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版權:Free School(油管);
字幕翻譯:天文志願字幕組(有錯誤的地方望各位指出)
翻譯@呆毛王的胖次騎士
審核@EmilyL
解說詞
您現在收看的是免費學校!
千年之前,古天文學家仰望星空並且看到
某些他們認為是星星的物體在他們預料之外的路徑上運動
他們稱這些遊蕩的物體為行星,意為遊星(行星古稱)
其中五個——水星,金星,火星,土星,木星在古時被發現
以及命名
數個世紀以來,用於探索星空的天文工具變得更加精良
(功能)更加強大,並且又發現了三顆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然而,當科學家開始研究太陽系外圍時
他們產生了一個令人吃驚的看法:海王星之外的空間不僅僅有冥王星存在
當在冥王星周圍發現越來越多相近大小的天體
天文學家意識到並不是所有的天體都能稱之為行星
不得不做些什麼了
國際天文聯盟於2006年設置了一個新的類別:矮行星
對於一個被稱為矮行星的天體,它只需要符合兩個條件:一,
它必須圍繞太陽公轉
二,它必須有足夠大的質量使其在引力作用下成為一個球形體
或者近球體
行星有著第三個它們必須滿足的條件:它們的軌道上不能存在
其他天體
因為矮行星的運行軌道上常有小行星,彗星,巖石碎片甚至是其他的矮行星
這三點使分辨行星和矮行星的不同
更加容易
目前在太陽系有五個被正式承認的矮行星:穀神星
冥王星,鬩神星,妊神星和鳥神星
穀神星是最早被觀測到的矮行星,在1801年
那是因為穀神星位於火星和木星的小行星帶上,使它較容易
被當時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並且它是是唯一一顆在內太陽系的矮行星
當它被發現時,穀神星被宣布是離太陽第五近的星球
而木星被向後排到了第六位
這個新的排序僅僅維持了一年,直到穀神星附近發現了一顆新的星球——然後
是另一個,然後又是一個!
幾十年間,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發現了數十個天體
在19世紀50年代,天文學家覺得已經足夠了並且將所有
位於小行星帶的天體——包括穀神星——重新分作了小行星
根據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的決議,穀神星又被分到了矮行星之列
它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並且有著小行星帶百分之25的質量
它每九小時自轉一周並且公轉周期為4.6年
穀神星沒有衛星或是行星環,但是它稀薄的大氣含有微量的
水蒸氣
它是已知矮行星中最小的,直徑為590英裡或950公裡
穀神星成為第一個被太空飛行器探測的矮行星
當黎明號空間探測器2015年3月6日進入其軌道
冥王星是最大的和最廣為人知的矮行星
自1930年被發現後,它被認為是第九顆行星
直到在2006年它被重新分級
冥王星體積小並且由冰塊組成,冥王星上的一天
相當於6.4個地球日
由於比海王星更遠離太陽,冥王星需要248個地球年
圍繞太陽完成一圈冥王星公轉
冥王星上稀薄的大氣中含有氮氣,甲烷和一氧化碳
與穀神星一樣,冥王星是沒有行星環的
與穀神星不同的是,冥王星有五個衛星,其中喀戎星是如此的巨大以至於冥王星和喀戎星
有時被認為是雙星系統
新視野號宇宙探測器於2015年7月登陸冥王星,拍攝到了極佳的衛星照片
並且引發了對這個寒冷和遙遠的世界的構成和結構提出的
新問題。
鬩神星是以希臘神話中不和女神厄裡斯命名的,這個命名恰如其分
因為鬩神星的發現引起了關於冥王星是否是行星的爭論
當鬩神星於2005年被發現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最初把其列為第十顆行星,但是許多
位於這片區域其他巨大天體的發現使他們重新考慮這一決定
鬩神星比冥王星略小,但據估計它有更大的質量
並且據信它被可燃冰覆蓋
它有一個著名的衛星,鬩衛一
鬩神星和它的衛星是在太陽系已知天體中最為遙遠的星球,
比冥王星離太陽更遠
據估計鬩神星的公轉周期為558個地球年
另一個矮行星的發現,妊神星,在2005年被宣布
不像其他的矮行星,妊神星是橢圓形,而非是球形
妊神星表面有固態水的存在,並且它是太陽系中自轉最快的
巨大天體,四個小時便完成一周自轉
妊神星公轉軌道比冥王星的略長,經過284個地球年完成一圈公轉
妊神星,以豐饒與生育女神哈烏美亞命名,有兩個已知的衛星
衛星妊衛一和妊衛二以女神的兩個女兒的名字命名
第五個也是最後一個被發現的矮行星是鳥神星
鳥神星也在2005年被發現並且以復活島上拉帕努伊人神話傳說
中的創世神命名
和其他位於柯伊柏帶的行星相同,鳥神星被冰覆蓋--由
甲烷乙烷和可能的固態氮組成
儘管直徑只有冥王星的三分之二,鳥神星的冰層使它成為
柯伊柏帶第二明亮的天體,僅在冥王星之後
2006年發現鳥神星至少有一顆至今仍未命名的衛星
天文學家認為太陽系中有數百個像
矮行星那樣的天體
當科學家繼續研究它們,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矮行星增加到
我們的名單上
直到那時,我希望你們可以樂於研究穀神星,冥王星,鬩神星,妊神星和鳥神星
--這些太陽系中的矮行星
下次見咯!\N@呆毛王的胖次騎士 審核@EmilyL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天文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