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安家》掀起了一陣關於上海老洋房的熱,每棟老洋房背後都是一段歷史,每棟建築背後都有一個值得細說的故事,上海灘的舊年風光,在一座座老洋房的故事裡被呈現得淋漓盡致。
而環視全球,古今中外的知名建築更是數不勝數,建築流派也隨著人類的審美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著改變。從追求圓滿的古典主義到尖頂直指蒼穹的哥德式風格,從奢華的巴洛克風格到誇張的洛可可風格,從現代以實用為主的風格到回歸自然環保,歷史的每一次改變背後都是人類的思維進步。
剛剛過去的2019發生了好多大事,讓全球都關注驚嘆和痛心的當屬法國巴黎聖母院在2019年4月15日的失火事件。
巴黎聖母院
這座建於1163年,距今八百多年的古老建築,在羅馬式建築一統天下的時候,要感謝當時的巴黎主教莫裡斯·德·蘇利(Maurice de Sully)。
當時,法國各地紛紛建起了漂亮的羅馬式教堂,可是巴黎的教堂還是一副破敗的樣子。每當人們來到教堂做禮拜的時候,莫裡斯主教的心裡都湧起陣陣羞愧,他決心建造一座不同於其他羅馬式教堂的嶄新教堂。這座新的教堂不僅僅會驚豔所有的參觀者,還要讓人們的靈魂高飛。
在某天清晨,莫裡斯主教下令拆除原來的教堂,開始按照自己在夢境看到的教堂樣子著手建築一所嶄新的教堂。
巴黎聖母院的建造,和其他意義非凡的建築大致一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經過了漫長的時間。
莫裡斯主教請了當時最好的石匠,最熟練的木匠,最優秀的油漆匠,巴黎市民也自發的投身其中。長時間的修建,石匠們老了,把任務傳承給兒子們,莫裡斯主教也老了,甚至沒能親自等到巴黎聖母院落成的那一天。
在莫裡斯主教去世多年後,大教堂終於完工了,巴黎市民終於看到了莫裡斯主教的夢中幻境——它不同於其他的大教堂那樣笨重,它有尖尖的塔尖,它飛向天際!
巴黎聖母院作為哥德式建築的代表傑作,一經建成,在接下來的三百年裡,這樣的建築風格遍布了整個歐洲北部,影響遠到南邊的西班牙。
巴黎聖母院的玻璃是一大亮點,石匠們甚至將鑲嵌玻璃的窗欞設計成各種奇妙的圖案,陽光從彩繪玻璃窗中透進來,整個教堂都熠熠閃光!在接下來的四百年裡,沒有人能夠將玻璃應用得更為精妙了!
所以,當熊熊大火燃燒著吞噬它的時候,塔尖轟然倒塌,木製房頂毀於一旦,精美的玫瑰花窗受到重創,除了祈禱和驚呼,我們還能做什麼?
無能為力!
建築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建築一經建造,便擁有了自己的命運。最經典的建築從來不僅僅是粗糙建築結構的總和,它們滿足著建造者的實用需求,更承載著建造者的想像和夢想。
比如金字塔的建造,就是為了滿足國王的永垂不朽心願。而今天,當我們在埃及旅行時,我們也見證了這一奇蹟:國王有死,而石頭永存。
再比如希臘的帕特農神廟,不僅僅是一座獻給女神的殿堂,更是象徵著雅典人的精神。
再比如中國的紫禁城,現在的故宮,當我們遊歷在今天的故宮時,仍然能夠感受到皇帝當時修建它時的心境:天子居所,國威浩蕩。
……
每一座建築,都有它自己的專屬故事,都有它們自己獨有的意義。它們承接了人類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見證了歷史的縱橫捭闔、帝王將相成王敗寇。
孩子了解建築有什麼意義?
現代的教育,以實用為主。既然建築的意義非凡,那麼孩子了解建築有什麼意義?
