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矮行星有幾多,矮行星與衛星和小行星的主要區別在哪裡?

2020-12-05 時空通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矮行星與小行星的區別就是大與小,圓與不圓的關係。

矮行星肯定比小行星大,主要是質量大。現在最小的矮行星是穀神星,直徑為960x932km,質量為9.43±0.07×10 kg,也就是約94.3億億噸。

而最大的小行星是灶神星,是一個不規則土豆型,大小約578×560×458 km,質量約27億億噸。

矮行星要成為圓球型或者基本圓球形,小行星的形狀就亂七八糟,什麼樣子都有。

矮行星,又稱「侏儒行星」,就是比行星小一號的意思。

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確定了矮行星的定義,主要規定:

體積介於行星與小行星之間,圍繞著恆星旋轉,質量足以克服固體剛體力已達到流體靜力平衡,沒有清空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同時又不是行星的衛星。

這個定義充分區分出了矮行星與行星和小行星、衛星的不同。

根據這個定義,目前明確確定的矮行星有五顆,按照大小排列為:冥王星、鬩神星、鳥神星、妊神星、穀神星。

冥王星從1930年被發現,一直作為行星對待,所以原來太陽系有九大行星。

但後來發現被當做冥王星的衛星卡戎星,並不是圍繞著冥王星旋轉,而是它們相互圍繞著體外的一個質點旋轉,並且公用一個公轉軌道。

這樣就可以視為冥王星沒有清空自己的公轉軌道,再加上冥王星的公轉軌道也與其他行星差距較大,橢圓得很厲害,遠日點達到74億公裡,近日點只有44億公裡,甚至進入了海王星的公轉軌道之內。

後來又發現了鬩神星,開始以為比冥王星還大,因此冥王星在混入行星隊伍76年後,於2006年經國際天文聯合會投票,被剝奪了行星老九的地位,降格為矮行星。

俗話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冥王星雖然丟掉了行星這個鳳尾,卻成了矮行星裡面的龍頭老大,做了個雞頭也不算冤。

真正冤的是卡戎星,原來一直以為是比冥王星小一輩的衛星,結果發現與冥王星原來是兄弟,而且在矮行星裡面還排在了穀神星之前。

卡戎是作為衛星還是矮行星至今還有爭議,尚無定論,因此沒有理順關係,不葷不素,還吊在那。

所以,現在真是確定的5顆矮行星中並沒有這位「卡戎」小哥,身份地位很是尷尬。

如果把卡戎也算上,矮行星的排位就是:

冥王星,直徑2370km,質量為1.473×10^22kg,也就是約1473億億噸;

鬩神星,直徑2336km,質量為1.66×10^22kg,也就是約1660億億噸;

妊神星,直徑約1436km,質量為4.2×10kg,也就是約420億億噸;

鳥神星,直徑約1500km,質量為4×10^21 kg,也就是400億億噸;

卡戎星,直徑約1207km,質量為1.52×10kg,也就是約152億億噸;

穀神星,直徑約950km,質量為9.43×10kg,也就是約94.3億億噸。

從這個排名可以看出,冥王星和鬩神星到底誰是老大也還沒有弄清楚,似乎直徑冥王星稍大,但質量鬩神星更大些。

不過天文學界還是看在冥王星曾經為行星老九的面子,把所有柯伊伯帶的內部分,與冥王星相似的天體都叫做類冥天體,因此實際上給了冥王星雞頭的地位。

還有不少小型天體屬於矮行星還是小行星尚未定論。

這些已經發現的小天體直徑在1000公裡左右,質量在幾十億億噸以上(按質量大小排列):

塞德娜,直徑約1180–1800km,質量約1.7-6.1 × 10kg;

2003 EL61(Santa),直徑約1500km,質量約4.2×10kg;

誇歐爾,直徑約989-1346km,質量約 2.6×10kg;

厄耳枯斯,直徑約840-1880km,質量約6.2-7.0×10kg;

2002UX25,直徑約910km,質量約7.9×10kg;

伐樓拿,直徑約936km,質量約5.9×10kg;

2002TX300,直徑<900km,質量不詳;

伊克西翁,直徑<822km,質量不詳;

由於人類觀測能力有限,相信還有一些可能成為矮行星的天體尚沒有被發現,但太陽系還有第九大行星的說法似乎沒有什麼依據。

簡單歸納:

矮行星就是在太陽系次於行星的天體。

衛星是圍繞著行星公轉的天體,大小不一,大的比冥王星還要大很多,現在已知有7顆衛星比冥王星要大;小的就很小,形狀多樣,只有幾公裡大小。

小行星就多了,如果把彗星也算進來,可以說幾乎數不清。

小行星大的數百公裡直徑,小的如一座山或者一棟房子,甚至幾米大小。

目前小行星的老大是灶神星,直徑在500km左右,是個不規則的土豆狀(將題頭圖)。

小行星都是不規則形狀,土豆花生碎石片啥都有。

人類發現的有跡可循的小行星有127萬多顆,已經計算出軌道獲得臨時編號的有近68萬顆,獲得永久編號的有25萬多顆,正式命名的有1.27萬顆,近地小行星1.9萬多顆,已經鎖定對地球有威脅的近地小行星有700餘顆。

