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神工的世界建築:法國古典主義建築

2021-01-15 快刀斬亂絲

古典主義是法國絕對君權時期的宮廷建築潮流。羅德. W. 霍爾頓. 文森特. F. 霍普爾指出,17世紀的新古典主義是一種恢復古典世界氣氛的自覺努力。文藝復興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恢復希臘和羅馬文明,這種熱情方興未艾,……從而加深了人們對古代希臘作品的了解,揭開了豐富的文學和哲學寶庫。他們說,對於17世紀的學者來說,通過文藝復興時期人本主義的發展,使這個世界充滿了活力和希望……。而另一方面必須指出的是,給新古典主義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正是希臘主義的理性秩序。在他們看來,同雅典的伯裡克裡斯時代和英國的伊莉莎白時代相比,法國的相應時代是17世紀,即法國人所熟知的「偉大世紀」。他們認為,路易十四的72年統治標誌著黃金時代的全盛期。公元1661年馬薩林去世後,路易十四自封為首相。他認為自己是上帝在塵世間的代表,這話倒不是誇大,因為他聲稱:「朕即國家」。和前面的黎塞留一樣,他是藝術和輝煌崇拜者的熱心保護人。帕瑞克·紐金斯指出,法國世代相承的首相黎塞留(Richelieu)等樹立起絕對的權威,直到路易十四(Louis XIV.1643~1715)自稱太陽王,並傲慢地說:「這是我的意志」。而這一切都影響著建築藝術的變化。這就是說,路易十四要憑藉自己的「意志」建造宮殿。

法國的古典主義建築,主要體現在宮殿建築上,克裡斯蒂安·諾伯格——舒爾茨指出,對於宮殿的研究必須包括一些一般性的問題,這些問題與在教堂中所討論的問題有一定的關聯,其中包括空間組織、造型綜合,以及建築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等等。然而,從功能上看,宮殿建築比教堂建築複雜得多,同時,一般意圖往往是以一種不太直接的方式表達出來。例如,一種真正的空間綜合很少成為可能,因為一個單元需要服務於不同的目的。與教堂相比,宮殿要滿足的需要包括更多樣更可變的因素,使功能適應性這一問題具有本質的重要性。在這裡,宮殿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禮儀的需要。熱爾曼·巴贊說道:「就像有諸種禮拜儀式一樣,宮廷禮儀的時尚各有千秋。」而維爾納·桑巴特認為,「從16世紀末開始到其後兩個世紀,法國在所有與宮廷生活有關的事情上成了舉世無雙的典範。」法國宮廷的奠基者是弗蘭西斯一世。而到了路易十四,宮廷規模宏大,也就是說,在路易十四時期,宮廷的禮儀變成一種奢侈的禮儀,並且達到了鼎盛,於是他們不會輕易滿足像楓丹白露宮(Chateaude Fontainbleau)這樣的宮殿。而要建造規模更大的羅浮宮和凡爾賽宮。

羅浮宮(Palaisdu Louvre)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的右岸。原為國王的一個舊離宮,1190~1204年間,法國國王菲力普二世為加強防衛而建造,並存放王室檔案和珍寶。1546年法蘭西斯一世命建築家P. 蘭斯科(Pierre Lescot,1510~1570)將原先的哥德式「口」字形建築改建為文藝復興府邸建築的形式,平面是一個帶角的樓的封閉式四合院,53.4米見方。1606年建成「大畫廊」,將羅浮宮與西側的丟勒裡宮相連接,南北長267米,東西寬165米,橫分為三個院落。中央院落長113米,寬89米。左右兩個稍窄一點,各在中央有一個橢圓形的大會議廳。縱橫兩條軸線都比較明確。1663年,法國建築師L. 勒沃(Louis Ie Vau)設計了羅浮宮的方案,國王的權臣讓-巴蒂斯特·科爾貝(Jean Baptiste Colbert)將此方案提交給義大利建築師徵求意見被否決了,其中有著名的巴洛克建築師貝爾尼尼。1665年,法國宮廷邀請貝爾尼尼來巴黎設計了巴洛克式的羅浮宮,但是由於民族心理的原因而遭到法國人的抵制。因為「修建羅浮宮的整個事業幾乎都是具有民族意義的大事」。最後由科爾貝組成了一個委員會,讓L. 勒沃與C. 勒布蘭(Charles,Ie Brun)、C. 佩羅(Claude Perrault)合作改建著名的東柱廊,東柱廊總長183米,高29米,立體面採用橫三段與縱三段的手法,但兩端及中央採用凱旋門式結構。