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聞訊(記者/朱彤)沒有一流的學科就沒有一流的大學,學科建設已然成為了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今天,江蘇省教育廳舉行了「高校優勢學科服務江蘇高質量發展新聞通氣會」。省教育廳副廳長洪流、省教育廳研究生教育處處長楊樹兵等出席會議,介紹了江蘇高校學科建設成效並解碼優勢學科的養成「秘籍」。
自2010年江蘇省委省政府率先啟動實施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至今,江蘇累計226個學科得到立項建設,15所高校、43個學科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數列全國第二。27所高校的141個學科進入國際公認的基本科學數據指標(ESI)前1%。
為何江蘇的學科建設成效斐然?洪流表示江蘇的學科建設十分注重體系構建,目前已經形成逐層推進、逐級上升的四級學科發展體系:第一層級是世界一流建設學科,作為學科建設的「頂天」標準,對標世界一流,聚焦學術前沿。目前江蘇已經有43個學科被列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範圍。此外,在江蘇優勢學科、江蘇重點學科、校級特色學科等其他三個層級上,省委省政府和各高校也在進行著系統化、體系式的推進。
高校優勢學科在做好「頂天」的同時,也在積極將「立地」作為學科建設首要任務。學科建設最終還是要將學科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讓科研成果「接地氣」。
「據統計,二期項目中72個學科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現代農業等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密切相關,佔比43.6%。」洪流說。
在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優勢學科「測繪科學與技術」以徐州潘安湖採煤塌陷區綜合整治為示範,助力採煤塌陷區華麗轉身;
在蘇州,蘇州大學優勢學科「光學工程」深耕透明導電膜製造,研發出中大尺寸高性能電容觸控屏,目前已經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入使用;
蘇州大學老師在介紹優勢學科相關情況
在南京,南京林業大學優勢學科「林業工程」攻克了秸稈人造板技術,曾只能付之一炬的秸稈被「點草成金」,製成了0甲醛優質人造板。
南京林業大學樣品陳列室內陳列著各種草木纖維和人造板
不僅「頂天立地」,江蘇學科建設更在「樹人」。洪流表示,在二期項目建設期間,各立項學科在把學科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大批優秀人才自此湧現。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化工」優勢學科帶頭人王澤山院士,榮獲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開創了江蘇高校斬獲國獎最高獎的歷史。而南京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梅長彤也表示,「入選『雙一流』,學校對我們林業工程一流學科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從經費上,從研究生指標上,比如博士生指標都有傾斜,以前是9至10個,去年開始增加到16個,碩士有110個。」
十年光陰荏苒,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已經進入了三期階段。
最後,在回答荔枝新聞記者提問時,楊樹兵表示,三期與之前相比,最大變化在遴選和考核機制上,遴選上,無須再長篇累牘填表報送;考核上,不看寫了多少論文,出了幾本書,而在乎學科質量如何,對社會貢獻大否,國際國內有無影響,將更注重標誌性成果的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