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幾年的農村經濟建設也是發展得比較迅速,那麼農村農民的生活條件也改善了許多,這時至年底,很多的農民工也從外地趕回來回家過年了。要說這幾年的農村建設發展是變化比較大的,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農村的公路建設,比如這幾年的村村通工程也是實施了很多年,很多的農民的出行也是得到了最大的解決。
在農村裡有句老話叫「要想富,先修路」的這個口號也是喊了很多年,當然了這個工程也是按照鄉村建設的標準來進行的,最大的福利就是惠民於農民,這樣的問題也是解決了部分農村由於公路不通後,當地的經濟直接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比如有的農村裡的土特產由於公路問題運輸不出去,但是這幾年的村村通公路也是解決了這類的問題。
雖然說這樣的公路建設也是在逐步的進行建設,但是以前的農村期盼修路,現在修好了公路後,有的農民並不是很高興,甚至是有些失望,有的時候期盼就成為了生氣的一個另一個選擇,那麼為啥農民都希望能修好路,帶給農民很多的福利,到了最後農民非但不高興,最後還有部分的怨氣呢?
眾所周知,農村建設公路都是按照等級劃分的,比如縣城通往鄉鎮的公路建造是按照2級或者2級以上的標準進行修建,鄉鎮通往農村的公路是按照3級公路進行建設,而農村互通的公路是按照4級公路的標準進行建設,使用年限在10年左右,但是其中還一個問題就是農村的互通公路寬度標準也是有規定好的,比如農村互通公路的寬度在5米,也可以選擇為4.5米,最低不能低於3.5米,這些也是按照農村的修路標準來的,但是最後的問題來了,公路修好了以後,寬度出現了問題,然而另一個問題也來了?
這個問題就是農村公路寬度3.5米都達不到不說,公路的厚度也是達不到標準,比如說農村的公路建設標準是寬度在3.5米以上的,公路厚度在18公分左右,不能低於18公分,那麼現在的公路是3.5米達不到,厚度甚至到了10公分,對此農民也是不服氣,那麼這個問題到底是農民造成的,還是誰造成的呢?
對此也是有專家進行了回復,說農村公路的寬度是達到標準的,厚度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造成路面變窄,厚度變薄的主要原因是農民的耕地侵佔了路面,甚至是農村的道路年限使用時間不長也是農民的車輛碾壓造成的,對此農民是更加的不理解,難道農民每家每戶都買車了,農民的耕地能在公路上耕種?農民認為問題是解決的,並不是推脫的,但是甩鍋給農民,那農民就是不願意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