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瀘州7月9日訊(周超文 劉貴芳 文/圖)如今每天午後,只要晴天,在瀘州市納溪區東升街道大溪村的一個100多畝的山頭上,100多隻大小不等的山羊就會在主人楊槐春的吆喝下準時出現在山頭上吃草。傍晚時分,這些吃飽了青草的山羊又在主人吆喝下返回羊圈。「我的山羊養殖規模不大,一年出欄就是120來只,但一年下來卻要比別人要多賺6萬元,這要歸功於走自繁自養和自宰自銷之路的『兩秘笈』,降了成本還把銷售環節的錢都賺了回來。」楊槐春高興地告訴筆者說。
楊槐春將山羊趕上山放養秘笈一:自繁散養 羊兒病少降成本
屠戶出身、今年50歲的納溪區東升街道大溪村農民楊槐春,從事山羊養殖已經有5個年頭。而在從事養殖業過程中,他從沒有放棄自己的老本行——屠戶這一職業。直至今天,他還在納溪一生豬定點屠宰場兼職。2015年,楊槐春看到山羊養殖在瀘州的巨大市場後,就從養豬業附帶養羊轉向專業規模養羊。
養羊最怕的是生病,特別是規模養殖或圈養的山羊,其發病率遠遠高於散戶養殖的山羊。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山羊的病害發生,楊槐春在認真鑽研羊病防治的同時,他始終堅持散養山羊,而在他家房屋背後的一個100多畝山頭,讓山羊有足夠的生活空間和青草,也減少了山羊之間的疾病傳播,為散養山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除了散養,自繁自養是減少山羊疾病傳播的重要一環,更是節支增收的重要一環。「現在很多規模養殖的山羊之所以易生病,很多是從外面買進的,從外邊買進的山羊崽無法杜絕不帶相關疾病。」楊槐春總結自己幾年養羊的經驗,「自繁自養應是一條減少羊病發生的重要途徑,我也從中嘗到了甜頭。」
在目前楊槐春的150多隻山羊中,母羊就有30多隻。這些母羊一年下來其產仔率平均達4隻,基本能保證楊槐春一年有120多隻山羊出欄。由於這些山羊全是自己繁殖,加之疾病預防到位,這些山羊從降生到長大出售,基本沒有出現過傳播性疾病發生,讓楊槐春的養羊收益得到了保證。
自繁自養在確保山羊健康生長的同時,每隻還可比在外面購買要節支增收200元。楊槐春給算了一筆帳:一般山羊降生一個月後斷奶就可以長到10多斤至20多斤,一隻售價在400元。而除去飼養人工、疫苗、精料等成本200元,實際就可增收200元。一年下來,楊槐春自繁出欄的120多隻山羊,就比從外面購買要減少支出2萬多元。
秘笈二:自屠自銷 每隻多賺300元
「以前是天氣轉涼了,羊肉市場才開始火起來。但現在,吃羊肉也沒有了季節之分,我也一年四季都在賣山羊,但我的山羊從不賣羊販,都是自己宰殺後直銷羊肉湯鍋店或別人上門『點殺』。可別小看這自屠自賣,一隻100斤重的山羊,就要多賺300元。」楊槐春談起山羊自屠自賣,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楊槐春告訴筆者,山羊養殖,有「羊半頭」之說,即一頭100斤重的活山羊按目前市場價可以賣上2500元;而宰殺後僅有60餘斤重的羊肉,按市場價40元每斤計,也在2500元左右。因此,很多山羊販子在農家購買山羊時,都會按羊的輕重來論價,越重越肥大的羊子出價也越高。而羊販們賺錢的關鍵所在不在羊肉方面,而是其羊子的內臟及頭和四肢。
在瀘州的養肉市場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則,活羊賣給羊肉火鍋店,內臟、頭、羊皮和四肢不算一分錢,全部無償歸商家所有。「而僅此內臟、頭和四肢一項就要賣上300元。」楊槐春說,自屠自賣雖然要辛苦些,但每隻羊要多賺300元以上,還是挺划得來。
現在,楊槐春差不多每天都要宰殺一隻或兩隻山羊給商家送去,而內臟及頭、四肢除了賣給商家外,有時也直接拿到市場上銷售,一年下來,楊槐春出欄的120多隻山羊就要多賺3.6萬餘元。
如今,楊槐春養羊靠著自繁自養節支和自屠自賣增收,每年出欄的120多山羊就要實現收入36萬餘元,比別人多賣6萬元,讓他從山羊養殖中嘗到了一般養殖戶所沒有嘗到的甜頭。