建築具有紀念性的效果。薩莫森指出,羅浮宮在古典柱式控制較長正立面方面,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不僅不單調,而且充滿才智、優雅和審美的邏輯。他補充說,羅浮宮的雕飾爽勁、精緻,是法國特有的裝飾,而且它具有超乎尋常的生命力。在明媚的春日清晨,它看上去仿佛就是你一生中所曾見到的最新奇、最清新的事物。1793年,羅浮宮改為國立美術博物館。1982年,建築師貝聿銘又建造了一座大的及三座小的玻璃金字塔形的現代建築,作為入口處,使它更加光彩奪目。

凡爾賽宮(Versailles)在巴黎西南23公裡處。原來那裡有一座國王路易十三的獵莊,三合院,向東敞開,是17世紀上半葉的早期文藝復興式的建築。1682年,路易十四決定以獵莊為基礎重新建造大型宮殿,以顯示君王的權威。這個著名的建築由法國建築師L. 勒沃負責。1668年,在舊府邸的南、北、西三面擴建,又把它的南北兩翼延長而形成御院,保留原來的三合院不動。1678年,由古典主義建築的大師於·阿·孟沙(Havdouin-Mansart)擔任凡爾賽宮的主要建築師。他把西立面中央11個開間,加上從兩端各取出4開間,造了一個長達19開間的大廳。廳長73米,高13米,寬10米,是凡爾賽最主要的大廳,舉行重大的儀式,並有教堂和劇院。宮殿西面興建大花園。它的中軸東西長達3公裡,有一條橫軸,範圍很大,圍牆有45公裡長。1682年,宮廷和整個中央政府都搬到了凡爾賽後,於·阿·孟莎又負責設計了向南、向北伸展的兩翼。建成之後,凡爾賽宮非常壯觀,同花園的規模非常協調。威廉·弗萊明說道,凡爾賽宮的花園和大道的布局與這一被極度擴展了的空間概念相一致。深景將人的視線引向地平線,使人聯想到地平線以外的空間。巨大的建築與花園形成的統一把整個巴洛克社會帶入了大自然中,使它們成為新的、可測量的宇宙中的一部分。克裡斯蒂安·諾伯格——舒爾茨說,凡爾賽事實上不僅僅是宮殿,路易十三的狩獵離宮成了一個完全的「理想城市」,它似乎可以無限擴展。凡爾賽宮最後完成是在路易十五時期,它的宏大氣派和開放式結構,對於歐洲的宮殿建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相關焦點

  • 建在廢棄礦坑裡的酒店,是「世界建築奇蹟」,與杜拜帆船酒店齊名
    導語:建在廢棄礦坑裡的酒店,是「世界建築奇蹟」,與杜拜帆船酒店齊名。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建築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也是一項奇妙的藝術,世界上有許多讓人驚嘆不已的古建築,也有不少給人驚豔之感的現代建築。
  • 在西子湖畔遇見「法國奇蹟1860」
    英俊瀟灑、溫文爾雅的法國奇蹟1860酒莊少莊主邁克布萊先生,特意從遙遠的法國趕來,為這場宴會喝彩。 當傳統的臘八節遇見浪漫而古典的「法國奇蹟1860」,原來,中西合璧的宴會也能這般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 「雷米·艾融:從古典主義到至上主義」展在798藝棧空間開幕
    7月15日,「雷米·艾融:從古典主義到至上主義」展在798藝棧空間拉開帷幕,藝術家雷米·艾融(Rémy Aron)的繪畫作品28幅在此展出。正如他本人所言——『繪畫就是我的呼吸』,這位辭掉法國美術協會主席的藝術家作品中總散發著觸動人心的懷舊氣息。」畫廊負責人介紹到。展覽以「從古典主義到至上主義」命名,是雷米·艾融的意願。在長達半個世紀的藝術創作中,普桑和洛林、莫奈和塞尚、畢卡索和巴爾蒂斯,甚至是馬列維奇都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上海「深坑」酒店,現實版「十八層地獄」,堪稱「世界建築奇蹟」
    在上海松江區境內的天馬山深坑之內有一座神奇的酒店,這座酒店的名字叫做上海世茂洲際酒店,一般的酒店都是建在地面上的,而這座酒店的神奇之處就是這座酒店反其道而行,建築在海拔負88米的深坑崖壁之處;酒店位於佘山風景區的腳下,佔據了很好的地理位置,建成之後就吸引到了許多人的眼球,與佘山風景區相呼應,是佘山地下不得不看的一道風景線。
  • 到法國旅遊,最不可錯過的7個景點,你都去了嗎?
