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又一次火了。
經過9年半、48億公裡的飛行,北京時間7月14日晚,美國宇航局「新視野」號探測器近距離飛過冥王星,拍攝下迄今為止最為清晰的一張冥王星照片。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清晰地看見冥王星的時刻,飛掠冥王星標誌著人類完成了對太陽系「九」大行星的探訪。
1930年2月18日,23歲的農場青年克萊德·湯博在對比半個月前拍攝的兩張星空圖時,發現了這顆星體。76年後,這個被以神話中的冥王「Pluto」命名的星體,卻被國際天文聯合會逐出行星行列,降級為「矮行星」。有趣的是,美國方言協會甚至將「plutoed」一詞納入年度詞彙,意為「降級或貶值」。
那個間接導致冥王星降級的人,叫Mike Brown,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教授。他在冥王星的軌道上發現了一大把與冥王星類似的遙遠天體,最終促使國際天文聯合會重新界定了行星的概念,也重新定義了冥王星的身份。Mike 教授也因此得到了「冥王星殺手」(Pluto Killer)的稱號。
他甚至用「Pluto Killer」這個稱號註冊了自己的推特,還寫了一本書,書名叫《我是如何消滅冥王星的》(How I killed Pluto)。
他還在公開課平臺Coursera 上開了一門講解太陽系知識的課,其中一節的標題直接叫作《為什麼冥王星死得其所!!!》。
簡!直!喪!心!病!狂!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個處心積慮逼走冥王星的教授,竟然是個天文學領域的段子手!
譬如,為了樹立自己(清新)的形象,他專門在自己的網絡公開課中製作了一節番外篇,換掉了標誌性的純藍襯衫,以及,戴上了眼鏡。
「我必須證明我還是有其他T恤的……」
「對了,我平時可是戴眼鏡的喲~」
更有意思的是,在某一節課中,Mike出了一道(不計分的)思考題,讓你回答自己對生命的定義。
嗯,如果你的腦海中浮現了「人生」、「信仰」、「死亡」甚至是Rie fu的那首《Life is like a boat》……那你真是太天真了。
因為教授給出的標準答案是……
跟我一起唱——
Wa pa pa pa pa pa pow!
Hatee hatee hatee ho!
(出自神曲《What does the fox say》)
……教授你好!教授再見!
Mike 甚至還在《大眾科學》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為何我至今仍深愛著冥王星》的文章,表明自己「趕走」冥王星是出於對科學和真理的忠心,真的不是因為不愛冥王星啊。
直到今天,不斷有人給Mike 寫郵件,問冥王星能不能得到「豁免」,重新回到行星的行列。對此,Mike 的答案是「No」,因為他相信科學是嚴謹的,即使人們對冥王星有太多的鄉愁,科學還是要靠數據說話的。
他的課程:《太陽系的科學》
本課程由加州理工學院提供。「冥王星終結者」將在課程中講述太陽系的知識,從以下四個話題展開太陽系研究:
(1) 火星上的水在哪裡?
(2) 巨行星內部有什麼?
(3) 我們如何才能通過太陽系內最小的天體解答有關最大天體的疑問?
(4) 哪裡可能會有生命存在?
本文為Coursera 中國原創,由Coursera 授權MOOC學院轉載。部分數據參考自網絡。
轉載及內容合作請聯繫:yuhang@coursera.org。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Courser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