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它全年都是發電的,但是現在它是季節性運行的。當雨水充沛時,發電站從三月到十一月運行。在剩下的乾旱季節停止發電。」自今年12月以來,永春市石鼓鎮清遠電站已進入「睡眠」模式。
據報導,自從實行發電季節性生態限制以來,這座老電站已經重生。——不僅享受「生態電價」政策來彌補經濟損失,而且還節約水資源以確保河道農田灌溉。
清遠電站始建於1958年,是集發電和引水灌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電站。發電站從上遊水壩汲水。引水渠長7.8公裡,並設有48個農田灌溉孔,為周圍地區2,000英畝的農作物提供水。 「儘管在乾旱季節發電量有限,但它並不是閒置的。除了值班外,我們還需要做好管理流量排放的工作。」電站安全負責人鄭建峰介紹,去年年底,該電站實施了生態排汙流量轉換,並安裝了在線監測設備。排汙流量數據與水電排汙流量在線監測平臺相連。站在省環保廳。一旦出現流量不足的情況,平臺可以立即發出預警並進行部署。
限制清遠水電站發電是小水電出口機制的一項創新。永春縣農村水電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說,當地充分考慮了環境承載力,以保護生態用水。、農田水是最重要的,要根據當地情況,分類整改,實施限制、調整、出口等三種處理方案。對於清遠電站等河流幹流段長的電站,生態影響較大,為、,嚴格控制技術改造,將發電運行改為季節性運行。對於具有水庫調水功能的電站,如武夷水庫1級、二級,水電站採用調水方式,通過科學調度,儲藏大量農作物,維持河流生態流量。對於影響河流生態、(具有安全隱患、且效率低下)的電站,它採用補償並退出。截止目前,永春市共有44座電站退出歷史舞臺,有效恢復了農田灌溉用水,從而增加了45公裡河道的生態流量。
總結促進永春小水電出口的成功經驗,泉州發布了小水電出口》的三年行動計劃《,並計劃到2020年退出83個小型水電站。、裝機容量為16319千瓦。截至上個月底,該市已經撤出82個小型水電站,其、裝機容量為16640千瓦,預計該任務目標可以提前一年完成。據泉州市水利局水電移民處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泉州按照「一站一策」整頓,加快了水電站生態排汙改革工作的實施。規劃,並將整改工作納入縣(市)河系完成績效考核內容。截至11月底,全市已完成618座水電站的整修,完成率達97.8%;已安裝在線監測設備552臺,完成率87.3%,省水利廳下達的目標任務已提前完成。
人大代表審查
泉州市人大代表姚春華在今年的兩屆會議上提出了有關加快水電站生態排水的建議。建議全面實施水電站生態排汙改造,促進綠色發展。
姚春華等代表建議,按照分級管理的要求和「一站一策」的要求,通過生態處理、限制運行,、有序退出等分類處置方案,制定減少水電站排汙的措施;完善和完善水電站洩洪在線監測,督促已完成生態洩洪流量整改的水電站儘快連接省級水電站洩洪流量監測平臺。同時,將建立有序的舊水電站出口機制,以撤出不符合生態下遊要求的小水電。河流平臺系統將用於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以確保小水電出口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