    但是,拋開這些因素來看法國,普羅旺斯的薰衣草、聞名世界的博物館,風格獨特的古典建築,歷史與現代的交織,傳統與時尚的輝映,法國依然有著它獨特的魅力。如果你即將遊歷歐洲,那麼法國是你不可錯過的一個旅行國家。
  • 建築風格分類大全 建築風格有哪些
    、新加坡風格、英國風格、法國風格、美國風格等。2、按建築物的類型分住宅建築風格、別墅建築風格、寫字樓建築風格、商業建築風格、宗教建築風格、其他公共(如學校、博物館、政府辦公大樓)建築風格等。3、按建築方式來分(1) 哥德式建築風格:盛行於眾世紀1050-1550,以宗教建築為多,主要的特點是高聳的尖塔,超人的尺度和繁縟的裝飾,形成統一向上的旋律。
  • 蜃景&魔都建築為啥有太多的折衷主義
    PS:折衷主義古典主義代表公正,哥德式代表虔信,文藝復興代表高雅,巴洛克代表富貴。是為了彌補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在建築上的局限性,也被稱之為「集仿主義」。它源於希臘文意為選擇、有選擇能力。人們用這一術語來表示那些既認同某一學派的學說,又接受其他學派的某些觀點,表現出折衷主義特點的哲學家及其觀點。它著重於建築的外表特徵、手法、細部等等記錄描寫,給各種歷史風格總結出一整套標準特點。亞歷山大裡亞人波大謨,是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明確把自己的哲學稱作折衷主義的人。
  • 方凱成評《後古典主義》︱正統與異端:中西之間的古典學建制
    歸根到底,後古典主義學者擔心的是語言學知識成為一種排除異端的權力,而後古典主義則希望有更多的其他學科的學者進入到古典學行列之中:如果經典主義/古典主義的歷史中沒有但丁、阿爾伯特、布魯內萊斯奇(Brunelleschi)、溫克爾曼、拉辛、大衛、盧梭、卡諾瓦(Canova)、歌德、T. S. 艾略特、弗洛伊德、希爾達·杜利特爾、伍爾夫或者列奧·施特勞斯的位置,那麼它將會是一部奇怪的歷史。
  • 訪談︱詹姆斯·波爾特:後古典主義與古典學在中國
    今年年初,九位來自英語世界的頂尖古典學家以「後古典主義集體」(The Postclassicism Collective)為名聯合撰寫了《後古典主義》一書,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具體成員名單見附錄)。「後古典主義集體」旨在對長期在古典學學科裡的古典主義意識形態進行徹底反思。
  • 中國的世界「最低」高樓,曾是廢棄礦坑,如今卻成為世界建築奇蹟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許多宏偉的建築拔地而起,而我國在建築方面也算得上是世界前列,創作了許許多多的世界奇蹟以及拿下來很多的世界紀錄,就比如說我國的港珠澳大橋,它是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曾經被荷蘭視為中國不可能獨立完成的項目,而中國卻僅僅耗時15年就將其獨立建造完工。
  • 法國最美麗的城堡你知道是哪裡嗎
    在必須離開城市的時刻,傳令官吹響了法國號。直到18世紀末,還不準許猶太人在晚上10點以後留在市內。 斯特拉斯堡主教座堂始建於12世紀,到1439年才基本完成(南塔樓尚未完工),是當時世界最高的建築,超過了吉薩大金字塔。
  • 法國是歐洲最古老的國家之一
    法國總體上是一個低地國家,三分之二的地區低於海拔250米。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山地集中在東部和南部邊境地帶,有庇里牛斯山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等。南部地中海沿岸平原狹窄,風景秀麗,是世界著名的遊覽區。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是法國最高峰。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的島嶼。法國境內河流眾多,主要河流有流入大西洋的羅亞爾河、塞納河和加龍河,以及流入地中海的羅訥河。
