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來了!我國國內首個宮頸癌疫苗今天開始將在上海陸續露面。昨天上午,上海打下第一針宮頸癌疫苗,位於浦東唐鎮的王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接受接種的是生於1994年的「新上海人」伍欣曄。自己成為首個在上海接種宮頸癌疫苗的女性
宮頸癌疫苗是用於預防致癌型雙價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所致相關病變的預防性疫苗。目前,國內首個獲批的預防宮頸癌的疫苗是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的雙價疫苗[16型和18型]
而宮頸癌則是嚴重威脅婦女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在我國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居第一位。根據有關文獻指出,近年來我國女性宮頸癌的發病和死亡已呈年輕化趨勢,小於35歲的年輕患者所佔比例正逐年上升。
當很多女性都在躍躍欲試,準備去接種宮頸癌疫苗的時候,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也必須告訴大家,以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按照專家的說法,由於宮頸癌疫苗覆蓋的病毒種類有限,一種疫苗並不能全面預防所有的病毒類型,而且,宮頸癌的發病原因還是有其他一些方面,所以女性即便接種了宮頸癌疫苗,也不代表萬事大吉,同時還要注意避免宮頸癌的其他風險,保持宮頸癌常規篩查習慣還是很有必要的。
宮頸癌,作為女性「紅顏殺手」之一,其發病率正悄悄地發生著變化。據統計,全球每年發生宮頸癌的患者約有50萬人次。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35%的女性患有宮頸疾病,每年新增惡性宮頸病變人數約佔世界宮頸癌患者總數的28.8%。
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就診的病人分析,10餘年前前來就診的宮頸癌患者小於35歲的只有不到10%,現在小於35歲的患者卻佔到15%~20%。
早期宮頸癌患者會出現以下症狀:
首先,陰道出血:這些症狀常常表現為接觸性的出血,經常發生在性生活、婦科檢查以及出現便後出血。
其次,陰道排液:患者常訴陰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樣或米湯樣,有腥臭味。
一旦發現類似症狀,女性朋友應該立即就醫,儘早明確診斷,爭取最佳的治療時機。
那麼什麼樣的女性更容易患宮頸癌?初次性行為年齡過早、性伴侶數目過高都會導致宮頸癌發病率提高。有數據表明,10個以上性伴侶者比1個性伴侶者的宮頸癌相對風險高3倍以上。如果性伴侶在6個以上且初次性行為在15歲之前,宮頸癌風險更是會飆升5~10倍。
目前,臨床上已經達成共識,宮頸癌的發生與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有著密切的關係。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病因。HPV病毒系乳頭瘤病毒科旗下的DNA病毒,以人為唯一宿主,最喜愛安家的部位是皮膚和黏膜。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上百種基因型的HPV病毒。根據其致病力的強弱又可以將這些不同亞型的HPV病毒劃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研究表明有15種高危型HPV——尤其是編號為16和18的兩種——會導致宮頸上皮內瘤病變及宮頸癌的發生。
一般而言,宮頸癌從癌前病變發展到中晚期宮頸癌,一般需要5至15年的時間。女性感染HPV病毒之後,大部分人可以通過自身機體的免疫力自行消除。一旦沒有消除,8個月至24個月之後,將會進展為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這是宮頸癌病變的最先「信號」。
此時,只有少數異型細胞突破基底膜,僅為早期宮頸癌。但是,一旦大量異型細胞突破基底膜,甚至擴散到全身,那就發展為晚期宮頸癌了。
目前有幾類HPV疫苗?
世界各國正在研究的HPV疫苗有N多種,但目前最流行的只有三種,分別是:二價、四價和九價疫苗,「價」代表了疫苗可預防的病毒種類。
二價疫苗:可以預防由HPV16和HPV18型病變引起的宮頸癌。這可以說是雪中送炭,因為,超過70%的宮頸癌都是由這兩種病毒引起的。
四價疫苗:可以預防6、11、16、18型HPV。HPV6和HPV11可以引起尖銳溼疣和外陰癌。
四價宮頸癌疫苗接種程序為0/2/6月各接種一針次,共接種3針次,即首針接種後,兩個月之後接種第二針,首針六個月之後接種第三針,適用人群為20-45歲的女性。上市後需要者可到疾控中心門診、醫院及正規預防接種點進行諮詢、預約或接種。
九價疫苗:針對HPV6、11、16、18、31、33、45、52、58九種亞型,據稱能預防90%的宮頸癌。
不適合打疫苗人群
1.備孕媽媽。如果有造人的計劃,不建議注射疫苗,否則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2.準媽媽。已經懷孕的準媽媽也不建議注射,疫苗多少都會有副作用,可能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
3.過敏體質的人。HPV疫苗的本質是蛋白質,所以對蛋白質過敏的人,也不建議注射。
4.已經感染宮頸癌的人。HPV疫苗是預防性疫苗,只有預防的作用,沒有治療的效果。
為推動宮頸癌、乳腺癌這兩種女性高發的惡性腫瘤的早發現、早治療,2009年,全國婦聯與國家衛生計生委共同推動實施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項目,數千萬名農村婦女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