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行星到底是個啥天體,它與衛星和小行星的區別在哪哈?

2021-01-18 三磅的宇宙


矮行星與小行星的區別就是大與小,圓與不圓的關係。

矮行星肯定比小行星大,主要是質量大。現在最小的矮行星是穀神星,直徑為960x932km,質量為9.43±0.07×10²⁰ kg,也就是約94.3億億噸。

而最大的小行星是灶神星,是一個不規則土豆型,大小約578×560×458 km,質量約27億億噸。

矮行星要成為圓球型或者基本圓球形,小行星的形狀就亂七八糟,什麼樣子都有。

矮行星,又稱「侏儒行星」,就是比行星小一號的意思。

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確定了矮行星的定義,主要規定:

體積介於行星與小行星之間,圍繞著恆星旋轉,質量足以克服固體剛體力已達到流體靜力平衡,沒有清空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同時又不是行星的衛星。

這個定義充分區分出了矮行星與行星和小行星、衛星的不同。

根據這個定義,目前明確確定的矮行星有五顆,按照大小排列為:冥王星、鬩神星、鳥神星、妊神星、穀神星。


冥王星從1930年被發現,一直作為行星對待,所以原來太陽系有九大行星。

但後來發現被當做冥王星的衛星卡戎星,並不是圍繞著冥王星旋轉,而是它們相互圍繞著體外的一個質點旋轉,並且公用一個公轉軌道。

這樣就可以視為冥王星沒有清空自己的公轉軌道,再加上冥王星的公轉軌道也與其他行星差距較大,橢圓得很厲害,遠日點達到74億公裡,近日點只有44億公裡,甚至進入了海王星的公轉軌道之內。

後來又發現了鬩神星,開始以為比冥王星還大,因此冥王星在混入行星隊伍76年後,於2006年經國際天文聯合會投票,被剝奪了行星老九的地位,降格為矮行星。

俗話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冥王星雖然丟掉了行星這個鳳尾,卻成了矮行星裡面的龍頭老大,做了個雞頭也不算冤。

真正冤的是卡戎星,原來一直以為是比冥王星小一輩的衛星,結果發現與冥王星原來是兄弟,而且在矮行星裡面還排在了穀神星之前。

卡戎是作為衛星還是矮行星至今還有爭議,尚無定論,因此沒有理順關係,不葷不素,還吊在那。

所以,現在真是確定的5顆矮行星中並沒有這位「卡戎」小哥,身份地位很是尷尬。


如果把卡戎也算上,矮行星的排位就是:

冥王星,直徑2370km,質量為1.473×10^22kg,也就是約1473億億噸;

鬩神星,直徑2336km,質量為1.66×10^22kg,也就是約1660億億噸;

妊神星,直徑約1436km,質量為4.2×10²¹kg,也就是約420億億噸;

鳥神星,直徑約1500km,質量為4×10^21 kg,也就是400億億噸;

卡戎星,直徑約1207km,質量為1.52×10²¹kg,也就是約152億億噸;

穀神星,直徑約950km,質量為9.43×10²⁰kg,也就是約94.3億億噸。

從這個排名可以看出,冥王星和鬩神星到底誰是老大也還沒有弄清楚,似乎直徑冥王星稍大,但質量鬩神星更大些。

不過天文學界還是看在冥王星曾經為行星老九的面子,把所有柯伊伯帶的內部分,與冥王星相似的天體都叫做類冥天體,因此實際上給了冥王星雞頭的地位。


還有不少小型天體屬於矮行星還是小行星尚未定論。

這些已經發現的小天體直徑在1000公裡左右,質量在幾十億億噸以上(按質量大小排列):

塞德娜,直徑約1180–1800km,質量約1.7-6.1 × 10²¹kg;

2003 EL61(Santa),直徑約1500km,質量約4.2×10²¹kg;

誇歐爾,直徑約989-1346km,質量約 2.6×10²¹kg;

厄耳枯斯,直徑約840-1880km,質量約6.2-7.0×10²⁰kg;

2002UX25,直徑約910km,質量約7.9×10²⁰kg;

伐樓拿,直徑約936km,質量約5.9×10²⁰kg;

2002TX300,直徑<900km,質量不詳;

伊克西翁,直徑<822km,質量不詳;

由於人類觀測能力有限,相信還有一些可能成為矮行星的天體尚沒有被發現,但太陽系還有第九大行星的說法似乎沒有什麼依據。


簡單歸納:

矮行星就是在太陽系次於行星的天體。

衛星是圍繞著行星公轉的天體,大小不一,大的比冥王星還要大很多,現在已知有7顆衛星比冥王星要大;小的就很小,形狀多樣,只有幾公裡大小。

小行星就多了,如果把彗星也算進來,可以說幾乎數不清。

小行星大的數百公裡直徑,小的如一座山或者一棟房子,甚至幾米大小。

目前小行星的老大是灶神星,直徑在500km左右,是個不規則的土豆狀(將題頭圖)。

小行星都是不規則形狀,土豆花生碎石片啥都有。

人類發現的有跡可循的小行星有127萬多顆,已經計算出軌道獲得臨時編號的有近68萬顆,獲得永久編號的有25萬多顆,正式命名的有1.27萬顆,近地小行星1.9萬多顆,已經鎖定對地球有威脅的近地小行星有700餘顆。

小行星撞擊地球是人類生存重大威脅之一,雖然聯合國已經早就成立了小行星撞擊預警組織和應對機構,但小行星真的來臨時可能防不勝防,現在人類還很難應對。

相比之下,矮行星和衛星運行軌跡比較穩定,對人類的威脅就很小,幾乎沒有。

這就是太陽系矮行星的現狀,以及矮行星與小行星的區別。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的矮行星有幾多,矮行星與衛星和小行星的主要區別在哪裡?
    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確定了矮行星的定義,主要規定:體積介於行星與小行星之間,圍繞著恆星旋轉,質量足以克服固體剛體力已達到流體靜力平衡,沒有清空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同時又不是行星的衛星。這個定義充分區分出了矮行星與行星和小行星、衛星的不同。
  • 矮行星和小行星
    d.不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其它物體;e.不是衛星。太陽系小天體a.天體;b.圍繞太陽運轉;c.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的定義。原來的小行星、彗星等全部歸入太陽系小天體的範疇。小行星:小行星 asteroid, minor planet或planetoid小行星是太陽系內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 矮行星到底有什麼地方不如行星
    矮行星到底有什麼地方不如行星關鍵詞1:矮行星的定義關鍵詞2:柯伊伯帶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對「行星』」和「矮行星」的定義,矮行星同行星最大的區別在於「尚未清空其軌道附近的區域」。太陽系中一些質量較大的天體,它們會清除或者散射掉近鄰的小天體。質量較小的天體則無法做到這一點。 它們只能處於不斷變化的軌道之,或者由一個大質量天體來維持它們的軌道。例如,地球的質量就足夠讓它最終清除掉靠它太近的天體,比如近地小行星。但地球同時還維持住了月球的軌道,保護它免遭被清理的厄運。
  • 唯一一個在小行星帶的矮行星,相關穀神星的有趣事實
    穀神星是太陽系五個矮行星之一,與其他矮行星如:冥王星、卡戎星、鬩神星、鳥神星、妊神星一樣。儘管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穀神星,但實際上它是最著名的矮行星之一。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相關穀神星的有趣事實 1、穀神星是由義大利人皮亞齊在1801年發現的,相比於1930年才被發現的冥王星,穀神星要早一百多年。2、穀神星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矮行星。也很有可能還有其他矮行星比穀神星小,但,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發現。
  • 什麼是矮行星,它和行星的區別在哪裡?
    基本上,真正重要的是太陽和九個行星。但事情在12年前變得複雜了,當時冥王星被重新歸類為矮行星。現在有兩種行星,一些科學家還在爭論「行星」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矮行星?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建立的空間物品的正式名稱和術語,天體只有在符合三個特定標準時才被視為行星。它必須繞太陽運行。它必須足夠大--並產生足夠的重力--才能把自己拉成球形。
  • 「矮行星」是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太陽系已知七顆矮行星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分布著許多不同類型的天體,主要的天體類型包括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衛星。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就是太陽,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可以說就是太陽系的老大,而其他天體就可以看成是太陽的跟班。
  • 小行星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它與彗星之間有什麼區別?
    我是二年級的學生,正在一個做關於小行星的科學項目。你們能否告訴我小行星是怎麼形成的?小行星與彗星之間有什麼區別嗎?」答:小行星由小塊的巖石和金屬構成,就像太陽的內部系統其餘物質一樣。細小微粒互相撞擊,如果沒有劇烈的撞擊,它們也將會粘在一起。這是為什麼小行星不會繼續成長為像其餘行星一樣的原因,是因為它們太接近木星了。