小行星撞擊地球是人類生存重大威脅之一,雖然聯合國已經早就成立了小行星撞擊預警組織和應對機構,但小行星真的來臨時可能防不勝防,現在人類還很難應對。

相比之下,矮行星和衛星運行軌跡比較穩定,對人類的威脅就很小,幾乎沒有。

這就是太陽系矮行星的現狀,以及矮行星與小行星的區別。

謝謝閱讀,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相關焦點

  • 矮行星到底是個啥天體,它與衛星和小行星的區別在哪哈?
    矮行星與小行星的區別就是大與小,圓與不圓的關係。矮行星肯定比小行星大,主要是質量大。
  • 「矮行星」是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太陽系已知七顆矮行星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分布著許多不同類型的天體,主要的天體類型包括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衛星。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就是太陽,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可以說就是太陽系的老大,而其他天體就可以看成是太陽的跟班。
  • 什麼是矮行星,它和行星的區別在哪裡?
    但事情在12年前變得複雜了,當時冥王星被重新歸類為矮行星。現在有兩種行星,一些科學家還在爭論「行星」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矮行星?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建立的空間物品的正式名稱和術語,天體只有在符合三個特定標準時才被視為行星。它必須繞太陽運行。它必須足夠大--並產生足夠的重力--才能把自己拉成球形。
  • 太陽系矮行星、小行星和大衛星排行榜(上篇)
    太陽系八大行星我們都很熟悉了,可是對於矮行星、小行星,還有大行星的衛星就了解甚少了。今天就讓我們對這些天體安大小作一個排行榜。五個確定的矮行星由近到遠分別是小行星帶中的穀神星,柯伊伯帶中的冥王星、鳥神星和妊神星,黃道離散盤面中的鬩神星。
  • 行星?矮行星?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太陽系的五大矮行星了解一下
    而作為行星,還必須滿足第三個標準:它們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的其他物體。由於矮行星經常與小行星、彗星、星際碎片甚至其他矮行星共用軌道,這第三點標準更容易分辨出行星和矮行星之間的區別。目前在太陽系中有五個官方認可的矮行星:穀神星、冥王星、鬩神星、妊神星以及鳥神星。
  • 太陽系的七顆矮行星
    美國小行星中心證實了它的存在,它有望成為太陽系的第7顆矮行星。科學家還推測,太陽系可能有數十顆,甚至超過100顆矮行星尚未被發現。   2005年7月29日,美國天文學家麥可·布朗宣布,他的團隊在太陽系柯伊伯帶發現了一個新天體2003UB313,暫起名為齊娜星。
  • 矮行星到底有什麼地方不如行星
    矮行星到底有什麼地方不如行星關鍵詞1:矮行星的定義關鍵詞2:柯伊伯帶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對「行星』」和「矮行星」的定義,矮行星同行星最大的區別在於「尚未清空其軌道附近的區域」。太陽系中一些質量較大的天體,它們會清除或者散射掉近鄰的小天體。質量較小的天體則無法做到這一點。 它們只能處於不斷變化的軌道之,或者由一個大質量天體來維持它們的軌道。例如,地球的質量就足夠讓它最終清除掉靠它太近的天體,比如近地小行星。但地球同時還維持住了月球的軌道,保護它免遭被清理的厄運。
  • 美國科學家在太陽系發現一顆新的矮行星
    2006年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冥王星被「開除」出九大行星序列。轉過身來,它又成了新的天體分類「矮行星」的一員大將,加上穀神星、鬩神星、鳥神星及妊神星,當前獲得「官方認證」的太陽系矮行星已有5顆。
  • 冥王星為何被太陽系九大行星除名?是變了心還是矮行星才是真愛?
    根據這個定義,穀神星、灶神星和帕拉斯星是矮行星,但不是類冥天體。大多數矮行星位於柯伊伯帶,這是圍繞太陽系的一個環狀或殼狀巖石體,位於海王星軌道上。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的穀神星、灶神星和帕拉斯星是這條規則唯一的例外。矮行星可以有自己的衛星,例如卡戎圍繞冥王星運行。然而,衛星不可能是矮行星。因此,土星的衛星之一泰坦雖然比矮行星大,但不可能是矮行星。
  • 矮行星和小行星
    太陽系內符合這一定義的包括:穀神星、齊娜(即鬩神星)、鳥神星、妊神星、冥王星、卡戎星總計六顆。太陽系小天體a.天體;b.圍繞太陽運轉;c.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的定義。原來的小行星、彗星等全部歸入太陽系小天體的範疇。
  • 太陽系史上最小的矮行星被發現了!直徑勉強超過430公裡!
