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輪迴,燃料電池與鋰電池之爭,特斯拉能否再獲命運女神眷顧

2021-01-18 第一電動網

電力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崛起的新能源,推動人類走進電氣時代,同時,它也將愛迪生和特斯拉這兩位偉大的科學家聯繫到一起,愛迪生以及其投資商JP摩根主張使用直流電,而特斯拉和西屋電氣公司則主張用交流電,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雙方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對峙,繼而引發了著名的「電流大戰」。

愛迪生採用電椅死刑以及電死大型動物向公眾證明交流電的危險,而特斯拉則發明了「特斯拉」線圈親自表演放電魔術,直至1891年,特斯拉用他的交流電同時點亮了芝加哥博覽會全場的數萬隻白熾燈,同時也宣告了「電流大戰」勝負已分,交流電的應用掀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至今,我們都在享受著電力所帶來的福利。

而隨著新能源的發展,路線也開始出現了分歧,繼承了「尼古拉·特斯拉」之名的特斯拉公司與豐田主張的燃料電池開始了新一輪的明爭暗鬥,馬斯克曾公開談及燃料電池汽車,稱其是汽車製造商騙人的把戲,純粹是胡扯。但從特斯拉動作來看,顯然還是較為在意的,2014年,馬斯克宣布特斯拉推倒自己的專利牆,向所有的企業開放特斯拉電動車的專利。而僅1年後,豐田也宣布,將旗下5,700項氫燃料電池專利無償與其他汽車製造商共享。

而從兩家這一連串的動作來看,難免讓人聯繫到,尼古拉·特斯拉放棄了交流電的專利費,此舉極大助力了交流電的迅速發展,成本更低且沒有門檻的交流電迅速取代了直流電,開始成為工業、商業和民用的最佳選擇。而作為固體電池代言人的特斯拉以及氫燃料電池的豐田,取消專利打破壁壘有利於技術進一步擴散,就能讓更多的汽車廠商乃至供應商偏向這一技術方向,佔據市場的主流。

新能源技術路線困局

隨著排放標準的逐漸嚴苛和政策的補貼導向,新能源發展逐漸走向了正軌,並形成了多線共同發展的態勢,有HEV(輕混)、PHEV(插電式混動)、REEV(增程式混動)、BEV(純電動)、FCEV(燃料電池)等等,但從長遠來看,零排放是大勢所趨,混動只是當下的零排放的一個過渡形態,因此,諸多車企以及政策導向都瞄準了純電動以及燃料電池。

在政策以及資本的推動下,固體電池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從近兩年來看,固體電池發展顯然遇到了瓶頸,從技術來看,固體電池主要以三元鋰電池為主,鈷酸鋰以及磷酸鐵鋰電池由於穩定性和能量密度等問題先後遭到了邊緣化,但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在技術進展緩慢,松下與特斯拉聯合推出的21700的NCA電池,單體能量密度接近300Wh/kg左右,NCM811電池單體能量密度也僅為250Wh/kg,且仍面臨高熱穩定性差、充放電脹氣等問題的困擾,短時間內無法根本解決。

而三元鋰電池在充電時間上也較長,慢充最快也要高達6小時左右,顯然,在擁擠的大城市,如若沒有車庫或者固定充電地點,將難以解決充電方面的問題。而寄予厚望的石墨烯電池技術也遲遲未能突破,(現今市場上發布的石墨烯電池僅僅是將石墨烯作為鋰電池的正極,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石墨烯電池),且純電動為了保證續航裡程,不斷加大電池數量,導致整備質量直線上升。這些問題都成為了制約純電動汽車發展的因素。

並且,鋰電池在生產以及報廢過程中都會產生汙染,且由於火力發電仍佔據大半的發電比例,因此,也有人指出,固體電池是偽新能源。而氫才是終極的清潔能源。

氫燃料電池的商業之路

反觀氫燃料電池汽車(FCEV),雖然早在1893年就已經提出了其運行原理,可直到1994年奔馳才研發了第一款氫燃料電池車——NECARI,而直至2015年,豐田推出了第一款量產車型——Mirai,它的日文名發音「みらい」——意為「未來」。

在續航裡程方面,氫燃料電池汽車一次加氣可連續行駛700公裡,能量轉化率為60—80%,且排放僅為無汙染的水,加氫時間短、行駛噪音小、整備質量較輕等,都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優勢。

首先從技術上來看,相比固體電池,氫燃料電池提升空間大,且沒有鋰電池使用壽命方面的顧慮,但由於鋰電池無論是量產還是產業鏈方面都已經非常成熟,成本優勢明顯且技術難度較小。而氫燃料電池催化劑、質子交換膜、雙極板等關鍵材料在國內幾乎是空白,因此,成本也相應的有所提高。

