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放下手機,準備關燈睡覺,剛閉上眼睛,嗡嗡~~~。對的,這個討厭的小生物開始活動了。蚊子在人類出現的2.2億年之前的三疊紀就已經活躍於地球之上,而且異常的大,大到恐龍都害怕。
當然,不是所有的蚊子都有害。世界上總共有3500種蚊子,其中大多數以植物為食。只有大約200種蚊子吸食人血,並傳播疾病。但也僅僅是這200種蚊子,大約每年傳染給7億人各種疾病,且每十七人中,就有1人死於被傳染的疾病。蚊子每年要殺死約70萬人。
由於只有雌蚊會吸血,所以只有雌蚊會傳染疾病。雌蚊在吸血時,病原通過血液進入蚊子體內,並借著蚊子的叮咬傳播。其中登革熱就是經由蚊子傳播的疾病之一。
登革熱蹂躪世界已久,其影響遍及全球110國。每年有5000萬至5.28億人感染,約20,000人會因此死亡。當攜帶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人,病毒會隨其唾液進入皮膚,與白細胞結合併進入,隨白細胞在全身循環並在其內增殖,白細胞對病毒做出反應,產生大量信號蛋白,如細胞因子和幹擾素,他們導致許多臨床症狀,如發熱、流感樣症狀和劇痛。在嚴重感染時,體內產生的病毒數量大大增加,更多器官會受累。由於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內液從小血管滲出進入體腔。結果血管內循環血量減少,血壓變得很低不能給重要器官供應足夠血液。而且骨髓基質細胞受感染導致骨髓功能障礙,凝血必需的血小板數目減少,這使另一個主要的登革熱併發症—出血的風險增加。
為了限制登革熱的傳播,美國佛羅裡達州批准了一項釋放轉基因蚊子的計劃。打算釋放約7.5億隻基因改造蚊子,限制埃及伊蚊繁殖,以斷絕登革熱和其他疾病的傳播。
該計劃主要是通過轉基因蚊子與非轉基因蚊子之間的交配來實現這一目的,倘若轉基因蚊子與本地蚊子交配後生成雌性後代的話,幼蟲階段將會死亡,只留下對人類無害的雄性後代。隨著自然界中雄性的比例不斷上升,最終使得蚊子的野生種群崩潰。
我們不知道幾個月後該計劃的效果會是怎樣,但可以從我國的實驗中得到印證。
我國科學家曾釋放 2 億不育蚊子消滅了兩個島嶼的蚊群。具體來說,科學家們首先讓白紋伊蚊感染三種沃爾巴克氏體菌株,保證雄蚊和野生雌蚊交配時會發生胞質不融合而讓蚊子絕後。
隨後,研究人員結合了低劑量輻射讓蚊子不育。這麼做的好處是,被細菌感染的雌蚊即便意外放出去也沒有風險,同時保證輻射水平不至於影響雄蚊的生殖競爭力,因此減輕了篩選蚊子雌雄的壓力,&34;產量大增,每周可以產生500萬隻改造的雄蚊子!
當選擇了兩個相對隔離的小島,從2015年開始投放大規模培育的&34;蚊子。在2016年和2017年,蚊子的繁育季節,每周、每公頃有16萬隻既受過三重細菌感染又受過輻射的白紋伊蚊參與繁殖競賽。在隨後的時間裡,科學家們每周監測蚊子卵的數量和成體雌蚊子的數量變化。
正如科學家們的預期,控制效果十分喜人!持續兩年,在釋放蚊子的試驗點,相比對照地點,野生蚊子數量銳減9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蚊子數量的大幅減少也從島上居民的直觀感受中反映出來。兩個島上,蚊子的叮咬率分別下降了96.6%和88.7%!不被蚊子叮,自然就不容易感染蚊子傳播的疾病,這無疑是控制蚊媒疾病傳播的有力佐證。
因此,我們可以確定,轉基因蚊子一旦大量繁殖,滅蚊效果一定會非常喜人 。同時我們也不必擔心蚊子的消失會給生態系統帶來壓力。因為科學家發現,在很多情況下,由一種蚊子的消失引起的生態缺口很快就會被其他生物的填滿。生活將會跟以前一樣,甚至還會更好。
鑑於蚊子的臭名昭著,多數科學家會認為消滅蚊子而在生態系統中會造成&34;的條件,也不會為蚊子贏得到多少同情。&34;的浪漫觀點同樣不足以為蚊子的審判提供辯護。但在人類的萬般努力下都沒能讓蚊子的生存受到嚴重影響,它確實做到了讓人討厭,卻又無法被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