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冥王星是太陽系中體積較小、軌道靠近外側的天體,在此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冥王星被列為行星,屬於太陽系九大行星家族中的一。由於冥王星的體積和質量甚至不如一些行星的衛星,在2006年時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降級為矮行星。此後太陽系只剩下了八大行星。
根據一份非官方的投票統計,在公眾的心目中冥王星仍然屬於行星家族中的一員,其行星地位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改變,對此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專家們重新開始討論這個話題。
事實上冥王星的體積和半徑是非常小的,月球都比冥王星大得多,太陽系內還有數顆行星的衛星也比冥王星大,正是因為冥王星的體積和質量非常小,所以其被剝奪了行星資格。但是冥王星雖然小,也有多顆衛星,構成了一個特殊的衛星群,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在冥王星周圍一共發現了五顆天然的衛星,其體積都比冥王星要小,冥王星周圍還可能擁有碎片環,冥王星也形成了一個微型的多衛星系統。
對於科學家而言,冥王星的地位仍然列為矮行星,來自哈佛大學的科學史學家歐文·金格裡奇認為我們對於一顆行星的認知程度隨時間的變化而改變,行星的初始規範為恆星周圍的殘餘物質形成的球形天體,後來科學家認為行星應該具備清理軌道的能力,即能將自身周圍的軌道環境清理「乾淨」,引力可以統治一定半徑的空間,但是冥王星並不符合這一點,因為在距離冥王星不遠的柯伊伯帶附近仍然存在一些體積和質量較大的天體,冥王星並沒有將它們清理。
行星的誕生和演化仍然是天文學家研究的重點,到目前為止我們對行星的定義和觀點僅限於太陽系,太陽系之外還有不同類型的行星,這些行星是太陽系內沒有的,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近2000顆系外行星,這只是銀河系行星世界的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的行星沒有被發現。
根據科學家的初步統計,銀河系內的每一顆恆星周圍平均存在一顆以上的行星。2015年7月,美國宇航局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將飛抵冥王星,屆時我們將更加深入了解這顆神秘的星球。
時間總能讓人更明白一件事物。隨著認知的不斷增加,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就更為全面,所以才有科學家將冥王星貶為矮行星事件發生。其實在小編看來,這個爭論沒有多大的意義,我們應該把焦點放在為什麼這些行星存在,而不是劃分行星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