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DO/GSFC/NASA
本報訊 科學家發現,巨大的熱等離子體團從太陽的色球層——太陽表面和外層大氣之間的區域「飛馳而出」。這有助於解釋太陽大氣是如何變得如此灼熱的。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
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的Shuhong Yang和同事在2017和2018年的一系列觀測中發現了所謂的「色球炮彈」。
平均而言,這些等離子體「炮彈」的大小約為15億立方千米,略超過地球上所有水的總體積,同時平均質量幾乎是「鐵達尼號」的3倍。它們還以平均每秒56公裡的速度橫穿太陽。
「如果你從太陽附近觀察,會發現它看起來像一個巨大的、快速移動的球形怪物,沿著彎曲的軌跡飛行。」Yang介紹說。
這些軌跡似乎沿著太陽磁場呈弧形運動,就像炮彈在空中飛行的路徑。Yang及其團隊認為,這些灼熱的團狀物可能由一個叫做磁重聯的過程推動。在這個過程中,太陽磁場的一部分裂開,然後重新合在一起,從而釋放出一股可將等離子體拋向太陽的能量。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Marco Velli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能否將「色球炮彈」的產生歸因於磁重聯。他認為,如果磁重聯確實引發了這些「炮彈」,那麼觀測它們可能是理解太陽最大謎團之一的關鍵,即為何太陽的大氣層——日冕比它的表面熱得多。
「如果是磁重聯在起作用,那麼這將是一項重要的觀測,因為磁重聯是宇宙中一種非常重要的現象。」Velli介紹說,從行星到超新星,磁性聯繫存在於各種宇宙天體中。「這是一種非常基本的現象,而我們尚未完全理解它的複雜性。」(徐徐)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3847/2041-8213/ab2fe2
《中國科學報》 (2019-08-13 第2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