關於有些人認為氫燃料電池成本之所以高,在於質子交換膜和鉑催化劑的昂貴售價,我們都知道,鉑是貴重金屬,1g白金的交易價格在304元人民幣左右,而催化劑使用量在0.4mg/cm2左右,100kW的燃料電池系統中使用的鉑含量為41.67g。按照500元/g計算,成本約為20833元。這對於一輛售價在50萬左右的燃料電池汽車來說,催化劑以及質子交換膜等材料顯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其實,主要原因還在於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工藝以及材料並不太成熟,隨著逐漸量產,成本必然有非常大幅度下降。

其次阻礙其發展的因素還在於氫的儲存以及運輸方面,氫氣並不像有些人所想的那麼稀缺,在石油、煤、乙烯等原料進行處理時會以副產品的形式獲得,且成本比較便宜。目前,中石化氫氣年產量在200~300萬噸,成為為20元~30元/噸,這個產量以及價格完全可滿足國內燃料電池汽車對於氫氣的需求。

雖然成本以及產量都比較理想,但產氫地往往與用氫地相隔遙遠,運輸成本很高,再加上加氫站的投入,成本便進一步飆升,如果採用電解制氫成本將大大提升,因此,氫氣的儲存運輸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除此之外,氫氣有個非常特別的現象——氫脆,在壓力超過一定壓力和溫度的情況下,氫氣會逃逸到金屬中,造成金屬材料的脆化,因此,氫氣的運輸與常規氣體不同,過低的壓力導致運輸量少,而過高壓力則需要特殊的罐體,提高了氫氣的成本。除此之外,有提出以液氫的形式進行運輸,將氫-氮結合為氨,以氨氣形式進行儲存運輸,到達目的地後在轉換為氫氣。

此外,加氫站建造成本也遠高於加油站,加氫站主要由卸氣柱、壓縮機、儲氫瓶組、加注機等設備組成,由於尚不能國產,在價格方面較為昂貴,而這種成本也會反映到氫氣的終端售價之上。從終端氫氣價格來看,豐田未來加注成為約為39元/kg元,其中氫氣成本約佔45%,運輸成本約佔20%以上,作為對比,特斯拉model s百公裡耗電20kwh,約合16元。氫氣的運輸成本居高不下,成為了制約氫燃料電池發展的一道障礙。

豐田在氫燃料電池持續的投入研發,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豐田未來車型的上市,也預示著氫燃料電池開始正式登上新能源的舞臺,在固體電池尚未有質的突破大環境下,也成為氫燃料電池逆襲的契機。

從國內2018新能源補貼來看,已經開始將氫燃料電池列為補貼對象,其用意顯然不願在這一條新能源路線上落後對手太多,選擇了氫燃料電池與固體電池兩條腿走路,在政策的指引下,國內車企以及諸多下級供應商也加緊了在氫燃料電池行業的布局,但從短期來看,氫燃料電池汽車量產之路仍需時日。

無論如何,作為新能源技術的兩大領航者,特斯拉與豐田在新能源發展初期攻城略地,兩家企業看似其樂融融實則暗流湧動,而豐田趁固體電池疲弱之際迅速崛起,尤其是中國這一汽車市場的加入,一時間聲勢大漲,固體電池也難以壓制其鋒芒,長遠來看,特斯拉與豐田恩怨情仇還將繼續。

