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內新矮行星「現身」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太陽系內新矮行星「現身」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11日報道,太陽系家族又添新「面孔」:美國科學家在太陽系內冥王星以外的地區,發現了一顆新的矮行星2014 UZ224,美國小行星中心証實了它的存在。

  密西根大學天文學教授戴維·格德斯對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表示,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是該聯合會將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公布的標準,直徑約530公裡的2014 UZ224應屬矮行星,但可能會被認為太小,而不能被稱作矮行星,這最終還需聯合會予以蓋棺定論。

  NPR12日報道稱,這顆矮行星直徑約530公裡,離太陽約137億公裡。相較之下,冥王星最大的衛星「卡戎」直徑為1200公裡,離太陽最大距離為73億公裡。這顆矮行星上的一年約為1100個地球年﹔而冥王星上的一年約為248個地球年。此前太陽系內最小的矮行星是「穀神星」,它也是太陽系中唯一位於小行星帶(木星和火星之間)的矮行星,直徑約為950公裡。

  目前,除了穀神星,太陽系內另外4顆矮行星也早已被「驗明正身」,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認為,可能有數十顆,甚至超過100顆矮行星尚未被發現。

  NPR報道說,科學家們歷時兩年才証實探測到了2014 UZ224,盡管其確切的軌道路徑還是個未知數,但他們認為,2014 UZ224是太陽系內已知的離太陽第三遙遠的天體。

  據了解,發現這顆矮行星的是「暗能量相機(DECam)」,其本來的主要任務是觀測星系和超新星的運動,提供更多線索幫科學家揭示暗物質究竟是「何方神聖」。

  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天體物理學家曼弗雷德·昆特茲接受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採訪時說:「最新發現將有助於我們理解位於海王星之外的天體,進一步釐清太陽系的起源、形成以及演化進程。」

  總編輯圈點

  2006年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冥王星被「開除」出九大行星序列。轉過身來,它又成了新的天體分類「矮行星」的一員大將,加上穀神星、?神星、鳥神星及妊神星,當前獲得「官方認証」的太陽系矮行星已有5顆。若2014 UZ224進入「正規軍」,科學家又收獲了一個切實可靠的研究太陽系的目標天體。

(責編:魏艷、趙竹青)

推薦閱讀

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2025年左右建成航天強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正式誕生。經過60年發展,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航天大國,並正在向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闊步前行。在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年紀念日前夕,人民網記者專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詳細】

