要耕作土地,清理垃圾是常事。
記者:每次清理出來的多不多?
王開銀:多哦,幾車嘛。
記者調查發現,南明河裡的垃圾多數都來自沿河的農村。烏當區東風鎮洛灣村六組緊挨南明河,記者看到,這個村的垃圾池的垃圾堆放得滿滿的,連垃圾池四周也大概綿延了5、6米的垃圾,但無人管理。眼下正是陽春三月,天氣暖和,大風過處,發出陣陣惡臭。
住在這個垃圾池附近的村民不堪其擾,村民王女士告訴記者,這個垃圾池建好已經有3年多的時間了,但沒有車輛定期清理運這些垃圾:
王女士:村裡面來運,半年、幾個月才來運一次。
垃圾處理基礎設施缺乏 直接流入河道
同時,記者看到,在有的村莊,就連像垃圾池這樣的基礎設施也沒有。在緊挨著洛灣村的雲錦村角落寨,記者看到,一條小溪旁的路邊,是村民們隨意亂丟的垃圾。洛灣村村支書吳曉權表示,對垃圾在處理,都是村裡拿錢自主清運,這根本無法搞好衛生。
吳曉權:衛生這塊是靠我們村委拿錢來把它拖出去,財政也不得撥過款。
根據貴陽市公眾環境教育中心負責人黃成德的調查,現在貴陽農村垃圾的處理率不到50%,無處可去的農村垃圾都是無一例外直接就進入各流域。
黃成德:這個垃圾又往哪兒放呢?根據我們1000多自願者的調查,一般都是往河道裡,全都進入到水庫到我們的水源地裡。
專家:加大政府投資 統籌規劃
如此嚴重的情況早已讓曾經碧水盈盈的河灣變成了臭水溝,然而,農村垃圾堆積的情況如何才能解決呢?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研究員李國祥說:
李國祥:從全國看,新農村建設進展慢,農村垃圾面對著缺錢缺設施缺人的情況。要加大政府投資,村委會要指定垃圾負責人,同時,要統籌規劃。
對於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我國早已明文立法。而與城市垃圾處理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農村垃圾的處理幾乎無人過問,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規定:「農村生活垃圾汙染環境防治的具體辦法,由地方性法規規定。」
但正如記者調查發現,像貴陽農村垃圾堆積嚴重這樣的情況,在不少地區並不鮮見,新農村建設並不僅僅是提升農村經濟,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才是新農村建設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