    科學家宣布太陽系迄今為止最小的矮行星被發現了!在我們太陽系,除了行星外,還有一群特殊的天體,它們就是矮行星。矮行星區別於行星的特徵就是矮行星不會清除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並且體積足夠小,不過有一個固定的界限。
  • 關於矮行星
    矮行星或稱"侏儒行星",體積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圍繞恆星運轉,質量足以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近於圓球)形狀,沒有清空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同時不是衛星。最終的定義會比這複雜得多,有的天文學家傾向於把太陽系外圍較小的天體稱作"矮行星",而另外一些人則願意把它們叫做"小行星",或者"柯伊伯帶行星",還有一些人則根本不想用到行星這個詞
  • 太陽系內成員新盤點:八大行星和五大矮行星
    [摘要]太陽系內除了八大行星之外,還有五大矮行星。按照新的定義,太陽系內總共有八大行星和五大矮行星。騰訊科學訊 在我們已經成長起來的這代人的心目中,太陽系內有九大行星已經根深蒂固。最終,天文學家重新對行星的定義進行了修正,非常不幸的是,冥王星被排除出行星之列,被重新界定為「矮行星」(dwarf planet)。除冥王星之外,太陽系內還有四顆矮行星,它們分別是:穀神星(Ceres)是第一顆被發現的小行星,也是一顆最小的矮行星。
  • 我們的太陽系裡有多少行星?
    由於冥王星是柯伊伯帶的一部分,因此不符合第三條標準,所以沒有被納入行星範疇,而被認定成為矮行星。其他矮行星還有穀神星,妊神星,鳥神星以及,鬩神星。冥王星擁有大氣層、鮮明的表面特徵以及至少五顆衛星,是我們所知道的最複雜的矮行星,也是太陽系中最令人驚訝的行星之一。
  • 太陽系總共有多少顆星球?包括衛星?
    金星和水星目前都還沒有發現有衛星,除此之外就是地球衛星最少了,只有月球1個;其餘的星球衛星分別為:火星2顆,天王星29顆,海王星14顆。這些衛星並不都是球形,大部分都很小,是一些不成球形不規則的大石塊或冰石混合體。比如新發現的土星幾顆衛星,幾乎都混在土星環中,小的只有8公裡直徑。海王星14顆衛星,只有海衛一為球形,直徑質量都很小。
  • 給孩子看的矮行星簡介(內含中文視頻)
    它必須圍繞太陽公轉二,它必須有足夠大的質量使其在引力作用下成為一個球形體或者近球體行星有著第三個它們必須滿足的條件:它們的軌道上不能存在其他天體因為矮行星的運行軌道上常有小行星,彗星,巖石碎片甚至是其他的矮行星這三點使分辨行星和矮行星的不同更加容易目前在太陽系有五個被正式承認的矮行星
  • 小行星衛神星可能是太陽系中最小的矮行星
    天文學家已經拍攝到高解析度的圖片gouthea,小行星帶的第四大巖石。你看,衛生是球形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矮人星球標記,而唯一的一個Hygiea一直失蹤到現在。小行星擁有各種各樣的形狀,但是矮行星的圓形顯示出它們有足夠的質量使自己的引力把它拉成這個圓形。Hygiea已經滿足了矮人行星分類的其他要求,因為它環繞太陽運行,不是環繞其他行星運行的月球,也沒有將其他天體清除出自己的軌道。那麼,這個矮行星家族的潛在新成員有多大呢?
  • 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為何被降級為矮行星?還能恢復行星嗎?
    ,歸入了矮行星,番號為134340號小行星。什麼是矮行星相對行星,科學家也給出了矮行星的定義,在體積上,矮行星的體積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圍繞恆星旋轉,形狀近似於球體,沒有清空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同時也不是衛星。
  • 目前太陽系最小的矮行星被發現了!直徑僅430公裡!
    科學家發現了目前太陽系最小的矮行星!據了解,這顆小行星位於小行星帶,科學家稱它為健神星(HYGIEA),這顆健神星其實早在1849年就被義大利天文學家安尼巴萊·德·加斯帕裡斯發現,只是礙於當時觀測技術條件,所以只能大概判斷這是一顆小行星,卻無法得出詳細的觀測數據。
  • 唯一一個在小行星帶的矮行星,相關穀神星的有趣事實
    穀神星是太陽系五個矮行星之一,與其他矮行星如:冥王星、卡戎星、鬩神星、鳥神星、妊神星一樣。儘管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穀神星,但實際上它是最著名的矮行星之一。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相關穀神星的有趣事實 1、穀神星是由義大利人皮亞齊在1801年發現的,相比於1930年才被發現的冥王星,穀神星要早一百多年。2、穀神星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矮行星。也很有可能還有其他矮行星比穀神星小,但,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