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靈,蚊子除外
要說世界上最煩人的物種是什麼,那麼很多人肯定會說是蚊子。
一到夏天,它們就會在我們的身邊飛來飛去,嗡嗡作響,被叮一下又腫又癢。還整夜不停的在人耳邊「嗷嗷」直叫,真的很煩,直接氣的我們就想啪啪啪,可是馬上,嗡嗡聲又出現了,無論我們使用什麼辦法就是消滅不完它們。
小小的一隻蚊子,它不僅會吸食你的血液,還會傳播各種要命的病毒,例如登革熱病毒、瘧疾和黃熱病等疾病。據統計,每年被蚊子殺死的人類約為70萬。
想像一下,蚊子會先咬一口患有某種疾病的人,然後再咬你一口,接著把它們的唾液注射到你的身體裡。唾液隨後進入你的血液,導致你感染蚊子所感染的任何病毒和細菌。
怕不怕,怕就對了,小編也怕。
而且蚊子影響到的不只是人類。世界各地的家畜和動物都深受蚊子之害。只要咬一口就可能致命。
那麼,很多人不禁要問了,蚊子如此惡毒,那我們為什麼不乾脆消滅全部的蚊子?
如果人類真的把蚊子都消滅了,會有什麼後果?
蚊子對這個世界有什麼用?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蚊子有什麼用處。
雌蚊通常在平靜的水中產卵,從池塘到水坑,甚至我們的水盆裡。孑孓(jié jué,蚊子幼蟲)生活在水中,以微生物、小顆粒或藻類為食。以它們為食的動物也很多,例如青蛙、蜻蜓幼蟲和大量的魚類和昆蟲,如果蚊子在消失,那麼失去這種食物來源的動物也會大大減少。
如果我們消滅了蚊子,餓肚子的不僅僅是水生物。蝙蝠和大多數鳥類就非常依賴蚊子,它們的食物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蚊子。例如,一隻蝙蝠在一小時內可以吃掉多達600隻蚊子。
蚊子影響生態系統的另一個令人驚訝的方式來自北極。
你沒有看錯,就是北極。雖然大多數昆蟲都喜歡溫暖的天氣,而且總體上熱帶的昆蟲種類最多,但北極苔原(凍土地帶)實際上是蚊子的天下,因為那裡的土地是蚊子的完美孵化器。
整個冬天,苔原上的土壤幾乎都是冰凍的,而一旦到了夏天,它會解凍,使整個大地成為蚊子的巨大滋生地。在這些地區,蚊子的數量無法計算,形成了遮天蔽日的昆蟲雲團。同樣,這些蚊子是鳥類的重要食物來源。如果沒有蚊子吃,在凍土帶築巢的候鳥數量可能會減少50%以上。
我們需要殺死所有的蚊子嗎?
全世界共有3500多種蚊子,只有200多種以人類血液為食。而其它蚊子大多是素食主義者,它們從不吸血,以花蜜、植物汁液和果汁為食。同樣,蚊子也為這些植物起到了授粉的作用。
另一些蚊子只以鳥類、蜥蜴或較小的哺乳動物的血液為食,而許多吸食人血的蚊子更喜歡吃別的東西。在那些以人類血液為食的蚊子中,也並不是所有的蚊子都攜帶人類疾病,即使攜帶人類疾病,也不是所有的病毒株都是有效的帶菌者。
此外,不同的物種攜帶某些疾病。例如,引起瘧疾的原生動物寄生蟲瘧原蟲,幾乎完全由按蚊屬的蚊子傳播。在大約460種按蚊中,只有大約100種能攜帶5種左右感染人類的瘧原蟲。
按蚊
在這100種蚊子中,只有30~40種是足以對人類構成威脅的媒介,而且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喜歡將人類作為血液來源,而且只有5種攜帶惡性瘧原蟲,這是造成最嚴重症狀和大多數死亡的一種瘧疾。其中最糟糕的是甘比亞按蚊,儘管嚴格來說甘比亞按蚊是由至少7個不同物種組成的物種複合體,但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按蚊
總之,如果想消滅瘧疾,其實只要殺死這幾種蚊子就夠了。甘比亞是受災最嚴重的國家。單單殺死這一物種就可以拯救數百萬人。
為什麼有些蚊子比其他蚊子是更好的載體?
