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是不是太陽系行星?這是個問題

2021-01-19 iFeng科技

冥王星可能是太陽系裡最為知名的「神秘」行星了,自1930年被發現後的76年裡,冥王星一直以「九大行星之一」的身份示人,然而在2006年卻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除名,並降級為「矮行星」,即使如此,人類對冥王星的印象還是望遠鏡裡那個模糊的身影。


為何冥王星被發現後的76年裡能一直穩坐九大行星的位子?這是因為冥王星距離地球實在太遠了,1930年剛被發現時,它在望遠鏡裡只是一個光點,以至於很難確定它的大小,最早估計它的直徑是6600千米,幾乎是地球的一半大,超過月球。


1949年天文學家們將它的直徑修改為10000千米,這已經接近地球大小了,1950年天文學家柯伊伯用新望遠鏡將數據修正為6000千米,1965年用新的方法確定它的直徑上限為5500千米,這仍然是一個符合其行星地位的數字。


1977年,科學家們重新確定了它的直徑——2700千米,進入80年代之後,科學家們估算的冥王星直徑進一步縮小——2400千米,大幅小於月球的3475千米。對於冥王星的直徑逐年「縮水」的事實,有科學家調侃再這麼下去冥王系就要「消失」了。


為何冥王星的直徑一直在變小?說到底還是因為太遠導致估算的數據誤差太大,而冥王星雖然遠,它的亮度相對於其距離卻顯得過於「明亮」,導致早期天文學家認為它是顆大行星,後來發現它表面覆蓋這一層反射率極高的甲烷冰,這使科學家們不得不重新估算。


雖然天文學家們發現冥王星比預想的要小的多,但一直到80年代,冥王星的地位還算穩固,但已經有不少天文學家對這顆「銀樣鑞槍頭」的行星產生了「不滿」,把它開除出行星隊伍的想法開始醞。


除了天文學家的不滿,冥王星本身也不夠「爭氣」,和其他八個「兄弟」相比,它太過奇葩,比如八大行星的軌道非常接近圓形,它卻是明顯的橢圓,遠的時候它是最遠行星,而近的時候它比海王星離太陽更近。


另一方面,冥王星的軌道高度傾斜,其他八大行星的軌道差不多在一個面上,而冥王星軌道和這個面的夾角超過17度,儼然一個「不走尋常路」的異類,不過此時還沒有什麼天體能威脅到冥王星的存在。


不過在進去21世紀之後,科學家們終於找到了「廢掉」冥王星的制勝武器——他們發現了鬩神星、鳥神星、妊神星等「行星」,尤其是鬩神星的發現,當時科學家認為它要比冥王星更大,這一發現給冥王星的地位以致命一擊。


鬩神星於2005年初被一個天文小組發現,原本小組成員打算在得出其準確的質量和大小之後再公布,但由於怕被世界上其他的小組搶先公布而失去「發現權」,最終不得不倉促宣布了這一重大發現。


由於公布的太早,導致科學家對鬩神星的大小和質量仍不清楚,經過數次測算,打了半年的嘴炮之後,當年8月份他們最終認定鬩神星的直徑約為2700公裡,要比冥王星大20%。發現者麥可·布朗甚至打賭說如果鬩神星比冥王星小,他會把望遠鏡吃掉。


國際天文聯合會不得不重新考慮冥王星的身份,如果保留其地位,那麼像鬩神星這樣的行星還有很多,太陽系就會有數十甚至上百個大行星,這顯然無法接受。國際天文聯合會在2006年通過表決宣布將冥王星踢出大行星行列,為其新建「矮行星」分類。


2011年科學家們重新測算了鬩神星直徑,發現鬩神星實際上比冥王星要小,冥王星被「冤枉」了(但鬩神星質量仍比冥王星大)。當初打賭要吃掉望遠鏡的麥可·布朗不但沒有遵守約定,反而寫了本《我怎樣殺死了冥王星以及為何它活該被宰》的書。


國家天文聯合會顯然也無意為當年的「莽撞」之舉埋單。而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2006年通過的決議,一個天體要成為行星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位於圍繞太陽的軌道上;質量足夠大,以達到近似球形;自身有足夠的引力,以清空其軌道附近區域的天體。


對冥王星來說,前兩條不是問題,第三條才是其最大的命門,雖然目前確定冥王星有五個衛星,但仍然無法清除它軌道附近的其他「小行星」。天文學家們估計柯伊伯帶中至少有70000個冰封天體,與冥王星成分相同,並且直徑在100公裡或以上。


「清除附近區域」的意思是什麼呢?行星形成的時候,它們成為太陽系中各自所在軌道的主要引力體。它們與(所在軌道區域)其它更小的天體相互作用時,由於引力的作用,要麼將其吞噬,要麼將其拋離出去。


冥王星質量只有其軌道區域其它天體質量總和的百分之七。相比之下,地球質量是其軌道區域其它天體質量總和的 170萬倍。任何(符合前兩個)不符合前述第3個要求的天體被認為是矮行星。因此,冥王星是矮行星。