  • 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小天體蘊藏的大奧秘
    我們太陽系最小的天體——小行星,彗星和流星——蘊藏著大驚喜。小行星,彗星以及一些從它們發出的彗星是我們的太陽系在46億年前形成的遺留產物。當行星和衛星在數千萬年間經歷了變化,但許多這些「小個子」的冰、巖石和金屬並沒有。它們很像記錄著行星演化的化石記錄。目前有 791,384顆已知小行星和3,559顆已知彗星。
  • 太陽系又有天體要被重新分類?直徑只有冥王星1/6,卻要與它同列
    從此,太陽系的行星數量不但從九個減少到了八個,而天體的分類也在行星和小行星之間多出了一個矮行星的分類。在當時,科學家一共將四顆天體歸類為矮行星,除了冥王星(直徑2370km)之外,還有鬩神星(直徑2326km)、鳥神星(直徑1500+400-200公裡)、妊神星(直徑1436km)和穀神星(直徑950km)。
  • 太陽系史上最小的矮行星被發現了!直徑勉強超過430公裡!
    矮行星在太陽系主要的小行星帶中有許多矮行星,例如穀神星、灶神星、鬩神星、鳥神星。在這項研究公布之前,穀神星是太陽系中最小的矮行星,也是唯一位於小行星帶的矮行星,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這個區域的小行星數量龐大,據目前統計大約有50萬顆左右,並且數據還在不斷增長。
  • 目前太陽系最小的矮行星被發現了!直徑僅430公裡!
    而現在,通過大量的觀測以及照片證明,這顆小行星可能是目前最小的矮行星,天文學家已經這顆小行星的高解析度圖像。它是一個球形狀天體,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矮行星標記,小行星有各種各樣的形狀,但矮行星的圓形形狀表明,它們有足夠的質量來滿足自身的引力,把它們拉成這種圓形。
  • 仰望星空時看到的都有啥?不只有恆星行星衛星彗星,還有這些天體
    在遠離城市的郊外,晴朗的夜空中抬頭望去,我們所看到的大部分星星都是恆星,但是在恆星之外還有行星、衛星、彗星、小行星以及星系等,其遠近大小也各不相同,而且差別很大,不過有些人造天體看上去也和星星一樣。這些星體之外,太陽系中還有很多矮行星,如穀神星、冥王星等,它們的體積和質量都要比行星更小一些,不過我們不用望遠鏡一顆也看不到。
  • 包括衛星?
    包括衛星?這個問題是要查太陽系戶口哈,不過咱太陽老大掌控一切,也沒什麼不可以說的,都是公開的,就來給你數數太陽系家珍。星球?是指拉七雜八的小天體渣滓都算呢,還是只成「球」的才算數呢?星球星球,要成「球」的才叫星球吧,那些土豆番薯之類或者邊邊角角碎磚爛瓦算不算呢?
  • 衛星繞行星運行,行星繞恆星運行,整個銀河系都圍繞這個天體運行
    宇宙天體都是以質量為王,當小質量天體遇到大質量天體的時候,那就只能處於從屬地位。比如衛星的質量通常不如行星,所以衛星都圍繞行星運行,如月亮圍繞地球轉;而行星的質量不如恆星,因此行星都圍繞恆星運行,地球圍著太陽轉。
  • 太陽系矮行星、小行星和大衛星排行榜(上篇)
    太陽系八大行星我們都很熟悉了,可是對於矮行星、小行星,還有大行星的衛星就了解甚少了。今天就讓我們對這些天體安大小作一個排行榜。五個確定的矮行星由近到遠分別是小行星帶中的穀神星,柯伊伯帶中的冥王星、鳥神星和妊神星,黃道離散盤面中的鬩神星。
  • 你覺得小行星是從哪裡來的?他們的質量到底有多小?
    小行星的總質量只有地球衛星月球加起來總質量的4%,其中將近一半的質量集中在4個最大的行星上(穀神星、灶神星、智神星、健神星);即使全部小行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個個體可能也就僅僅被當做一個矮行星。
  • 冥王星被踢出隊伍,不僅因為它的「兄弟」,還有它走錯了「路」
    不過「X行星」離我們實在太遠,即使它處於近日點,距離太陽也有30個AU;遠日點的話,有50個AU(AO就是一個天文單位,表示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也就是說從我們地球看冥王星,比我們看太陽還要遠幾十倍。
  • 美國首個小行星取樣返回器到底是啥樣的?
    OSIRIS-Rex項目將是美國首個小行星樣本取樣返回探測器,同時也將是阿波羅時代以來從地外天體取樣規模最大的探測項目。OSIRIS-Rex項目經理,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的邁克·唐納利(Mike Donnelly)表示:「目睹這支傑出團隊多年來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感到滿意。
  • 太陽系最大的無名天體:直徑1500公裡,繞太陽一周需547年
    【ALENG 自媒體】2月23日晚間自媒體專稿,我們的太陽系由八大行星和圍繞這些行星運行的數十個衛星組成,此外,還有無數個小行星、彗星以及被稱為矮行星的天體也在一個圍繞太陽的軌道上四處遊蕩,這其中的老大哥就是冥王星,多年以前,它還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後來被除名了,現在是八大行星之外天體的老大哥。
  • 這太陽系盡頭的行星到底是個啥?
    擅長 「 搞事情 」 的 NASA 第一時間發布推特,描述了這顆名副其實的 「 天涯海角石 」 小行星的特徵。沒有衛星,也沒有大氣最關鍵的一點是——長得像個雪人!哈???你是在告訴我太陽系的盡頭是個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