來源:車經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80709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以上內容轉載自車經社,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並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特斯拉意外自燃!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燃料電池誰將勝出?
    這次「特斯拉」和「蔚來」自燃事件,不禁讓大家想起包括「三星」手機的電池爆炸事件,阿聯杜拜國際機場的UPS貨機爆炸事件,再一次引起了人們對鋰電池的安全性能的高度重視。這次事件的主角「特斯拉」採用的是松下的186503元鋰電池,也就是耳熟能詳的「三元鋰電池」,其中所謂三元即是「鎳鈷鋁」或「鎳鈷錳」三種化學元素作為正極的電池。
  • 寶馬大戰特斯拉:氫燃料電池PK鋰電池
    由於FCV的整備質量要比純電動汽車輕(比燃油車也輕),所以76kWh的電量可以支撐500km以上的續航;而特斯拉ModelS85kWh的電量,承載著2.1噸的車身(電池重0.6噸),只能跑440km。  另外一種CCH2低壓低溫存儲技術,可以在350par的壓力下存儲7.1kg氫氣,生產237kWh的電量。
  • 鋁空氣電池取代鋰電池是笑話?
    同時,對於金屬固態物的鋁來說,與其他氣體類的燃料電池相比有諸多不便,比如氫燃料電池可以將氫氣方便地加注、存儲、輸送至化學反應裝置,但鋁空氣電池顯然不行。  其實,鋁空氣電池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問世。但直到現在,它的研究多半還停留在理論階段,實際應用的並不多。
  • 動力電池之爭反轉 磷酸鐵鋰電池回歸主流
    在動力電池領域一直都有磷酸鐵鋰與三元鋰的技術路線之爭。早期磷酸鐵鋰電池因能量密度不如三元鋰,同等體積下續航短,在政策補貼傾向於以續航長短決定補貼多少的規則下,磷酸鐵鋰電池敗下陣來。連磷酸鐵鋰電池起家的比亞迪,也不得不轉向三元鋰電池的研發、生產和新車搭載。
  • 複製特斯拉:氫燃料電池的能源革命
    氫電汽車產業鏈相比純電動汽車更長,但具體格局也不算複雜,可以分為上中下遊三部分:上遊氫氣環節,中遊燃料電池,以及下遊的各大整車廠。不同於特斯拉從車庫裡拉根線出來就能充電,氫燃料電池汽車需要加注氫氣作為燃料。因此,氫電汽車必須以上遊氫氣環節為支撐,具體包括化工產業,氫氣儲運網絡,以及末端的加氫站。
  • 史上最全| 燃料電池與鋰電池全方位對比
    鋰離子電池根據正極材料分主要包括鈷酸鋰、錳酸鋰、鎳酸鋰、三元鋰、磷酸鐵鋰等,目前在車用方面較為成熟的為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前者的代表是比亞迪,後者為特斯拉。燃料電池燃料電池是一種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化學裝置,又稱電化學發電器。
  • 電池之爭 鋅空氣電池比鋰電池強在哪兒
    > 以氫氧為「食」綠色安全 從2011年國內首輛鋅空氣電動公交車正式下線,到2012年在武漢實現規模化量產,再到如今首個行業標準即將正式實施由於電池工作過程中,負極上的鋅僅與電解液中的OH-和空氣中的氧氣相接觸而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在整個放電過程中,並不會產生任何汙染大氣的物質。 此外,鋅空氣電池還以能量密度著稱,其每公斤發電量能夠達到0.3KWH,較鋰電池高出一倍。也就是說,雖然重量只有鋰電池的一半,但鋅空氣電池的續航裡程卻是鋰電池的兩倍之多,且蓄電量的增大,也不會使鋅空氣電池更易爆炸。
  • 新能源車成趨勢,鋁-空氣電池、氫燃料電池、鋰電池誰更強
    本文圖片均來自「科技日報」微信公眾號在測試中,研究人員模擬現實中的應用,先是使用研發出的電池一小部分電量,然後靜置一兩天時間,然後再重複使用,結果電池持續工作了24天,比以往的鋁-空氣電池多8倍。這是否意味著,未來幾年內鋁-空氣電池會取代鋰電池呢?「不會。」
  • 氫燃料電池和鋰電池,誰才是實現汽車「零排放」的最優解?
    鋰電池是實現汽車「零排放」的最優解嗎?退一步講,鋰電池是實現汽車「零排放」的過渡動力儲備形式嗎?目前來看,它就是方程式裡的未知數。那麼,「氫燃料電池」呢?2020年6月5日,豐田汽車、中國一汽、東風、廣汽集團、北汽集團、北京億華通等6家企業在京舉行發布會並籤署合營合同,計劃成立「聯合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北京)有限公司」。
  • 動力電池之爭:鋰離子還是固態?
    據機構數據統計,2016年全球的汽車電池市場總值在487.1億美元左右,在2016到2023這一期間內,複合年增長率將高至8.5%。這也帶動了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出貨量高速增長,據GGII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出貨量達40.4萬噸,同比增長32.5%,過去5年都保持著25%以上的增速。
  • 動力電池霸主之爭!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誰才是未來?