當然也有科學家對此持異議,新視野號項目負責人Alan Stern就公開反對過這三個條件:「從技術層面上來說,這個定義真是糟透了。顯而易見,(人們)對地球所在區域的了解還不夠透徹。而木星則有5萬顆特洛伊群小行星……」


冥王星個頭雖小,但它可能是除火星外擁有粉絲最多的太陽系行星了,至今仍有大批的科學家和支持者希望冥王星能回歸大行星行列。事實上,在2006年之前,學界並沒有為大行星下過明確定義,而2006的決議更像是專門為了開除冥王星而設……

相關焦點

  • 冥王星究竟是不是一顆行星呢?科學家安慰冥王星:矮行星也是行星
    90年前冥王星剛剛被發現的時候,在天文學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冥王星被稱為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可是在後來的2006年,天文學家把冥王星從太陽系行星名單中劃掉了。冥王星被劃為了矮行星。因此冥王星當仁不讓的成為了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了。
  • 冥王星退出太陽系行星家族(組圖)
    原九大行星除冥王星外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個行星依然被稱為「行星」;在20世紀之後陸續發現的冥王星、穀神星、齊娜星被稱為「矮行星」。  冥王星是不是大行星,幾十年來天文學界一直存有爭論,由於冥王星比地球甚至比最小的太陽系行星———水星都小很多,且旋轉軌道為不規則的鴨蛋形「過山車」狀,和其餘八大行星近似圓軌道不一樣,更多專家傾向於認為冥王星和其他八大行星不一樣。  這次決議把彗星等不滿足行星、矮行星定義的天體,暫時被稱為「太陽系小天體」,包括絕大多數的太陽系小行星、絕大多數的海外天體其他小天體。
  • 冥王星是不是行星?
    圖片來源:NASA許多人都知道,太陽系有8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遠近,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但是年紀大一點的人可能會告訴你,以前學校裡傳授的知識是,太陽系有9大行星,多出來的這個行星就是冥王星,它離太陽的距離最遠。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使冥王星被從太陽系行星的 「名人堂」中被剔除了呢?這就要從冥王星被發現,以及後來被人類慢慢了解的過程說起了。冥王星是在1930年被科學家發現的。
  • 冥王星到底是不是行星?
  • 太陽系之冥王星為什麼會被開除出行星隊伍
    太陽系行星一直吸引著人們的關注。比如,美國、加拿大、德國三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古代火星擁有適宜地下生命存活條件。   實際上,在八大行星之外,還有一個太陽系天體讓地球人同樣「牽腸掛肚」。那就是2006年被開除出行星隊伍的冥王星。
  • 冥王星出局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
    冥王星終就未能保住「大行星」稱號,聯合大會同時放棄了將冥王星之外的八大行星稱為「經典行星」的折中說法,此前盛傳的太陽系另外增加3顆二級行星的計劃也流產了。冥王星遭到降級,被納入矮行星行列。不過,對於這樣歷史的錯誤,天文學界一直採用了「默認」的方式,然而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卻發現冥王星存在於九大行星家族,成了對於一些新發現天體定位的一個「尷尬」,去年,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麥克·布朗發現了比冥王星還大的天體「齊娜」,這是自1846年海王星被發現以來,人類在太陽系中發現的最大天體。
  • 宇宙奧秘:冥王星到底是不是行星?
    由於冥王星的體積和質量甚至不如一些行星的衛星,在2006年時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降級為矮行星。此後太陽系只剩下了八大行星。  根據一份非官方的投票統計,在公眾的心目中冥王星仍然屬於行星家族中的一員,其行星地位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改變,對此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專家們重新開始討論這個話題。
  • 原太陽系第9大行星冥王星現在怎麼樣了?
    自2006年冥王星被重新分類到矮行星隊伍中已過去13年了。1930年科學家發現了太陽系的第9顆行星,而這顆行星也並不是被偶然(突然)發現的。在1930年之前,冥王星的名字叫做X行星,且處於一種未知的狀態,一位年輕的科學家繼承了前輩的遺志,來到了羅威爾天文臺,進行了對X行星的一系列搜查(搜查開始於1929年到1930年2月就找到了,真幸運女神眷顧)。後來在取名字的問題上聽從了來自英國的一位11歲小姑娘的建議,取名為Pluto(在希臘神話中是冥王的意思),這顆神秘的X行星從此就被稱為冥王星。
  • 太陽繫到底有幾大行星冥王星為何被剔除出行星隊伍
    太陽系原來有九大行星,後來冥王星被行星隊伍除名後就只剩下八大行星了。太陽系已知有八大行星,這已經是一個最基本的常識。但網絡上還是有很多朋友質疑這個問題,甚至有人質疑冥王星是不是不存在。因此,時空通訊就在這裡在簡單說一下。
  • 冥王星做了個「雞頭」,還願意回到太陽系大行星隊伍裡來嗎?
    有位同學發布小道消息,「最近聽到」冥王星很可能回歸行星隊伍,問是不是真的。時空通訊覺得莫名其妙,為此和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不知道這位同學「最近」聽誰說的,能不能悄悄告訴俺時空通訊,也讓俺分享分享這個喜訊。據我所知,這個所謂「最近聽到」不是真的。
  • 冥王星回歸太陽系行星大家族? 5個天文異象為證據
