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博物 ,作者信浮沉
本文轉載自中國國家地理旗下微信公眾號「博物」(ID:bowuzazhi),原文首發於2020年12月25日,原標題為《震驚!這種一泡水就開花的杜鵑,有毒!》,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家住北京市的本刊員工家屬孫女士向本刊表示,在朋友圈微商手中購買的「幹枝臘梅花」一泡在水裡果然就開花了,然而開的不是臘梅該有的黃花,而是一種粉紫色的花朵。
鑑於也挺好看的,孫女士在退款和不退款之間猶豫,特意諮詢了本刊員工——她兒子。本刊員工表示,媽!你就不看我們的微博微信嗎?好,我要拿你當反面典型寫一篇!
四年前咱們就講過
老朋友肯定知道,我媽是買了興安杜鵑了。其實這個花在網上熱度不低,每年都會被科普圈宣傳,不要買不要買,真是一到寒冬一呼號,我們都快成寒號鳥了。
然而,就這,連我媽都沒宣傳到。所以,必須多說!多喊!多嚷!在朋友圈轉發吧各位!
1
紅得早怪我咯?
在北京的四五月,草還剛剛開始萌芽,野外都是一水的土黃色。除了極少的堇菜、薺菜之類,大部分花還在「冬眠」。
再往山裡走一點,情況就出現變化了,土黃色中逐漸夾雜粉白色和粉紫色。在中低海拔大多是桃或者杏,稍高一點的地方就會出現迎紅杜鵑了。
北京五月的迎紅杜鵑。攝影:老信
迎紅杜鵑和興安杜鵑同屬杜鵑花科杜鵑花屬的迎紅杜鵑亞屬,這個亞屬也就這小姐兒倆。
有些植物學家認為這兩種本來就是一種,不過有細微的不同和分布的差異(迎紅杜鵑花大點,而且冬天葉子全掉;興安杜鵑花略小,半常綠),應當合併,還有的學者認為可以分為四種。我們依《中國植物志》按兩種處理。
不管是合併還是分開,它們至少都是最近的近親,也都是杜鵑花中最為矮小的種類,一般都在一兩米高。而「幹枝杜鵑」災難裡,迎紅杜鵑自然也牽連其中。
不過,興安杜鵑比迎紅杜鵑更出名,原因大概有兩個。
其一是顏值。其實迎紅杜鵑的花比興安杜鵑大幾毫米,只勝不輸。但是興安杜鵑分布得更靠北,通常都是在一望無際的白樺林或者西伯利亞大荒山,構成的景色就不是華北小山坡上星星點點的迎紅杜鵑能比得了的。
西伯利亞地區的杜鵑林
興安杜鵑(含迎紅杜鵑,下面也不單說了)並非只有遠眺才好看,難得的是,近看遠看都好看。在山上連成片濃豔至極,一兩枝單看又清幽俏麗,一點不俗。人紅是非多,又好看,開的又早,招致殺身之禍了。
看細節也是非常雅致的山花呢(不是我媽買的)。攝影:老信
至於第二個原因嘛,就是因為興安杜鵑還有個更著名的俗名——金達萊。
2
關於金達萊的幾個誤解
起碼在50後到80後的心裡,朝鮮半島就等於三樣東西——「倒垃圾」(桔梗)、朝鮮裙、金達萊。
金達萊就是興安杜鵑——其實這麼說不準確——它是個統稱,就像我們叫「杜鵑花」一樣,包括興安杜鵑、迎紅杜鵑、大字杜鵑、毛氈杜鵑等等品種,並不專指其一。
朝鮮人民的確自古就喜歡金達萊,而且非常古。在位於忠清北道的20萬年前的古人類遺址中,就出現了大量金達萊花葉化石和花粉,你說古不古吧。
注意了,被挖掘出來的金達萊花,古人應該是拿來做裝飾的,而不是吃吃吃。雖然你在網絡甚至書刊雜誌上,都不難找到金達萊的食用、藥用功用,比如泡酒啊、做金達萊花菜之類,但這些完全是扯!
雖然看起來還挺美味……但是不能吃!
據延邊大學醫院統計,僅2003年一年,這一家醫院就收到誤食金達萊中毒的28名病例,雖然都搶救生還了,但其中19例還出現了昏迷,毒性可真夠勁兒。
金達萊的花,尤其是花葯,有致人死命的毒性,就算葉子,也可以做殺蟲劑。從這個角度上,實在不適合在室內擺放養殖,更不能拿來泡酒(非得把毒萃取了喝純的)……
想吃我?我還想吃你呢。
另外,恐怕有一點會讓中國人民傷心——金達萊在朝鮮半島的地位並沒有那麼高,它只是最常見、最容易得到的花之一。在1960年之前,朝鮮和韓國的國花都是木槿花,之後朝鮮改為天女木蘭,金達萊事實上從未成為國花。
快問問你的爸媽,我相信九成會錯。連很多植物學著作在這事上都想當然了。
其實,金達萊最流行的區域是我國延邊朝鮮族地區。
興安杜鵑還有好多名字,比如滿山紅,達子香,還有寫達紫香的。說是曾經有個小姑娘叫達子香,為了抗擊沙俄的入侵,英勇犧牲,血把白花都染紅了。
3
遇到幹枝杜鵑,別買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說,又到冬天了,順手一查,淘寶上的興安杜鵑仍然一大片一大片,只不過因為關鍵詞限制,現在都用臘梅啊、「杜娟」之類的詞了,總之這類幹枝泡水能開花的,大多是興安杜鵑,大家別買就是了。
雖然興安杜鵑已經有栽培研究,並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距離市場化還早呢。網上買到的幹枝杜鵑可以說百分百是山上砍的。
這麼好看的花,就讓它自由自在地生長不好嗎?
而這幾年的嚴重盜伐已經讓國內的興安杜鵑資源極度縮減。希望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能有力保護,同時,更要加大宣傳,讓更多人知道網售幹枝杜鵑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