  •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
    大自然是傑出的「建築師」,下面用一組圖來看看它的鬼斧神工。圖為2019年9月6日,美國阿拉斯加,基奈山脈的金剛狼冰川。(Dave Merron/視覺中國/版權圖片 來源視覺中國)大自然是傑出的「建築師」,下面用一組圖來看看它的鬼斧神工。圖為2012年12月19日,南極大陸天堂灣,海中巨大的浮冰。
  • 法國建築大師受邀為「中國武漢太空科創園」助力
    近日,法國新未來主義建築大師嵐明(Denis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總領事貴永華先生出席了當天的頒發證書儀式。他表示,期望嵐明先生將其在規劃和建築方面的經驗與優勢帶到武漢,為將來武漢蔡甸的中法生態城帶來創新與活力。
  • 法國氣溫飆升至22度,原來江浙滬消失的太陽跑去了法國!
    到處都是陽光明媚、鳥語花香、人山人海、紅旗招展...江浙滬的朋友們,不要再問你們的太陽是不是去世了:它只是悄悄跑去了法國!根據天氣預報的預測,本周全法氣溫將持續上升:春天是真的來了,而對於法國人來說,這可是再好不過的消息了:是不是已經準備好迎接春天了?!下面菌菌給在法國的大家/準備去法國旅遊的大家,推薦幾個春日好去處——
  • 西安冬季遊玩最佳地,看世界園林建築,還有可愛動物、沙漠植物!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處周末出行的好地方,這裡有山有水、環境修繕得很好,匯聚了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特色建築和風光,即使冬天來這裡也不乏味。其內部還有一處玻璃溫室植物園和乖萌動物園,遊客在這裡如同置身熱帶雨林,瞬間找回夏天的感覺。還能一睹尋常難見的稀奇動物,並且參觀是免費的,是不是非常心動呢?
  • 絕不止巴黎聖母院,法國還有哪些此生必去的世界級大教堂?
    巴黎聖母院的燒毀震驚了世界,讓我們驚覺:原來上天賦予我們無數鬼斧神工的景致,也同樣會以自己獨有的方式,收回那些無法再現的天堂一般的美景。誰也無法預料它們什麼時候會被帶走,甚至在你做行程規劃的時候,它們已經離你遠去,留下的只有永別的遺憾。
  • 十歲孩子可以讀的建築故事書,讀懂明白人類歷史的建築演化變遷史
    從追求圓滿的古典主義到尖頂直指蒼穹的哥德式風格,從奢華的巴洛克風格到誇張的洛可可風格,從現代以實用為主的風格到回歸自然環保,歷史的每一次改變背後都是人類的思維進步。剛剛過去的2019發生了好多大事,讓全球都關注驚嘆和痛心的當屬法國巴黎聖母院在2019年4月15日的失火事件。
  • 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落成前曾受非議,貝聿銘是超越時代建築大師
    貝聿銘是1983年建築界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其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蘇州博物館新館等。人們參觀法國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新華社/西霸資料圖經典語錄「讓光線來作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