    就算到了去年,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行星天體物理學家康斯坦丁·巴蒂金(Konstantin Batygin)和素有「冥王星殺手」稱號的天文學家麥克·布朗(Mike Brown)提出具體研究結果,預測太陽系內真的有一顆第九行星(Planet Nine)存在,只是它位於太陽系邊疆,還未被觀測到,仍有不少天文學家嗤之以鼻,認為這顆行星「身份不明」,不應該榮登九大行星寶座。
  • 把冥王星和八大行星比較發現,科學家取消冥王星行星資格很有道理
    恆星和行星這三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才可以成為科學家眼中的大行星。而冥王星的表面積是1665萬平方公裡,小了差不多45萬平方公裡。 冥王星和木星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拿冥王星和木星來比較,對於小小的冥王星來講實在太不公平了。木星的直徑是142984公裡,大約是冥王星直徑的60倍。木星的質量1.9×10^24噸,是冥王星質量的13萬倍。另外木星21.6萬個冥王星那麼大。
  • 被移出太陽系大行星群的冥王星很可怕?被誤會的冥王星其實很可愛
    在2006年以前的教科書上告訴我們太陽系中有九大行星。而在2006年以後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說法就變成八大行星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這樣的。原來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被天文學家移出了大行星群。冥王星為什麼會被天文學家移出大行星群呢?
  • 冥王星為何被踢出行星行列,太陽系定義行星的標準是什麼
    太陽系如此浩瀚,但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八顆行星位列其中。曾幾何時,冥王星作為第九顆行星被發現,引起了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的青睞。但後來,冥王星還是被踢出了太陽系行星行列,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冥王星不是行星!它是X行星嗎?
    ,把我們太陽系中長久以來認可的行星數目從9顆減少到8顆,但他對此並不感到後悔。在1930年,他24歲那年,湯博捕捉到一個星球的圖像似乎驗證了羅威爾的預言,他向全世界宣布了這個發現,這個星球被正式取名為「冥王星」。但他是不是 x 行星呢?一些科學家認為冥王星太小、質量不夠大,不能明顯的擾亂它附近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軌道。後來天文學家意識到根本沒有 x 行星存在, x 行星的推測錯誤地估計了海王星的質量。
  • 少了個冥王星,太陽系的行星數量還能否恢復到九顆?很有可能
    太陽系之中有幾顆行星?八顆。是否還有希望恢復到九顆?很有可能。曾幾何時,太陽系之中就是有九顆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冥王星曾經是位於太陽系最外側的一顆行星,遠日點達到了48.871個天文單位,它位於柯伊伯帶之中,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柯伊伯帶天體。
  • 為什麼冥王星被踢出了行星行列?以後會不會發現太陽系新的行星?
    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從我小學開始上地理課時,老師就告訴我們,太陽系有八大行星,而除去地球之外,其他七個都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因此,在我記憶裡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太陽系只有八顆行星。書籍裡告訴我,其實太陽系原來存在第九顆行星的,它叫冥王星。冥王星是1930年被發現的,但是在它被發現的76年後,天文學界便將它踢出了行星行列,將它劃入了矮行星行列,從此太陽系又回到了八顆行星的時代。
  • 太陽係為何由九大行星變為了八大行星,冥王星為什麼會被踢出去?
    在我們小的時候,上地理課的時候,老師會告訴我們我們生活的地球屬於太陽系,而在太陽系之中和我們一樣圍繞著太陽運行的行星還有八個,算上我們,太陽系正好是九大行星。冥王星被從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之中除名並不是什麼新聞了,事實上大多數人都知道。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到底是為什麼。現在,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冥王星。在還沒有被除名之前,冥王星是太陽系內距離太陽最遠的一顆行星,同時也是九大行星之中最小的一顆,正是因為它又遠又小,處於太陽系的邊緣地帶,所以也是最晚被發現的,冥王星的發現,還要追溯到1930年。
  • 不是冥王星,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找到了?
    冥王星被除名恢復行星無望,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找到了!
  • 太陽系九大行星為何變成八大行星 冥王星哪去了 專家:變「矮」了
    人們為了方便研究宇宙,把它劃分成許多區域,比如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等。我們人類的地球是屬於銀河系中的太陽系的。長期以來,在太陽系這個大家庭中,一直被認為有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教科書上也是這麼寫的。但到2006年,太陽系九大行星被改為八大行星,沒有冥王星了。那么九個行星為何變成八個了?冥王星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