答案是,蚊子不僅僅攜帶疾病,它們也會因此生病。當蚊子吞下被感染的血液時,它自己的中腸也會被感染。這些病原體在中腸中複製,然後闖入體腔,最終感染唾液腺。
根據疾病的不同,整個過程需要兩周的時間。當蚊子叮咬他們的下一個受害者時,病原體被注入唾液。這就是為什麼導致愛滋病的HIV病毒不是由蚊子傳播的原因之一,它不會感染蚊子的中腸,只會被消化掉。
不同種類的蚊子可能對某些病原體具有免疫力,具有抗藥性的中腸或抗藥性唾液腺,也可能在病原體完成複製周期到達唾液腺之前就自然死亡。受感染的蚊子有時壽命確實較短,因此進化可以控制疾病:在蚊子孵化完成並被注射到新宿主之前,它們無法殺死蚊子。
所以說,我們不需要把所有的蚊子都殺了,那樣可能會適得其反,我們只需要殺死那些會傳播病毒的蚊子就可以了。
以毒攻毒,一報還一報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哪些種類的蚊子,是會感染人類的可怕病毒或寄生蟲的帶原者。所以許多科學家最近都在針對這些物種,並研究可以消滅它們的方法。
例如斑蚊,它們是很多有害疾病的傳播者,其中最可怕的是埃及斑蚊,它是黃熱病、屈公病和茲卡病毒的首要帶原者。埃及斑蚊不單單是害蟲,還是醫學上的頭號公敵,因此現在很多科學家都在拿它「開刀」。
科學家們不打斷殺光它們,而是在基因上修改它。
2015年,英國的一家公司創造出帶有「自我限制基因」的公埃及斑蚊,這意味著其基因會停止細胞的正常運作。
當這些「基改」的蚊子被放出來,在野外和母蚊交配,這種自我限制基因就會傳給幼蟲。這些幼蟲通常發育不完全,且在成蟲前死亡,沒有蚊子成蟲也就沒有疾病傳播。
有其一必有其二,美國加州的科學家加入改造基因得到一種瘧蚊,瘧蚊是瘧原蟲(瘧疾)的帶原者,改造基因能夠在蚊子播給人類之前殺死體內的瘧原蟲。還有個好處就是,這種除蟲基因能夠遺傳給99.5%的蚊子後代。
因此最後,整個物種可能無法再傳播瘧疾,而科學家可以用這個方法套用到其他種類的蚊子,和其他寄生蟲或病毒,如茲卡病毒。
還有些科學家正以毒攻毒—以細菌攻擊病毒,藉由一種沃巴赫氏菌故意感染埃及斑蚊,沃巴赫氏菌似乎可以阻止多數病毒在蚊子體內成長,因此就算蚊子叮咬到感染者(比方說登革熱),病毒也無法在蚊子體內生存到能夠傳給下一個人。
但由於病毒突變迅速,科學家擔心會意外創造致命病毒是對沃巴赫氏菌免疫的。但隨後的研究顯示,同時使用一種細菌重複感染一隻蚊子,這樣病毒便無法輕易發展出抗性,而我們就能持續感染蚊子,而蚊子卻無法感染到我們,真是一報還一報。
結語
許多科學家曾說,沒有任何物種對蚊子是嚴重「依賴」的,如果所有蚊子真的被消滅了,另一種昆蟲將會很快填補它們的空缺。在許多情況下,科學家們承認,當生態位被其他生物填補時,失蹤的蚊子留下的生態傷疤會很快癒合。
生活也將一如既往,甚至更好。
看到最後,你們覺得是否應該消滅所有的蚊子呢?是對還是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