幾乎每個孩子小時候都玩過積木玩具,積木是最基礎的建築類玩具。通過積木玩具的搭建,孩子可以了解不同形狀的積木組成,這是最基礎的感統覺訓練,也是最基礎的空間思維訓練。
現在風靡全球的丹麥樂高玩具,就是在積木的基礎上做出來的成功。
再說每個孩子都喜歡玩的沙子,沙雕其實也是很好的建築遊戲。通過挖掘,設計,修建,甚至垮塌等環節,可以讓孩子充分的了解到建築的基本流程,也是對邏輯思維和空間思維的一個絕佳的訓練。這也就是為什麼無數教育專家,早教學者都鼓勵孩子玩沙的原因。
而孩子到了10歲左右,將逐漸進入青春期,認知分辨、自我意識、秩序感發展等都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所以,在這個時期家長需要對孩子做更宏觀的引導和陪伴。讓孩子了解建築學,讓孩子了解建築學背後的歷史,背後的人類發展史,無疑是很好的一個方法。
建築類的書籍很多,太專業的孩子讀不懂,太簡單的又不適合十多歲的孩子的認知水平能力,選擇了很久,我給兒子準備了這本《建築的故事》——由英國建築師與歷史學家,曾獲得過普立茲獎的派屈克·狄龍和知名手繪插畫家,享譽國際的剖面圖大師,DK御用插畫師史蒂芬·比斯蒂聯袂創作,浪花朵朵·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最新出品。
這本《建築的故事》亮點之一在於圖解16座傳世建築。16張全彩寬幅剖面圖,16次深入建築肌理的抽絲剝繭,16次全程私人導覽,等比例繪製的建築剖面圖讓建築結構纖毫畢現,精心插入的圖例解密建築語言,讓我們可以身臨其境體會到建造者的天才靈感。
從左賽爾金字塔到希臘帕特農神廟,從所羅門神殿到羅馬萬神殿,從聖索菲亞大教堂到巴黎聖母院,從濃濃中式風的紫禁城到日本鹿苑寺,從圓廳別墅到泰姬陵,再到凡爾賽宮,聖彼得堡,從現代的美國白宮,水晶宮,天鵝堡,艾菲爾鐵塔,雪梨歌劇院到時常被各大影視作品作為取景地的克萊斯勒大廈,應有盡有。
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書,單單憑這16幅剖面圖便值得收藏!
亮點之二在於作者的講述中的建築歷史和人文價值。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普通意義上繪本書,它有10餘萬字的文字量,作者派屈克·狄龍的歷史學家背景讓他在建築中對歷史、人類的進步和變遷、時代的進步和審美的不斷變化有了很多思考:
從引言的「建造一棟房子」,列舉了原始人各種最基礎的因地制宜的屋子;
屋子建造好了,滿足了基本的居住條件,逐漸發展了更全面的功能,煙囪是為了室內生火,樓梯是為了更好的利用空間,窗戶是為了通風和光線等等;
從公元前3000年開始,每一個被列舉到的傳世建築,背後的人文故事,背後的歷史發展,背後的人類文明進步——人類歷史的建築演化變遷,是這本書的第二價值。
寫在最後……
一本建築史,就是一部人類發展史,建築之於人類,是相輔相成的。人類既是建築的締造者,同時也為建築所改變。讀懂建築的故事,就讀懂我們人類從哪來,又將到哪裡去……
這是一本既適合10-16歲孩子閱讀作為思維意識拓展的建築科普書,又是一本適合成人閱讀作為知識拓展的建築歷史書。養育一個有人文沉澱的孩子需要一個有人文積累的家庭氛圍,這本書顯然具有這樣的價值和優勢!
這本《建築的故事》,推薦給有意向培養孩子建築興趣的家庭!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培養孩子對建築的興趣和歷史思維的習慣!
我是宸媽,致力於育兒分享和健康心理構建,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點讚和評論,謝謝!原創不易,轉載請聯繫作者!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