2016年9月「科學」流言榜:無籽葡萄抹了避孕藥9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無籽葡萄抹了避孕藥、地鐵安檢後的食品不能吃等十條「科學流言」入榜。流言:時下正值吃葡萄的時節,但近日一段視頻在微博、微信上大量傳播,讓不少人「望葡萄卻步」。視頻中,一位「果農」模樣的男子一邊搬運葡萄,一邊和拍攝者對話,稱無籽葡萄是「蘸了避孕藥的」。真相:避孕藥隻有在進入人體後才能被人的響應識別機制所識別……【詳細】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矮行星異常軌道成謎,或暗示新行星
    天文學家們一直相信,在太陽系海王星之外的廣闊宇宙中,還會有新的行星,尤其是當冥王星被降級成為矮行星後,關於新的第九行星就成為許多科學家的關注對象,早在2016年,2位行星科學家宣布他們相信一個未發現的「幽靈星球」正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它位於遠遠超出冥王星的偏遠地帶,這個行星大約是地球質量的十倍
  • 太陽系的七顆矮行星
    美國小行星中心證實了它的存在,它有望成為太陽系的第7顆矮行星。科學家還推測,太陽系可能有數十顆,甚至超過100顆矮行星尚未被發現。   2005年7月29日,美國天文學家麥可·布朗宣布,他的團隊在太陽系柯伊伯帶發現了一個新天體2003UB313,暫起名為齊娜星。
  • 行星?矮行星?還在傻傻分不清楚?太陽系的五大矮行星了解一下
    他們把這些叫做「行星」,意為會移動的星星。這其中包含經典的五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隨著觀測工具的發展,逐漸又發現了新的三顆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然而,對太陽系更多的觀測,天文學家們發現,冥王星並不是在海王星外唯一的天體,隨著更多類似冥王星大小的天體在同一區域被發現。天文學家們意識到,不能將它們都視為行星。
  • 太陽系內還有可能存在地球這樣大的行星嗎?
    本世紀初,科學家在冥王星軌道以外發現了一些個頭和冥王星差不多的星球,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受到了挑戰。2006年冥王星被正式降級為矮行星。冥王星儘管被降級,尋找太陽系內新的行星、矮行星的任務並沒有結束尋找太陽系內新的行星及矮行星,目光主要集中在海王星軌道之外的
  • 太陽系內還有可能存在地球這樣大的行星嗎?
    本世紀初,科學家在冥王星軌道以外發現了一些個頭和冥王星差不多的星球,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受到了挑戰。2006年冥王星被正式降級為矮行星。 冥王星儘管被降級,尋找太陽系內新的行星、矮行星的任務並沒有結束。
  • 「矮行星」是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太陽系已知七顆矮行星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分布著許多不同類型的天體,主要的天體類型包括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衛星。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就是太陽,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可以說就是太陽系的老大,而其他天體就可以看成是太陽的跟班。
  • 美國科學家在太陽系發現一顆新的矮行星
    2006年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冥王星被「開除」出九大行星序列。轉過身來,它又成了新的天體分類「矮行星」的一員大將,加上穀神星、鬩神星、鳥神星及妊神星,當前獲得「官方認證」的太陽系矮行星已有5顆。
  • 冥王星迎來小夥伴|太陽系又發現一顆矮行星
    最近,科學家發現了太陽系的另外一顆矮行星。太陽系矮星族增添了一位新成員,冥王星又迎來一位新夥伴。
  • 太陽系內成員新盤點:八大行星和五大矮行星
    [摘要]太陽系內除了八大行星之外,還有五大矮行星。按照新的定義,太陽系內總共有八大行星和五大矮行星。騰訊科學訊 在我們已經成長起來的這代人的心目中,太陽系內有九大行星已經根深蒂固。小時候,我們都會記憶九大行星的名稱,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2005年的時候,Mike Brown發現了鬩神星(Eris),這是一顆和冥王星體積差不多的冰冷天體,運行於冥王星軌道之外。這樣的話,就使得太陽系內行星的總數增加到10顆。為了平息爭論,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召開會議,質疑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
  • 冥王星有伴了:太陽系又發現一顆矮行星
    科學家發現了太陽系的另外一顆矮行星。它的名字是2014 UZ224,距離太陽136億千米,每繞太陽一圈要花1100年。
  • 太陽系矮行星、小行星和大衛星排行榜(上篇)
    太陽系八大行星我們都很熟悉了,可是對於矮行星、小行星,還有大行星的衛星就了解甚少了。今天就讓我們對這些天體安大小作一個排行榜。五個確定的矮行星由近到遠分別是小行星帶中的穀神星,柯伊伯帶中的冥王星、鳥神星和妊神星,黃道離散盤面中的鬩神星。
  • 冥王星為何被太陽系九大行星除名?是變了心還是矮行星才是真愛?
    根據這個定義,穀神星、灶神星和帕拉斯星是矮行星,但不是類冥天體。大多數矮行星位於柯伊伯帶,這是圍繞太陽系的一個環狀或殼狀巖石體,位於海王星軌道上。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的穀神星、灶神星和帕拉斯星是這條規則唯一的例外。矮行星可以有自己的衛星,例如卡戎圍繞冥王星運行。然而,衛星不可能是矮行星。因此,土星的衛星之一泰坦雖然比矮行星大,但不可能是矮行星。
  • 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共工」
    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此前系內最大未命名星球近日獲得以中國水神共工的名字命名,這是太陽系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矮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新成員,矮行星又要再添一員?
    據外媒報導,在冥王星軌道外圍,天文學家發現了太陽系的一名新成員。這顆隱藏在太陽系深處的天體很可能成為矮行星行列的一員。
  • 太陽系九大行星為何變成八大行星 冥王星哪去了 專家:變「矮」了
    人們為了方便研究宇宙,把它劃分成許多區域,比如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等。我們人類的地球是屬於銀河系中的太陽系的。長期以來,在太陽系這個大家庭中,一直被認為有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教科書上也是這麼寫的。但到2006年,太陽系九大行星被改為八大行星,沒有冥王星了。那么九個行星為何變成八個了?冥王星哪去了?
  • 太陽系最小矮行星稱號,或被新的小行星搶走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作者:石蘭(抄襲必究)矮行星是一種圍繞恆星運轉、但沒有將軌道上其他天體清空的星體,體積一般處於小行星和行星之間,有時候也被我們稱為「侏儒行星而人們發現時間最早的一顆矮行星便是穀神星,與此同時,這個平均直徑952公裡的星體,雖然是小行星帶中的最大天體,卻也是已知太陽系中最小的矮行星。而新的小行星Hygiea卻可能打破現有的局面,繼而搶走穀神星在太陽系中的最小矮行星稱號。Hygiea到底是一顆怎樣的天體?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將現身,瑪雅預言又靈驗了?
    早在2006年,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發布的太陽系行星新定義,冥王星被剔除出太陽系行星行列,降級為矮行星,理由是冥王星體積太小、無力「清空」軌道周圍。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也變為了八大行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表示,要成為一顆行星,冥王星必須達到以下條件:一是圍繞太陽旋轉;二是質量足夠大,在其自身重力下保持球狀外形;三是「清除周圍」的太空殘骸和其它小天體,證實它具有足夠強的引力作用,在太陽系角落具有引力優勢。冥王星未能達到第三個條件,由於它的軌道位於柯伊伯帶,柯伊伯帶是一個由小行星和微行星構成的巨大環狀結構,一直延伸至海王星軌道之外。
  • 太陽系的矮行星有幾多,矮行星與衛星和小行星的主要區別在哪裡?
    矮行星與小行星的區別就是大與小,圓與不圓的關係。矮行星肯定比小行星大,主要是質量大。現在最小的矮行星是穀神星,直徑為960x932km,質量為9.43±0.07×10 kg,也就是約94.3億億噸。矮行星要成為圓球型或者基本圓球形,小行星的形狀就亂七八糟,什麼樣子都有。矮行星,又稱「侏儒行星」,就是比行星小一號的意思。
  • 這顆矮行星原來這麼大!太陽系究竟還隱藏了多少秘密?
    近日,天文學家們又在我們太陽系的後院「柯伊伯帶」發現了一個隱藏至今的秘密。天文學家剛宣稱,太陽系柯伊伯帶的一顆未命名且長久以來被忽視的矮行星要遠比他們之前所認為的大。實際上,這顆矮行星僅僅比冥王星和鬩神星稍小一些,也就是說其大小在我們已知的矮行星中可以排第三。那麼,它為何一直以來會被忽略呢?
  • 「黎明號」最新探測 太陽系矮行星穀神星是海洋世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8月11日消息,作為太陽系小行星帶中已知最大的天體,矮行星穀神星最新被探測研究發現是一個海洋世界。圖為「黎明」號探測器拍攝的穀神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