    磷酸鐵鋰電池(LFP)似乎很快將「夠斤兩」與三元鋰電池(NCM/NCA)形成市場霸主之爭。磷酸鐵鋰版本車型是否值得購買?磷酸鐵鋰電池需求能否長期保持旺盛,相關產業鏈受益?請詳見下表:近幾年各車企的選擇,從磷酸鐵鋰電池快速切換到三元鋰電池,再一步步逐漸考慮選擇磷酸鐵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與三元鋰電池的拉鋸過程,見證了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演變。這背後的邏輯無疑是屁股決定腦袋,趨利的。第一階段:野蠻奪食的前補貼時代早期的電動乘用車曾採用過磷酸鐵鋰電池,如榮威e550、比亞迪秦等等。
  • 大勢已定,鋰電池、鋁空氣電池、氫燃料電池到底哪家強?
    一般是使用高速電動車的鋰離子電池比較多,這種電池包括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和錳酸鋰電池。其中,比亞迪熱衷於磷酸鐵鋰電池,因為這種電池應用廣泛、安全性能較好,加上長期使用成本較低,循環壽命方面有很大的優勢;特斯拉的車採用的是松下三元鋰電池,不管是功率密度、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都均衡,通過車內的軟體系統能解決充放電過程的安全問題;對於比較寒冷的地區來說,錳酸鋰電池是不錯的選擇,主要是低溫性能好,在日本得到廣泛的運用。防腐蝕的鋁空氣電池也緊隨其後。
  • 鋁空氣電池會替代鋰電池嗎
    所以總的來說鋁空氣電池會替代鋰電池嗎還是個未知數,那麼我們來看看鋁空氣電池替代鋰電池會遇到哪些問題呢。   從電池的續航裡程來說,鋁空氣電池相比於鋰電池來說,確實是一個突破。不過由於鋁空氣電池在放電過程中陽極腐蝕會產生氫,這不僅會導致陽極材料的損耗,而且還會增加電池內部的損耗;另外,鋁空氣電池消耗的是鋁,當電池壽命結束的時候需要重新安裝鋁等都極大地阻礙了鋁空氣電池的商業化發展。
  • 電動車之戰的目標不是特斯拉 而是氫燃料電池?
    緊隨其後的,是逐漸拉開帷幕的電動車之戰。僅以中國市場為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019年我國純電動汽車生產完成102萬輛、銷售完成97.2萬輛,位居世界首位。2020年1-7月,中國累計售出電動車48.6萬輛,不僅是中國市場,歐洲市場也開始在電動車型上發力,2020年1-7月歐洲累計電動車註冊量已達到50萬輛,實現反超。
  • 從鋰電池分類,三分鐘了解動力電池主流技術
    「磷酸鐵鋰雖好,但不及三元電池之優。」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可以分為二次電池(包括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鋰電池)和燃料電池。本期我們繼續將其細化,從鋰電池的分類入手,解析目前市場上動力電池的主流技術路線。
  • 尼古拉汽車:氫燃料電池為王,撼動特斯拉?
    市場評論稱,尼古拉汽車或許會成為首家上市的氫燃料電池車企,並且可能會撼動特斯拉「電動車領軍者」的地位。氫派尼古拉尼古拉·特斯拉一定沒想到自己可以憑名字「上市」兩次。與特斯拉一樣,公司名字也是源於想要紀念尼古拉·特斯拉。但與特斯拉不同的是,尼古拉主打氫燃料電池動力,特斯拉主打鋰離子電池動力。尼古拉的核心產品主要為重型卡車,特斯拉目前主推電動轎車。
  • 第一個「尼古拉」成功上市的汽車氫燃料電池能否複製特斯拉的成功
    他無法想像他死後,他的名字會被埃隆馬斯克和特雷弗·米爾頓用作特斯拉和他創立的汽車公司尼古拉的名字。特斯拉在電動汽車中,他已經非常流行,尼古拉也是何方神聖,讓我們詳細談談。與特斯拉電動汽車不同,尼古拉的核心產品主要是重型卡車,也就是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56期:中國趕超日韓!2020年鋰電池供應...
    2020年鋰電池供應鏈排名出爐2020年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鋰離子電池供應鏈排名中,中國迅速趕超了過去十年間幾乎一直領先全球的日本和韓國,成為全球頭號玩家。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中國電池產業之所以大獲成功,一方面受國內高達72GWh的龐大電池需求的推動;另一方面,中國掌控了全球80%的電池金屬精煉產能、77%的電芯產能和60%的關鍵原材料產能。
  • 話說鋁燃料電池: 鋁燃料電池的應用(一)
    鋁燃料電池可設計成儲備電池,使用前進行活化,使用期滿後,可通過移去消耗的鋁陽極,換上新的鋁陽極,此過程稱為機械再充,鋁陽極被稱為可更換極。機械可再充鋁燃料電池已用於取代因質量和噪聲限制而不適合某些方面應用的柴油和汽油發動機,且應用潛力巨大。下面介紹一些在車輛領域,東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鋁燃料電池系統的應用實例。
  • 關注鋰電池安全,特斯拉電池為什麼會爆炸自燃?
    關注鋰電池安全,特斯拉電池為什麼會爆炸自燃?鋰電池的安全性是動力電池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特斯拉的自燃事件為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敲響了警鐘,特斯拉電池爆炸不是一兩次,電動車起火也時有發生,莫不是電動車鋰電池真的不安全?請看文本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