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同學發布小道消息,「最近聽到」冥王星很可能回歸行星隊伍,問是不是真的。時空通訊覺得莫名其妙,為此和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不知道這位同學「最近」聽誰說的,能不能悄悄告訴俺時空通訊,也讓俺分享分享這個喜訊。
據我所知,這個所謂「最近聽到」不是真的。冥王星被請出太陽系大行星隊伍,是一件有爭議但沒錯的決定,隨著近年來太陽系類冥天體發現得越來越多,冥王星回歸大行星行列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冥王星是在1930年被發現的,開始人們認為這顆行星很大,甚至大於地球,因此把它列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後來發現,這顆星球並不大,但既然其已經位列「仙班」,也就被默認了,太陽系行星老九的位置就一直坐了65年。
2005年,人們發現了鬩神星。
開始認為鬩神星的質量比冥王星還要多出27%,甚至直徑體積也比冥王星大,那麼這就不好辦了,如果把鬩神星列入行星老九的位置,冥王星怎麼擺呢?
而且在柯伊伯帶還發現了若干顆像冥王星這樣的冰行星,雖然略小,也小不了多少,如果都要列入行星「仙班」,似乎有些不倫不類了。
於是,經過天文學界科學家們一番爭論,於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界國際天文聯合會上通過決議,將冥王星從行星隊伍種除名,划進矮行星隊列。
矮行星是什麼意思?就是「侏儒行星」,比行星小一號的天體。
這次會上,正式定義了行星概念,規定了行星的主要條件有:1、圍繞著太陽公轉,軌道近於圓形;2、有足夠的質量,能夠以自身的重力克服剛體力,呈現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就是接近圓球體;3、將臨近軌道上的天體清除;4、未能發生核聚變。
而矮行星的概念定義為:1、具有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2、有足夠的質量,能以自身重力克服剛體力,呈現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即接近圓球體;3、未能將臨近軌道上的天體清除;4、不是行星的衛星。
從以上行星和矮行星條件可以看出,矮行星與行星的區別關鍵在第三條,冥王星恰恰在第三條存在明顯瑕疵。
冥王星軌道上有一顆伴星,起初以為是它的衛星,就是現在仍被稱為冥衛一的卡戎星。
這顆星球實際上並沒有圍繞著冥王星旋轉,而是與冥王星玩著二人轉,共同圍繞著它們之間的空間某個質點旋轉,因此可視為沒有清空臨近軌道天體。
卡戎直徑比冥王星直徑一半還大,這在太陽系衛星中也是沒有的,因此卡戎不是冥王星衛星,也相當是一顆矮行星。
而且冥王星軌道太扁,甚至穿越了海王星軌道,軌道參數與其他八大行星有很大差異。有研究認為,冥王星曾經是海王星的一顆衛星,被海王星引力彈弓效應甩了出去。
隨著矮行星發現得越來越多,科學界正式認帳的就已經有了5顆,它們是冥王星、穀神星、鬩神星、鳥神星、妊神星。
尚未列入但已經被默認的矮行星有卡戎、2005 FY9、Orcus、2003 EL61、2002 TC302、誇歐爾、塞德娜、伊克西翁等十數顆。
這樣,冥王星回歸行星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小。如果冥王星回歸,這些矮行星怎麼定位呢?
現在發現,冥王星的直徑為2370公裡,鬩神星的直徑為2326公裡,因此冥王星儘管質量比鬩神星略小,但體積在矮行星裡面算是最大的了,天文學界還是把冥王星當作了矮行星的頭,甚至把海王星軌道外的冰質小行星作為一類,統稱為「類冥天體」。
俗話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冥王星雖然沒有列入大行星行列,但從一個搖尾巴的「鳳尾」,一躍而為「雞頭」,也是一個不錯的歸宿。
現在太陽系發現的類冥天體越來越多,因此冥王星要回歸行星行列已經越來越不可能,所以冥王星要回歸行星行列的說法完全是空穴來風,毫無根據。而且即便有人想要冥王星回歸,它草頭王做得好好的,何必接受招安,受那窩囊氣,大家說呢?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所發文章那均屬原創,請尊重作者版權,感謝理解支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